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花图问答。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34【精品练习】鲁人版语文必修五 模块综合检测12

34【精品练习】鲁人版语文必修五 模块综合检测12

来源:花图问答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扩展(kuànɡ) 押解(jiè) ..披肝沥胆(lì) .B.纤维(xiān) .万马齐喑(yīn) .C.缜密(zhěn) .蛊惑人心(ɡǔ) .D.间隔(jiàn) .

锲而不舍(qiè) .

倾轧(yà) .引吭高歌(hánɡ) .参与(yù) .和衷共济(chōnɡ) .联袂(mèi) .

良莠不齐(yǒu) 条分缕析(lǒu) ..

解析:选B。A项,“扩”应读kuò;C项,“衷”应读zhōng;D项,“缕”应读lǚ。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沾辱 三脚架 歪门邪道 隔三岔五 B.拥戴 满堂灌 味同嚼蜡 竭泽而鱼 C.白晳 百叶窗 疾言厉色 窗明几净 D.辩析 大杂烩 洁白无暇 势在必行

解析:选C。A项,沾—玷;B项,鱼—渔;D项,辩—辨,暇—瑕。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交通事业迅速发展,________为城乡物资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2)科学传播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谁这样想,谁就会________科学,最终将危害科学。

(3)高三复习越来越深入,但有的同学仍很________,对许多问题不求甚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A.进而 曲解 急躁 B.从而 曲解 浮躁 C.从而 误解 浮躁 D.进而 误解 急躁

解析:选C。“从而”侧重于承接关系,而“进而”表示进一步,侧重于递进关系。“误解”是指理解得不正确,“曲解”是指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多指故意地)。“急躁”侧重于没有耐性,“浮躁”侧重于不踏实。 4.(2010年高考湖南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B.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政府责无旁贷。 ....C.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D.万涓聚作河,便有了一泻千里的豪放;江河汇成海,便有了一望无际的壮阔磅礴。 ....解析:选C。A项,“美轮美奂”形容建筑多且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B项,“责无旁贷”指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C项,“津津乐道”指很感兴趣地谈论,在句中与“谈论着”重复。D项,“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阅读文章,常常以筛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目的,或汲取观点,或搜集论据,或感受文章情感。

B.为了防止不走过场,在党性教育中,中纪委各级党员干部首先要严格检查自己,率先垂范。

C.这辆小汽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速由100千米突然减为50千米,速度减少了一倍,结果被后面的车撞上了保险杠。

D.针对当前医疗卫生市场混乱,药价偏高,卫生部和财政部联合发文,要求清理整顿药价市场,降低药品价格。

解析:选A。B项,“防止”与“不”否定不当;C项,数目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D项,成分残缺,可在“药价偏高”后加“的情况”。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

文化,尤其是对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历史走向产生过明显影响的有形文化或“雅文化”,是一种有机的活体,有她或她们的历史生命和灵魂。说一个这种意义上的文化还存在不存在,主要看她是否还活在某个民族或社团的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标志就是要看:这个文化是否还有严格意义上的传人;她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否还存在;她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否还能影响人们在生活中做出的重大选择;她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感情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中。简言之,看一个文化是不是活着的,就要看她的基本精神是否还能打动现实的人群,与实际生活和历史进程相呼应。当然,任何活文化都会发展、变化,但那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新旧形态之间血脉相通、“基因”相连。如果出现了文化的断裂,也就是人们的生存方式、思想方式和精神取向的强行改变,被另一种异己文化顶替而不是与之交融,就不能再说这是一个原来文化的新形态了。

以儒家文化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首先,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以团体的方式、以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动来自觉地继承儒家的道统或文化精髓的传人了。也就是说,真正的儒家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了。其次,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是一种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本、半天然半教化的团粒结构。现在这个结构日益衰退,几近消亡。第三,儒家文化,同时包括道家与佛家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能影响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面临的重大选择。最后,儒家乃至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呢?情况似乎是:尽管还有残存,但已岌岌可危。

