您好,欢迎来到花图问答。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6)

《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6)

来源:花图问答
《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6) 第九单元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第1课 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西方殖民者的奴隶贸易

奴隶贸易的起止时间;三角贸易路线。 奴隶贸易的动因。

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奴隶贸易。 归纳概括。

血腥的奴隶贸易是西方殖民史上最为丑恶的一页。 奴隶贸易的集散地戈雷岛

戈雷岛的地理位置;葡萄牙人发现戈雷岛;塞内加尔;戈雷岛是贩奴的中转站。 欧洲列强对戈雷岛的争夺;贩卖黑奴对欧洲、非洲的影响。 探究欧洲殖民者争夺戈雷岛的原因和作用。 问题探究。

戈雷岛见证了近代400多年西方殖民史上黑奴贸易,亲历种种罪恶。这些警示和见证告诫世人不要忘记历史,应该关心人类共同的命运,领会现代社会尊重的意义,建立为人类进步和发展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殖民主义罪恶的见证

奴隶堡是戈雷岛标志性建筑。1960年,戈雷岛获得新生。海上博物馆。 戈雷岛是血腥奴隶贸易的见证。戈雷岛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分析奴隶堡的作用,说明殖民主义的罪恶。 比较分析 问题探究。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戈雷岛与殖民主义罪恶

难点

奴隶贸易

本课为1课时。教材以戈雷岛为窗口,揭示近代黑奴的罪恶贸易情况,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叙述:西方殖民者的奴隶贸易;奴隶贸易的集散地戈雷岛;罪恶黑奴贸易的见证。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从而使学生理解戈雷岛作为奴隶贸易中转站,是四百年来黑人血泪史的见证。认识戈雷岛作为警示性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导言分析:

导言概述世界文化遗产戈雷岛。建议教师注意三点:第一,戈雷岛是奴隶贸易的中转站;第二,通过名字起源,揭示戈雷岛优越的地理环境;第三,戈雷岛的警示意义。建议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导言。问题一:戈雷岛是非洲西海岸的小岛,\"戈雷\"是什么意思呢?问题二:这个良好的锚地不是用来发展航运的,它的作用是什么?问题三:在历史上,戈雷岛相继被哪些国家占领?戈雷岛的命运是否改变了呢?为什么?通过问题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也提高对本课学习的兴趣。

第一目 西方殖民者的奴隶贸易

戈雷岛是奴隶贸易的重要枢纽和中转站。理解和认识奴隶贸易是学习戈雷岛的重要基础。教材介绍奴隶贸易的时间、奴隶贸易的原因、路线和戈雷岛在奴隶贸易的地位。教师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奴隶贸易,要明确三点: 1.对奴隶贸易的基本认识。罪恶、可耻的奴隶贸易开始于15世纪中期,持续四百多年,到19世纪基本结束。这四百年是非洲黑人的血泪史。西方殖民史最让人触目惊心的一页。奴隶贸易伴随着欧洲殖民者探险活动开展起来,1441年,葡萄牙人萨尔维斯和特里斯唐在摩洛哥南部劫掠了10名非洲人,带回欧洲,当作家奴。1444年,葡萄牙的捕奴队在西非捕捉了200名奴隶,运往欧洲市场,奴隶贸易开始发展起来并持续了四百年。

2.明确大规模的奴隶贸易的动因、三角贸易的地区、商品。奴隶贸易的动因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种植园对劳动力的需求。随着新的发现,土著居民印第安人被大批,驱赶。而美洲的种植园和矿业又迫切的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利益的驱使使西方殖民者开始大批的贩卖黑人奴隶。17世纪中叶开始,奴隶贸易集中大西洋东西沿岸,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三角贸易。三角贸易的地区是欧洲──非洲──美洲──欧洲。殖民者首先在欧洲装满支、布匹、糖等廉价商品,然后南下沿非洲西海岸以廉价商品换取奴隶,随后前往美洲高价卖出黑奴,满载烟草、棉花等原料运回欧洲。 3.认识戈雷岛在奴隶贸易中的地位是贸易枢纽和中转站。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是戈雷岛成为这一枢纽的原因。

