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花图问答。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探析

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探析

来源:花图问答
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探析 口 罗维萍 摘要:生态伦理的时代价值、生态文明建设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决定了大学生生态论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现状与其重要性的极不相称意味着这是当前高等教育亟须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要围绕培养“理性生态人”的目标,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加强生态文明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生态环保主题实践活 动,不断把生态伦理原则规范转化为大学生心中的“道德律”和外在的自觉行为。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o9)10—0065—03 生态伦理教育是指有组织、有计划地把生态伦理的原 然的尺度”。连绵不断的灾变和日益“寂静的春天”似乎时刻 则和规范内化为社会成员心中的“道德律”并外化为他们的 都在提醒人们,人类不仅没有成为世界的主宰,反而却在 价值行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能够正确认识 “中心化”时走向边缘、在钻入地底中走向“无根生存”、在升 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生态人”。生态伦理教育,某种 入太空中走向深渊。生态伦理绝不只是“先知先觉”的沉思 意义上可以说是“启蒙之后的启蒙”,但其重要性与大学生 冥想,而是应该迅速变成人类生存智慧的“福音”。 生态伦理教育现状的极不相称意味着这是当前高等教育亟 (二)生态文明建设呼唤具有新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 需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人。完全依靠原则和规范来约束人们对自然的行为是不够 一、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的重要性 的,只有让人们怀有一种尊重自然的态度,才会使行为规范 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的重要性是由生态伦理的时代意 更加有效,才会使人们的行为更加符合保护自然的目的。生 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诉求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决定的。 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科技、经济、法律、行政等各种手段,但归 (一)生态伦理是对“现代性的超越”。对人类生存危机 根结底取决于人们的生态文明素质。谁能指望没有接受过 的深入反思使人们越来越相信,现代性是把“双刃剑”,在把 生态伦理教育的大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以后能够自觉超越以 人从“神”的统治中解放出来、带给人类物质“丰饶”的同时, 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生态 也使人类痛失精神家园,并把人类生存的基础连根拔起。日 文明建设需要生态伦理提供坚强有力的观念支撑,需要培 益严重的生存危机呼唤“伦理学的革命”,因为“到目前为 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生态文明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止,所有伦理学的一大缺陷,就是它们认为只需处理人与人 (三)时代使命要求大学生成为“理性生态人”。人与社 的关系。然而,伦理学所要解决的真正问题却是人对世界、 会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和谐社会建设要有和谐发展的人才。 及他们遇到的所有生命的态度问题”【l】 )。生态伦理是协调 和谐人才不仅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更要具有 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生态伦理的 未来社会需要的素质。作为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大学 旨归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把伦理视野从人与人、人与社 生必须懂得敬畏自然、尊重生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致力 会扩大到人与自然的关系绝不是一次简单的“伦理拓展”, 于做一个根本有别于“经济人”的“理性生态人”。因为在未 也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伦理学的革命”或“道德革命” 来社会,“一个人只有当他把所有的生命都视为神圣的,把 “良知革命”。生态伦理的出场是对人类生存危机的现实关 植物和动物视为他的同胞,并尽其所能去帮助所有需要帮 照和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从根本上说,是对“现代性”思 助的生命的时候,他才是道德的”【lJ(P9)。 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存状态的“革命”,以求得人与自然的 二、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现状分析 “和解”,走出生存危机的深渊。“人类如果想使自然正常的 (一)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的缺位。当前我国高校生态 存续下去的话,自身也要在必需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的 伦理教育的缺位显而易见,直接开设生态伦理课程的少之 话,归根结底必须和自然共存。”闭(既 理性的张扬和科技的 又少,对于多数大学生来说,“生态伦理”还是一个十分陌生 进步使人类关于世界的知识远远超过了运用知识的知识, 的词汇,所谓的生态伦理教育,严格来说也只是环境保护教 由于缺少价值导向,“知识爆炸”最终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 育,基本形式是社团活动和学术讲座。有关调查表明,虽然 枯竭、生态危机等等的接踵而至。“上帝死了”,“人起立而人 “绝大多数学校认识到开设环境教育共同课的必要性”,“但 于他的本质的主体性中”,欢呼自己成为“万物的灵长”“自 由于各专业课时紧张,特别是政治理论课学时比重较大,难 2009.10 学铰党建s思掾教育 以压缩,实际开课的不多”,“尤其是一些缺少与环境教育相 关专业的院校,没有开设环境教育共同课”。对环境保护法, 有近70%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很少了解和不了解,对“世界环 境日”有近30%的人回答错误。