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花图问答。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8古代诗歌思想剖析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8古代诗歌思想剖析

来源:花图问答
专题强化训练(十八) 古代诗歌思想

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题

题组一 对点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公安县怀古 杜 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768)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1.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相同点)诗人在两首诗中均流露出了对古人(王昭君、吕蒙、刘备)的缅怀、敬仰之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伤悲。

(不同点)主要表现在诗人对古人缅怀敬仰的具体情感有所不同。《咏怀古迹(其三)》中,诗人主要表达了对王昭君凛然勇毅的家国大义的敬佩;《公安县怀古》中,诗人主要表达了对像“刘、关、张”等君臣和睦关系的向往。(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落 梅 刘克庄

【注】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刘克庄(1187—1269),南宋诗人,在诗词中曾有“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等豪壮之句。

2.《落梅》一诗,因其言近旨远而成为宋代屈指可数的咏梅佳作。请结合尾联分析诗中包含的讽喻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答案:尾联看似指责“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嫉恨梅花孤高,实际上是用比喻手法,把“东风”比作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执掌权柄者,把矛头指向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寄托自己仕途不遇的强烈感慨和不满。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叶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3.同为送别诗,两首诗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但在抒情方式上又各有特点,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颈联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宋诗用典抒情,借用孙楚和屈原的典故表达友人才学高超却仕途坎坷,寄托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陈诗借景抒情,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滔滔江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表现时间催人离别和面对离别的不舍之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转应曲 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4.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词描绘了萧瑟凄清、山川寂寥的画面;边塞将凋的枯草,积满山岭的冰雪,

2

初晴的夜空,普照大地的明月,偶尔传来的悲切呜咽的胡笳声,孤独苦守的羸弱老兵„„表达了戍边将士对长期戍边生活的极度愁怨、对家乡的极度思念以及词人对将士们的同情。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满江红·山居即事

辛弃疾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

【注】

,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

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五千斛。

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陇,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注】鸂鶒:一种像鸳鸯的水鸟。

5.“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如何理解词人的“足”与“未足”?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足”体现的是山居生活带给词人内心的美好感受:山村风景优美,田园生活宁静,乡间人情淳朴。“未足”表现的是词人志愿未得实现的遗憾。“何时足”含蓄地流露出词人不甘满足于眼前山居生活的惆怅与无奈。

解析: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要求作答。“足”与“未足”均是词人内心情感的具体体现,“足”体现的是山居生活带给词人内心的美好感受,“未足”表现的是词人志愿未得实现的遗憾。词人一方面陶醉于山居生活的美好之中,另一方面又为自己志愿无法实现而惆怅、感叹。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乌夜啼·春思 赵令畤

楼上萦帘弱絮,墙头碍月低花。年年春事关心事,肠断欲栖鸦。 舞镜鸾衾翠减,啼珠凤蜡红斜。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

6.此词结尾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结尾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虽然重门紧闭,但是它锁不住相思梦,相思梦可以随意到天涯海角,这是典型的拟人手法。结尾两句抒发了主人公孤寂相思、百无聊赖、苦闷压抑的情怀。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天边行

3

杜 甫

天边老人

【注】

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

【注】天边老人:杜甫自谓。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写“归未得”而“哭”,直接抒发了诗人归乡无门的悲伤之情。②写由于战乱,田地都荒芜了,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③写长久无法得到亲人的消息,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题组二 综合练

八、[2017·湖南省浏阳一中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高阳台·西湖春感

张 炎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①张炎: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即落魄纵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方漂泊。由于不愿意北向俯首事敌,就长期寓居临安。②断桥:西湖孤山侧桥名。③西泠:西湖桥名。④韦曲:在长安南皇子陂西,唐代诸韦世居此地,因名韦曲。⑤斜川:在江西庐山侧星子、都昌二县间,陶潜有游斜川诗,词中借指元初宋遗民隐居之处。⑥“见说”二句:沙鸥色白,因说系愁深而白,如人之白头。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8.下面对词作的内容,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

A.这首词借咏西湖,抒发国破家亡的哀愁。开头三句写景,以景衬托国破家亡的凄凉。“能几番游”二句最沉痛,抒发出人生短暂的无限哀愁。

B.“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词人暗用了辛弃疾的两句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意谓连悠闲的鸥,也生了新愁。白鸥之所以全身发白,似乎都是因“愁”而生的,因此人们常借用沙鸥的白头来暗写自己的愁苦之深。

C.“当年燕子知何处?”此句暗用刘禹锡诗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词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

4

D.“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开帘”照应“掩门”,“飞花”照应“卷絮”,“啼鹃”照应“巢莺”,首尾呼应,营造了一种花飘絮飞、杜鹃啼血的悲凉氛围。

E.这是一首写春暮时景的咏物词。春天的景色等是实写,内心的亡国之痛则是虚写。以景示情,以情带景,耐人寻味,耐人咀嚼,很有豪放派的词风。

答案:AE

9.这首词中,词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写出词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并作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愉悦之情,莺歌燕舞、春意深厚。→惜春之情,东风已逝,蔷薇花开,只留下一抹荒烟。→国破家亡的哀伤之情,漂泊在外,愁思满怀,怕见落花,怕听杜鹃啼叫。

九、[2017·湖南省长郡中学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 信

【注】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庾信:南北朝时期文学家,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时被一向倾慕南方文学的北朝君臣扣留,梁亡后被迫仕于西魏,北周取代西魏后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

1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寻思”两句借景抒情,不仅有对故国覆灭、封侯梦碎的叹惋,也有对当下不能为国建功的自嘲。

B.“虽言”两句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表达自己如今厌弃官场像庄子般旷达闲适之情。 C.“残月”两句由“中夜”暗渡而来,对仗工整,表达出时光流逝但诗人却年年如故的悲哀之情。

D.“露泣”两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哀伤,也象征着诗人往昔的功名之心已如萤火般破碎飘零。

答案:CD 解析:A项,“借景抒情”错,应该为直抒胸臆。B项,“如今厌弃„„闲适之情”错,应为虽然想旷达却不能像庄子那般的苦闷之情。

11.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都使用了“琴”“书”两个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诗中的“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是说中夜生起愁思,于是弹琴读书。幽幽琴声响遍屋里,诉说着无边无际的愁,满床书卷翻遍,愁思难解。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无法解脱的愁苦、忧思之情。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乐琴书以消忧”是说弹琴读书能获得快乐而消除忧愁,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摆脱忧愁缠绕的官场生活,回归田园的快乐之情。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