由此可见,四个标志现象中,儒家文化或者完全缺席,或者气息奄奄;总合起来,它们指示出这样一个事实: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可说是“文命危浅,朝不虑夕”,而且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看,总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历史的教训是,一场像“文革”这样的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这在现代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所盛行者)如过火的林地,反弹恢复得比以前还要更兴旺;而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则往往一蹶而不振。 目前的情况就是: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正迅速地贫瘠化、无机化、单质化、板结化和荒漠化。黄河水中流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之血,而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曾被完全政治化的问题,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意。 6.下列表述不能说明一种文化还存在的一项是( ) .A.文化还活在某个民族或社团的现实生活中。 B.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结构还存在。 C.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还发挥作用。

D.文化对一个民族的历史走向产生过明显的影响。 解析:选D。D项阐述的是文化的作用。 7.下列对儒家文化现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团体的方式继承儒家文化精髓的传人现在已经基本没有了。 B.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农业化社会结构日益衰退,几近消亡。 C.儒家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只得到部分现代中国人的认同。

D.儒家的独特语言在现实生活中尚有残存,但已陷入生存危机。 解析:选C。C项“只得到部分现代中国人的认同”不符合文意。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们的生存方式、思想方式和精神取向的改变,必然导致文化的断裂,最终原来的文化

会被另一种异己文化所替代。

B.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正面临断子绝孙、无以为继的重大危机,而且总体的文化土壤正在不断恶化。

C.一场反文化灾难过后,受强势文化的冲击,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往往一蹶而不振。 D.“中国向何处去”不只是政治化的问题,也是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走向的一种疑惑。 解析:选B。A项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C项“受强势文化的冲击”于文无据;D项“也是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走向的一种疑惑”与文意不符。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苻坚,字永固。祖洪,从石季龙徙邺。年七岁,聪敏好施,举止不逾规矩。每侍洪侧,辄量洪举措,取与不失机候。洪每曰:“此儿姿貌瑰伟,质性过人,非常相也。”高平徐统..有知人之鉴,遇坚于路,异之,执其手曰:“苻郎,此官之御街,小儿敢戏于此,不畏司.隶缚邪?”坚曰:“司隶缚罪人,不缚小儿戏也。”后又遇之,统下车屏人,密谓之曰:.“苻郎骨相不恒,后当大贵。”坚曰:“诚如公言,不敢忘德。”八岁,请师就家学。洪曰:“汝戎狄异类,世知饮酒,今乃求学邪!”欣而许之。

健之入关也,梦天神遣使者朱衣赤冠,命拜坚为龙骧将军。健翌日为坛于曲沃以授之。健泣谓坚曰:“汝祖昔受此号,今汝复为神明所命,可不勉之!”坚挥剑捶马,志气感厉,.士卒莫不惮服焉。性至孝,博学多才艺,有经济大志,要结英豪,以图纬世之宜。王猛、..

梁平老等并有王佐之才,为其羽翼。薛赞、权翼见而惊曰:“非常人也!”

及苻生嗣伪位,赞、翼说坚曰:“今主上昏虐,天下离心。神器业重,不可令他人取之,愿君王行汤、武之事,以顺天人之心。”坚深然之,纳为谋主。生既残虐无度,梁平老等亟以为言,坚遂弑生,以伪位让其兄法。法自以庶孽,不敢当。坚虑众心未服,难居大位,.群僚固请,乃从之。以升平元年称大秦天王。初,坚母以法长而贤,又得众心,惧终为变,.

因遣杀之。于是修废职,继绝世,礼神祗,课农桑,立学校,其殊才异行、孝友忠义、德.业可称者,令在所以闻。

坚自临晋登龙门,顾谓其群臣曰:“美哉,山河之固!娄敬有言‘关中四塞之国’,诚不虚也!”权翼、薛赞对曰:“臣闻夏、殷之都非不险也,周、秦之众非不多也,终于身窜南巢,首悬白旗,躯残于犬戎,国分于项籍者,何也?德之不修故耳。深愿陛下追踪唐、虞,怀远以德,山河之固不足恃也。”坚大悦,乃还长安。赐为父后者爵一级,鳏寡高年谷帛有差,军所过田租之半。是秋,大旱,坚减膳撤悬,金玉绮绣皆散之戎士,后宫悉去罗纨,衣不曳地。偃甲息兵,与境内休息。 (选自《晋书》卷一百一十三,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侍洪侧,辄量洪举措 ..B.后又遇之,统下车屏人 .C.博学多才艺,有经济大志 ..D.继绝世,礼神祗,课农桑 .

