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宏伟赵亚男
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
[内 容 提 要]19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包括15部歌剧,多部管弦乐曲、合唱曲、浪漫曲等。人们了解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更多的是他的交响乐和歌剧,但他的浪漫曲可谓是朴实自然、动人心弦,大都表现抒情的风格,正因为如此,浪漫曲这种以直接表达情感为最大特点的音乐体裁,在他的创作中也同样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他努力创作具有本国民族音乐特色,又能表现本民族的性格、愿望和生活的声乐作品。与其他同时代的作曲家相比,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浪漫曲中的民族情怀则表现的更为突出。
[关键词]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艺术歌曲(浪漫曲)/ 风格特点
中图分类号:J6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36(2011)01-0163-3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艺术歌曲(浪漫曲)是19世纪俄罗斯声乐艺术作品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浪漫曲非常具有抒情性,歌曲中渗透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其内容深刻,热情奔放,感情表达自然而不落俗套,旋律与语言的结合水乳交融,在声腔中表现出细腻的心理刻画,他将创作深深扎根于民间音乐文化之中,努力的从俄罗斯民歌的曲调和歌词中找出它的流风余韵。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曾在《我的音乐生活》一书中这样写到:
“我倾听民间创作和大自然的声音,并把他们唱出来的和说出来的东西作为自己的创作基础。”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第一首浪漫曲《双颊相亲》是根据海涅的词而写的,它完成于1866年12月,之后又创作了大量的风格迥异的作品,他的艺术歌曲的创作持续到了1898年,跨度32年,几乎涵盖了作曲家最为旺盛和最具活力的艺术创作阶段。
一、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艺术歌曲(浪漫曲)创作的两个阶段
1.早期创作阶段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艺术歌曲的早期创作大约在1866-1883年间。1866年12月,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首浪漫曲《双颊相亲》(根据海涅的词而写)。作曲家巴拉基列夫对这首浪漫曲颇为赞赏,但他认为伴奏不能发挥钢琴的妙处,并把他完全推倒重来,亲自创作。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在其自传中这样写到:
“我怎么会一时兴起创作这首浪漫曲,现在已不记得,最可能的是为了仿效巴拉基列夫,他的浪漫曲使我心往神驰。”[1]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不断的创作了《夜莺与玫瑰》(《东方浪漫曲》)、《夜》、《秘密》、《子之所吾,吾之随之》、《起来吧,朝霞早已升起》(《犹太之歌》)、
《到玫瑰与美酒的王国里来》、《我相信我已被爱》、《我的歌》、《在格鲁吉亚的山岗上》、《云杉与棕榈》、《摇篮曲》、《泪流满面》等浪漫曲。[1]
1871~1874年,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编集出版了《俄罗斯民歌一百首》(作品24),并从民歌爱好者菲利波夫口中记录了另外四十首民歌,编成《俄罗斯民歌第二集》(1883年)。
这一时期的创作中,手法上追求情绪符合歌词原意,旋律较为器乐化,乐句的长短结构不规则,曲调往往是从和声中发展出来的。
2.后期创作阶段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在间断了十四年之久的浪漫曲创作之后,于1897年恢复了歌曲写作。从作品39到59,连续创作了40首。套曲《春天》、《致诗人》及《海滨》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这一阶段的重要歌曲作品。其内容主要表现大自然以及青春年华的美好爱情,和歌剧《雪姑娘》有异曲同工之妙。如《回声》(普希金诗)、《嘹亮胜过云雀歌声》(阿·康·托尔斯泰诗)等,在简洁之中体现了诗的深刻内涵。
