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高等建筑教育 2002年9月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Sept.2002 总第44期第3期 INSrrI几10NS 0F mGHER LEARNING Stun No.44 No.3 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校园文化建设 张美文 (南京晓庄学院法政系,江苏南京210017) (摘要]我国的高等教育目前正处于一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深刻变革之中,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 我国的国际竞争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校;人才;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c-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02)03-0096-03 11 construction ofollr college’s culture in the咖rse of ollr fostering the person with ability ANGMei—wen (Department of Law and Pohtics。Nanjlag Xiaozhuang Institute。Na.jing 2l0ol7。China)  ̄cl:The advanced education of our countryisinthe great changefromthe oneforthetest educationtothatforthe quality.The quality 0fthe personwith abilityin o111"advanced education"*ill have a great effecttothe ability ofthe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of o111"country.Asforthe c嘎l穹舡 on of叫college’s culUare。it has played a potential role in the progress of our advanced edtlcAt.tioil. Key words:college;person with ability;college’s culture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高 些价值观在物质与精神上具体化的文化形态。 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高校人才 正在逐步到来,目前高等教育正处于一场由应试教 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深刻变革之中,在新的历史条 就在于营造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 件下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国际 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高校校园文化具有以 竞争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 下基本特点:1.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在课外共同 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 创造的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各项文化的总和;2. 十分注重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加强高校人才培 是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是全面培养学生的无形的 养工作中的校园文化建设。 教育力量;3.能活跃校园生活,增加校园的文化氛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含义与特点 围;4.是在大多数学生拥有的价值观的基础上,由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 大学生们共同创造的文化生活,它更强调的是自愿 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校园精 自觉的参与;5.是由学校和学生社团或学生群体自 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是一种在大学社 发组织的。 区中生活的每个成员所共同拥有的校园价值观和这 二、校园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收稿日期]2OO2.06-19 [基金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基金项目(项目号L3—042) [作者简介]张美文(1968一),女,江苏镇江人,南京晓庄学院讲师,硕士,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9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 对人才培养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 设,高校校园文化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作用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 1.德育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利于陶冶学生 的情操,从而激发出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祖国的高尚 品德。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对低俗的非 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也能起到很好的抑 制作用,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的形成。 2.美育作用。优良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 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 能力。美丽的校园环境,朴素大方的服饰打扮,文明 礼貌的语言、和谐的人际关系,均可提高大学生鉴赏 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 3.导向作用。校园文化有很强的教育导向功 能,这种教育导向功能主要表现在它的潜移默化、耳 濡目染、暗示性和渗透性。生活在校园之中的人,会 不知不觉地接受校园文化的教育,并内化成性格和 习惯,从而打上校园文化的烙印。从文化价值导向 上看,校园文化是通过一定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 使生活在其中的个体无形中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 行动方式、价值取向等诸方面,对现在的文化价值产 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个体精神、心灵、性格塑造;从政 治导向上看,校园的文化活动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形 式,如举办各种社团活动,组织马列主义、邓小平理 论学习小组等,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 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等。 4.控制作用。校园文化需要制度的建设来反映 高校的文化准则,需要制度的规范来对大学生的道 德、行为、价值标准进行导向、调控和纪律约束。使 校园内的学生群体及其成员在同一规范内活动。进 行自我管理和控制,这样更能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的文化素质教育,加强它的有效性和 方向性,减少盲目性和自发性。 5.凝聚作用。校园文化的凝聚作用主要体现在 它能借助精神纽带和心理势场,吸引和团结校内所 有成员,并通过唤起和激发每个人对学校的真挚感 情而把校园与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培养和激发他 们的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校园内建立起高度和 谐、信任、理解、互尊的群体关系,并达成对真理和学 校目标的共识和追求。这种共识和追求有利于排斥 任何有悖于校园精神的离心情绪,形成校园主体共 同特有的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增强校园凝聚力。 6.调节作用。校园文化活动可以调剂、丰富学 生的业余生活,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轻松 愉快的休息。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是一种有利于身心 健康的最佳调节活动。此外,由于参加校园文化活 动的主体是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学术观点的师 生,他们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彼此交流、取长补短,从 而使自己的知识面得以扩大,自己的知识结构得以 完善。 高校要真正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 才,必须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为培 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一个特定的环境, 成为培养人、教育人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和方 法 。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要建设好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必须坚持以邓 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 想,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充分发挥 校园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作用。高等教育 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 神,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高校人才 培养工作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人手: 1、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题 的思想教育活动。江泽民同志指出:“要说素质,思 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是素质教育的 灵魂。”高校的校园文化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主 旋律,提倡共产主义的道德风尚,弘扬中华民族的优 良传统和优秀的民族文化。高校要开展高层次的政 治教育活动,如开展“马列著作读书班”、“邓小平理 论学习班”等各种学习小组,组织多层次的学习研讨 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使他们树立共产主义 世界观;举办“青年共产主义者培训班”等,进行党的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教育,培养积极分子,引导他们 逐步成长为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 场,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的 高素质人才。 2.开展以提高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97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的校园文化活动。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组织参加高质量的社 会实践、科技竞赛等活动,将爱国主义热情转化为大 学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鼓励他们利用所 学知识大胆地进入科学技术和社会实践的前沿阵 地,引导他们崇尚科学、追求真知,从而培养大学生 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开展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为核 心的学术活动。高校应根据大学生内在人文素养和 科学素质的需要以及当前文化信息交流容量大,周 期短,频率高的特点,有计划地开展专题性的学术讲 座和学术交流等活动,为大学生们增长知识,拓宽视 野,活跃思维提供宝贵的信息渠道、活动空间和自我 实现的途径 J。 4.开展以提高大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为 内容的美育活动。高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艺术活动,可以邀请高水平的文化艺术团体到学校 来演出高雅健康的节目,大力扶持校内艺术团体的 建设,举办各类文艺竞赛等活动,为广大青年学生提 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培养他们欣赏美、创造美 的能力。 5、开展以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大学生多 方面技能为目的的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的多样 性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为大学生提供锻 炼的条件和机会,使他们学习知识和锻炼能力得以 兼顾。他们在参与社团活动时,不仅可以使他们的 ・ 98 ・ 所学得以致用,而且扩大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他们 多方面的技能,并在共同的志趣发展中激发了他们 的创造热情。 6、加强校园网络管理,正确引导网络文化。目 前我国已有校园网的大学都建有BBS站点,如清华 大学的水木清华、北京大学的阳光创意、上海交通大 学的饮水思源、广州中山大学的逸仙时空等等,仅从 这些富有诗意和象征意味的名称中,已可嗅出其中 蕴藏的文化气息,这是大学生课余喜欢光顾的地方。 BBS站的建设加速了校园信息的传播,拓宽了校内 信息交流的渠道,丰富了课余生活、促进了学术交 流,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必须加强 管理,正确引导,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对高校人才培养 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起着非常 重要的作用,认真地研究、规划、组织高校的校园文 化建设,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重大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杨杏芳.大学素质教育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J],江苏 高教,2000,(5):76—78. (2]张建明,李遵清.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促进学生思 想道德素质的提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1): 20-22. (责任编辑:周虹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