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话想先说:
水晶苍蝇拍先生是我非常佩服和尊敬的投资人,他的博客,我常读常新,他的“投资感悟1-10”被我打印出来,作为我的案头必读书。我相信每一位开始接触的投资理财的人,都不会绕开水晶苍蝇拍先生的文章,我更相信,每一位度过水晶苍蝇拍先生文章的人也一定会喜欢上他。
这篇文章写于很久之前,但即便如今来看,文章中的看点非常多,立意高远,微观看,对个人财务规划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宏观来看,对人生规划也是非常妙的指点。
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反正我是这篇文章的支持者。
正文如下(每一个阶段后是楼主的胡言乱语):
我一直认为投资其实是整体性谋划的事情,远非选选股看看盘那么简单,特别是站在一个长周期的角度来看。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于个人财务的规划和投资侧重上会有一些区别。这里将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也包括一些实践写下来供感兴趣的朋友讨论参考:
【一、财富准备阶段】
主要是刚刚工作没多久的年轻的朋友,这个阶段最迫切的是尽快具备一定的本金,以及提前接触和学习投资。盲目的陷入证券市场是很不明智的,首现本金太小根本滚不起来,其次人生阅历太浅很难有什么深刻的认识,再次年纪轻轻的发展前景的可能性还有很多,荒废了主业,断了自己的后路也非常不明智。
楼主胡言乱语:
首现,工作最开始的几年时间会对自身能力、兴趣爱好有很好的了解,比如到底自己未来想干些什么,对当前的工作是否一心一意的喜欢,是否对其他领域还有兴趣等等,这个人生大方向确定好了,后面的路走起来就少了一些纠结和反复。水晶老师说的很好,刚工作的人生有一个大主题:学习,不断的提升业务水平和自身素养。人在刚接触社会的时候,本质上还是白纸一张,这时候就需要去寻找兴趣,并根据这个兴趣不断的充电。试想,在精力、体力和脑子最好的年华,不拿来学习充电,岂不辜负了时光?
其次,刚开始工作的几年也是财富的最初累计阶段,很多刚入职场的新人总是固执的抱有一种观念:钱太少,压根理不了。实际上,世界上很多耳熟能详的超级富豪们都是白手起家,都是从一毛钱开始积累,没有人生下来就抱着金元宝,也没有人生下来就有年化收益20%的利器来创造不可思议的财富。不要认为手中的钱太少,无钱可理,就从100元开始,就从每月总收入的5%开始。不要跟自己说,等哪天有了大钱再来理财,那是逃避责任的接口。理财不光光是一种概念,是对个人财务习惯的一次良好制约和调整,更是一种对自身财务和家人财务的一种负责态度。
我有一个朋友,她跟她先生两人在财务上都有点随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当时我建议他们要重视财务状况,并且推荐一些入门书籍,比如《穷爸爸富爸爸》和《小狗钱钱》,然而在他们看来1、这些书都是外国人写的,压根跟他们生活状态不符合,这些方子用不上;2、
我们家本来就收入不够用,哪有余钱来理财。
瞧,这就是可怕的逻辑,他们认为“没有钱在先,理财在后”,而不去反省是否是因为“不会理财才导致的入不敷出”。我提醒过几次,但他们的态度依旧,或许这就是他们的逻辑,我无可改变,那么他们至今依旧入不敷出的情况,除了继续恶化,我想不到其他可能!