1897-1898年先后创作了《夏夜之梦》、《不是风,从高处吹来》、《喁喁私语,屏息敛声》、《夜深人静时想什么》、《山林女神》、《成卷的浮云散开了》、《啊,如果你可以》、《箭毒树》、《金黄色的土地上一片宁静》、《睡吧,忧伤的朋友》、《我的小乖乖》、《我来向你问好》、《我在岩穴中等你》、《夕照》、《夜半三更的天空》等经典曲目。[2]
这时的创作手法与当年不同,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比早期作品更加精炼、纯朴,歌曲的旋律完全从属于歌词,词曲的完美的契合使声乐性大大加强了,钢琴伴奏部分常出现音型反复形式,而且总是先写好了曲调再配乐器伴奏。
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艺术歌曲(浪漫曲)的创作特点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浪漫曲中所采用的音乐材料并不很复杂,其素材攫取简练,创作手法丰富,旋律与语言的结合水乳交融,在声腔中表达出细腻的心理刻画,他在细致处理的独唱声部和伴奏中表现了感情的细腻、词的诗意和语言的音调感,长、短句的灵活组合使得他的词曲弥合,浑然天成。其风格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音乐与语言的完美结合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浪漫曲歌词的选择多数采用诗人的诗作或是一些文学性较强的诗篇,如普希金、阿·康·托尔斯泰、迈科夫、莱蒙托夫、费特等人的名作都被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安上了金色的翅膀,展翅飞翔。歌词内容在歌曲中占主导地位,并与人民生活联系紧密,具有人民的气息,他力求旋律与语言的丝丝入扣、水乳交融。
如浪漫曲《箭毒树-死亡之树》,在乐曲开始时,主题森严而刚毅,具有葬礼行进的性质声音略显闷哑,在再现部中,主题一直用f小调来陈述,织体写法紧密,充分揭露了它的悲剧特性,开端处的歌词描写出长着箭毒树的沙漠的荒凉景色 ,而在最后的几行中则出现专制暴君的凶恶形象。再现部的音乐与乐曲开端不同,它的改变显然和歌词的形象性的改变有一定的联系,悲剧性的特点在音乐中体现出来。
俄罗斯独特的语言风格也决定了音乐的节奏特点,如浪漫曲《不是那风从高处吹来》中,歌词的每一个音节上都是一个旋律音,不但符合朗诵中重读音节的要求也符合旋律生动而充实的发展。在一些极其抒情的、叙事性强的浪漫曲中常有一个音节上落有几个旋律音或是由语言
朗诵的特点而使歌词中某个音节唱的很长的情况,这也是悠长的俄罗斯抒情浪漫曲的典型特征。
2.钢琴伴奏与人声的完美结合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艺术歌曲线条流畅,旋律优美,富有浓郁的俄罗斯气息。因此在注重诗句与旋律美结合的同时,更注重整体意境的塑造,钢琴伴奏部分的和声色彩浓重而多变,伴奏织体丰富,与歌曲本身交相辉映,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如浪漫曲《箭毒树》,1882年的夏天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在斯捷辽沃避暑的时候,把普希金的诗《箭毒树》谱成管弦乐伴奏的男低音独唱曲,但只开了一个头。因为对它并不十分满意,所以就把它丢在一边,15年后,即1897年6月23日才完成于斯美契科沃。他用严峻阴郁的音调描写荒原景色,伴奏和人声隔一小节互相呼应:在贫瘠荒凉的沙漠里,在烈日炎炎的土地上,箭毒树孤独的挺立着,像威严的哨兵在守望。第二次改变了伴奏织体,成为密接和应,歌词唱道:
“树里分泌出来的毒汁,为中午的炎日所溶化,黄昏时在冷风吹拂下,凝结成了晶莹的树脂。”
第三次变为三声部的密接和应,强劲有力的曲调,唱出了对嗜血暴君的抗议:
“沙皇用毒液制成毒箭,随时听命于他的使唤,把死亡射向四面八方,射向临国异邦的地面。”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歌曲的钢琴伴奏中织体的运用带有明显的钢琴化特点。三连音、固定低音、切分音型、分解音型以及织体变奏等在歌曲的钢琴部分中经常会见到。钢琴伴奏在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浪漫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具有一种细致入微的风格。充满生命力的钢琴伴奏使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浪漫曲更具艺术感染力。
