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花图问答。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2021学年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中学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中学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来源:花图问答
2020-2021学年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中学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关下列新型农业生态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A.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 B.该生态系统提高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建立该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D.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家畜和蚯蚓 参考答案: C

2. 一位妇女因脑颅内长了肿瘤,结果造成了失明,可能的原因是--------------------------

( ) A.脑瘤压迫了视神经 B.脑瘤压迫了视觉中枢 C.脑瘤压迫了毛细血管 D.脑瘤压迫了脊髓 参考答案:

B

3. 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 A.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B.合成血浆蛋白中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 C.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D.食物中淀粉经过消化分解为葡萄糖 参考答案: A

4. 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氮元素的是 ( )

A.核糖核酸和糖元 B. 核糖核酸和胰岛素 C.糖元和胰岛素 D.胰岛素和淀粉 参考答案: B

5. 细胞自噬指双层膜结构的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后,自噬体包裹的损坏蛋白或细胞器被降解,物质得以循环利用.科学家大隅良典发现其基因控制机制而荣获2016年诺贝尔奖.根据以上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

A.细胞自噬等同于细胞凋亡 B.降解蛋白质的酶在溶酶体中合成 C.自噬体是具有两层磷脂分子的细胞结构 D.控制细胞自噬的基因突变可能导致某些疾病

参考答案:

D

【考点】2E: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1、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2、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3、紧扣题干信息“细胞自噬指双层膜结构的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后,自噬体包裹的损坏蛋白或细胞器被降解,物质得以循环利用”答题.

【解答】解:A、细胞自噬指双层膜结构的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后,自噬体包裹的损坏蛋白或细胞器被降解,这与细胞凋亡不是一回事,A错误;

B、降解蛋白质的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 C、自噬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因此具有四层磷脂分子,C错误;

D、细胞自噬可以降解损伤蛋白质或细胞器,因此控制细胞自噬的基因突变可能导致某些疾病,D正确. 故选:D.

6. 下列关于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仍是纯合子 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仍是杂合子

C.纯合子中不含隐性基因 D.杂合子的双亲至少有一方是杂合子

参考答案:

A

7. 基因型为AABBCC的豌豆与基因型为aabbcc的豌豆杂交,产生的F2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后得到的植株是( ) A.二倍体

B.三倍体

C.四倍体

D.六倍体

参考答案:

C

【考点】97: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多倍体育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解答】解:首先AABBCC与aabbcc杂交后得到F1AaBbCc.那么F1在自交得到F2中有3×3×3=27种(此时基因组成例如:AaBBCc,为二倍体),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的幼苗是四倍体.例如AaBBCc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就变成AAaaBBBBCCcc了.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倍体育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多倍体育种优点:可培育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品种,且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缺点:结实率低,发育延迟.举例: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8. 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参考答案:

D

9.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 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

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⑤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最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A.①③⑤ B.②④ C.②④⑤ D.③⑤:

参考答案: D

10. 能使根茎无限增粗的分生组织是( )

A.初生分生组织 B.侧生分生组织 C.居间分生组织 D.初生增粗分生组织

参考答案:

B

11. 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则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在基因型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

A.四种 9:3:3:1 B.两种 13:3

C.三种 12:3:1

D.三种 10:3:3

参考答案:

C

12.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同点是

A.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 B.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 C.间期结束时染色体数目加倍 D.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 参考答案:

D

13.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人体膝跳反射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B.在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比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分布更广泛

C.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可直接感受血糖浓度变化的刺激而产生相应的应答反应D.人体免疫缺陷是机体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参考答案: C

14.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用辐射的方法处理大豆,培育成了“黑农5号”大豆品种,含油量比原的品种提高了2.5%.关于“黑农5号”大豆育种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育种过程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培育时使用的辐射可以提高变异频率 C.控制辐射剂量可控制物种变异的方向 D.“黑农5号”与普通大豆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参考答案:

B

【考点】诱变育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诱变育种的相关知识. 1、原理:基因突变.

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酯、秋水仙素等各种化学药剂)或空间诱变育种(用宇宙强辐射、微重力等条件)来处理生物.