举措:行动,举止 屏:遮蔽 经济:治理(天下) 课:督促

解析:选B。B项“屏”应解释为“使„„退避”。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此①小儿敢戏于.A. 邻国也②则无望民之多于.

神明所命①今汝复为.B. 之计深远②父母之爱子,则为.

伪位让其兄法①以.C. ②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从之①群僚固请,乃.D.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人.

解析:选D。D项两个“乃”都是连词,“才”。A项①“于”是介词,“在”;②“于”是介词,“比”。B项①“为”是介词,表示被动;②“于”是介词,“替”。C项①“以”是介词,“把”;②“以”是介词,“因为”。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苻坚“励精图治”和“从善如流”的一组是( ) ①司隶缚罪人,不缚小儿戏也A. ②坚挥剑捶马,志气感厉

①要结英豪,以图纬世之宜B. ②群僚固请,乃从之①课农桑,立学校C. ②坚深然之,纳为谋主①金玉绮绣皆散之戎士D. ②诚如公言,不敢忘德

解析:选C。A项①表明苻坚异于常人,②表明苻坚有雄心壮志;B项①表明苻坚有志向;D项②只是苻坚回答徐统的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苻坚年幼时就聪明机敏,喜欢施舍财物,举止行动不违反礼法。他的祖父苻洪以及高平人徐统都非常看好他,认为他异于常人。

B.苻健入关后,秉承上天的旨意把龙骧将军的称号授予苻坚,并说了一番话激励苻坚,苻坚为之感动,挥剑扬鞭策马,意气激扬。

C.苻健的儿子苻生继承帝位后,暴虐无道,于是苻坚杀死苻生,想把帝位让给他的哥哥苻法,但苻法认为自己是庶子,不敢接受。

D.苻坚品性至孝,博学多艺,志向远大,善于笼络人才,又能集思广益,但他先后杀死苻生、派人杀死苻法,这又反映了权力斗争的残酷。

解析:选D。派人杀死苻法的是苻坚的母亲,故D项错。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汝戎狄异类,世知饮酒,今乃求学邪!(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薛赞、权翼见而惊曰:“非常人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顾谓其群臣曰:“美哉,山河之固!娄敬有言‘关中四塞之国’,诚不虚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你是少数民族,我们世世代代的人只知道吃肉喝酒,现在你竟然要求学习呀!(关键词:“汝戎狄异类”是判断句,“乃”表示转折)

(2)薛赞、权翼看见苻坚都吃惊地说:“这个人不一般啊!”(关键词:见、非常)

(3)(苻坚)回头对随从大臣说:“山河险要,真壮美啊!娄敬说‘关中是四方屏藩之国’,确实不假啊!”(关键词:“顾”译为“回头”,“美哉,山河之固”是主谓倒装句,“诚”译为“确实”) 参考译文:

苻坚,字永固。他的祖父苻洪跟随石季龙迁居邺城。他长到七岁时,聪明机敏,好施舍财

物,举止行动不违反礼法。他常在苻洪的身边,总是观察苻洪的行动、举止,取或给总是很及时。苻洪常常对人说:“这孩子相貌奇伟非凡,资性过人,不是一般人的气质。”高平人徐统擅长鉴别人才,有一次在路上遇到苻坚,认为他很不同,就拉着他的手说:“苻郎,这地方是官方的御街,小孩子敢在这里戏耍,不怕守卫把你抓起来吗?”苻坚回答说,“守卫只抓犯罪的人,不抓戏耍的小孩子。”后来又遇到苻坚,徐统连忙下车,命令手下的人离开,悄悄对苻坚说:“苻郎,你的长相很不一般,以后应当会是很显贵的人。”苻坚说:“如果真的像你说的那样,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的恩德。”苻坚八岁时,请求请老师到家里教他。苻洪说:“你是少数民族,我们世世代代的人只知道吃肉喝酒,现在你竟然要求学习呀!”苻洪很高兴地答应了他。