从获取环保知识的渠道来 看,主要是通过广播电视和报刊杂志,通过学校正规教育获 2.人类生存危机的根源与生态伦理的产生。自文艺复 兴以来,人类从“上帝的奴仆”变为世界的主人,“人类中心 主义”一路凯旋,自然则被当作任人宰割的“客体”,人们信 奉“知识就是力量”,以为随着科技进步一日千里,总有一天 将会全部洞察自然的奥秘,从而征服自然只是一个时间问 题。在这种信念支配下,人们欲与天公试比高,敢教日月换 新天,大江截流、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人们对大 自然无所畏惧,为所欲为,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 抛弃,远远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这种不管大自然“死 得的仅占18.1%。[31(I'7-4-25)大学生有限的环保知识,86.74%的 人选择来自广播电视、86.07%的人选择来自报刊杂志或书 籍、54.61%的人选择来自校园宣传栏和海报、5O.22%的人选 择来自社会团体的宣传,仅有37.64%的人选择来自学校开 设的有关课程。嗍(砌越 (二)大学生生态伦理素质探讨。直接对大学生的生态 伦理素质进行定性定量的研究都是不太现实的,如果把视 角转换成为“大学生的哪些行为不符合生态伦理的要求”, 问题就会比较容易把握。一次性餐具的大量使用,既会造成 “白色污染”,还可能关系到树木、森林和生命的保护,已经 触及到了生态伦理的核心。消费异化则是更为严重的生态 伦理问题,许多大学生拒斥节俭,逃避崇高,追求基本生活 需要以外的享乐消费、炫耀消费、超前消费。“消费异化必然 导致生产异化,永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最终导致人与自然 之间的激烈冲突,这就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强(n 知名学府 大学生硫酸伤熊、研究生虐猫、生命科学专业学生杀害同 学、学生在课堂上杀害教师等等,尽管只是极端事件,不具 有普遍性,但这与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生态伦理是根本背 道而驰的。生命是一个超越了我们理解能力的奇迹,“敬畏 生命的人只是出于不可避免的必然性才伤害和毁灭生命, 但从来不会由于疏忽而伤害和毁灭生命”【 ](P133)。“善的本质 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生命达到其最高的发展。恶的本 质是:毁灭生命,损害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1] 1-92) 由此可见,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现状与其重要性是极 不相称的,大学生生态伦理素质与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还 有较大差距。 三、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的内容选择。生态伦理的博 大精深及其流派纷呈要求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必须有所不 为而有所作为,在当前,重点要讲清楚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环境、资源、生态问题与人类生存危机。这方面的数 据资料比比皆是,不需要一一列举。要通过大量的事实使学 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切肤之痛,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已 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人类再也不能执迷不悟。恩格斯早 就提醒过我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 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 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 结果又消除了。”[q(v383)人类取得的“成就”与其代价相比得不 偿失,“现代文明之舟”不知将欲何往,人类亟须迷途知返。 2。o9 lo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活”的掠夺,归根结底都与人们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及对科 技理性的盲目崇拜密切相关,都是“人类中心主义”惹的祸。 在对人类行为反思的日益深入之中,生态伦理应运而生。 在生态伦理视野中,自然不是可以任人改造和征服的 “客体”,不仅具有“工具价值”,而且具有“内在价值”;人不 过是“生态共同体”中的平等一员。正如恩格斯指出:“我们 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 中的。”随着自然科学的大踏步前进,“人们就越是不仅再次 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而那种关于 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对立的荒谬 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越不可能成立了”[q(PaS4)。因此,人类 要想走出生存危机,不仅要改变行为模式,更要改变思维方 式。人类要有自知之明,善于倾听自然的言说,感悟大自然 的神秘无限,从而对自然有所畏惧、有所不为。 3.生态伦理的实践要求和主要流派。首先,要让大学 生深入理解生态伦理产生的重要意义及其肩负的重任,懂 得生态伦理是时代赋予道德的全新内涵,是一个有道德的 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其次,要让大学生理解掌握生态伦 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生态伦理的原则和规范内容复杂繁 多,许多内容尚存争议,基本达成共识的内容主要有:人与 自然和谐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利用自 然的适度、补偿和可持续;代内、代际和种际公平;绿色环保 和节俭的生活方式;敬畏自然、尊重生命;投身、奉献环境保 护等。再次,要让大学生了解生态伦理的主要流派和渊源。 生态伦理总体上可划分为“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 主义”两大流派,各派内部众说纷纭。同时,还要介绍生态马 克思主义、生态女权主义等流派及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 精神资源和哲学基础。 4.敬畏自然的觉解与生态责任意识。引导大学生从时 间维度上考察自然观、天人观及其主导下的人类活动,究天 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思未来之策。与“工具论”“资源论”相 比,古代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无疑是更加正确的。自然 不是向人生成的可以任人利用和掠夺的工具和资源。