3、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

【解答】解:A、该育种过程通过物理因素使生物发生突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育种方法属于诱变育种,A错误;

B、由于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率低,所以培育时使用的辐射可以提高变异频率,B正确; 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控制辐射剂量也不能控制物种变异的方向,C错误;

D、“黑农5号”是大豆新品种,但不是新物种,所以与普通大豆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B.

15. 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载体,有关质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粒不仅存在于细菌中,某些病毒也具有 B.细菌的基因只存在于质粒上

C.质粒为小型环状DNA分子,存在于拟核(或细胞核)外的细胞质基质中 D.质粒是基因工程中的重要工具酶之一

参考答案:

C

16. 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脑血管中有一种特殊的β一淀粉样蛋白体,它的逐渐积累可能导致神经元损伤

和免疫功能下降.某些基因的突变会导致β一淀粉样蛋白体的产生和积累。下列技术不能用于老年痴呆症治疗的是( )

A.单克隆抗体技术 B.胚胎干细胞技术 C.胚胎移植技术 D.基因治疗技术

参考答案:

C

17. 下列有关“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用蒸馏水进行红细胞的洗涤,其目的是去除细胞表面杂蛋白 B. 将血红蛋白溶液进行透析,其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 C. 血红蛋白释放时加入有机溶剂,其目的是使血红蛋白溶于有机溶剂 D. 整个过程不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是为了维持血红蛋白的结构 参考答案: D

18. 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 B. C. 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A. 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B. 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 C. 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D. 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

参考答案:

C

a中个别染色体多了一条,属于三体;b中染色体片段4增加;c中染色体组有四个,可能为四倍体;d中一条染色体缺失3、4片段,选C。

19. 下列是关于抗利尿激素调节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与渗透压变化的关系 B.乙图表示饮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与渗透压变化的关系 C.丙图表示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变化 D.丁图a点时注射的不可能是抗利尿激素

参考答案:

C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2、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解答】解:A、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

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A错误;

B、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多,B错误; C、随着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正确;

D、假如注射抗利尿激素,内环境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导致尿素和无机盐含量升高,D错误. 故选:C.

20. 与植物体细胞杂交密切相关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利用离心、振动、电刺激等诱导 B.利用聚乙二醇(PEG)等试剂诱导

C.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D.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植物 参考答案: D

21. 某线性DNA分子含有5000个碱基对(bp),先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a完全切割,再把得到的产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完全切割,得到的DNA片段大小如下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a和b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酶与b酶切断的化学键相同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a和b切出的DNA片段不能相互连接 C.该DNA分子中a酶能识别的碱基序列有3个

D.仅用b酶切割该DNA分子至少可得到三种DNA片段

参考答案:

B

22. 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右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处理甲图中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14

C的存在

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C.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参考答案: B

23. 下表为几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的序列和切割的位点。如图,已知某DNA在目的基因的

两端1、2、3、4四处有BamHⅠ或EcoRⅠ或PstⅠ的酶切位点。现用BamHⅠ和EcoRⅠ两种酶同时切割该DNA片段(假设所用的酶均可将识别位点完全切开),下列各种酶切位点情况中,可以防止酶切后单个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自身连接成环状的是( )

A.1为BamHⅠ,2为EcoRⅠ,3为BamHⅠ,4为PstⅠ B.1为EcoRⅠ,2为BamHⅠ,3为BamHⅠ,4为PstⅠ C.1为PstⅠ,2为EcoRⅠ,3为EcoRⅠ,4为BamHⅠ D.1为BamHⅠ,2为EcoRⅠ,3为PstⅠ,4为EcoRⅠ 参考答案:

A

24.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 B. 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C.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 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参考答案:

D

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因此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

群密度,A项正确;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而不宜用样方法,B项正确;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C项正确;在自然界中,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此种群密度不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项错

误。

【考点定位】种群密度的调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25.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B.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C.所有活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

D.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参考答案: B

26. 苋菜无论怎么用清水洗,清水中仍不见红色物质,但若放入沸水中一烫,水立刻变成红色,此现

象说

A.在清水中没有物质出入 B.在清水中细胞膜没有选择透性 C.沸水使细胞膜失去选择透性 D.沸水中色素分解成小分子物质

参考答案:

C

27. 森林中腿足强劲的鸟类一般在地表活动,而一些敏捷的飞行者在树冠层捕食昆虫.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 )

A.水平结构 B.垂直结构 C.初生演替 D.次生演替

参考答案:

B

【考点】F5:群落的结构特征.

