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花图问答。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现代林业建设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现代林业建设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来源:花图问答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7卷第1期 2008年2月 中南棘业调查规划 CENTRAL SOUTH FOREST INVEN IDRY AND PLANNING V01.27 No.1 Feb.2o08 现代林业建设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木 周光辉,周学武,但新球,吴后建 (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410014) 摘要:通过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总体规划实践,对现代林业的提出与发展过程进行了论述,阐述 了现代林业建设的理论基础以及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现代林业;建设理论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075(2008)O1—0001-05 Basic Theory and Application for Modern Forestry Construction ZHOU Guang-hui,ZHOU Xue-wu,DAN Xin-qiu,WU Hou-j ian (Central South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Changsha 410014,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master plan practice of state modem forestry demonstration city,the advancement and developing course about modem fores时is expounded,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on modem foresty rconstruction as well as its concrete application in modem forestry construction is also explained. Key words:modern forestry;construction theory 现代林业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对 现代林业建设所依托的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有利于 出,任务越来越繁重。同时,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 略~现代农业建设,对属于大农业范畴的林业,其现 贾治邦对现代林业的定义为:现代林业就是科学 推动我国现代林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代化进程也是历史赋予林业的重要使命。 发展的林业,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林业, 1现代林业的概念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 体现现代社会主要特征,具有较高生产力发展水平,能 够最大限度地拓展林业多种功能,满足社会多样化需 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 的重要任务,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 求的林业 。他还提出了要构建林业生态、产业和文化 三大体系建设,开发和拓展林业三大功能,加速推进六 功能。我国已进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林业在生态建 设中的主体地位和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受到 空前关注。党巾央做出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 大转变。即传统林业经营思想向现代林业发展理念转 变,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转变,传统装备向现代装备转 变,低能劳动者向知识型劳动者转变,加速推进陈旧管 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殳I 。 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 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 种功能和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 会需求的开放型林业。 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把 林业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赋予 林业一系列新的重大使命,为发展现代林业提供了新 的难得机遇。林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 +收稿日期:2007一ll—l5 作者简介:周光辉(1957一),男,湖南株州人,教授级高工,从事棘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第l期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第27卷 现代林业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生态环 境建设为重点,以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全社会共同 参与为前提,推进全球交流与合作和新科技革命,实 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依托,构建布局合理、结构稳 定、功能协调、效益显著的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 林业产业体系: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 现代现林业资源、环境与产业协调发展,生态、经济和社会 效益高度统一的林业刚。 理论、清洁发展机制、生态足迹理论为指导。以基地建 设为基础,以林产品加工为核心,以产业化、规模化、 我国林业正处在一个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 的重要时期,加快发展现代林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 市场化经营为目标,形成配置合理、特色突出、规模适 度、市场稳定、优质高效、竞争力强的发达的林业产业 观、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体系。 是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工作的旗帜、方向和主题,是构建 生态文化体系: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学 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 理论、和谐与小康社会建设理论为指导。以生态文化 穿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 31。 