第二目 奴隶贸易的集散地戈雷岛

教材从戈雷岛地理位置、历史发展和重要作用分析戈雷岛作为罪恶奴隶贸易见证的概况。教师在讲述时明确三点: 1.戈雷岛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戈雷岛成为奴隶贸易枢纽的原因。戈雷岛位于西非佛得角半岛正南,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以东3公里处,是大西洋岸边的一个小岛。从距离上看是非洲距美洲最近的岛屿。因此戈雷岛不仅是西方殖民者侵略掠夺非洲的跳板,又是连接非洲、美洲、欧洲航线上的枢纽。它是奴隶船的理想交接站,躲避内陆袭击的理想停留地。岛上还有一眼清泉,是理想的淡水资源。建议教师利用三角贸易地图来说明戈雷岛的地理优势,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历史纵横》。 2.欧洲殖民列强对戈雷岛的争夺。殖民列强对戈雷岛的争夺实际上是对奴隶贸易权的争夺,争夺的背后是欧洲列强实力的较量和抗衡,了解欧洲各国殖民列强历史发展是学习的背景。走在探险前列的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于1444年,来到塞内加尔河口,发现了戈雷岛。17世纪初荷兰人凭借贸易优势成为头号殖民强国,控制了包括戈雷岛在内的广阔殖民地。17世纪,后起的英国和法国开始挑战荷兰的殖民霸权。英国击败荷兰,并同法国争夺殖民地。戈雷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反复易手的。但是,无论如何争夺不能改变的是戈雷岛作为奴隶贸易的重要作用。建议教师结合《历史纵横》和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殖民者侵占戈雷岛的过程,注意思考殖民列强对戈雷岛争夺的目的。

第三目 殖民主义的罪恶

本目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教材以奴隶堡这个代表性的建筑,见证了黑奴贸易的罪恶,并通过戈雷岛新生揭示其警示意义。

1.奴隶堡是戈雷岛上的标志性建筑,是血腥黑奴贸易的见证。教材从建筑特色和特殊功用两方面介绍奴隶堡,突出黑奴生活处境的悲惨和反抗斗争,揭示黑奴的悲惨命运。教材通过对奴隶堡上下两层建筑的不同结构的讲述,反映出奴隶贩子和黑人奴隶的不同境遇,揭示出奴隶堡是一个关押黑奴的场所,是黑奴的人间地狱。建议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了解细节,认识黑奴贸易的残酷。

2.教材介绍奴隶堡中黑人的关押、买卖、运送、的具体情况。\"不归之门\"成为奴隶新的厄运的开始,\"不归\"预示了黑奴未来的命运。建议教师结合《资料回放》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体验奴隶在奴隶堡的悲惨生活、命运的沉沦、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3.戈雷岛的新生、作用和意义。教材讲述了戈雷岛新生的时间、原因。突出戈雷岛目前的重要作用,即是西非的旅游胜地;又是重要的历史教育基地。重点突出了起警示作用的两个重要基地:原西印度公司原址建立的海上博物馆和奴隶堡。建议教师结合《学思之窗》的思考题进一步提出引申的问题:问题一:分析为什么戈雷岛能够成为\"对话、互谅、思想交流、实现人与人和睦相处的圣地\"?问题二:世界文化遗产戈雷岛的警示意义何在?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本课导言:

关于本课导言的教学,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设计:

(1)本课是第九单元具有警示意义文化遗产的开篇,教师可以通过对以前学习辉煌璀璨优秀文化遗产的回顾,对比本单元学习的人类历史上不可挽回、灭绝人性的严重罪行的社会丑恶现象的世界遗产,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丑恶的社会现象作为世界遗产的意义进入新的单元的学习。

(2)利用图片对比设疑进行导入:通过展现对比戈雷岛今天美丽的海滩风景和奴隶堡的残酷景观,引起学生思考,提高学习的兴趣。

关于西方殖民者的奴隶贸易一目的教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探究奴隶贸易出现的原因,还可以利用史料引导学生认识奴隶贸易的根本原因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对资本的原始积累,直接动因是因为美洲新种植园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奴隶贸易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动画演示,通过三角航程及贸易商品展示,使学生理解贸易的过程,奴隶和资本的流向。贸易的过程引出奴隶贸易中重要的中转地──非洲的戈雷岛,进入下一目的学习。

关于奴隶贸易的集散地戈雷岛一目的教学

围绕戈雷岛的地理、历史方面进行问题探究。可以围绕几个问题进行:戈雷岛地理位置上有什么特点?有何优势?有哪些列强争夺戈雷岛?欧洲列强争夺戈雷岛的目的是什么?戈雷岛在奴隶贸易中发挥的作用是什么?奴隶贸易的规模如何?这种奴隶贸易给欧洲和非洲的影响是什么?

关于殖民主义罪恶的见证一目的教学

教师以奴隶堡相关的图片、戈雷岛上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并结合《资料回放》展示奴隶的居住、交易、、抗争、旅程及未来的命运。利用相关的奴隶堡图片以两个楼层的陈设、环境、居住人数、黑奴的反抗斗争加以对比,突出黑奴生活环境的恶劣,命运的抗争,悲惨的境遇。指导学生阅读黑奴的抗争的命运和运奴的旅程,认识黑奴贸易的灭绝人性。适当补充材料说明奴隶到达美洲后的境遇,体现奴隶的悲惨命运。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导入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留下了无数优秀的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已经学习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辉煌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会学习什么呢?(教师出示戈雷岛一幅海滩图片)这是拥有美丽的海滩、灿烂的阳光,清新的空气的一个小岛,是西非的旅游胜地。但是在几百年前它却是人间地狱,(教师出示奴隶堡的明信片,画面是砖木石结构奴隶堡的底层,阴森黑暗,两面的石台阶连着通向大西洋的通道)。这就是人类近代史上殖民主

