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花图问答。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新动力

中国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新动力

来源:花图问答
中国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新动力——农民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十一个“五年计划”,改革开放,美国引起的经济危机等等变化,如今,中国已成为了世界上最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国之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整体达到了小康水平,尤其是在2010年,我国的GDP总值已经超过了日本跃居世界第二,而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的目标就是创造属于我国每个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

进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78年以前的中国经济模式是农业基础薄弱,轻工业和重工业比例失衡。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结构渐渐得趋于协调,并且逐渐向优化和升级的方向发展,这是因为我国采取了优先发展轻工业,扩大高档消费品进口,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今,我国各产业之间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其中,第一产业比重在逐渐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在上升;国民经济的增长由第一、第二产业来带动,转为由第二、第三产业带动,第二产业的增长构成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我国工业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纯农产业产值比重下降,林渔产业比重上升;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结构正逐步由轻型结构向重型结构升级;而在第三产业的内部,交通运输业,商业等传统产业比重在下降,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电信等产业在迅速得发展。

2003年-2008年间三大产业在我国GDP增长中所占的比重对比表格:

以上的表格充分得展示了近年来,我国三大产业的发展变化。其中,第一产业的比例逐渐减少,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比例逐渐增加。

我国的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飞跃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这段发展的过程当中,我国人均GDP在世界的排名仍然在100名后徘徊。 据统计,我国共有1.2亿人口生活困难,比绝大多数国家的总人口数还多。因为即便我国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定不移得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道路,

但是由于种种的因素的制约,我国的人均生活水平不高,发展很不协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直沉落谷底,难以直前。 制约我国人均GDP的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经济发展不协调,再者是经济发展结构的不协调,其中经济发展不协调又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不协调,贫富差距扩大等等。而想要减小贫富差距,城乡差距,解决经济发展不协调就首先要带动农民致富,农民致富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有很多的好处,农民可以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它的动力作用主要可以概括成以下几点:

1、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农业大国,不仅农业在我国占

有很重要的地位,并且在我国将近14亿人口当中有9亿是农民,特别是在偏远的西部和山区里聚居的都是一些贫苦的农民,因此农民致富了,那么我们国家的人均GDP就真的上去了;

2、

近年来,我国的物价在不断得持续增加,但我国的财富大部分都聚集在一小部分的富人手里,贫苦的农民根本就没有钱可以拿来消费,所以,我国国内的消费水平也就上不去了;

近几年来,我国的GDP增长主要靠的是进出口贸易,而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就是美国,而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经济大受打击,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自2008年以来,我国的出口贸易总额也呈现了下降的趋势,这就使得我国的第二产业对GDP的奉献率有了明显的下降,再而第一产业本来就是在逐年下降,所以,我国的经济更是大受打击; 如果我国的9亿农民中的大部分农民都富起来了,我国经济增长就不用依靠对外贸易,而是直接对我国的自己国民输出,那么我国生产出来的产品也不用担心没有市场了; 第一产业当中的农民富起来了之后,继而也会带动我国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民手中的钱多了,才会有心思去发展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收费,这样就会带动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农民的问题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社会秩序的发展乃至政治稳定,农民贫穷,他们就无法解决自己的吃、穿、住、行等问题,他们就不会听从党和祖国的安排,也不会服从法律的约束,做出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来,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抢劫绑架的事情的原因,而犯罪率的增加也会给我国的经济造成间接的影响;

农民问题同时也影响着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农民收入不高,有些农民就不会想着花钱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政治素养以及人格素质,这样的话,我国整体的国民素质就很难得到提高,素质提不高整个国家的失业率就会增加,失业率增加我国的经济就会不断下滑;

3、

4、

5、

6、

7、

8、 农民问题还制约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有许许多多的农民工

融入城市里面去,但是他们很多都还没有丢掉自己在农村里面的根,他们在农村里面还有房子有地,这样子就导致了城里面的用地多了起来,而农村里面的用地却没有人用,这就使得我国的土地价格不断上升,造成很多人蜂拥起来去买房,这就形成一个社会隐患的问题,形成了人们无须有的担忧,给我国社会造成了不稳定因素,间接得也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的观点中集中体现了农民在我国经济当中的动力作用,农民问题是如此的重要,那么我国到底该如何发展农业,让我国的广大农民富起来呢?

农民生活更加富裕,三农问题实际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只有农民增收了,农村消费市场才能得到有效启动,只有农民增收才能增加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只有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才得以持续发展。只有农民增收,农村小康社会才能全面实现,这就是我们举办“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论坛活动的初衷所在。

、还是要保证我们耕地面积不能减少,我国耕地1996年是19.5亿亩,人均耕地1.38亩,是全世界平均水平的40%,在这么艰难情况下解决我们吃饭问题始终是重中之重的问题。到2020年耕地要确保18亿亩上,所以我讲下一步城市发展、包括工业化推进在耕地上没有任何悔改的机会。因为耕地本身是存在的,不管统计数是多少,它都是实际利用。这个问题一定要有清晰的认识。

2、我们一定通过科技确保我们的供给,今天论坛上的永业集团也是做农业的,我们现在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我们粮食总量增加、包括其他农产品保障在很大程度上越来越依赖科技进步,尽管科技贡献率达到51%,但是与我们需求相比、与经济发展需求相比,农业科技需要很多的突破。包括生物技术、包括在尖端科技方面、比如种业。怎样研发科技,怎么让科技技术顺畅到达农民手里边,都需要强化我们的推广体系。这方面也是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

