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145
吴茱萸汤加减对肝胃不和兼胃气虚寒型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疗效研究
薛红阳1,2,齐 峰2*,牛建海2
(1.承德医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2.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目的 观察吴茱萸汤加减对肝胃不和兼胃气虚寒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肝胃不和兼胃气虚寒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吴茱萸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两组8周后的中医症状疗效及内镜疗效评级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中医症状疗效及内镜疗效评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吴茱萸汤加减对肝胃不和兼胃气虚寒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有明显的疗效。
【关键词】吴茱萸汤加减;肝胃不和;胃气虚寒;反流性食管炎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7.145.02
反流性食管炎(RE)是中医内科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损伤的消化道系统疾患[1]。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我们发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RE的发病率逐年提升[2],尤其是肝胃不和兼胃气虚寒型患者。临床表现为情志不舒、恶心呕吐、反酸烧心、喜暖喜按、胸骨后不适或疼痛等症状。目前西医针对此类疾病主要以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但仍存在疗程长、不能彻底治愈等缺点,而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应用吴茱萸汤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兼胃气虚寒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有明显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判定标准,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症状改善百分率,即(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症状基本消失,即症状改善百分率≥90%;显效:90%>症状改善百分率≥80%;有效:80%>症状改善百分率≥50%;无效:症状改善率<50%。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 效率。
内镜检查评分根据《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4]:O级为内镜检查正常,记0分;1级为糜烂现象、点状或条状发红,但无融合现象,记1分;2级为糜烂现象、点状或条状发红,可见融合现象,记2分;3级为糜烂且呈全周性溃疡状、广泛发红、有融合现象,记3分。基本治愈:治疗后内镜检查分级评分为0分;显效:患者治疗后内镜检查分级评分下降超过2个评分;有效:患者治疗后内镜检查分级评分下降超过1个评分;无效:患者治疗后内镜检查分级评分无变化或提高;内镜检查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医院脾胃科门诊的患者60例。均符合RE西医诊断[3],并经过胃镜确诊;中医诊断参照2002年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的分型并结合临床辩证为肝胃不和兼胃气虚寒型;已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半月内口服相关胃肠道药物影响治疗的患者;排除对本研究中药物过敏者;排除有心脑血管、肝肾功能等严重疾病患者;排除哺乳期等妇女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等分成两组,一组为治疗组,另一组为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口服吴茱萸汤加减(吴茱萸、人参、大枣、陈皮、高良姜、香附、代赭石等)治疗,本方由保定市第一中医院中药房统一煎熬、制备。日一剂,分早晚饭后温服。对照组患者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沈阳圣元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2),40 mg/次,1次/日,空腹口服。疗程为8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前后中医症状改善情况和内镜疗效分级。1.4 疗效判定标准
中医症状疗效标准:根据卫生部2002年5月制定中
2 结 果
8周后两组中医症状疗效及内镜疗效评级较治疗前均好转,在中医治疗症状疗效方面,治疗组治愈9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总有效29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73.3%。在内镜疗效评级方面,治疗组基本治愈8例,显效16例,有效4例,总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基本治愈4例,显效9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表3。
表2 两组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n(%)]
组别
n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治疗组30对照组30