基础建设为依托,以宣传教育为手段,以普及生态知 2现代林业建设的基本理论 识和增强生态意识为重点,建设生态文化主题突出、 2.1现代林业建设的基本理论与现代林业四大体系 内涵丰富、健康愉悦、形式多样的生态文化产品为目 现代林业建设涉及到的理论主要有:可持续发展 标,构建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和谐发展的繁荣与先进 理论、近自然林业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生态经济学 的生态文化体系。 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碳汇理论与清洁发展机制、生态 基础保障体系: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 足迹理论、环境科学理论、和谐与小康社会建设。 理论、和谐与小康社会建设理论为指导。以林业管理 现代林业体系由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 体制和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科技兴林、依法治 生态文化体系、基础保障体系四大体系构成。 林为手段,以森林资源管理监督和森林防护体系建设 林业生态体系:主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近自然 为重点,构建组织机构合理、队伍稳定、制度完善、管 林业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循环经 理现代的高效、有序的现代林业基础保障体系。 济理论、碳汇理论与清洁发展机制、生态足迹理论、环 现代林业建设的基本理论与现代林业四大体系 境科学理论、和谐与小康社会建设理论为指导。以林 的关系见图1。 基础理论 现代林业四大体系 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可持续发展理论 以可持续发展和景观生态学等理论为指导, 林业生 按近自然林业进行林种、树种的选择.形成 近自然林业理论 态体系 “基质一廊道一斑块 合理的景观格局,发 挥最大的生态产品生产功能,为社会经济可 景观生态学理论 持续发展提供最大生态承载. 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学等理论为指导, 生态经济学理论 林业产 综合考虑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业体系 按近自然林业进行产业布局,形成“产品链 循环经济理论 延伸,价值链提高 的林业循环经济体系. 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减少环境污染. 碳汇理论与清洁发 展机制 以可持续发展、和谐与小康社会建设等理论 为指导。充分挖掘生产生活中蕴藏的生态文 生态足迹理论 生态文 化,大力建设生态文化物质基础.加大生态 化体系 制度文化和生态精神文化建设,提高群众生 态意识,构建人与自 和谐相处的文明社会. 环境科学理论 基础支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加强森林防护廊 和谐与小康社会建 撑保障 道的建设,实施科技兴林和人才强林战略, 设理论 体系 构建保障能力强、运转高效的基础支撑保障 体系. 图1现代林业建设的理论基础及其指导作用示意图 ・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第1期 周光辉:现代林业建设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第27卷 2.2现代林业建设的基本理论与应用 2.2.1可持续发展理论 2O世纪7O年代初,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 限》后,人类开始对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反省,重 新审视增长的目标,探索发展新模式。1992年联合国 环境与发展大会,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1世 纪议程》,标志着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要求在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 态可持续保护的前提下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不仅 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公平,还要顾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公 平。首先必须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否则他们就无法生 存;又不能因今天的发展而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 力。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现代林业,首先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因此, 在现代林业建设中,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 与原则,所有建设与发展要体现公正、公平,不但要满 足当代人的需求,更不能损害后代人的利益,要体现区 域之间、代与代之间的协调与公平,要加强生态建设, 保护培育、经营管理和开发利用经营区内的森林、林 地、水、野生动植物和景观环境等自然资源,保障和促 进森林生态经济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良性发展,森林 产品和生态公益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永续利用,满足经 济社会当前与长远发展的需求。 2.2.2近自然林业理论 近自然林业理论(Close—to—Nature Forestry)是由 德国林学家嘎耶(Gaver)1898年创建的。经过了100多 年的发展,近自然林业理论阐述了这样两个道理:林分 越是接近自然,各树种间的关系就越和谐,与立地也就 越适应,产量也就越大。当森林达到一定的发展阶段, 即使在纯林中或林阶较少时,许多立地也会呈现出自 然现象。近自然林业理论是把森林作为一个生态系统 进行了考虑,根据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规律,使 “人类的一切经营活动要使森林内起作用的力量达到 和谐”。这一经营理念强调在进行森林培育时要建设 混交林,要尽量接近森林的自然状态;在进行天然林森 林资源利用时要多采用经营择伐,尽量减少人类活动 对森林资源的影响;在森林内部不仅存在强烈的竞争, 更重要的是存在着和谐的协调和协作。近自然林业理 论就是要充分发挥森林的自我恢复和自我调控功能, 使森林的三大功能总是处于最佳状态㈣。 在现代林业建设过程中,尤其是在森林经营活动 中,要遵循森林植被的自然演替规律,强化乡土树种及 地带性植被景观的建设,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维护区 域的生物多样性安全;城市林业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建 设(或保护)一个接近自然状态的景观和环境,减少人 为干扰对自然的伤害,拉近城市人群与“自然”的地理 距离和心理距离。 2.2.3景观生态学理论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以整个景观为对 象,通过物资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的传输和交 换,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 用生态系统原理认识和了解景观的结构、功能以及动 态变化规律,为景观生态规划提供理论依据Il51。