苻健入关后,梦见天神派遣一位穿着红衣服戴着红帽子的使者,命他授予苻坚为龙骧将军。第二天,苻健便在曲沃设坛把龙骧将军的称号授予苻坚。苻健哭着对苻坚说:“你的祖父以前曾被授予这个称号,现在神明又将这个称号授予你了,你敢不努力吗!”苻坚挥动宝剑,扬鞭策马,意气激扬,士兵们没有不畏惧敬服他的。苻坚非常孝顺,而且博学多艺,有经世济民的伟大志向,求取结交英雄豪杰,以考虑为将来治理国家做准备。王猛、梁平老等都具有治国安邦的才能,成为苻坚的帮手。薛赞、权翼看见苻坚都吃地说:“这个人不一般啊!”

等到苻健的儿子苻生继承帝位后,薛赞、权翼劝说苻坚说:“当今皇上昏庸暴虐,天下人心离散。帝位社稷关系重大,千万不能让他人获取,希望你采取商汤伐桀、周武王伐纣那样的举动而称王,顺从民意。”苻坚非常赞同他们的看法,把他们当做自己的智囊。苻生暴虐无道,梁平老等人多次进言,苻坚于是杀死苻生,想把帝位让给他的哥哥苻法。苻法认为自己是庶子,不敢接受。苻坚担心众人心中不服,自己难以当皇帝,但下属都坚决请求,于是他就听从了。在升平元年称大秦天王。当初,苻坚的母亲认为苻法是长子,品德高尚,又得人心,担心他日后叛乱,就派人把他杀死。于是健全官制,承续已继绝的世祀,祭祀神灵,督促发展农业,建立学校,那些具有特殊才能、孝顺忠义、道德业绩值得称赞的人,令地方官上报。

苻坚从临晋登上龙门山,回头对随从大臣说:“山河险要,真壮美啊!娄敬说‘关中是四方屏藩之国’,确实不假啊!”权翼、薛赞回答说:“我们听说夏朝、商朝的国都并非不险要,周朝、秦朝的百姓并非不多,可是夏桀最终被放逐南巢,商纣被杀,首级被挂在白旗杆上,周天子身死于犬戎,秦朝的疆土被项羽等人分割,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不讲德治的缘故啊。但愿陛下远学唐、虞,用德治使远方的人归顺,山河险要不值得依仗啊。”苻坚听了非常高兴,于是回到长安。苻坚下令,全国凡是嫡长子,普遍加爵位一级,无依无靠的寡居的老人,按等级赏给谷物丝帛,凡是军队所过之处减去一半的田租。这年秋天大旱,苻坚带头节衣缩食,撤去悬挂音乐的架子,金玉宝物和绸缎等都散发给士卒,后宫的宫女嫔妃都不穿细绢,衣裙不准拖地。停止战争,使天下人得以休养生息。 14.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按要求答题。(8分)

秋 词 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

行 秋 徐 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注】 ①嗾,“教唆”的意思。

(1)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情感基调却略有不同,刘诗的情感基调是________,徐诗的情感基调是________。(2分)

(2)请简析刘诗后两句的艺术手法和徐诗整首诗的艺术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清雅(或“高雅”“欣赏”“赞美”“昂扬”) 闲适(或“悠闲”)

(2)刘诗后两句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春色嗾人狂”来与秋天作对比,反衬出秋天的清雅素净。徐诗用了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的手法,用鸣蝉、飞叶来衬托环境的安谧恬静,从

而表现人的闲适之情。

15.补写出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庄周《逍遥游》)

(4)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答案:(1)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2)宁移白首之心 不坠青云之志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16.(2010年高考山东卷)下面一则稿约四处画线部分中有两处语言表达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4分)

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论文。为丰富内容,提高质量,特向广大作者征稿。要求:观点鲜明,不超过8000字,逻辑清楚,格式正确。来稿①一经采用,即奉薄酬。来稿一律不退,三个月未接到用稿通知,请自行处理。②敬请广大作者赐稿。 ③来稿请寄:××市××路××号 《×××》编辑部×××敬启

邮编:××××××

《×××》编辑部 ××××年×月×日

解析:①对稿子的要求,按照正常事理应是先观点,后逻辑,其次是格式,最后才是字数要求。④“敬启”是尊称,只用于对方。

答案:①语序不妥,最好应为:观点鲜明,逻辑清楚,格式正确,不超过8000字。④“敬启”改为“收”。

17.提取下面这段新闻的关键信息,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4分)

