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花图问答。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种吸收塔浆液循环及排出系统[发明专利]

一种吸收塔浆液循环及排出系统[发明专利]

来源:花图问答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06000067 A(43)申请公布日 2016.10.12

(21)申请号 201610516162.X(22)申请日 2016.07.01

(71)申请人 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00097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120号(72)发明人 刘玉新 陆生宽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496

代理人 王程远 胡玉章(51)Int.Cl.

B01D 53/80(2006.01)B01D 53/48(2006.01)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54)发明名称

一种吸收塔浆液循环及排出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收塔浆液循环及排出系统,包括吸收塔、喷淋装置、浆液循环装置、浆液排出装置和石膏旋流器,吸收塔内设有喷淋装置,喷淋装置与浆液循环装置连接,浆液排出装置与吸收塔、石膏旋流器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提高了吸收塔的浆液循环效率,使得浆液能充分与烟气接触,保证了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了脱硫效率;提高了吸收塔的浆液排出的效率,使得石膏浆液能充分排出,保证了系统的稳定运行;石膏浆液通过石膏旋流器分离后,避免过多的不溶杂质返回吸收塔,提高了石膏品质,减少了管道堵塞。CN 106000067 ACN 106000067 A

权 利 要 求 书

1/2页

1.一种吸收塔浆液循环及排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塔(1),其底部设有浆液池(2),所述吸收塔(1)的一侧设有吸收塔入口(11)和吸收塔出口(12),所述吸收塔入口(11)位于所述浆液池(2)上方,所述吸收塔出口(12)位于所述吸收塔(1)的顶部;

喷淋装置,其位于所述吸收塔(1)内,并位于所述吸收塔入口(11)和所述吸收塔出口(12)之间,所述喷淋装置包括自下向上均匀设置的第一喷淋层(31)、第二喷淋层(32)、第三喷淋层(33)和第四喷淋层(34);

浆液循环装置,其位于所述吸收塔(1)外,所述浆液循环装置包括第一浆液循环支路(41)、第二浆液循环支路(42)、第三浆液循环支路(43)和第四浆液循环支路(44),所述第一浆液循环支路(41)的一端与所述浆液池(2)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浆液循环支路(4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喷淋层(34)连接,所述第二浆液循环支路(42)的一端与所述浆液池(2)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浆液循环支路(4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喷淋层(33)连接,所述第三浆液循环支路(43)的一端与所述浆液池(2)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三浆液循环支路(4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喷淋层(32)连接,所述第四浆液循环支路(44)的一端与所述浆液池(2)的一侧连接,所述第四浆液循环支路(4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喷淋层(31)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浆液循环支路(41)的一端、所述第二浆液循环支路(42)的一端、所述第三浆液循环支路(43)的一端和所述第四浆液循环支路(44)的一端自下而上位于所述吸收塔入口(11)的下方,所述第一浆液循环支路(4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浆液循环支路(42)的另一端、所述第三浆液循环支路(43)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浆液循环支路(44)的另一端自上而下位于所述吸收塔入口(11)的上方;

浆液排出装置,其位于所述吸收塔(1)的另一侧,并与所述浆液池(2)连接,所述浆液排出装置包括第一浆液排出支路(101)和第二浆液排出支路(102),所述第一浆液排出支路(101)的一端与所述浆液池(2)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浆液排出支路(102)的一端与所述浆液池(2)的侧壁连接;

