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产业供应链风险管控与创新发展
王晓峰
(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 225125)
摘 要:发展现代家禽产业需要在优化配置各种生产要素资源的基础上,生产出让消费者满意的优质家禽产品,并安全高效送达消费者手中。由于家禽产业供应链环节较多,制约因素复杂,对其进行风险评估与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做到科学合理的风险管控,是实现家禽业创新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关键词:家禽产业;供应链;风险管控;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S839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9556/j.0258-7033.20190725-02
家禽业是高度规模化、集约生产的现代畜牧产业,家禽产业供应链涉及种禽和商品禽饲养管理、饲料和兽药等投入品使用、活禽和新鲜禽蛋市场流通、肉禽屠宰及禽蛋加工处理、禽产品销售渠道和路径等环节。由于家禽产业链条长,涉及环节多,诸如禽流感疫情、沙门氏菌污染、饲料全面禁抗、兽药减量化使用、活禽运输受限、活禽集中屠宰、销售业态变化等生产经营风险,会不同程度地在家禽产业供应链中表现出来,如果不能科学评估和有效化解上述风险,企业的生产业绩与经济效益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对于家禽行业及企业而言,评估和管控供应链风险,不仅能确保家禽业高效可持续发展,而且可以为禽产品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本文创新性提出了当前家禽产业供应链存在的五大风险,并结合当前家禽业发展现状以及国家宏观政策、行业监管法规、产业业态变化等,提出了适合企业操作的风险管控措施和创新发展理念,用以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
家禽产业供应链风险主要包括5个部分,即种禽和商品禽饲养环节的疫病风险与沙门氏菌污染风险、饲料和兽药等投入品使用环节的抗生素滥用风险、活禽和新鲜禽蛋流通环节的疫病传播风险、肉禽屠宰和禽蛋加工环节的环境污染问题、禽产品销售渠道和路径变化情况下的市场经营风险。以上风险不仅仅存在于家禽产业供应链中,如果管控不当,会引发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等
收稿日期:2019-07-25;修回日期:2019-09-18
作者简介:王晓峰(1972-),男,内蒙古兴安盟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家禽产业信息与经济,E-mail:wxf3380@sina.com
社会问题。为此,必须进行全面客观的风险分析与评估,以科学审慎的态度去应对,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来解决。
1种禽和商品禽饲养
1.1存在的主要风险点 在现代化家禽生产中,疫病是最大的风险,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种禽场发生疫病会影响下游商品禽生产,严重的会危及家禽种业安全;商品禽场发生疫病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对家禽产品安全、人类健康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一些烈性传染病和人禽共患病还会给社会稳定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重大冲击。随着我国家禽养殖规模与日俱增、养殖周期越来越短、生长速度越来越快,发生疫病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当前,条件性致病病原如传染性鼻炎、支原体等引起的疫病及禽I型腺病毒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H9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性关节炎、水禽呼肠孤病毒病、水禽细小病毒病等成为威胁我国家禽养殖的主要疫病[1],这就对养殖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当母鸡感染沙门氏菌后,细菌会侵害卵巢,导致卵泡变性、坏死,致使所产鸡蛋中携带沙门氏菌,从而引发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1.2 风险管控与创新发展 随着科技进步,我国家禽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效,但风险仍然存在,疫病防控仍压力重重,疫病净化根除之路依然任重道远[2]。一方面,我国养殖规模巨大,养殖方式多样,养殖水平不均,疫病防控条件千差万别;另一方面,我国畜禽疫病种类繁多,流行复杂,危害严重,整体防控水平滞后。
- 174 -
2020年 第56卷 第02期 Industrial Economy·产业经济
