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卷第5期(2010) 寸音高竹 传统武术的“精、气、神、形"在戏曲 武打情境中的再现 李珍袁筱平 742500)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甘肃成县摘要:戏曲武打与传统武术一脉相承,在戏曲漫长的成长变化过程中,传统武术对其有深刻的影响,特别 是在“精、气、神、形”四方面,戏曲武打吸收了传统武术的精华,并加v ̄t4,1新,使之符合戏曲舞台艺术的特殊要 求,在戏曲武打情境中得到了神形兼备的完美呈现. 关键词:传统武术;戏曲武打;影响;再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020(2010)05—120—04 传统戏曲武打受中国儒、道、佛家思想的影响, “如果说音乐是声音和旋律描绘出来的时间美,美术 是用色彩和线条构成的空间美,那么传统武术套路 使之成为一种人的精神境界的艺术动作表现,它是 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灵感的启示、一种体验的心境. 的演练,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就是人的肢体在时间和 空间上所表现的形体美.”…是人体在运动中“点、线、 作为戏曲武打演员应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诸如“招 式不清、攻防不明、打者不聚、散化无神”的问题.可 以看出,传统武术的“精、气、神、形”是戏曲武打演员 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表现戏曲武打情境 的特殊要求. 一面”的对比、均衡、和谐、对称等整体性和多样化的统 一.可以说,传统武术套路的形体美是健、力、美的和 谐统一.而戏曲武打更是强调形体美的塑造,这种形 体美的塑造一方面要为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服务, 另一方面又要极大地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戏曲武 、戏曲武打通过“以形写神”、“内外兼修”的美 学理想来创造戏曲艺术“神形兼备”的境界 打的形体美既有移植过来的传统武术套路本身所具 有的形体美,又有经过改造使其符合戏曲舞台表演 的舞台形象美. 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武打艺术,早就突破了自 然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片面性,创造了民族的独特的 现实主义的表现形式,使真和美、内容和形式高度地 传统武术中的“内外兼修”反映了它的文化属 性,使武术超越了一般的技术、技能层面,如整体运 动观、阴阳变化观、形神论、气论、动静说、刚柔、虚实 说等等,其内涵可以总结如下: 统一起来.所以戏曲武打演员只讲究表演动作的形 式美,往往会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演员必须有对角 色内心生活及思想感情的体验,讲究形神兼备、内外 一体,追求最高审美境界的“神似”,以达到人物性 (一)传统武术追求外在的“形健”和内在的“神韵” 在武术练习中,强调“形是神的外部表现,神是 形的内在实质”,进而达到形神兼备.武术通过静态、 格、气质、思想感情表现的高度统一.另一方面,“无 体不备”是戏曲的自然和谐统一特征的概括,它要求 戏曲武打必须以开放的姿态融人统一的戏曲舞台节 奏之中,即在表演艺术上讲求包括唱、念、做、打、舞 俱全的和谐统一性. 动态的各种姿势造型和运动中肢体在空问的位置变 化、劲力的大小、刚柔,予以高低、轻重、缓快的艺术 加工,从而表现出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给人以美的 享受.