观念很重要,愿意去学习也很重要,这些东西可以是一念之间事情,也可以是撞到南墙后,接受血淋淋教训后的反省。
去学习,去读书,去磨练技能,去培养正确的理财观念,去好好守护自己辛苦工作挣回来每一分钱。
在理财这方面的书籍,我在《我的理财之路》后半段有推荐,这里还要郑重推荐几本,在我看来,他们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值得反复阅读10遍,至于入门书嘛很简单,就那么几本,在网络上完全可以搜出来,在此就不赘述了。
1、《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罗杰•洛温斯坦的版本,我并非说之后出版的《滚雪球》版本不好,而是后者实在写的太文艺,很多地方过于拖沓和罗嗦,畅快淋漓的阅读感会打折扣。
2、《穷查理宝典》,在我看来,巴菲特是一个天赋异禀的聪明人,且人生的际遇非常好,经历了美国历史上罕见的大长牛,加上自身素养的绝对高人一等,于是有了现在庞大的财富帝国——伯克希尔-哈撒韦(BRK.A),其几天它刚刚超过了17万美金一股,不可思议。而查理芒格虽然在投资上面稍逊老巴,但在我心中他是真正的大智者,他的宝典绝对不是一本简单的理财书,而是一部巨大的人生箴言录。
3、《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这本书可以结合巴菲特历年写给股东的信(网上查找打印)结合在一起看,巴菲特不写书,但是他热爱每年写一篇致股东的信,这里面包含了老巴的投资理念。
4、《证卷分析》,格雷厄姆和多德的书,投资界的圣经,这本 60多年前的著作,即使如今看来,真实审慎的文字、严谨的思维和逻辑性仍然充满魅力。
5、《投资最重要的事》,上半年最期待的一本书,“第二层思维”会决定你未来的财富走向。 6、《股票作手回忆录》一部非常好的反向投资教材,livermore多次成为巨富,多次又破产,最终的人生走向是穷困潦倒,跳楼自杀,投资如果变成了疯狂的投机,生活会变得多可怕,难以想象。
【二、财富质变阶段】
主要来自职场工作已经十年左右的人士,对于有一定积蓄(比如20-50万不等)的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找到敢于重仓且长期机会远远高于风险,增长的弹性有非常好的投资品种,这个时候的分散投资那是与自己的财富积累说拜拜。但同时这个时候必须兼顾主业的发展,后路绝不能断。
这个时候是质变的关键阶段,也是人生最辛苦的阶段,因为必须兼顾投资和实业,必须咬牙挺过去。挺过去就是一片不同的天,挺不过去,这辈子就这样了。这个时候最重要,不是小打小闹天天跟着股神,拿几个小钱玩炒股,赚几个涨停板得点儿盒饭钱,有啥意思?最重要的是,要从思维深处确定重仓取得一次8-10倍额增值机会。认识到这点越早,越主动。越耽搁,差距越大。
所以这个阶段的关键词是“弹性”,一定的基数×足够的弹性=财富的质变。毫无疑问,股市具备了这种弹性。
但话说回来了,你怎么就敢把几十万砸到某个投资上呢?倒着推这个逻辑,那就是必须要透彻的了解,对他的运行规律,他的驱动因素,他的风险机会有一个清楚深刻的认知。我还是那句话,股市在未来5-10年是最可能具备这种一发逆转机遇的。但是规律是,这个机会只留给有心人,可以有领路的人,但绝对没有可以代替你走路的人,能多大程度把握这种机会,只能看各人的修行。
实际上绝大多数的人可能会止步于这个财富阶段,这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比如迟迟没有意识到投资的重要性,又比如投资走上了错误的道路,再比如由于某种原因没有掌握必要的投资方法等等。
楼主胡言乱语:
这篇文章先生写的早,所以对于工作十年左右的积蓄估计比较保守,现在大家的收入普遍都在提高,我在北上广的很多朋友,他们工作四五年的工资大体都在1万5以上,如果是本科毕业直接入职场的朋友,如今的工资都超过了2万。那么他们的继续多半也会在50万以上。
当然,如果并非是高薪行业,我相信,工作10年积攒下50万应该不是非常难的事情。不过,如果真的摊上房子这个可怕的怪物,那以上论断,我当没说,见谅!
先生说“机会留给有心人”,否则即便一次走了大运,这个大运也不会相伴长久。我自认自己很有偏财运,买东西常常会幸运中奖,但对于买彩票,我一向没有太多的好感,宁可通过正规渠道给灾区或者希望工程捐款,再不济,义务献血也是一种很好的献爱心方式,也不愿打着救济民生的口号去彩票站买彩票。在内心深处,我总是觉得人一旦起了买彩票的念头,就是冲着中500万而去,这个出发点从一开始就宣告了自己的贪婪,而人一旦起了贪欲之念,很难会做有爱心之真事。
“挺过去就是一片不同的天,挺不过去,这辈子就这样了。”工作四年之后,回头看这句话,感触颇深。人在工作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当难题摆在面前而一时找不到出路的时候,那种绝望和无力感很折磨人,常常会萌生出“算了放弃吧”,“我这是何苦呢?”等各种打退堂鼓的想法。如果这个时候,真的顺从了那颗脆弱的心,那么也没有“以后”了。很多在当下觉得迈不过去的坎,或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事后看,其实都不是个事儿,甚至在几个月后、一两年后会成为跟朋友茶余饭后的自嘲对象。
人生的阵痛,就如同去拔罐,痛在当下,却为自己拔去了很多隐患,咬牙坚持,迈过去那一步,或许未来真的就是海阔天空。
没有人希望自己的人生就是当下一切的不断重复,也没有人不会对未来的美妙感到好奇和向往。人这一辈子,不能就这么算了,不是吗?