【分析】森林中腿足强劲的鸟类一般在地表活动,而一些敏捷的飞行者在树冠层捕食昆虫,解答时可从鸟类的食性和栖息空间来考虑.

【解答】解:据题干可知,森林中腿足强劲的鸟类一般在地表活动,而一些敏捷的飞行者在树冠层捕食昆虫,说明鸟类由于生理特点、食性和栖息空间不同导致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不同,出现了分层现象,故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结构,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群落的垂直结构和影响因素.

28. 不属于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生产中的应用措施的是 ( )

A.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诱捕有害昆虫 B.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量

C.利用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进行保花保果 D.利用人工合成的植物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前来,提高传粉率和结实率

参考答案:

C

29. 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导致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 A. 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B. 具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F2表现型之比为 3:1 C. 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 D. 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

参考答案:

B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是属于假说过程,A错误;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发现具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F1都是显性性状,F2出现性状分离,且性状分离比为3:1,是发现问题的现象,B错误;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1:1,这是孟德尔验证实验的内容,C正确;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这是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实验现象作出的解释,D错误.故选:C. 【点睛】

30. 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神经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参考答案:

D

31. 下列与植物生长素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得出生长素在背光侧分布比向光侧多 B. 自然条件下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只能进行极性运输

C. 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主要是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实现的

D. 探索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最适浓度所进行的预实验必须像正式实验一样认真进行

参考答案:

D

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并没有说明是生长素,A错误;自然条件下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能进行极性运输、横向运输和非极性运输,B错误;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主要是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实现的,C错误;进行预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摸索出较为可靠的探究范围,以避免由于设计不当,盲目开展实验,所以预实验要像正式实验一样认真进行才有意义,D正确。 32. 如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根据图判断A、B、C依次是( )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 B.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 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参考答案:

C

【考点】E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

(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解答】解: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觉.所以图中A、B、C依次是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水平衡调节机理的简图,考查水盐调节的过程,要求考生识记人体水平衡调节过程,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或物质的名称,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对于此类试题,考生可以以流程图的形成掌握具体的调节过程.

33. 下列培育方法产生的后代,其染色体组数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 ) A.组织培养 B.植物体细胞杂交 C.杂交育种 D.转基因育种 参考答案: B

34. 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入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参考答案: 答案:B

35. 蒸熟的苹果具有很好的止泻作用,这是因为苹果中果胶的“立场”不太坚定,未经加热的生果胶可软化大便,与膳食纤维共同起着通便的作用,而煮过的果胶则摇身一变,不仅具有吸收细菌和毒素的作用,而且还有收敛、止泻的功效。下列有关果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

B. 酵母菌可产生果胶酶,是因为酵母菌的细胞壁中也含有果胶 C. 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 D. 果胶影响出汁率

参考答案:

B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A正确;酵母菌虽然有细胞壁,但其细胞壁中不含果胶成分,B错误;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形成可溶性半乳糖醛酸,C正确;果胶在果汁加工中,影响果汁的

出汁率和澄清度,D正确。

36. 胰岛素和性激素都是生物激素,它们的化学本质分别是

A、蛋白质和脂肪 B、脂质和蛋白质 C、蛋白质和固醇 D、磷脂和蛋白质

参考答案:

C

37. 图甲为横放在地面上的植物的生长状况。乙图为植物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曲线。试分析甲图中C部位和D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分别相当于乙图中的哪一区间( )

A. Ⅰ~Ⅱ区间和Ⅱ~Ⅲ区间 B. Ⅱ~Ⅲ区间和Ⅰ~Ⅱ区间 C. Ⅲ~Ⅳ区间和Ⅰ~Ⅲ区间 D. Ⅰ~Ⅱ区间和Ⅲ~Ⅳ区间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甲图中C部位是植物根部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较高于A侧,且该浓度已经抑制根部细胞的生长,则在乙图中相当于Ⅲ~Ⅳ区间,D部位是茎的近地侧,由于重力作用,其浓度较B侧高,对茎部的细胞促进作用更强,长得更快,该浓度为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Ⅰ~Ⅲ区间,所以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审题和分析图解的能力。

