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花图问答。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来源:花图问答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WORLD ST 2004年5月夏普中国基地悄 悄全面停产传统 显像管彩电。接着,LG宣布全面进人中国高端彩电 市场。9月,苏宁电器一款46英寸等离子电视的价 格首次跌破2万元。同月,国内外各彩电巨头掌门 人集体亮相北京长城饭店,参加平板电视发展论 坛,并将2004年定为平板电视元年。这些无疑给发 展困难的CRT电视又带来了一些沉重的问题。 1.4差异化的特征,隐藏着发展的希望 材料生产配套,到下游彩电生产配套的完整工业体 系,形成了年产8000万套玻壳、6000万只彩电用 CRT管以及6000万台彩电的生产能力。 1.5.2基本形成了CPT(彩色电视机)用CRT(彩 色显像管)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我国生产彩色电视用CRT的制造骨干企业就 产权性质来看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外国独资或控 股公司,另一类是国有控股的公司。前一类公司包括 当前,高端电视机的发展势头强劲,但由于市 场价格、技术因素的影响,短期内市场销量难有大 索尼、松下、东芝、三星、LG、飞利浦与汤姆逊。后一 类有彩虹、上海永新与赛格三家。第二类企业,经过 的突破。产品功能的差异化使得各种显示技术在不 同的应用领域各自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CRT(阴 极射线管显示)技术已经很成熟,在成本、量产能 力、VIDEO性能等指标上都很理想,但亮度、体积 等指标不尽人意,正逐渐被平板显示更替;LCD(液 晶显示)技术在成本、量产能力、绘图显示能力等方 面具有强势,但在VIDEO性能方面稍逊一筹;PDP (等离子体显示)技术在亮度、体积、VIDEO性能等 方面具有优势,在大屏幕显示方面它将是未来的主 流,但成本成为其应用普及的瓶颈;OLED(有机发 光显示)是近来平板显示技术的热门,但OLED的 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材料工业的发展,只有纳米 技术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厂印技术得到了良好的发 展,才会出现大规模生产。 由于顾客对不同的显示技术存在着多样化的 需求,所以,在一定的时期内,传统电视和高端电视 都将占有一定的消费市场。2004年,中国城市居民 家庭纯平彩电拥有率继续上升,比2003年增长了 7.4个百分点,达到38.2%。国内消费者购买电视机 产品的结构类型仍以CRT彩电为主,购买比重占 彩电总量的90%以上。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对国内 液晶、等离子电视零售市场分析,2005年国内零售 市场销售总量为i90万台,与2004年同期相比,增 长幅度高达375%,占彩色电视机整体市场份额的 16.7%,是近几年家电产品增幅最大的品类,也是 家用电器零售市场的亮点和最具增长潜力的品种。 在重点城市调查范围内,2005年度LCD、PDP销售 量占有率为16.7%,其中LCD市场占有率为 11.9%,PDP市场占有率为4.8%。(数据来源:国家 信息中心信息部全国106个城市、750家专营、百 货商场月度零售监测系统)。 1.5 长期的发展,形成了自我的特色 1.5.1我国已经形成了配套齐全的彩电制造体系 CRT彩电业具有全世界最强的制造成本优 势。中国已经建立了庞大的从CRT产业上游关键 多年的努力先后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掌握了彩 色显像管开发技术。虽然在原创能力方面与国外公 司存在明显差距,但自行设计开发产品的能力已基 本形成。彩虹、永新等都已开发出适应市场的新 产品,从而大大提高了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1.5.3 高昂的前期投资及技术壁垒成为高端电视 发展的瓶颈 高端电视最早出现在发达国家,而在我国起步 比较晚,所以,在技术上落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现 在,核心技术仍然依赖于西方发达国家。而同时,前 期高昂的投资又给本来利润空问已很狭小的电视 制造商们带来了挑战。随着技术的升级换代,技术 含量越高的生产线,投资额越大,例如,TFT—LCD 尺寸超过30英寸后,生产成本将会不减反增,第五 代TFT—LCD面板厂,一条生产线的投资额5亿多 美元,TFT—LCD七代线以后,一条生产线的建厂成 本动辄20亿~30亿美元,夏普八代线投资额更超 过30亿美元,如此庞大的投资额是非一般厂商所 能负担的。 2 电视产业发展对策 2.1 加强技术创新与企业内部控制的统一 (1)创新一一企业发展壮大的前提 创新,是一切企业前进的动力和成长的源泉。 目前,我国的电视产业正处于一个前进的十字路 口,不进行创新,就有被替代的危险,不创新,就有 灭亡的危险 高端电视由于技术创新而引发的价格 降低,本身对电视产业而言,就是一种机遇,如果我 们没有抓住这一点,就会在这方面失去优势。 企业应成为科技开发和投入的主体。彩电企业 尤其是大中型企业都应设立创新基金,加大研究、 开发资金的投入。建立研究开发机构,集中一批优 秀科技人才、工程师参与其中,同时研发的费用占 销售额的比例要逐步增加到3%。 目前,我国彩电企业研究开发滞后,创新能力 薄弱,资金投人不足,在关键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I 第11期 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并且由于研发投入费用昂贵, 企业单独开发将导致重复且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因此可考虑由行业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牵头,进行 协调,加强联合开发,但同时又应鼓励有序竞争。 (2)内部控制——企业生命健康的保障 方面的优势。脱离了现状搞多元化战略,结果可能 适得其反。 2.3利用“走出去”战略,扩大国际竞争力 由于受世界电视产业调整的影响,我国虽已成 为传统电视的制造中心,却不能成为一个电视技术 中心,而且,我国的资源优势t!z;Nx ̄有限。所以,利 用“走出去”战略对我国电视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电视行业企业应在立足曰内市场的同时,积极 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一方面有赖于创新力,另 一方面又有赖于控制力,可以这样说:创新力给企业 发展带来了前进的动力,而控制力则是企业健康的 保 ”。对企业而言,内部形成的管理机制在一定程 参与国际竞争,扩人彩电产品出口。一是要通过优 化我国彩电产品的出口结构,培育新的出口增长 度上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当企业的外部环境 发生变tkn ̄,内部的管理机制必须发生相应的变tJa 当前,电视产业是一种世界性的产业,我国目前的电 视产业受世界电视产业调整的影响,同时,我国的电 视产业也在影响着世界电视产业,所以,我国电视产 业的管理机制就应该具有全局性的眼光。 电视产业,只有通过诸如制度创新、技术创新、 产品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等各个 方面的创新活动,使企业内部资源要素重新配置, 形成较以前更强的生产能力和营销能力,才能获得 在质的方面的提高。当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变tJa 时,必须在满足当前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内部的管 理和资源的重新调整和整合,而调整和整合的这一 过程,就是企业无形中变大变强的过程,这就是量 的方面的提高。质和量的双重统一,构成了电视产 业的一种新的竞争力,而这种新竞争力的形成,必 有赖于创新思想和创新思维的存在。 2-2走向多元化,取得高增长 适度的多元化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渡过行业 生命周期中关键的转型期,并取得长期持续的发 展。由于电视行业的日渐成熟,增长率逐步降低,势 必要最大限度地利用传统业务的价值。我国的电视 产业制造商们可以通过多元tJa战略,一方面降低由 于单一的电视产业带来的风险,摆脱单一的生产电 视所带来的不稳定性,减轻原市场的竞争压力。另 一方面可以通过多元化战略,促进电视产业的发 展,以增强单一电视产业的外部环境适应力。 成功的企业都是利用自己已有的实力适度地向 多元化拓展,为开发新的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海 尔、索尼、松下等知名企业都是从生产 一产品起 家,通过实施多元化战略,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从 实践上看,实施多元化战略比较成功的企业,都是 在充分利用原有的技术、特长、经验、顾客等的基础 上发展新产品、增加产品种类,从同一圆心向外扩 大业务经营范围。因此,电视行业企业要成功地实 施多元化战略,依然不能脱离现有的资源、技术等 点,引导和推动我国彩电产品进军国际市场。二是 继续推动我国彩电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引导我国彩 电: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扩大彩电出口规 模 在国外建立生产工厂,使企业形成公司,并 同时与国际知名家电企业展开战略合作。三是积极 依法应对国外对我国彩电企业的反倾销投诉,并且 推动我国彩电行业反倾销预警机制的尽快建立。 2.4生产专业化、高端化 一方面,我国彩电企业要加快产品的升级和换 代,积极研发和生产数字电视、智能电视等高端彩 电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 力 另一方面,我国彩电企业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和力度,努力形成一批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市场 前景广阔的优势产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 做精,达到做大、做强的目的. 3总结 新技术的出现给目前的电视产业带来了机遇 和挑战:更新的机遇和替代的挑战 所以,一方面必 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努力创新,积极开拓,紧跟世 界高端电视发展的历史潮流,努力实现传统电视向 高端电视的顺利转变;另一方面,由于当前传统电 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还必须利用我国当前 在传统电视上的技术和牛产优势,根据当前产品替 代时期的顺客需求差异化特征,努力在产品创新、 技术创新及管理创新 下1-大,使我国电视生产企 业具有更大的优势,占据更多的市场。同时,生产、 研发要以本国为基地,积傲开拓曰外市场,辐射全 球消费市场,实现产业卜的最佳组合,从而实现我 吲电视企业的叮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成慧,彭星间.创新力 控制力失衡的悲剧——另类视 角看安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iJ1,2002(9) 2(美)迈克尔・波特.罔家竞争战略(中译本)[M1.北京:华 夏出版社,2005 收稿日期:2006—09—07 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