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花图问答。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来源:花图问答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原文】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1);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2)。知者(3)不失人,亦不失言。」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注释】

(1)失人:错失应该交谈的人。

(2)失言:说了不该说的话。

(3)知者:知,同「智」。智者。

【翻译】

孔子说: 「可与他人交谈,却不与他人交谈,这是错失应该交谈的人;不可与他人交谈的话,却与他人交谈了,这是说了不该说的话。有智慧的人既不错失应该交谈的人,也不去说不该说的话。」

【评析】

茫茫天地,谁是有缘人?社会关系、人心思想复杂的今日,可能一走一过,都是有缘人,我们的一思一念、一言一行,如果够纯正,大善大忍,也可能都是善解宿世冤怨的机缘。注重道德修养,就能愈来愈明白人世间的因缘关系,愈来愈珍惜这样的机缘,并且从中提高心性,化危机为转机,渐渐做好「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意思是:道德水平较低下的人,不要跟他谈道德

标准太高的东西,他不但接受不了,还容易误解起反感。子曰:「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意思是:对待朋友要本着真诚、善意、宽容谅解,如果说了、开导了,对方还是不接受就停止,看看自己有什么不足,不要自取其辱。所以不要失去应该忠告善导的机会,才不失人,不错失缘分;就算本着善意,还得看对方的接受能力,不能谈得太高,也要看看自己的不足,才不失言。按着正道,勤修心性,摆正与人、心、事物的关系,怎会失人、失言呢?这是不是理智、清醒、智慧的表现呢?

【延展】

1、人与人之间有各种缘分,人与人之间也能透过语言沟通交流,其中也体现了心性的善与恶,光明面和黑暗面,失人、失言就是错失了人心向善、升华的良机。

想想看:人应该如何做才能不失人也不失言呢?是不是要坚守正道?是不是要秉持着真诚、善良、宽容谅解等纯真的本性待人呢?

2、人与人之间透过交往、交谈,产生沟通和关系,确切地讲,是彼此的心性、思想、观念之间的沟通和关系,能不能沟通,将产生何种关系,并非不能预先衡量、觉知,如果拥有觉察他人的心思和以道理衡量因果的能力,这是不是有智慧的人?甚至是先知呢?这样的人会不会昧着良心自取其辱?是不是能做到不失人又不失言?为什么有智慧的人可能拥有觉察他人的心思和以道理衡量因果的超常能力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