福建省顺昌县考古工作者日前在位于顺昌县城西北部的岚下乡郭城村,发现了一处建于明初的通天大圣露天神坛群,主祀为孙悟空。据顺昌县博物馆馆长王益民副研究员介绍,明代中期是《西游记》故事主角被确定为齐天大圣的阶段。通天大圣则是明代中期孙悟空形象的一个原型。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在撰写《西游记》的过程中,为突出人物个性,将齐天大圣的名号用到了通天大圣的头上,从而塑造了一个广为后人传诵的神话英雄人物。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新闻陈述的主体是“孙悟空”,在确定谓语的时候,可以发现“通天大圣”为另一个重要信息。

答案: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原型是“通天大圣”(或:孙悟空原称“通天大圣”) 18.请以“风行水上自成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法度: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和于800字。

【写作提示】 话题“风行水上自成文”出逢姜夔的一诗,此诗中,姜夔认为杨万里为诗高人一筹,其诗如箭之中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作为话题,定作决不限于论诗品文,要联系为人处世,可以看出,“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亦是一咱值得推崇的人生态度、生活方式,它告诉我闪,为人处世应一切顺其自然,符合规律。写作中,考生应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体验,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抒情要真切,论述要透彻。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手足情深

金 霄

①清晨醒来,思绪却依旧沉浸在昨夜的梦里。回忆梦境中的一切,仿佛又被送入了时光倒

流的隧道,回到了过去的岁月。

②梦里,那是我和老大一起度过的时光,有我们一起上山砍柴的点滴,有我们一起放牛的画面,有我们上学时的美好,有我们一起拔草、玩耍的一幕幕„„

③与现代人的幸福生活相比,那些可谓是我们一起吃苦的日子。也许儿时曾经为出身命苦抱怨过,曾经为天天干活痛苦过。可是现在回忆起来,一切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反而还带有一丝吃苦后的幸福,正是因为过去的艰苦岁月,我们才有了今天的美好回忆。

④秋末冬初的寒意袭来,把我从回忆中唤醒。看表已是凌晨六点半,此刻,我那身处异国他乡的老大应该才刚刚下班,正是他上线的时候。我赶紧起身,QQ上线,期待与老大网上相逢,那是我们除电话之外的唯一交流方式了。

⑤说起我和老大,还颇有意思。论起辈分,我们是亲叔侄关系。他的辈分比我小;可是论历练,相差很悬殊,他吃过的苦远远比我多;然而若论年龄,我们仅仅相差两岁。所以我们都彼此尊称对方为老大,就像江湖中讲义气的兄弟一样。其中有对传统封建思想束缚的抗拒之意,也有我对他深深的敬意。

⑥老大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在已渐失劳动能力、生活仅靠儿女相助的老人身边,可想而知能享受的爱是多么有限,所以才会有我们一起吃苦的岁月。初中毕业,当他回到常年在外的父母身边时,又开始在工厂上班。两年后随出国打工潮去了他乡谋生。高强度,长时间的非人劳动之余,还要饱受身处异国他乡,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煎熬;语言不通,国人有限,因此连交流都受约束。人们通常只看到了他跨越国界的光环,只看到了欧元与人民币的汇率,可是能有几人能体会光环背后的那种辛酸,那种痛楚?又有谁能知道那些欧元都是生命、汗水、泪水换回的结晶啊。

⑦无情的雨,无情的风,无情的岁月,让我们相隔天涯,掠走了我和你的手足之情。细雨的黎明,我仿佛看见了你孤单的背影。深秋的月夜,我感觉到了你心中的孤苦。想起你流浪在异乡,我的眼含着心疼的泪水。

