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花图问答。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小型生产经营性场所火灾原因及防控对策

浅谈小型生产经营性场所火灾原因及防控对策

来源:花图问答
浅谈小型生产经营性场所火灾原因及防

控对策

摘要: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从事餐饮、商品销售、加工、修理等小型生产经营场所数量会急剧增加,因小型生产经营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存在诸多薄弱环节,火灾形势异常严峻,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加强和规范小型生产经营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刻不容缓。本文主要从小型生产经营场所的特点、存在的突出消防安全隐患、如何加强和规范消防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型生产经营性场所;火灾原因;防控对策

前言:在一些小型经营场所中,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吸引了大量普通民众,但是其中存在的一些消防隐患,对人们的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所以说,通过开展小型经营场所消防安全隐患的源头治理工作,可以有效减少消防安全隐患,最大限度降低火灾事故的发生。

1小型生产经营性场所火灾频发的原因分析 1.1设计装修不规范

小型生产经营性场所多数为出租门面或居民自建房,室内装修没有通过专业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把关。一般情况下按照适用和节约的原则,大量使用可燃材料搭建夹层、楼梯和墙面、隔断等,违规采用可燃、易燃材料装饰装修,火灾荷载大,一旦起火,燃烧猛烈,蔓延迅速,逃生难度大。

1.2场所设置不规范

小型生产经营性场所,存在“三合一”、“多合一”的问题突出,“下店上宅、前店后宅”的现象普遍;通常集生产经营、生活、住宿、仓储于一体,且相互之间没有用防火隔墙、防火门进行有效分隔;往往只设有一个疏散楼梯或安全

出口,大多安装有防盗窗,发生火灾后,烟气迅速向四周扩散,加上逃生出口不足,很难在第一时间有效组织逃生。

1.3电器线路敷设不规范,违规用火用电用气用油现象突出

有的小型生产经营性场所电气线路私拉乱接现象严重,电气线路未按照规范要求安装敷设。尤其是小型餐饮场所、烧烤店等,有的同时存在用油、用火、用电、用气等现象,门店内晚上电瓶车充电、电器取暖等,大大增加火灾发生系数,一旦起火,相互作用,短时间形成大量有毒烟气,极易造成人员窒息或中毒死亡。

1.4消防设施器材配备不到位

为节约成本,有的小型生产经营性场所经营者未按照国家标准配置灭火器、消防卷盘等最基本的消防设施器材。有的位于高层建筑内的门店,主体建筑本身已按要求设置了自动喷水灭火喷头、室内消火栓及消防软管卷盘等,但经营户在进行装修装饰时,由于不知情等原因,将原有消防设施拆卸、遮挡,导致隐患问题产生;安全出口、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等不能保证其完好有效,一旦起火,束手无策,眼睁睁任其发展蔓延甚至危及自身生命安全。

1.5防范意识不到位

小型生产经营性场所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对防火灭火基本知识缺乏,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自防自救能力差。很多沿街门店,居民自建房的门店多以家庭式的方式经营,没有进行过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学习,不懂得场所的火灾危险性,不会报火警、使用消防器材扑救初起火灾,不会有效组织人员进行疏散和逃生。发生火灾后,不知所措,任其发展,导致小火酿成大灾。

2小型经营场所消防安全隐患源头治理措施 2.1建立新增市场主体消防安全培训教育机制

“消防工作,宣传系一半”,在小型经营场所消防安全隐患源头治理中,必须要重视经营主体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小型经营性场所大多为个体工商户,且以家庭式经营居多,因市场准入门槛低,场所在营业前没有经过系统的消防安全

培训和教育,对火灾危险性的警觉不高。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消防部门等可定期组织新增市场主体开展集中消防安全培训和教育,能够有效提高经营主体的消防安全意识。

2.2强化排查整治,消减存量

在当地统一领导下,全面细致地排查。由县统一安排,明确排查对象,整治标准。以基层“网格化”消防安全规范化管理为依托,各镇(事处)为大网格,社区、村(居)民委员会为中网格,物业保安、居民楼(院)长、村民小组等为小网格开展全方位地毯式的排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发便于排查使用系统平台,建立本地小型经营性场所数据库,滚动排查,跟踪督改。数据库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场所名称、地址、场所经营类别、所在建筑情况、场所住人情况、场所夹层情况、场所消防设施配备等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整改情况等。对基本情况要能全面掌握,尤其是针对存在的问题,能当场整改的,当场整改,对不能当场立即整改的,建立跟踪督改机制,形成隐患整改闭环。重点整治,部门齐抓共管。在前期排查的基础上,针对大、中、小消防网格组织无法督促整改的情况,全部汇总到当地安委办或消安委办,由当地统一组织消防、、应急、市监、住建、供电、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重点开展“清人”和“破窗”行动,即清理夹层违规住人和拆除防盗网或在防盗网上开启逃生口。在“清人”行动中必须注意一个问题,基本上在夹层住人的场所大多数社会弱势群体,收入低,无固定住房或无经济能力租房的群体,要充分考虑其特殊性,能提供帮助时尽量提供帮助,在执法的过程中注重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同时,市场监管部门要牵头组织电气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对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合格电气产品的行为依法严惩,严厉打击不合格电气产品。供电部门要整治私拉乱接电线、超负荷用电等行为,同时利用抄表员上门抄表的时机向小场所经营者宣传安全用电知识。住建部门牵头对火灾危险性大的违规夹层进行依法拆除。形成长效机制,定期开展消防监督检查。由于此类场所数量庞大,点多、面广、线长,可以实行红、黄、绿三级分类管理模式,红色的为火灾隐患突出或经常有问题的场所,每季度检查1次,黄色是指存在一般问题的,每半年检查1次,绿色是基本合格的,每年检查1次,做到重点突出,兼顾一般。

2.3完善小型经营场所内部消防安全管理体系

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各行业主管部门必须建立健全监管责任,加大所属行业的监督检查力度,着力整治消防安全隐患。重点对场所生命通道管理、灭火器材设施配备、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和危险化学品经营、使用、储存等情况进行检查。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强化经营业主的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开展必要的防火检查和教育培训,逐步提升小型经营场所的消防安全环境。

2.4强化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提升自防自救能力

由消防部门制作小型生产经营场所火灾事故警示教育片,基层网格员在开展排查时播放给小型生产经营场所经营者观看,使其了解小场所的火灾危险性,从而在思想上重视消防安全工作,行动上才能配合抓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消防部门组织派出所、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各镇(事处)负责人进行培训,各镇(事处)、各派出所组织分批组织小型生产经营场所的经营者集中约谈警示培训会,组织观看火灾事故警示教育片,讲清小型生产经营场所火灾危险性,培训普及消防安全“一懂三会”(即懂本场所火灾危险性,会报火警、会疏散逃生、会扑救初期火灾)。

结束语

本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在小型经营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中,必须要重视从源头上进行有效地把控,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将自身的监督管理职能发挥出来,将消防安全基本条件纳入自身许可申报的重要内容,具体标准可参考各地方标准,对开办场所达不到基本消防安全条件的,坚决不予审批。同时,必须要加强对从业人员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健全火灾隐患举报投诉机制,发挥更多社会力量来参与监督,努力营造更为和谐、安全的经营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秒.大型综合体周边小型商铺消防监管管理的探讨[J].消防界,2018(20):42-43.

[2]陈渊.中小型私人旅馆的消防安全现状及应对举措[J].今日消防,2020,005(004):104-1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