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修阳
为什么提出?能否作为一个理论形态提出?是否已经基本形成?以供商榷。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要求上讲,江泽民党的建设理论是理论自身发展内在规律和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
理论发展的自身要求)
1、判断胡乔木话。
一脉相承,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新。在新的实践基础上进行新的理论探索,江泽民新时期党建思路是对邓小平党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2、独立理论形态在不同历史时期是不同理论表现形式;
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总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赋予新的内容。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任何一种党建设学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脱离不了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历史背景。在无产阶级革命准备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围绕着要不要建党,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组织政党,党的奋斗目标与实现途径这些党的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在欧美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探索,开创了马克思党建学说。在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创立了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在布尔什维克党的创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建党学说。毛泽东则创造性地运用马列的建党理论,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国家如何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课题,在完成这个“伟大工程”中,形成了毛泽东的建党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是一项“新的伟大工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条主线,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形成了邓小平党建理论。
3、同一理论形态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容;
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党的建设学说不仅表现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理论表现形态,而且表现在同一理论形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有着非常不同的内容。无庸置疑,每一理论形态自身都是在遵循党的建设基本理论的前提下,依据历史条件的变化,伴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和认识的不断深化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江泽民新时期党建思路正是按照这样一个历史的逻辑,在全面把握和继承邓小平党建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党的建设所处的新的时代条件,面临的新的时代任务,所要解决的新的时代课题提出来的。
二、时代的产物;江泽民党的建设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任何一种理论都脱离不了其所处的时代,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江泽民党的建
设理论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产物。江泽民党建新思路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产物。
1、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正处于低潮,在意识形态上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特别是十五大以后,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迫切要求我党);知识经济、经济一体化(经济发展是党的中心任务,对党领导和管理经济建设能力的考验和挑战。)“前人从未做过”(十五大报告)国际压力增大,形势迫切。对党的建设,提出哪些新的挑战:和平、共处、竞争、斗争(意识形态上)
首先应该看到,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建设所处时代主题仍是和平与发展,党的建设主题仍然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使党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党建的整体布局仍然是邓小平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党的建设提出的一整套战略构想。但也应该看到,“当今世界正在继续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国际格局多极化态势更加明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持续发展,世界科技进步一日千里,知识创新速度大大加快,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化。”这种政治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既为我国跨世纪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也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斗争形势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使党能够承受和抵御各种风险;如何在日益激烈的际经济斗争格局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与领导水平,凝聚全党,团结人民,在未来的世界政治、经济新格局中争取一个有利与己的位置,都对我们党自身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当代遭遇重大挫折,西方国家继续冷战思维,加紧对我进行颠覆和破坏,我国面临的国际压力日益增大,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在加剧,在新的斗争面前,如何保证党思想上的纯洁和组织上的巩固,坚持党的核心领导地位,是我们党迫切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
2、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市场经济正在全面启动(确立)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的召开为标志,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十五大以后,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新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矛盾和问题,如何克服市场经济给党的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我们党完成跨世纪战略任务的关键。新的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思考。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既尊重历史又着眼未来,理论联系实际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独创性的党的建设的新思想、新办法。
3、对党的建设面临新的挑战。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党的建设理论迫切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三、江泽民本人具备丰富治党的丰富实践;
江泽民党的建设理论产生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我们党已经产生了以江泽民
为心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面对“一场风波、三场考验”面前,日臻成熟,事实充分证明以江泽民为核心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不仅能够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经受住各种严峻考验,而且还能够在领导和带领全国人民奔向二十一世纪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充分认识和把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具备在复杂的环境中,能够多方面地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把各方面的经验系统化、条理化,上升到理论高度的能力。
(实践、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建立在丰富的实践基础之上的理论形态。
1、个人丰富的党的建设工作实践。89年以前、在党的建设面临严峻考验,重大关头进入党的第三领导核心,面临复杂的国际共运形势;日臻成熟。
2、本人具备丰富的扎实的理论功底;党的建设理论建设思想方法正确。方法论上的创新意识。
3、对实践的尊重态度表现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方面,把实践升到理论;另一方面,立足当前现实,着眼未来,发展,高屋建瓴。长远指导意义的理论。
江泽民党的建设理论是马列主义党的建设理论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实践结合过程中逐步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江泽民党的建设理论既来源于马列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又来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改革实践。江泽民同志则两者结合的光辉典范。江泽民党的建设理论是在实践中产生、形成,并反过来指导党的建设实践,在党的建设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四、江泽民对党的建设理论的全面发展,初步形成了理论体系。(大量的理论著述。新贡献、新发展)本身内在。有着其丰富的内涵。
在我国改革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江泽民同志针对党的建设实际,依据我国改革实际,创造出众多高质量的带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文献,这些理论一方面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另一方面又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极大地促进了江泽民党的建设理论的形成,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已被实践检验为真理的建党原理原则构成的。
江泽民新时期党建理论是对党的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党建理论。江泽民一系列重要论述中,有关党的建设理论十分丰富。比如:
1、关于党的建设建设目标理论;
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党的建设目标,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提供了依据。经过十四届四中全会的概括,到党的十五大我们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党建目标,即“要努力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目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写进了党的目标,理论而又现实地澄清了党内外的疑问和顾虑;它体现了保证党的性质、宗旨和坚持党的领导地位的辩证统一;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党的建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一目标是对邓小平提出的“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坚强核心”的党建目标的重大发展,任务更明确、更具体、更具有操作性。
2、关于思想建设理论。(1)思想路线;
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最新概括,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一概括在准确把握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精神实质的同时,江泽民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发展观,特别强调“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抛弃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抛弃那些对社会主义不科学的甚至扭曲的认识,抛弃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要做到“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即“一定要以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3、关于组织建设理论。组织制度、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度)
在党的组织路线上,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理论。十四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怒民主集中制作为重要问题作出了决定。《决定》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中的运用,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的民主,就是党员和党组织的意愿、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集中,就是全党意志、智慧的凝聚和行动的一致。第一次对民主和集中的基本内涵作出明确的科学界定。
4、关于作风建设理论。
把党的作风建设提到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的政治高度,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党的制度建设与党员干部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提出“对领导干部要严格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而领导干部自己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把反腐败斗争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突破口,强调新形势下尤其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提出了新时期党的工作的最高标准,即“在任何情况下,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这是对邓小平提出的“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的群众观点的继承和发展。等等。
从这个概括中,我们不难看出,关于党的建设理论在江泽民一系列论述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关于新时期党的建设,江泽民同志讲的最多,强调的也是很多。从江泽民同志一系列论述的一些篇目中也可以看出他非常重视党的建设问题。例如:《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1989年《党建》第7、8期)、《 》,等等。另外,还有大量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散见于他的讲话、报告之中。
正是基于这些理论上的不断进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今后的历史走向,党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及党现在的思想状况、组织状况和
领导水平,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对党的跨世纪建设在新的实践中大胆进行理论探索,形成了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建党新思路。
(收尾)从逻辑发展上讲是一种必然(趋势),从历史发展上讲,更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意义:有助于加强认识;是学习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的深化,落脚点落到在新的实践形成的并在新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江泽民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建设理论上来,用以指导新的时期的党的建设。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保证党的性质、宗旨,如何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把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是一项由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创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在领导全党进行的“新的伟大工程”。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敏锐地把握时代脉搏,立足国情、党情,着眼于未来,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继往开来,在新的实践基础上进行了新的理论探索,对党的跨世纪建设提出了新的思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