景观生 态学研究表明,景观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 的,无论是量变、渐变,还是质变、突变,景观始终都处 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中,这就要求在景观生态规划中,必 须始终把握好景观动态变化的特征和规律,注重生态 合理性与实效性的协调与统一,做到既不是盲目地、无 条件地遵循自然规律(环境决定论),也不是以人类活 动和需求为中心(人类决定论),而是相对符合自然规 律以满足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 现代林业建设中,应该按照景观生态学基本理 论,注重保护森林与湿地两大基质。同时最大限度地 发挥森林与湿地两大基质的生态核功能,利用特色斑 块发展商品林、苗木花卉,注重特色斑块与生态基质的 协调。利用公路、河流、防护林营造绿色廊道,把廊道 建设成不但是绿色的廊道,同时也是信息、物流的通 道。同时,在“基质斑块廊道”景观建设中应同时注重景 观的美学、文化价值。 2.2.4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Ecological Economics)是研究生态系 统和经济系统的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 的学科,即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及其矛盾运动发展规 律的学科,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边 缘学科Il61。 生态经济学研究表明,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 系统,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是互为因果关系的,也就 是实现生态、经济、技术的耦合。如果单纯追求经济利 益,而选择一种掠夺式的技术和经济手段,将背离生 态机制的约束和要求,影响生态生产力的稳定增长和 生态资源的持续更新,最后导致生态危机。 在现代林业建设中,应该科学处理生态建设与产 业发展的关系,合理配置和科学经营生态公益林、商品 林,全面保护、培育和综合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及林区 ・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第l期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第27卷 其它资源,实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保护改善生 态环境与发展林业产业双优共赢。 2.2.5循环经济理论 义务。它的理论依据是假如一棵树可以固定1 t碳。也 就相当于大气中减少了相应的二氧化碳,那么就应该 允许拥有这棵树的国家向大气中多排放相应的二氧化 碳。因此,那些能够产生碳汇的土地利用、植树造林等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ITI ̄)词是对物质闭环 流动型(Closing Materials Cycle)经济的简称,是美国经 济学家肯尼思・布尔丁(Kenneth E.Boulding)1966年 在他的论文《即将到来的宇宙飞船经济学》中首次提 出的【I7】。 循环经济是一种善待地球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它 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以生态学规律为指导, 以生态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空间,推动经 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它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 环境,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 长方式,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 化和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 境效益。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 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流程,所有的原 料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 合理地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 在尽可能小的程度t Sl。 在现代林业建设过程中,森林利用应该以实现 “森林零废弃物”为目标,以延长林业产业链条为基 础,以提高林业产业价值链为目标,实现林业资源的 循环利用,发挥其最大的效能,做到林业生产和消费 “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成 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2.6碳汇理论和清洁发展机制 碳汇(Carbon Sink)是指在全球碳循环中,森林植 被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游离的CO:固定下来,转 变为有机态的碳,这就是森林的固碳功能,形成所谓 的碳汇(Carbon Sink)。森林固碳作用可以划分为直接 固碳作用和间接固碳作用。森林直接固碳是指森林中 树木固碳、林下植物固碳和土壤固碳3种情况;森林 间接固碳是指森林产品固碳作用的延伸以及森林产 品代替其它材料从而带来其它材料生产过程中能源 的节约,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中举足轻重091。 清洁发展机制,简称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1,是《京都议定书》中引人的灵活履约机制 之一。根据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 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的规定,某些土地利用和森 林项目能够起到固碳作用,从而可以被用于充抵减排 ・4・ 项目被列入清洁发展机制(CDM)可接受范围之内。 在现代林业建设中,应探索利用清洁发展机制 (CDM)政策,拓宽林业建设的融资渠道,积极开展以增 加森林固碳为主要目的的植树造林项目,通过植树造 林增加我国的碳汇,增加我国在相关国际谈判中的筹 码,以逐步达到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的目的。 2.2.7生态足迹理论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EF)是近年兴起的 一种定量评价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方法12Ol。生态足迹实 际上是生态学中容纳量概念的发展。生态学中的容纳 量是指生活在某一生态系统内,在不导致该系统永久 性破坏的情况下的某一种生物的数量。任何生态系统 都只能承受一定数量的生物,否则将导致整个生态系 统的破坏。而生态足迹就是指一个城市、某一个地区 乃至一个国家的人们,为了维持目前的生活水平,所 需要的生产生活空间。相对于容纳量的概念而言,更 为直观地揭示出城市或区域现有生存环境所存在的 问题,以帮助人们调整思考问题的视角和方式,从而 提高对目前所面临的生态问题的认识,提出科学的解 决办法。 