义罪恶和非洲黑人悲惨命运的见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8年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戈雷岛。

案例二 奴隶堡

(教师出示奴隶堡的图片和下列材料)

奴隶堡四周的院墙很高,但里面的建筑却只有一座木石结构的小楼。楼上是奴隶贩子的住处,楼下才是囚禁黑奴的牢房。这里低矮、潮湿、黑暗,墙壁上只有一个碗口大的通气孔,即令在白天也要点上油灯照明。囚室分男奴囚室和女奴囚室,还有专门关押孩子的童奴囚室和禁闭室。每个囚室只有几个平方米大,据说至少要塞进15到20个黑人。囚室四面都是坚固的石壁,有些已长满了绿苔,一股潮湿的腐烂气味令人难以忍受。讲解员告诉我,奴隶们被关在这里待船外运,一般待船期要三四个月。在这期间,他们都要被戴上脚镣和手铐,有的还要系上一个7公斤的铁球,忍受着种种非人的折磨。许多奴隶由于不堪摧残未及外运即惨死在这里。

穆青《黑色的礁石》(节选)

本段材料主要是从细节上补充奴隶在奴隶堡的非人待遇,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思考从哪几个方面描述黑人在奴隶堡的悲惨生活,并进一步和殖民者的居住环境对比。

引导学生探究奴隶堡除了是关押黑奴的场所外,还有什么作用?

启示学生认识铁链、脚铐、铁球也不能磨灭奴隶反抗的意志和勇气,在奴隶堡关押的过程中,奴隶们屡屡反抗,又屡屡被,因此奴隶堡也是一个奴隶反抗、奴隶的场所。

教师出示材料:

资本由于无限追逐利润的需要,对劳动者的奴役不仅突破了道德极限,而且突破了肉体极限。经济利益成了把奴隶折磨致死的原因。有些地方,黑人从事过度劳动只要七年就耗尽了生命。也就是说,每隔七年黑人劳动力就得更新一次。而且,由于奴隶价格低廉,农场主宁肯从外面购买奴隶,也不愿让奴隶生儿育女、实现劳动力自身的再生产。很多农场主坦率地承认:\"购买比繁殖更便宜。\"

《非洲通史》近代卷

美洲出卖黑奴的海报:结合课本上【资料回放】

启示学生思考奴隶堡下层\"不归之门\"中\"不归\"是什么意思?奴隶堡是奴隶悲惨命运的终结吗?它是奴隶新的厄运的开始,又有多少奴隶能够活着达到目的地呢?等待他们的又是什么呢?

奴隶堡是关押、、交易、运送奴隶场所,它也是血腥奴隶贸易的重要见证。这样的奴隶堡在西非有多少呢?教师出示材料:

17世纪上半叶前后,英国、荷兰、法国、丹麦、瑞典和勃兰登堡等也积极从事堡垒修筑。堡垒分布极为广泛,但最集中的地方是黄金海岸。至18世纪末,在长约250英里的黄金海岸沿海,共有大小堡垒42座,平均6英里就有一座堡垒,此外还有无数商站。随着奴隶贸易成为欧非贸易中的决定因素,堡垒和商站成了欧洲人进行奴隶贸易的主要据点。

《非洲通史》近代卷

此段材料主要从奴隶堡的数量说明奴隶贸易的规模和后果。

让我们再看看这张(奴隶堡)明信片:画面坐着的黑人妇女,她的眼睛在看着你,从她的表情上可以看出其对祖先血泪史的悲愤和控诉。

案例三 戈雷岛的警示意义

1960年,塞内加尔,戈雷岛得到新生。塞内加尔把原有的奴隶堡和奴隶贸易公司建成博物馆和遗址。为什么?教师补充材料:

\"奴隶贸易在人类历史上造成史无前例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灾难,它满足了美洲和欧洲的需要,榨干了整个非洲的血液,把非洲拒于文明之外。\"

美国黑人活动家杜波依斯

结合材料指导学生思考塞内加尔修复戈雷岛的意图。

奴隶贸易给欧洲、美洲带来巨额财富,但对非洲来说却是落后的根源。塞内加尔在原西印度公司的遗址上修建博物馆,重修奴隶堡,展现西非古代文化和欧洲殖民者贩卖黑人的惨痛历史,目的是为了不忘历史,永记历史。在此基础上通过戈雷岛和欧洲、美洲等发达国家进行交流和对话,实现互谅,从而实现世界的和平发展。

超过一亿黑人成为奴隶贸易的牺牲品,戈雷岛是血腥奴隶贸易的见证,这些展览、建筑使我们好像又听到奴隶的呻吟和控诉。它又给我们后人带来什么警示作用呢?

引导学生从人类的和睦相处、人类的共同命运、人的权利和人类的发展角度思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