3.深层的心理描写与词曲的契合
深层的心理描写和词曲的契合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艺术歌曲的又一突出特点。他喜爱将那大自然的描绘和刻画内心感受融于一炉,在声腔中表达出细腻的心理刻画,如以普希金诗写的《成卷的浮云散开了》、《在格鲁吉亚山岗上》、《回声》、《梦幻》,以阿·康·托尔斯泰诗写的《不是高空吹来的风》、《在那早春时光》、《金黄色的土地上一片宁静》、《睡吧,忧伤的朋友》、《啊,如果你可以》、《夕照》和迈科夫的《夜深人静时想什么》等等都是这种风格的范例。将自己置身于大自然的景色中,借着大自然的景色来抒发人物的内心感受和变化,如游来游去的云在飞,晚星在闪烁好象银光铺在地上……。
4.自然调式的广泛运用
自然调式在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浪漫曲中屡见不鲜,尤其是自然小调,而且在和声中S(下属和弦)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和占有重要的地位,有时用在结构的中间及变格终止或半终止中,甚至用作乐段和整个作品的终止和弦。因此也形成了俄罗斯艺术歌曲浓郁的俄罗斯民族风情及忧郁的情感,音乐给人以一种简朴、优美的形象,自然清新,平淡中渗透着很浓的诗意,充满了俄罗斯纯朴而真挚的艺术气质。
5.主要的动机类型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浪漫曲中采用的开始动机通常是返回一个中心或一个基音为基础的进行(即旋转的、较静止的或具有形式上的较隐蔽的力度表现能力的进行)为主,因此来突出的表
现较安静的、直观的、内在沉思的状态,有时也善于表现内心的激动和力量。这类动机的特点是对支柱音较长的、较紧张的“围绕”以及较为饱满的情绪。
6.重复手法的巧妙运用
在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浪漫曲中,广泛的使用了重复的写作手法,这样不仅使旋律的发展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统一,也加强了对音调和主题旋律的记忆,首先是通过对旋律内部的较小动机和乐句的节奏重复,例如在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改编的俄罗斯民歌《摇篮曲》中重复手法的运用显而易见。
其次,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根据不同乐句内部歌词音节数量的不同而作的变化性重复。在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浪漫曲中,下行模进占有显著的优势,通常模进的动机也不以个性最鲜明的音调为基础,相反却建立在较一般的、情绪平淡的音调之上。可以造成一种不间断的流畅进行,如《夜莺与玫瑰》前奏和尾声部分的连续13个小节的下行模进引出了凄凉忧伤的旋律。
7.充满俄罗斯纯朴而真挚的艺术气质
在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80余首浪漫曲中,每一首都是抒情的诗篇,它们浸透着作者对祖国俄罗斯人民和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作者怀着诚挚而温暖的感情描绘了俄罗斯大自然的景象,再现了俄罗斯古代民间神话中的幻想形象和传说,叙述着祖国的命运和他们的未来,抨击和揭露了社会中的阴暗面,歌颂了俄罗斯人民的善良美德和崇高的爱情生活。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浪漫曲旋律令人惊叹地简洁、鲜明、美妙,内涵丰富,纯真朴实,充满了诗情画意,在世界浪漫曲艺术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散发着浓厚俄罗斯民族艺术的芬芳。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浪漫曲,旋律优美委婉而富有感情,歌词高雅而富有诗意,歌词与旋律的紧密结合,钢琴伴奏的结构、布局以及和弦的运用,织体的变化都体现了他独特的俄罗斯情节。在声乐舞台上,他的艺术作品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演唱者的青睐,因为无论是声乐部分,还是其钢琴伴奏部分都是独具魅力的。
参考文献:
[1][俄]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著,吴佩华译.我的音乐生活[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88
(责任编辑 高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