⑧也许人生本来就有太多的无奈,你强忍着哀怨的泪水和心中的思念。电话中,你把平安、开心的表象留给父母,从你那儿我们感觉不到一点痛楚,因为你用乐观把一切驱散。在每次汇款中,你把辛苦的结晶邮回了国内,却把辛酸留给自己承受,一切都掩饰得那么完美。 ⑨我亲爱的老大,我佩服你,你是乐观的,从不抱怨生活的苦,那是人生的历练;不抱怨爷爷奶奶,他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你不抱怨父母,他们是迫不得已,他们心中也有不舍和心疼。我佩服你,你是坚强的,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你没有低头,没有屈服,而是凭借毅力,坚强地挺着,面带笑容。我佩服你,你是伟大的,你的付出,改善了一大家人的生活;你的援手,让我从困境中突围。

⑩苦尽了总会有甘来,分离的岁月总会走到尽头。我遥祝远方的老大,默默为你祈祷;我满心期待着重逢的那一天,届时让我们把酒言欢,对酒当歌,畅饮人生的酸甜苦辣,高歌我们的手足情深。

19.“秋末冬初的寒意袭来,把我从回忆中唤醒”一句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唤醒”一词有什么艺术表现力?(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句很明显是过渡句,考生必须要明确的是该句是怎样进行过渡的。至于“唤醒”一词,要考虑它的施动者是谁、受动者是谁,是否合情合理,为什么要这样用。

答案:(1)在结构上起到了照应开头(或首段)和引起下文(赶紧起身,QQ上线,期待与老大网上相逢)的作用。

(2)“唤醒”与首段的“沉浸”是形式上的完全对称,内容、意蕴上的完美照应。同时用“唤醒”将袭来的秋末冬初的寒意拟人化、感情化,形象生动有蕴藉。

20.文章倒数第二段是作者集中抒情的段落。请分析一下该段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抒情方式有直接和间接两种,仅仅答出这一点还不够,还应答出抒情的手法,因为题干要求不是“哪种”而是“怎样的”抒情方式;作者的观点蕴含在排比句中,摘取出来即可。

答案:(1)运用有气势的排比句和亲切的第二人称,直接抒情。(2)表达了作者对老大乐观、坚强、伟大付出的肯定和赞美之情。

21.作者在文中专门跟老大论辈分、论历练、论年龄,其用意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论辈分、论历练、论年龄”的背景和前后文语境做文章。

答案:作者跟老大论辈分、论历练、论年龄的用意:一是说明两人非同寻常的关系,没有尊卑上下的束缚,虽是叔侄却情同手足;二是表达自己对吃苦耐劳、经历丰富、笑对他人的老大的敬重、赞誉,感怀从老大身上得到的收获。

22.阅读第⑦⑧段后,你的灵魂一定会受到震撼,这种震撼源自哪里?请谈谈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艺术特点的赏析能力和对作品创意解读的能力。本题将考生的视线固定在第⑦⑧段,而且是谈灵魂受到震撼的缘由,题干要求具体明确。解题时可从思想和情感两大方面入手,至于启示当然应由此引申拓展开来。

答案:(1)这种震撼源自真情的抒发。(2)启示主要有两点:一是要实实在在,抒发真情实感,切忌假、大、空的东西;二是要写出自己的真实看法,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认识,展现出时代的精神风貌。

(二)(2009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19~22题。

①杨澜(以下简称“杨”):您看您去过这么多地方,台北、高雄、美国、香港,哪一块地方是您最心爱的?

余光中(以下简称“余”):这很难说。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我写了好多乡愁的诗,可是我觉得我的乡愁呢,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的,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普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这样说来呢,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以有所寄托。那一年到东北访问,我在短短的致辞里就讲到,小时候在抗战时就会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有“万里长城万里长”。那时,我没有去过长城,更没有去过松花江,可是整个民族的一个大感情就可以融合在一起。我是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我有一篇散文,结尾两句我是这样写的:“你以中国的名字为荣,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你的名字„„” 杨:为荣? 余:没有。

杨:没有这两个字,所以我不是诗人,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②杨:我们看您的人生经历,觉得您其实并没有遇到过特别大的困难,家庭很美满,生活呢,教书、写诗、写散文、写评论,也是人们想象的比较安定的生活。但您为什么却说“我写作是因为我失去平衡,心理失去保障,而心安理得的人是幸福的,缪斯不会去照顾他们”?