在现代林业建设中,应按照生态足迹理论,合理 配置资源,合理发展产业,使地区生态承载力在一个 合理阈值之内,使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处于本 地区所提供的生态承载力范围内,生态经济发展处于 可持续状态,从而保障区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2.8环境科学理论 环境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是干扰和调控环境的重 要因素,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如果遵循 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人类就有益于自然 界,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就能协调发展;反之,则环 境质量恶化,生态环境破坏,自然资源枯竭,人类必然 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在现代林业建设中,必须对环境的结构和功能进 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再根据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环 境和林业生态建设的需求,确定各项林业生态工程的 规模、布局、建设时间和建设方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 展创造一个以森林为主体,清洁、优美、安全、舒适的 自然生态环境。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第1期 周光辉:现代林业建设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第27卷 2.2.9和谐与小康社会建设理论 和谐与小康社会建设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 国社会现状提出来的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现 代林业建设必须贯彻和谐与小康社会建设的理论与 思想。在建设中不但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区域之 间的和谐,行业之间的和谐,同时要体现与下代人的和 谐,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建设现代林业的同 时,要充分体现林业在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中的贡献。把现代林业建设置身于社会主 义建设的大环境中,这样才能有大发展、大进步、大效 益,才能实现现代林业的大目标,才能建设具有中国特 色的、和谐的现代林业。 3结论 现代林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国社会经 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而,只有准确把握现代林业 的理论基础,并将理论科学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指导 现代林业的发展,才能实现现代林业的建设目标,促 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同时,现代林业基础理论不能照搬死套,只能灵活运 用,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提高总结,逐步形成一套适 合现代林业发展的理论体系,才能保障现代林业与时 俱进地发展。 参考文献: 【l】贾治邦.拓展三大功能构建三大体系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J】. 林业经济,2007,(8):5-9. 【2】贾治邦.加快发展现代林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求是, 2006,(14):32—34. [31贾治邦.紧抓机逼认真谋划争取林业更大发展(EB,0L王(20o5_l2.16)/ [2007—1 l一181.http://WWW.forestry.gov.cn/old/ldjh/content.asp?id= 50&pgid=2. [41贾治邦.在全国林业厅局长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EB,OLJ. (2007-7-19)/[2007-1 1-18]http://www.forestry.gov.cn/subpage/content. asp?lrrLTname:lyyw&lmdm:2OlO&f.1mnam 林业要闻&id:=207 l1. 【55】贾治邦.坚持兴林富民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构建我国发达的林业 产业体系『NI.中国绿色时报,2007-09—06(2). 【66】贾治邦刮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全面开创林业推进新农村建设 新局面一在全国林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讲 ̄[EB/OU. (2007-9-27)/[2007-1 l-18]http://www.forestry.gov.cn/subpage/con tent.asp?lm_Tnam ̄ldzq~1000& :723 【7】江泽慧.中国现代林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o. 【8】江泽慧觏代林业与森林可持续发展【Il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1,(4 4 【9】程鹏.现代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理论与实践[MI.安徽:安徽科技出 版社.2003. 【lO】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项目组冲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 略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11】马东跃.关于无锡市现代林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1.江苏林业科技, 2001。28(6):42—44. 【l2】殷鸣放,仲庆林,张才.关于现代林业思想内涵的思引"林业资 源管理,2002,4(2):13—17. 【I31张金栋.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发展【J】.林业经济问题, 2000,20(2):65-67. 【l4】陈柳钦.林业经营发展理论的历史演变【EB/OLI.http://www. chinavalue.net/article/4557.html【2006-9-27]/[2007-1 1-18]. 【l5】邬建国.蓄观生态学一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M1.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0. 【l 6】李怀政.生态经济学变迁及其理论演进述评[J1.江汉论坛。2007, (2):32-35. 【17J Boulding Kenneth E.The Economics of the Coming Spaceship Earth[A].In:Henry Jarrett.Environmentla Quality in a Growing Economy[C].Baltimaore: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66. [181李慧.对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D】.西安:%q-科技大 学,2004.10—11. 【l9】李顺龙.森林碳汇经济f*3/g ̄究【DJ.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2005.4—46. 【20】William E R.Ecological footprints and appropriated carrying capacity:what urban economics leaves out?【J1.Environment, 1992,f4):121-130. ・ 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