石膏旋流器(7),其进料口与所述第一浆液排出支路(10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浆液排出支路(10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石膏旋流器(7)的溢流口连接至废水处理系统(8),所述石膏旋流器(7)的底流口连接至真空皮带脱水机(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塔浆液循环及排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浆液循环支路(41)上设有第一循环浆液泵(51),所述第二浆液循环支路(42)上设有第二循环浆液泵(52),所述第三浆液循环支路(43)上设有第三循环浆液泵(53),所述第四浆液循环支路(44)上设有第四循环浆液泵(5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塔浆液循环及排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浆液泵(51)、所述第二循环浆液泵(52)、所述第三循环浆液泵(53)和所述第四循环浆液泵(54)的两侧均设有膨胀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塔浆液循环及排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浆液循环支路(41)的一端设有第一阀门(61),所述第一浆液循环支路(41)的另一端设有膨胀节,所述第二浆液循环支路(42)的一端设有第二阀门(62),所述第二浆液循环支路(42)的另一端设有膨胀节,所述第三浆液循环支路(43)的一端设有第三阀门(63),所述第三浆液循环支路(43)的另一端设有膨胀节,所述第四浆液循环支路(44)的一端设有第四阀门(64),所述

2

CN 106000067 A

权 利 要 求 书

2/2页

第四浆液循环支路(44)的一端设有膨胀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塔浆液循环及排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61)、所述第二阀门(62)、所述第三阀门(63)和所述第四阀门(64)均为自动蝶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塔浆液循环及排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浆液排出支路(101)和所述第二浆液排出支路(102)上分别设有第一石膏排出泵(55)和第二石膏排出泵(5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塔浆液循环及排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石膏排出泵(55)和所述第二石膏排出泵(56)靠近所述浆液池(2)的一侧分别设有膨胀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塔浆液循环及排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浆液排出支路(101)的一端设有第五阀门(65),所述第一浆液排出支路(101)的另一端设有第六阀门(66),所述第二浆液排出支路(102)的一端设有第七阀门(67),所述第二浆液排出支路(102)的另一端设有第八阀门(6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收塔浆液循环及排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阀门(65)、所述第六阀门(66)、所述第七阀门(67)和所述第八阀门(68)均为自动蝶阀。

3

CN 106000067 A

说 明 书

一种吸收塔浆液循环及排出系统

1/4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脱硫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吸收塔浆液循环及排出系统。背景技术

[0002]脱硫吸收塔因其塔内构件少、脱硫设备不易结垢和堵塞,压力损失也较小、运行维护较为简便,在国内外的脱硫装置中得到了充分运用。但是,现有的脱硫吸收塔内的喷淋系统中的浆液不能充分的与烟气相接触,导致除硫效率较低。主要原因在于吸收塔的浆液循环效率低下,不够充分,使系统的脱硫效率降低。同时,现有的脱硫吸收塔脱硫后的石膏浆液排出不够充分,效率低下,排出的石膏纯度不够,影响后期的使用。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收塔浆液循环及排出系统,保障石灰石浆液稳定循环,使石膏浆液充分排出,并提高了石膏得品质。[000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收塔浆液循环及排出系统,包括:[0005]吸收塔,其底部设有浆液池,所述吸收塔的一侧设有吸收塔入口和吸收塔出口,所述吸收塔入口位于所述浆液池上方,所述吸收塔出口位于所述吸收塔的顶部;[0006]喷淋装置,其位于所述吸收塔内,并位于所述吸收塔入口和所述吸收塔出口之间,所述喷淋装置包括自下向上均匀设置的第一喷淋层、第二喷淋层、第三喷淋层和第四喷淋层;

[0007]浆液循环装置,其位于所述吸收塔外,所述浆液循环装置包括第一浆液循环支路、第二浆液循环支路、第三浆液循环支路和第四浆液循环支路,所述第一浆液循环支路的一端与所述浆液池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浆液循环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喷淋层连接,所述第二浆液循环支路的一端与所述浆液池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浆液循环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喷淋层连接,所述第三浆液循环支路的一端与所述浆液池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三浆液循环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喷淋层连接,所述第四浆液循环支路的一端与所述浆液池的一侧连接,所述第四浆液循环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喷淋层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浆液循环支路的一端、所述第二浆液循环支路的一端、所述第三浆液循环支路的一端和所述第四浆液循环支路的一端自下而上位于所述吸收塔入口的下方,所述第一浆液循环支路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浆液循环支路的另一端、所述第三浆液循环支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浆液循环支路的另一端自上而下位于所述吸收塔入口的上方;[0008]浆液排出装置,其位于所述吸收塔的另一侧,并与所述浆液池连接,所述浆液排出装置包括第一浆液排出支路和第二浆液排出支路,所述第一浆液排出支路的一端与所述浆液池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浆液排出支路的一端与所述浆液池的侧壁连接;[0009]石膏旋流器,其进料口与所述第一浆液排出支路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浆液排出支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石膏旋流器的溢流口连接至废水处理系统,所述石膏旋流器的底流口连接至真空皮带脱水机。