【三、工作自由阶段】
如果第二阶段完成的好,那么资产的基数将上升到200-300万以上,我称之为“工作自由”阶段(家庭流动资产的年收益达到10%就可以支撑家庭正常生活支出的2年以上),初步就进入了钱生钱的规模化操作阶段了。
这个阶段的关键词是“稳健”,不要和初来乍到的比“相对收益”,而是稳稳的走“绝对收益”,最重要的是需要懂得抵制诱惑。比如300万资金,5年复利25%就差不多是人生的第一个1000万了。要是比快,那就是进入了陷阱,自己给自己得来不易的财富套上了隐形的“绞索架”。
在这阶段实际上更多是与自己交谈了,只要自己不犯大错,那么顺利晋级到下一个阶段之时个时间问题而已。
楼主胡言乱语
如果从初始阶段直接跳到工作自由阶段,猛然看看到200-300万的数字,我会直觉的嘲笑自己“痴心妄想”,然而仔细一想,也不要如此慌张,万丈高楼平地起,200-300万也是从几十万,几万、几千慢慢积累而来,没什么高不可攀,如果连想想这些数字都感到恐慌,那还能担多大的责任,做多大的梦想?
前两个阶段是典型的积累时期,那个时期要养成节约、合理消费的习惯,同时还要在工作上好好经营,在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做足功课。节流会改变消费习惯,削减不必要的开支,从来夯好财富的基础,而开源则可以更好的拓展财富积累的领域,通过努力和坚持,这个期间的资产会成几何倍的增长。
等资产如上所说,来到第三个阶段,几何倍增长会变得越来越力不从心,并非是自身能力的下滑,而是基数越大,想维持之前的增速所付出的努力会越大。先生说的没错,此时的关键是“稳健”。试想,300万的资金,每年的年化收益15%,坚持几年也会进入1000万的队伍中。
不光在投资上如此,这个阶段正对应人生的中年阶段,上有老下有小,人生面临的压力空前,一个人身上肩负的也不仅仅是他一人,任何冒进都有可以危机整个家庭的安稳。稳健是中年最重要的代名词之一。
【四、财富自由阶段】
第三阶段的晋级者基本上已经进入千万以上流动资产的规模了,这个时候其实财富快速增长的必要性已经不大了,更重要的东西是规避风险,而不是追逐机会。10万规模时候很迫切也很需要做到100万,100万规模的时候很需要但是没有那么迫切的要做到1000万,而1000万规模做到5000万的迫切和需要程度都没有那么大了。
所以对于这个级别的投资者而言,守成是一种经常性的状态,但是历史规律显示每过5年,都至少有一个很不错的财富增值机会,每年10%收益率也有100以上的你根本不要着急。
这个时候的关键词是“安全”,资产要注意分散,要好好享受生活的同事保持对投资机会的敏感性。大多数时候以低风险的固定收益取得8-10%左右的回报,等待5年一遇的财富脉冲式增长机会。一旦大机会出现,哪怕只拿出30%的资金,几年下来又是一个1000万,虽然相对收益率不搞,但是绝对受益额弥补了一切。
当然,需要赚钱与能否赚钱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这里探讨的只是一个阶段财务和投资上可能需要考虑的侧重问题。就投资的本质而言,10万与1000万在核心理念上是没什么区别,价值投资的适用范围完全包括上述所有阶段。但是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同样运用了价值投资的方法,但是在不同的资产状况和年龄状况时,对于投资的倾向性会产生明显的不同,这又是一个既辩证又统一的问题而已。
楼主胡言乱语:
财不入急门,急躁、缺乏耐心、不愿学习,不懂反思,这些都是财富积累过程中的大忌,同样更是,人生成长中的大忌。
世界上最好的价值投资者就是巴菲特,要想了解的价值投资的含义,直接去读他的传记就可以,但能悟出多少,领会多看,看个人造化。我有个朋友看巴菲特传牢记住他老爷子的抠门,还有个朋友看巴菲特传感慨他有个好老爹,还有个朋友看巴菲特传指责他的教育方式,所以,各花入各眼嘛,哈哈!
其实,不光是这些经典书籍中蕴藏着致富之路,在我们身边的那些老祖宗典籍中也都涉及到了人生一切的智慧,但每个人的领悟程度不一样,自然会走出不一样的人生。
第一阶段努力学习,提升能力,做第一桶金的积累;第二阶段改变财务观念,进行合理的资产投资;第三阶段稳健为主,稳打稳扎;第四阶段安全第一,保护资产。不同人生阶段不同的投资方式,不同的投资方式也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境遇,两者相生相伴。
人生规划很重要,财务规划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倘若一个人失去了财务自由,那么想必,他的精神自由也只能是空想。现在开始,好好努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