余:一个人不能光看他表面的职业和家庭。他内心有很多心魔,内心世界可能很复杂,比如他的愿望并没有完全达到,那就不是表面上看得出来的。我在21岁时就离开大陆,那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我的好朋友都忽然不见了。我投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重新来过;而且一个人到了21岁,记忆已经很多了,所以这件事情让我念念不忘,也成为我的一个„„心结,一个中国结。

③杨: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喜欢您的诗,但人们的欣赏对象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年轻人喜欢卡通、流行歌曲等那种节奏更快、更有形象感的东西。那么用于看白纸黑字的时间呢,相对就要减少一些了。您觉得未来的诗歌,希望在哪里呢?

余:这个情况不仅仅存在于大陆、台湾、香港。因为媒体变了,价值观也就随之改变了。我向来不认为文艺要大众化,而应该小众化。可如果你连小众都维持不了的话,那就有很大问题了,像三毛也好,或者余秋雨也好,到底还是不能跟一个流行歌星比,对不对?可是,听流行歌的跟读余秋雨散文的还是不一样,所以不能够拿来比较。目前的新诗有相当多的毛病,很多诗人如果得不到知音,也应该反省一下,检讨自己的诗是不是能吸引人,

这是多方面的因果现象。

④杨:现在年轻一代接触更多的是一种网络上的语言,要想保持中文原来的那种纯粹和一脉相承,已经是越来越难了。您担不担心中文的纯洁度问题,或者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所以也要听之任之?

余:我是相当担心的,也不能听之任之。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问题是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就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所以很多人认为语言就由它去,它有它的生命,其实不然。比如说我们目前的中文,如果过分西化的话,中文的特色就会荡然无存了。 (有删改)

19.这篇访谈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实用类文本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级)。文本是一篇杨澜对余光中的访谈,访谈的四个方面已分好层,解答关键是准确捕捉到体现各层面中心话题的关键语句,并加以整合。

答案:①对乡愁的理解 ②诗人的创作动因 ③诗歌的现状与发展 ④中文的纯洁度。 20.阅读访谈第一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如何理解余光中所说的乡愁?(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杨澜说“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此题考查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的能力(D级)。余光中对“乡愁”有着与众不同的解读,尤其是他超越了“乡愁”的地理意义,赋予其历史的、文化的、民族感情的意义。 (2)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B级)。杨澜的这句话恰如其分地点出了“留白”(虚写)艺术的独特魅力。

答案:(1)余光中认为乡愁并不完全由地理造成,它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可以升华为民族的感情寄托。

(2)这样更有悬念,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21.怎样理解第二部分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D级)。余光中这句话明显分两个角度,先正后反,突出了优秀作品源自作家内心世界的激荡这一观点。

答案:①文学创作的动力源于作家内心世界的冲突和体验,这正是作家能够创作出优秀作品的根本原因。

②心安理得、内心世界过于平静的人,不会产生强烈的创作愿望,也就创作不出优秀的作品。

22.第四部分中提到“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而余光中认为“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就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请联系中文的纯洁度问题,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F级)。对中文纯洁度问题,众说纷纭。最好辩证分析,既要看到汉语随时代不断发展、变化和丰富的一面,不因保持特色而停滞不前;又要看到网络语言对中文经典特色和纯洁度的不良冲击,加以必要规范而不能听之任之。这样更能体现思考的深度。

答案: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而对语言的发展不能听之任之,需要加以必要的规范。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中文既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又要保持原特色和纯洁度。

七、作文

(2010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作文提示】 “尊重个性、理性、开放性,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仍是今年山东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高考作文一般只考考生的两种能力,即思想导向和辩证思维能力,此作文题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难度中等偏上。

“人生的一节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考生审读此材料应注意到两点:三个“一切”,一个“都是”,是在启示考生应学会用辩证的思想分析问题;“光明和阴影”,是在启示考生应学会用辩证的思想分析问题。所以此作文题的立意角度是学会用辩证的思想和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

在此立意上作文,虽然很难出新,但也不易跑题。考生如果能够全面和辩证地分析,并加入自己的经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或者联系自己所了解的社会现实,包括2009年5月以来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如金融危机、海地地震、上海世博会等,做到有真情实感,表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在陶醉于光明的时候,要敢于正视阴影的存在;看到存在阴影的时候,更不能忽视光明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冷静地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