4

CN 106000067 A[0010]

说 明 书

2/4页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浆液循环支路上设有第一循环浆液泵,所述

第二浆液循环支路上设有第二循环浆液泵,所述第三浆液循环支路上设有第三循环浆液泵,所述第四浆液循环支路上设有第四循环浆液泵。[001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循环浆液泵、所述第二循环浆液泵、所述第三循环浆液泵和所述第四循环浆液泵的两侧均设有膨胀节。[001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浆液循环支路的一端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浆液循环支路的另一端设有膨胀节,所述第二浆液循环支路的一端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浆液循环支路的另一端设有膨胀节,所述第三浆液循环支路的一端设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三浆液循环支路的另一端设有膨胀节,所述第四浆液循环支路的一端设有第四阀门,所述第四浆液循环支路的一端设有膨胀节。[001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均为自动蝶阀。

[001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浆液排出支路和所述第二浆液排出支路上分别设有第一石膏排出泵和第二石膏排出泵。[0015]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石膏排出泵和所述第二石膏排出泵靠近所述浆液池的一侧分别设有膨胀节。

[001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浆液排出支路的一端设有第五阀门,所述第一浆液排出支路的另一端设有第六阀门,所述第二浆液排出支路的一端设有第七阀门,所述第二浆液排出支路的另一端设有第八阀门。[001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五阀门、所述第六阀门、所述第七阀门和所述第八阀门均为自动蝶阀。

[00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0019]1、提高了吸收塔的浆液循环效率,使得浆液能充分与烟气接触,保证了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了脱硫效率;[0020]2、提高了吸收塔的浆液排出的效率,使得石膏浆液能充分排出,保证了系统的稳定运行;[0021]3、石膏浆液通过石膏旋流器分离后,避免过多的不溶杂质返回吸收塔,提高了石膏品质,减少了管道堵塞。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吸收塔浆液循环及排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0023]图中,[0024]1、吸收塔;11、吸收塔入口;12、吸收塔出口;2、浆液池;31、第一喷淋层;32、第二喷淋层;33、第三喷淋层;34、第四喷淋层;41、第一浆液循环支路;42、第二浆液循环支路;43、第三浆液循环支路;44、第四浆液循环支路;51、第一循环浆液泵;52、第二循环浆液泵;53、第三循环浆液泵;54、第四循环浆液泵;55、第一石膏排出泵;56、第二石膏排出泵;61、第一阀门;62、第二阀门;63、第三阀门;64、第四阀门;65、第五阀门;66、第六阀门;67、第七阀门;68、第八阀门;7、石膏旋流器;8、废水处理系统;9、真空皮带脱水机;101、第一浆液排出支路;102、第二浆液排出支路。