38. “瘦肉精”是一类动物用药,在中国主要指克伦特罗(C12H18Cl2N2O),它与肾上腺素有类似的作用。“瘦肉精”被猪食用之后,有利于脂肪等转化为蛋白质,但能使人中毒。自去年3·曝光后,受到农牧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克伦特罗是一种二肽

B.食用“瘦肉精”的猪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C.猪食用克伦特罗后可能导致呼吸加快、心率加速 D.克伦特罗具有催化作用 参考答案:

C

39. 由51个氨基酸形成某蛋白质的过程中共脱水48个,则形成的肽键数目、该蛋白质含多肽链的条数、该蛋白质分子中最少的氨基数目各是

A. 48、3、51 B. 50、3、3 C. 48、3、3 D. 48、3、48 参考答案: C

40. 在基因工程中,把选出的目的基因(共1000个脱氧核苷酸对,其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是

400个)放入DNA扩增仪中扩增4代,那么,在扩增仪中应放入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个数是( ) A.400个 B.600个 C.9000个 D.9600个

参考答案:

C

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41. 右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

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

整的神经元模式)。其中fg=gh。请回答下列问题。

(l)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①~⑤五处中的__________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若能引起

肌肉收缩,则说明该材料符合实验要求。

(2)若刺激d点,能发生兴奋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分别在a、f、g、h、b处给予适宜刺激,微电流计不发生偏转的有__________。

(3)若在b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请在下图中标出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分布情况,并用

“→”表示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

(4)用电流刺激青蛙的迷走神经会造成其心跳减慢。是不是迷走神经兴奋后产生某物质使其心跳减慢?为研究迷走神经对心脏肌肉收缩的控制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展开了相关探究。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帮助完成实验。

主要实验材料和用具:青蛙数只、电源、青蛙的生理盐水、计数器、秒表及相关解剖生理实验器材等。

实验提示:实验时青蛙心脏中的盐水可抽出或灌注。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生理盐水灌注到__________的A、B两只青蛙的心脏中,测定并记录两只青蛙的心跳。结果是两只青蛙的心跳都正常且大致相同。

第二步:通过手术,找到A蛙连接并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电流刺激此神经,测定并记录A蛙的心跳。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抽出A蛙心脏的生理盐水,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定并记录B蛙的心跳。结果是B蛙的心跳减慢。

实验结论:迷走神经兴奋后产生某物质使青蛙心跳减慢。

参考答案:

(l)① (2)c、e g

(3)如右图(4分,膜电位2分,神经冲动传导方向2分)

(4)第一步:生理状态相同且正常; 第二步:A蛙的心跳减慢

第三步:迷走神经受刺激后的A蛙心脏灌注液注入B蛙的心脏中

42. 人体体液免疫过程如图,若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据图内容回答:

大多数抗原经过A]___________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可将其内部隐蔽的抗原暴露出来,然后呈递给B]_________细胞,再呈递给C]_________细胞。C]受刺激后可形成D]__________细胞,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小部分C]形成E]_______细胞,D]的大部分能产生物质F]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吞噬 (2). T (3). B (4). 浆 (5). 记忆 (6). 抗体

试题分析:体液免疫过程:大多数抗原经过A]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可将其内部隐蔽的抗原暴露出来,然后将抗原呈递给B]T细胞,再呈递给C]B细胞,同时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C]B细胞受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大部分形成D]浆细胞,一小部分C]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E]记忆细胞,D]浆细胞的大部分能产生F]抗体。抗体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考点:本题考查体液免疫过程,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43. 下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⑴该食物网包含了__________条食物链,鹰处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 ⑵从能量流动方面考虑,图中狐狸的数量减少时,鹰的数量将__________。

⑶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两个明显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稳定性相对较低。

⑸该草原的原始植被为贝加尔针茅草原,开垦后种了几年玉米,后因产量下降而弃耕。弃耕一段时间后,该地区又逐渐恢复为贝加尔针茅草原。从群落变化的角度看,这一现象叫做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⑴12(1分) 三、四(1分) ⑵增加(1分)

⑶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1分)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分) ⑷抵抗力(1分)

⑸群落的演替(或次生演替)

1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