3、中央财政优先农村农业,预算基础投资优先农村基础建设,土地出让金优先农村建设。农业基础设施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越来越不适应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要求。特别连续这些年极端天气、包括去年、包括现在正在进行中的持续干旱,固然有老天爷的因素,也给我们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放大影响有直接关系。所以怎么夯实农业基础是要求我们必须付出努力的。

4、高度重视极端天气对农业灾害的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我想我们抓农业、抓农村经济发展,首先保供给。这是我讲的第一个大的问题。

第二个大问题跟今天主题有关系,我们最近也在研究。农民收入在粮食生产方面有一套成熟的办法,但是从我们保供给、相对产业发展来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任务非常艰巨。如果在2020年全面小康同时,农民收入能够有所持续稳定的增长,必须确保今后十年每一年农民收入增长6%以上,所以农业部提出千方百计保障农民收入增长6%以上。这也是非常艰苦的地方,农民收入来自一个家庭收入、一个工资收入、一个财产收入、一个转移收入。全世界农民收入,很大的程度上归结政府行为导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增加农民收入做出相关的规定,继续稳步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实际上稳定农民卖粮的收入,我们联系前

年、联系去年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粮食价格大起大落,但是中国保证了粮食价格即小麦和水稻的最低收购价,农民家庭收入特别是来自粮食方面收入起到稳定作用。

工资收入占到去年农民收入40%,家庭收入占49%、财产收入34%、转移收入占7%,怎么样保证农民工资性收入?比如解决支持农民创业的问题、出台土地、财税方面的相关政策,我们通过提供宽松的农民工外部环境,实际对农民工资收入影响非常大。比如我们有劳动法,各地由于劳动法存在,最低工资标准就有限定,广东去年是770,北京最低标准800,如果没有劳动法,没有这个起点线,农民工工资是由企业说了算。当然最近时期有一些变化,最近半个月民工荒愈演愈烈,我认为民工荒有区域性的问题。总体来看,中国劳动力还是供大于求,也就是所谓拐点持续几年以后才会出现。在农民工工资保障方面,政府可以提供相关保障,支持农民工资收入。国家这些年加大农业补贴,中央一号文件中,农机具购置补贴、粮食补贴都是新探索的补贴标准,目的在于稳定生产稳定增加农民转移收入。财产收入对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对广东、浙江地区农民来讲意义非常大。广东东莞、包括深圳农民三分之一收入来自于财产型收入、三分之一来自集体股份收入、三分之一来自农民工资收入。农民财产型收入包括在稳定土地承包权基础上,通过土地承包权流转带来的财产型收入,所以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要千方百计确保今年稳定在6%以上,顺利实现农民收入翻一番目标。

第三个问题是要通过城镇化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城镇化使我们农民变市民,一方面通过城镇化使我们农业现代化有现实的基础。一号文件提出来大力发展中小城市,让农民有稳定的就业、稳定的住房,促使农民变市民。我们早期工业化低成本,现在的城镇化,特别是一线城市,由于成本越来越高,城镇化门槛也越来越高。比如四川农民要成为北京人成本就非常高。我认为中小城市放开的潜力非常大,在金融危机这两年时间,我调查很多地方特别是在四川、湖南地区,我发现县城经济非常发展,县城一级包括地区所在城市,新修住房一半以上是外地打工回来的农民工买的。在北京打工二十年,挣下二十万,在北京买不起房,但是在他的家乡一定买起房,所以我们讲为什么不把城镇化重点放在东西部地区、放在中等城市。中小城市城镇化成本相对低廉一些,农民变市民更容易一点,但也有就业问题、住房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社会保障等问题,这就提出了相应的系列问题,比如到内地能不能充分就业,涉及沿海城市产业能不能转移东西部地区等等。

通过城镇化特别是发展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包括现在全国的2590个县,每个县现有人数增加一倍,对化解农民总量,提升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水平意义非常大。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现代农业才有相应的规模基础,我想通过十年、二十年城镇化努力,我们在规模不可能达到欧美国家农业规模,但是在现有基础上提升一倍、提升两倍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对农业农民内部的增长也不用说了,

第四个问题是要深化农村改革,农村改革确确实实经过了32年,到现在体制、机制改革到了需要突破的阶段,在农村土地问题上,在农民组织化提升问题上、在农村金融改革方面,都需要大的举措。从土地建设方面来看,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家庭承包责任制长久不变、农民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改革到现在,一个家庭承包责任制,重构农民和土地关系的变化,从2002年试点,到2006年全面推开的农村税负改革,重构农民和国家的关系。下一步重构农民和城市居民的关系、重构乡村和城市的关系。在稳定农民承包关系基础上,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扭转,特别是在发达地区、在务工比较多的地方,比如上海,上海扭转面积60%以上,浙江超过30%以上,留在内部农民经营的面积越来越大、规模效益越来越高,农民收入越来越高。大力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形势下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方兴未艾,事实上农民各种合作社在解决购置生产资料、降低成本、抗争风险方面都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组织能力,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专业合作社包括今后增加的农业补贴向专业合作社倾斜,提高中国农业的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

最后就是在农村经营制度改革方面,我们各种各样农民互助自治、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公司等各种各样金融机构、农民银行,到去年年底发展了172家,但是我们有2800多个县,也就是金融机构的发展,远远解决不了农民对资金的渴求。我们在农村机构、信贷机构发展同时,有没有面向农村机构专门支持的

金融政策,确确实实需要做大文章,在这个方面农民反映意见特别强,特别是规模经营大户,现实生活中农民对此还有一些意见,我认为有了改革的突破口,现在环境比两年好的多。怎么样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我相信银行专家会给大家解释。讲的不对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