而戏曲武打中“形”指的是形体在外在美及攻 防招式的内在规范,“神”是指人的精神、眼神. (二)传统武术讲究练“内功”和“外功” 传统武术内功也叫“内壮功”、“内养功”或“富力 “形”是指运用人的肢体在时间和空问上所表现 的形体美.在空间上几乎所有的传统武术套路组合 的招势都有形体美的要求,如传统武术套路招势“金 鸡独立”、“白蛇吐信、怪蟒翻身”、“白鹤亮翅”等等形 体动作,无不体现出传统武术套路动作的形体美. 收稿日期:2010—06—23 强身功”,太极拳就非常讲究锻炼脏腑、神经、感觉、 作者简介:李珍(1982一),女,甘肃秦安人,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120 第15卷第5期(2010) 李珍袁筱平:传统武术的“精、气、神、形”在戏曲武打情境中的再现 所谓的精、气、神等内功,而“外功”是指通过练武使 能是徒有其表,空洞无物而已,大凡优秀的戏曲演员 人体的抗击打能力有所提高,以达到强筋骨、壮体魄 之功效. 毕生都要追求眼神的丰富内涵,追求最高审美境界 的“神似”,以达到人物性格、气质、思想感情表现的 高度统一.比如著名戏曲大师梅兰芳先生在《霸王别 姬》中他就善于运用眼神细致生动地表现出虞姬的 心理动态,同时他也善于练眼神,据说他年轻时患近 视,中年时曾通过放鸽子,两眼追随鸽子在空中翱翔 飞驰,以锻炼自己的眼神. 三、“气”是传统武术、戏曲武打审美主体赖以进 (三)传统武术还强调“武德”的教育,追求“德艺 双修” 戏曲武打和传统武术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一 向重礼仪,讲道理.“尚武崇德”是学武之人的基本素 质教育,诸如尊师重道、讲理守信、见义勇为、不逞强 凌弱等.这些在戏曲武打中表现的相当出色,人们在 观赏戏曲时,总是向往正义永远战胜邪恶,戏曲武打 “神形兼备”的审美标准,就是指武打基本功与英雄 精神的高度统一.并要求统一于剧本提供的具体规 定情境之中,配合人物的具体行动,达到具体人物形 象的准确塑造,才能符合观众的审美要求.如武戏 《雁荡山》中的“对单刀”、“藤牌枪”,及《快活林》中 “查拳”的运用,直接反映人物的真实生活和思想感 情.最后达到“神聚”,即有里有外,有形有神,内外合 一,形神兼备.此外,神聚还有“聚精会神”之意,即 精、气、神归铸,开合有序,虚实清楚,身心空灵.如 《三岔口》中摸黑的武打表演,其最高境界是“得意而 忘形”,而“意”就是形与神的高度统一. 二、“精神”是戏曲武打演员表情达意的最重要 内涵 传统武术“内法”中的“精”就令人费解.精者,精 华、精粹,物之纯者谓之精,又指人的精气、精力,还 可指掌握某一种技艺的精通、精进、精深.而在传统 武术中主要指经过选择或提炼出的精髓,可以表现 审美意识的凝聚,聚精会神,精益求精,以达到物态 化后精雕细刻的完美.所谓“神”是指艺术所达到的 一种极高的审美境界.古人常将奇妙的艺术构思称 为“神思”,将精湛的艺术品称为“神品”,并将领会到 艺术意蕴称为“得神”、“通神”.与形似相对的是神 似,亦称“传神”,即要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形象,表 达人物感情.就戏曲而言,所谓“传神”之神,主要指 “精神”,就是最佳的力和最佳的气的总和.“旺盛的 力量、上好的气息即可以日精神.从深层的意义上 讲,这个‘神’是人类从对立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种 精神、一种气质,也就是战胜对方,压倒对方的一种 英雄气概.”团如京剧《挑滑车》中,高宠在战斗中连续 跨腿、片腿左手持大枪“剜萝卜”接“飞腿”踢敌将“抢 背”的“传神”动作,来突出表现大将高宠的英勇善 战、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 “眼神”是表演者传达情深的有力媒介,如果戏 曲武打演员的眼睛只是有眼无神、有眼无情的话,只 行审美活动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要表现传统武术套路之美,离不开养气、练气、 集气和运气.