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计力图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探索、创造性的学习音乐,使他们在学习中充分体会绿草如茵、美丽如画的草原风光,使自己置身于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对美丽草原的热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多次创设了相关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在唱歌、表演、创编等过程中愉快的学习。
教学目标:
1、能用朴素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草原赞歌》,体验歌曲自豪的情感。
2、了解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美丽草原的辽阔、宽广。 3、能参与音乐的表现、创造活动。 教学重点:
体验蒙古族民歌的风格,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附点节奏后十六分音符。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电脑、课件光盘、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媒体展示,创设情境。
播放腾格尔演唱的歌曲《天堂》,多媒体同步显示草原风光的背景画面。
(随着悠扬、宽广、风格浓郁的歌声响起时,多媒体同步展示草原的各种风光图:奔腾的骏马、欢叫的牛羊、洁白的毡房、劳作的牧人„„)
2、讨论分析,引入主题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歌曲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它们有什么
风格特点?
师生交流,得出结论:这是一首蒙古族歌曲,蒙古草原地域宽广辽阔,蒙古族人民喜欢骑马、狩猎,他们无论是在放牧、劳动时,还是在休闲、娱乐中,都喜欢引吭高歌,以表达内心的情感。蒙古民歌大致可分为两类:长调民歌(如《牧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和短调民歌(《草原赞歌》《嘎达梅林》等)。长调民歌大多为上下两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其曲调悠长,起伏较大,节拍自由,节奏宽广。短调民歌的特点是:曲调短小,节奏紧凑,结构对称,叙事性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内蒙古的短调歌曲——《草原赞歌》。
二、聆听歌曲,感受情绪 1、聆听体验歌曲《草原赞歌》。 让学生完整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2、交流。
(1)提出问题:从歌曲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意图: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2)学生回答问题:我感受到了快乐的情绪,自豪的情感。仿佛看见了在美丽的大草原,看见了成群的牛羊在吃草,看见了蒙古人在草原上骑马、摔交„„
三、学唱歌曲,体验情绪 1、播放课件《草原赞歌》。
2、学生自由学唱歌曲,体验歌曲情绪。 3、教师指导学生分乐句学唱歌曲。 (1)视谱(出示歌谱)
提出问题:歌曲中由几个不同的音?最低的音是哪个?最高的音是哪个?
学生回答:歌曲中有五个不同的音。最低的音是5,最高的音是6。
提出问题:全曲可分为几句?有没有相同的乐句?
学生回答:全曲可分为六个乐句。第一乐句与第三乐句相同,第
二乐句与第四乐句相同。
(2)哼唱曲谱。 (3)练习重点节奏型:
师:在哼唱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体会到这首歌曲典型的节奏特点?
生:“××× ×× ”“ × × ×× ”
师:这种节奏型具有草原骏马飞奔的节奏特点,仿佛让我们听到了马蹄声。
[意图: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族民歌的节奏、风格特点,并解决本课难点]
①出示节奏型:a、 × × × × × 快 快快 跑 呀 b、 × × × ×
快 点 跑 呀 ②跟老师模唱节奏型 (4)按节奏朗读歌词。
(5)用“la"发音,摸唱旋律。 (6)尝试完整演唱。 (7)歌曲处理:
①师: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在广阔的大草原上,你自己正在悠闲自在的放着牛羊,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②学生与教师一同交流情感。
③师: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快乐、自豪的情感演唱歌曲,来表达你对蒙古大草原的赞美之情。
[意图:引导学生运用欢快、喜悦的情绪来演唱歌曲,来体验歌曲自豪的情感。]
四、发挥想象,创作表演:
1、尝试、探索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体验蒙古歌舞的风格特点
随着《草原赞歌》音乐的响起,教师带领学生用身体造型模仿蒙
古草原上的各种场景,如:蓝天、白云、骏马、牛羊、毡房等,用形体动作表现美丽的草原景色。
3、主题创编
以“美丽的草原”为题,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与方法(如歌词、诗歌、绘画、舞蹈等)创编一段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歌。可分组进行,学生任选其中一项。
五、作品展示,情感升华。
1、按《草原赞歌》旋律演唱学生创作的歌词。
2、随着学生的歌声将学生们创作的草原风光通过多媒体展示台展示出来。
3、在《草原赞歌》声中,表演舞蹈《美丽的草原》。
4学生表演配乐诗朗诵所创作的诗歌作品。(背景音乐:草原赞歌)
六、课堂小结,师生再见。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草原赞歌》声中,感受、体验了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领略了蒙古草原的美丽和辽阔,表现和赞美了我们美丽的草原。同学们,你们还想知道蒙古族的更多的风土人情吗?那请你们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搜集这方面的内容,看谁搜集的最多,下节课汇报!
师生互道再见,学生听《草原赞歌》音乐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草原赞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蒙古族歌曲,民族特色鲜明。为了让学生了解祖国内蒙古民歌的风格和感受歌曲的自豪感,对于这一教材,我采用的主要教学模式是首先利用多媒体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体验内蒙古的风土人情和内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然后通过让学生聆听、学唱、表演等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创造性的学习方面利用打击乐器和学跳蒙古舞来激发学生的创编和创新能力,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最后全班同学和老师共同讨论探究出多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蒙古草原的热爱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多学科综合的新课程理念,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