为减少疫病风险,应采用以下综合防控对策:①建立科学、合理、健全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②坚持“加强管理,防重于治”的原则,确保各项防疫措施落实到位;③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正确选择和使用有效的正规疫苗,加强免疫效果监测;④合理使用药物预防及控制继发感染;⑤企业与管理部门共同建立疫病流行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疫病流行情况;⑥无害化处理病死禽及其废弃物[3]。鉴于当前家禽疫病防控的复杂性和困难程度,科技创新是根本保障,通过科技创新与科学管理深度融合,综合集成防控技术与产品,构建牢固的生物安全屏障,形成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才能实现重要疫病的有效防控。除做好以上疫病的科学防控外,种禽场对沙门氏菌等垂直传播疾病的净化工作也要常抓不懈,这也是种禽饲养风险防控的重要一环。
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方案(2018—2021年)》,力争通过3年时间,实施养殖环节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对于处在转型期的家禽业来说,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创新发展理念,从依赖用药的怪圈中挣脱出来,推动行业自身变革,推行无抗健康养殖,用技术保生产,从管理要效益,才能形成不竭的发展动力[4]。
3 活禽和新鲜禽蛋流通
3.1 存在的主要风险点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具有消费鲜活禽产品的传统,但各地区饮食习惯不同,禽产品消费方式差异很大,而且很多地区家禽养殖量与消费量不匹配,因此导致活禽和新鲜禽蛋在全国市场流通,这也是中国家禽业的一大特色。目前市场上活禽流通主要有3种类型:一是淘汰蛋鸡由养殖场运输到屠宰加工地区(自建屠宰厂的除外);二是黄羽肉鸡由养殖场运输到大城市周边的活禽交易市场;三是活鹅从主产区到主销区的运输。禽蛋运输分为2种:一是鲜鸡蛋的全国流通,由主产区运输到主销区的禽蛋批发市场或农贸市场,这是一种大市场格局;二是鲜鸭蛋运输,主要是从养殖场运输到蛋品加工厂。而活禽长途运输存在疫情传播的风险,禽蛋表面如果残留粪便会感染沙门氏菌,未经过杀菌消毒而长途运输会使细菌滋生,从而引发食品安全事件。
3.2 风险管控与创新发展 由于国人消费活禽的习惯根深蒂固,活禽长距离运输短时间内不会取消,因此对活禽运输的风险管控至关重要。为降低活畜禽长途运输引发的疫病传播风险,维护养殖业生产安全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国家鼓励畜禽养殖、屠宰加工企业推行“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冷鲜上市”模式,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提升畜禽就近屠宰加工能力,建设畜禽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减少畜禽长距离移动。但是,建立活禽集中屠宰点、冷链运输并非易事,涉及到用地审批、资金投入、污水处理等难题,这些问题企业自身无法解决,需要配套措施跟进。因此,减少活禽产品市场流通风险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各地区要根据家禽养殖实际情况合理布局和规划建设产业链,在主产区合理的范围内配套建设屠宰厂,打破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长距离运输活禽的格局,“活禽不出县”是必要的做法。蛋品长距离运输之前,应进行必要的消毒,从而将食品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2 饲料和兽药等投入品使用
2.1 存在的主要风险点 饲料是家禽养殖业的必须投入品和生产资料,饲料成本占家禽养殖总成本的60%~70%。由于饲料的使用贯穿养殖全程,饲料质量事关企业的养殖效益,饲料安全事关家禽产品安全,因此,对饲料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的管控尤为重要。兽药作为家禽生产的重要投入品,对家禽健康生长和养殖效益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过去几十年来,为更大程度上发挥家禽的生产性能,促生长饲料添加剂和兽药在生产中得以大量应用,这在家禽业数量增长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家禽业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的转变,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和滥用问题日渐凸显,由此也引发大量的食品安全事件和环境问题,这已经超出了家禽业本身的范畴,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鉴于抗生素过量使用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当前行业内减抗、禁抗、替抗、无抗养殖的呼声日益高涨,行业监管日趋严格。2.2 风险管控与创新发展 根据农业农村部第194号公告,为维护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自2020年7月1日起,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为维护家禽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2018年中央1号文件对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提出要求,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于2018年4月20日发布了《兽用抗菌药使