9(30.0)13(43.4)7(23.3)1(3.3)29(96.7)
3(10.0)10(33.3)9(30.0)8(26.7)22(73.3)
(下转第148页)
作者简介:薛红阳,女,满族,河北秦皇岛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内科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146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7 年 9月 C 第 5 卷第 27 期Sep. C 2017 Vol. 5 No. 27
中药坐浴联合牛黄痔清栓治疗肛隐窝炎的临床研究
王 军
(鸡东县永安镇中心卫生院,黑龙江 鸡西 158214)
【摘要】目的 探究中药坐浴联合牛黄痔清栓治疗肛隐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6年6月来我院治疗肛隐窝炎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实行牛黄痔清栓治疗,观察组实行中药坐浴联合牛黄痔清栓治疗,比对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情况、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症状体征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总治疗有效率较高,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中药坐浴联合牛黄痔清栓用于治疗肛隐窝炎,可有效降低患者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推广。
【关键词】中药坐浴;牛黄痔清栓;肛隐窝炎;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2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7.146.02
肛隐窝炎(肛窦炎)是一种临床炎性急慢性病变,位于患者肛隐窝处、肛门瓣位置,患者表现为肛门位置坠胀、疼痛[1],大多伴有肛周湿润、肛隐窝充血或凹陷等问题,严重的情况下会直接影响到患者正常工作、生活。临床认为肛隐窝炎很有可能引发肛周化脓性疾病,不利于患者健康生活。因此,本文重点探究中药坐浴联合牛黄痔清栓治疗肛隐窝炎的临床价值,数据结果整理报告如下。
等现象消失,无渗液问题,临床症状完全消失;②有效:患者肛镜下肛隐窝红肿、充血等现象大大缓解,临床症状开始消失;③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总治疗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2014年7月~2016年6月来我院治疗肛隐窝炎的40例患者,依循随机规则,划分成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20例患者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2.62±3.58)岁;对照组20例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3.11±3.82)岁。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情况可知,差异非常小,可进行比对(P>0.05)。
1.2 治疗方式
对照组实行牛黄痔清栓治疗:用牛黄痔清栓在患者大便后塞肛,一天两次,早晚各1例,持续使用3周;睡前,用1瓶复方黄柏液+生理盐水,共1000 mL,加热到42℃,坐浴约15 min,坐浴时中加入适量提肛运动[2]。
观察组实行中药坐浴联合牛黄痔清栓治疗:牛黄痔清栓使用方式、剂量与对照组相同。实行中药坐浴,组方为:赤芍、当归、苍术、威灵仙、薄荷、黄柏、苦参、野菊花、荆芥、槟榔、白芷各20 g,加1000 mL水进行煎煮,约到42℃,坐浴约15 min,坐浴时中加入适量提肛运动。坐浴方式:嘱咐患者睡前须排空大小便,将1000 mL药水放入坐浴盆中,温度适中后要患者将肛门全部没入液体中。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都停用其他治疗方式、药物,正式治疗时叮嘱患者多食用纤维素丰富的蔬菜水果,注意日常饮食的清淡性、易消化性,引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生活习惯,保持大便的通畅性,早起时喝蜂蜜水或白开水冲洗肠道,促进患者良好排便。
1.3 评定标准
评定患者症状体征积分,实行三分制,对患者疼痛、坠胀感、隐窝水肿症状进行评定,评分越低,说明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情况越好。
评定患者临床疗效:①治愈:患者肛镜下肛隐窝红肿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为(3.58±1.03)分,对照组为(3.47±0.95)分;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降低至(0.79±0.21)分,对照组为(1.95±0.24)分。观察组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痊愈例数达14例,比对照组多5例,数据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 [n(%)]
组次观察组对照组
n2020
痊愈14(70.0)9(45.0)
有效5(25.0)4(20.0)
无效1(5.0)7(35.0)
总有效率19(95.0)13(65.0)
3 讨 论
肛隐窝炎是临床肛肠科多发疾病,在中医学领域中,
认为诱发该疾病的因素有(1)饮食不规律,因多食辛辣、厚味醇酒,或受冲击骚扰,或因便秘破损而成;(2)脾虚中气不足、脾虚生湿、气血瘀滞而成[3];(3)患者郁热邪毒而导致津液灼伤,而形成阴津亏损。治疗该疾病时,临床大多采取药物治疗方式,但患者治疗时间长,也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牛黄痔清栓由黄连、黄柏、体外培育牛黄等组成,属于纯中药复方栓剂,具备开窍化痰、清热解毒的功效。同时,配合中药坐浴,药物当归、苍术、苦参泻火解毒的效果明显,患者在坐浴条件下可使得药物直接作用与病灶位置,其抗炎、杀菌消毒作用较好,可促进病灶愈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