罗尔 斯顿告诉人们,自然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具有生命支撑 价值、消遣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遗传多样性价值、稳 定性与自发性价值、辩证的(矛盾斗争的)价值、宗教象征价 值、历史价值、性格塑造价值、治疗价值、内在价值等等。马 克思进一步指出,自然是人类的“无机身体”。人类不仅要有 赏旖旎风光,更是为了种种神奇美妙的体验,“既体验到自 己内在的本性,也体验到超越自己的自然”,“从这些体验 生存危机的忧患意识,更要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法 制意识、参与意识。 中,我们感觉到自然的广大,意识到自己在自然中的位置, 也产生了与自然的认同”[71(r'z2”。“人应有对世界神秘性的体 5.传统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要使大学生深刻理解两 者的本质区别,传统发展观是唯经济发展尤其是唯GDP增 长的,是以牺牲环境资源和破坏生态系统为代价的片面的 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则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验,有了此种体验才会对自然心存敬畏,从而做自然的守护 者,而不做自然的征服者。”N(P4 引导大学生读名著,追寻先行者的足迹和心声。《增长 的极限》《人类环境宣言》《我们共同的未来》《关于可持续发 展的声明》《全球环境展望》等等是必不可少的“引路作品” 观,是对传统发展观的扬弃和超越。 (二)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的基本路径。对大学生进行 和“参考文献”,更重要的是,要让大学生在《瓦尔登湖》《沙 生态伦理教育的途径可以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探讨高等 乡年鉴》和《寂静的春天》的遨游中,在《敬畏生命》《哲学走 院校对大学生进行生态伦理教育的方式方法。 向荒野》及“深层生态学”的沉思中领悟自然的价值、生命的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环境专业和相关专 尊严,让梭罗、施韦泽、利奥波德、卡逊、罗尔斯顿等等一串 业开设专业必修课自不必说,这里更要强调的是面向所有 串闪光的名字成为他们思考和行为的榜样。尤其要让他们 专业的公共选修课的开设问题,尤其要打破文理专业泾渭 理解和谨记:一个人只有当他把所有的生命都视为神圣的, 分明的传统,兼顾理、工等专业的学生,加强各类学生人文 把植物和动物视为他的同胞,并尽其所能去帮助所有需要 素质的培养。生态伦理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有机结合最 帮助的生命的时候,他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为成功的课程,充分发挥这种独特优势,实现科学精神和人 倡导绿色生态的生活方式。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的目 文精神的整合,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要 标,就是要把生态伦理的原则规范转化为大学生心中的“道 注重相关学科教学对生态伦理的渗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德律”和外在的自觉行动,因而,必须结合思想理论教育,持 理》《思想道德基础》《法律基础》以及生物、地理等方面的课 之以恒抓好大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从爱护学习生活 程都能够很好地融会贯通。此外,还要通过培养培训相结 环境卫生和身边的花草树木做起;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优 合、专兼职相结合,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先购买和使用绿色产品;厉行节约,简朴生活,消费文明化、 围绕生态文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活动不但 无害化、适量化;争做“理性生态人”。 要为宣传生态伦理思想观念营造生态文明氛围,更要注重 提高学术内涵和品位。一是经常邀请有关专家举办学术报 参考文献: 告会和专题讲座,要做好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逐渐扩大覆 【1][法】阿尔贝特・施韦兹.敬畏生命【M].陈泽环译.上海:上海 盖面和影响力。二是搞好社团活动。除了成立相关的学生社 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团和协会,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外,共青团和学生会还 【2][英】汤因比.展望21世纪——汤因比和池田大作的对话 要利用世界环境13、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植树节、爱鸟周等 录[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开展学习宣传活动,还可以组织相关的知识竞赛、演讲比 [3】段丽萍等.高校普及环境教育共同课的调研[J].阴山学 赛、生态环境保护学术科技节、观看环保电影和展览等。三 刊,2006,(1). 是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园网、校报、学报等媒介,大 [4】王愉,周鸿.大学生生态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云南环境 力宣传报道生态环保的新闻、时事、思想、观念。四是撰写调 科学,2002,(2). 研报告和学术论文,开展征文评选和摄影展览等活动。 [5】韩秋红,李白玲.断裂还是传承f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 开展生态环保主题实践活动。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不 社.2004. 只是解决知其然和所以然的问题,关键还在于把生态伦理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的要求变成自觉行为。因此,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知情 [7】【美]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M].刘耳等译.长春:吉林人 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在把理论变成实践的行动中不断深化 民出版社,2000. 对理论的理解,最终形成牢不可破的坚定信念。一是组织学 【8卢风.8J“天地境界说”对生态伦理的启示[J].南阳师范学院 生调查了解周边厂矿企业和乡镇的生态环境保护状况,了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解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二是组织学生开展 以生态环保为主题的“三下乡”活动。三是组织学生参观游 (作者:昆明学院讲师,法学硕士,从事伦理学教学和研 览自然风景区、生态保护区、名胜古迹和“荒野”,引导学生 究 云南昆明650031) 亲近自然、倾听自然、发现自然。走进自然不仅只是为了欣 责任编辑谢成宇 2009.1o 学皎党建s思根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