- 175 -
产业透视·Market Perspective 2020年 第56卷 第02期
4 肉禽屠宰和禽蛋加工
4.1 存在的主要风险点 随着家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一条龙全产业链企业越来越多,养殖企业不断向产品加工端延伸,配套建有屠宰加工厂,这是一种良性的生产模式。但是,一条龙全产业链企业毕竟只是少数,与庞大的养殖量相比匹配度不高,尤其是在南方喜欢吃活鸡、活鸭和活鹅的区域,个体小型屠宰点、农贸市场活禽屠宰点仍然大量存在,脏水和污物得不到有效处理,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此外,个体屠宰点至今仍在使用松香脱毛,而松香含铅量高,容易引起重金属残留,反复使用后毒性更强,会发生氧化作用,产生的物质对人体伤害更大
[5]
习惯于“线上下单、配送到家”的购买方式,他们没有足够的意愿去农贸市场或超市生鲜区购买自己无法进行品质判断的生鲜家禽产品,因此,其未来购买场景主要在移动互联终端或PC端,而很多家禽企业现在的销售渠道、销售模式、销售理念与互联网生态下的消费者需求格格不入,已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瓶颈。如果不能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很多家禽企业就会失去这一新兴消费群体的市场份额,在全新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由此引发巨大的市场经营风险。
5.2 风险管控与创新发展 随着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快速转变,终端家禽产品生产企业的经营业态也在发生明显变化,纷纷改造升级产品的市场供应链。供应链革新主要表现为家禽企业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缩短供应链环节,提高流通效率和市场反应速度。在当前情况下,传统的渠道商已经没有能力再度聚合消费需求,需要家禽企业再次进行经营中心的革新,使企业的经营中心转移到消费需求的满足和把握方面[6]。供应链格局的演变既是风险也是机遇,目前国内家禽企业发力供应链的路径显得更加清晰,从推出禽肉调理品到开设禽肉零售店,从建设中央厨房到投建食品研发中心,正大食品、新希望、温氏佳味、圣农食品、天农食品等多家企业在线下打造产品品牌影响力的同时,也与多方合作开拓线上渠道。在新的消费场景下,以前看重经销商资源、注重渠道建设的企业,应该厘清发展思路,只有将经营重心从渠道建设转向满足消费需求上来,才能成为市场的强者,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关于家禽供应链存在的风险问题,虽然此前也有相关论述,但是只局限于生产经营中的个别环节,对整个家禽产业供应链进行风险评估和管控是本研究有别于其他研究之处。在当前企业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对于保障家禽企业科学有效的生产经营,化解市场风险,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禽蛋加工会产生大量废水和蛋壳废弃物,而
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加工厂很少,蛋壳废弃物目前也没有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此外,皮蛋和咸蛋腌制过程中产生的废液金属元素含量高,大部分未经处理就排放,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4.2 风险管控与创新发展 为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提高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国家此前出台了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制度,但是对于家禽定点屠宰并没有明确的规定,需要提上议事日程。事实上,为响应国家“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冷鲜上市”的号召,各地已经开始规划建设家禽集中屠宰点,具体有2种形式:一是大城市周边与农贸市场相配套的屠宰点,以满足市场上禽产品供应为目标,这些屠宰点可自行采购活禽进行屠宰经营,也可以在养殖户需要时为其提供代宰服务,但是规范管理必须跟上,屠宰加工过程中要制订并严格执行活禽进场、防疫、消毒和检验等制度,屠宰操作必须符合技术规范,屠宰净膛后家禽应迅速冷却,以冷鲜禽形式出厂,病害家禽及产品要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二是规模养殖场自宰点,其管理相对规范,发生安全事件风险较小。对于蛋品加工的卫生安全风险防范,最重要的是从源头上减少废水产生,尽可能做到腌制液的重复利用。
参考文献:
[1] [2] [3] [4]
尤永君,冯敬敬. 2018—2019年第一季度家禽主要疫病流行特点与防控策略[J].中国禽业导刊, 2019, 36(9): 26-28.常帅, 刘嘉, 叶静. 新发展理念视阈下的我国畜禽疫病防控[J].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9(2): 145-151.