5

CN 106000067 A

说 明 书

3/4页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0026]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吸收塔浆液循环及排出系统,包括吸收塔、喷淋装置、浆液循环装置、浆液排出装置和石膏旋流器。[0027]吸收塔1的底部设有浆液池2,吸收塔1的一侧设有吸收塔入口11和吸收塔出口12,吸收塔入口11位于浆液池2上方,吸收塔出口12位于吸收塔1的顶部。[0028]喷淋装置位于吸收塔1内,并位于吸收塔入口11和吸收塔出口12之间,喷淋装置包括自下向上均匀设置的第一喷淋层31、第二喷淋层32、第三喷淋层33和第四喷淋层34。[0029]浆液循环装置位于吸收塔1外,浆液循环装置包括第一浆液循环支路41、第二浆液循环支路42、第三浆液循环支路43和第四浆液循环支路44,第一浆液循环支路41的一端与浆液池2的一侧连接,第一浆液循环支路41的另一端与第四喷淋层34连接,第二浆液循环支路42的一端与浆液池2的一侧连接,第二浆液循环支路42的另一端与第三喷淋层33连接,第三浆液循环支路43的一端与浆液池2的一侧连接,第三浆液循环支路43的另一端与第二喷淋层32连接,第四浆液循环支路44的一端与浆液池2的一侧连接,第四浆液循环支路44的另一端与第一喷淋层31连接,其中,第一浆液循环支路41的一端、第二浆液循环支路42的一端、第三浆液循环支路43的一端和第四浆液循环支路44的一端自下而上位于吸收塔入口11的下方,第一浆液循环支路41的另一端、第二浆液循环支路42的另一端、第三浆液循环支路43的另一端和第四浆液循环支路44的另一端自上而下位于吸收塔入口11的上方。[0030]浆液排出装置位于吸收塔1的另一侧,并与浆液池2连接,浆液排出装置包括第一浆液排出支路101和第二浆液排出支路102,第一浆液排出支路101的一端与浆液池2的侧壁连接,第二浆液排出支路102的一端与浆液池2的侧壁连接。

[0031]石膏旋流器7的进料口与第一浆液排出支路101的另一端、第二浆液排出支路102的另一端连接,石膏旋流器7的溢流口连接至废水处理系统8,石膏旋流器7的底流口连接至真空皮带脱水机9。

[0032]第一浆液循环支路41上设有第一循环浆液泵51,第二浆液循环支路42上设有第二循环浆液泵52,第三浆液循环支路43上设有第三循环浆液泵53,第四浆液循环支路44上设有第四循环浆液泵54。第一循环浆液泵51、第二循环浆液泵52、第三循环浆液泵53和第四循环浆液泵54的两侧均设有膨胀节。

[0033]第一浆液循环支路41的一端设有第一阀门61,第一浆液循环支路41的另一端设有膨胀节,第二浆液循环支路42的一端设有第二阀门62,第二浆液循环支路42的另一端设有膨胀节,第三浆液循环支路43的一端设有第三阀门63,第三浆液循环支路43的另一端设有膨胀节,第四浆液循环支路44的一端设有第四阀门64,第四浆液循环支路44的一端设有膨胀节。其中,第一阀门61、第二阀门62、第三阀门63和第四阀门64均为自动蝶阀。

[0034]第一浆液排出支路101和第二浆液排出支路102上分别设有第一石膏排出泵55和第二石膏排出泵56。第一石膏排出泵55和第二石膏排出泵56靠近浆液池2的一侧分别设有膨胀节。

[0035]第一浆液排出支路101的一端设有第五阀门65,第一浆液排出支路101的另一端设有第六阀门66,第二浆液排出支路102的一端设有第七阀门67,第二浆液排出支路102的另

6

CN 106000067 A

说 明 书

4/4页

一端设有第八阀门68。[0036]其中,第五阀门65、第六阀门66、第七阀门67和第八阀门68均为自动蝶阀。[0037]具体使用时,将引入的原烟气在吸收塔内通过吸收塔浆液的喷淋洗涤去除大量的SO2,石灰石-石膏浆液通过浆液循环泵从吸收塔浆池送至塔内SO2吸收区的喷淋系统,与烟气发生反应并吸收烟气中的SO2,吸收塔浆池pH值维持在5.6~5.8之间,以保证石灰石的溶解及SO2的吸收。吸收塔底部浆液池中的石膏晶体,由石膏浆液排出泵送至石膏浆液旋流站,经石膏浆液旋流站浓缩后的浆液由底部排出,送至真空皮带脱水机,石膏旋流站浓缩后的石膏浆液全部送到真空皮带机进行脱水运行,旋流站上部的溢流部分排至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003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7

CN 106000067 A

说 明 书 附 图

图1

8

1/1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