廖明, 徐成刚, 焦培荣, 等.当前禽病多发原因、重要病毒性疾病流行特点与防控对策[J].中国家禽, 2011, 33(1): 31-33.漠纵泉. 饲料禁抗、养殖减抗,家禽业迎来变革期[J].中国禽业导刊, 2018, 35(12): 1.
5 禽产品销售渠道和路径
5.1 存在的主要风险点 近年来,互联网产业迅猛发展,随着互联网生态系统的快速构建,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禽产品消费也快速形成线下传统消费和线上网络消费2种不同形态。线上消费者
- 176 -
2020年 第56卷 第02期 Industrial Economy·产业经济
我国奶水牛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王金梅1,杨 远2,苗永旺3*
(1.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2.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图书馆,
云南昆明 650202;3.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
摘 要:本文就我国奶水牛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与困难进行了分析,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能促进奶水牛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奶水牛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81-1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9556/j.0258-7033.20190625-06
我国南方地区处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气候,奶水牛主要分布于此。其中,饲养最集中的省区依次为广西、云南、广东、贵州、湖北、四川、湖南、江西及安徽,这些地区光照、水资源、热条件好,有利于各种农作物和牧草生长,为奶水牛养殖提供了重要保障。此外,悠久的养殖历史使我国南方地区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水牛地方品种资源,为我国奶水牛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11年出版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牛志》就收录了26个地方水牛品种
[1]
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出南方地区要充分利用草山草坡发展奶牛养殖,重视奶水牛发展,逐步扩大加工能力。
良好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地方品种资源、国家政策支持等一系列优越条件使我国奶水牛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我国奶水牛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与困难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奶水牛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先后发布了一
系列鼓励发展奶水牛业的政策措施。2003年,中国科学院向国务院呈报《中国高速发展奶水牛业的建议》,建议我国南方地区应大力发展奶水牛业;2004年《国家发改委关于发展奶水牛业问题的报告》(发改农经[2004]1090号)建议农业部(现为农业农村部,下同)先在广西、云南等省(自治区)搞些试点,循序渐进地推进奶水牛业的稳步发展;2005年,农业部颁布《全国奶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明确南方奶业产区要突出发展水牛奶业;2007年,《国
收稿日期:2019-06-25;修回日期:2019-10-29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60659)
作者简介:王金梅(1968-),女,云南洱源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畜牧科技史,E-mail: 303825131@qq.com
*通讯作者:苗永旺(1964-),男,内蒙古通辽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动物遗传学和畜牧科技史,E-mail: yongwangmiao1@126.com[5] [6]
丁建红, 程卫平, 刘铁根.家禽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势在必行[J].中国禽业导刊, 2011, 28(2): 50.
张胜军. 家禽产业的供应链革新与发展[J].中国禽业导刊,
1 我国奶水牛业发展现状
1.1发展历程 传统上我国奶水牛主要为役用,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水牛役用功能逐渐减退,乳用潜力得到开发。1988年,我国水牛奶开发利用起步,当年,广东、广西、四川、海南、浙江、湖南等6省(自治区)水牛挤奶头数4 116头,年产奶量464.3万kg,其中广东省水牛挤奶头数2 590头,年产奶量282.5万kg,形成2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水牛奶源基地;广西在南宁市郊扶持31户专业户,成年挤奶牛179头,产奶量平均达1 500 kg,高的可达2 500 kg,每户每月净收入400~800元[2]。
1991年,国家“八五”星火计划重点项目“华南水牛奶业开发”开始在广西与广东实施。至1995年,项目区水牛奶业获得很大发展,广东形成了粤东、粤西、粤中三大奶源基地,水牛挤奶发展到28个县的93个乡镇334个自然村共1 995户,挤奶水牛达9 150头,年
2015, 32(17): 44-47.
(责任编辑:赵 楠)
- 17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