在传统武术套路的演练中,合理的运气 可以表现出传统武术套路特有的韵味,使人进入难 以言传的美妙境界.传统武术套路讲究“内练一口 气,外练筋骨皮”,练到一定程度,生理上的快感与精 神上的享受合一,既养身又养气,审美主客体融为一 体,传统武术之美既为旁观者领略,又被自身所感受. 由于“气”是传统武术、戏曲武打审美主体赖以 进行审美活动的生理和心理基础,所以“养气”受到 普遍的重视.养气是指主观的伦理道德和审美趣味 方面的修养,气的运用,可以反映出传统武术的境界 和风格.所谓“气”一般是指呼吸.也主要指以意用气, 通过合理自然的呼吸配合动作的进行,如气势散漫, 动作便无精劲,身法亦散乱,所以“‘以气催力’、‘吐 气发力’、‘气畅则拳顺’、‘气阻则功滞’等等都充分 体现了呼吸(气)与发劲(力)的内在的关系.”『3J所以, 一定要在练习传统武术套路动作过程中使气敛人脊 骨,呼吸通灵,周身罔问,即所谓“吸为开为拿、呼为 合为发”之说,使呼吸和武术动作自然协调一致.因 此,敛气入骨,以意运气,是进行传统武术套路练习 时的气势要求,运气得法与否,标志着练习者运动水 平的高低.以弓步冲拳为例来说明,出拳时,脚先蹬 地、挺膝、拧腰(聚气的过程)、顺肩、推肋、旋臂,最后 力达拳面(发力的过程),有些拳种如南拳,就要求演 练者配合发劲动作口中出声,发“嘿”、“嗨”,也说明 呼吸(气)与发劲(力)内在的相互联系.而在戏曲武 打中也相似,“在古代武打理论中,气被认为是武打 的原力和根本,是戏曲武打的精微所在.戏曲武打的 神韵、绝技等,均为气的演化与体现”. 如在“猴戏” 中运用最广泛,著名悟空戏演员郑法祥先生说:“武 戏中的‘劲’(力)有明劲和暗劲之分,暗劲是缓、擎, 属于柔,明劲是脆、寸,属于刚.在做动作时,先用暗 劲(聚气),都是内含的,到了段末的亮相时‘叭’给人 一下子,明劲才发出来(成力).明暗结合,刚柔相济, 】21 第15卷第5期(2010) 寸音高竹孑拒 使动作具有节奏感”.【5l郑老还总结出,发力的窍门在 “内三合”和“外三合”上,内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 气与力合,外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要走 什么身段,必须心中有数,(心与意合),后把气用足 (意与气合),最后用力发出去(气与力合).在戏曲武 打的舞台上,用金箍棒耍舞花时就运用到了这一点, 才能使“孙悟空”的形象活现在舞台上. 四、传统武术的“神韵”是戏曲武打表现情境的 必然审美要求 “传统武术套路既要体现习练者的形体美,即通 过展示运动员外在的‘手、眼、身、法、步’,更要体现 内在的‘精、神、气、力、功.”’f6从而达到神形兼备,即 所谓的“神韵”. “韵者,美之极.” ‘在传统武术套路中,神随形 转,形随意动,存在于含而不露,神态舒展之中,使整 个套路协调而富有生气;成为击是本、神是情、形是 意的高度统一.”【81传统武术通过人的体型线条的变 化,如刚劲、轻快优美的动作,按照统一、平衡、对称、 节奏、和谐等“神韵”美的法则,通过视觉引起人们的 美感享受.“神韵”是一种和谐、整齐具有节奏的美, 有了“神韵”,戏曲武打表现出的武打情境才能表现 的清晰、激烈、饱满、层次分明、韵味十足.如《贵妃醉 酒》中为了表现出贵妃浓烈的“醋意”,演员运用“卧 鱼观花”和“鹞子翻身”以及“衔杯”等富有“神韵”的 动作来表现. 五、传统武术的功法在戏曲武打情境中的再现 在传统武术的审美要求中有十二型之说,即“动 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 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快如风,缓如鹰.”这种 表现精、气、神、形”的审美标准给予戏曲武打很好的 借鉴,戏曲武打的审美就是指观赏者对被观赏者艺 术作品的评价、赞赏或评论.大多数人会这样评价 “好看与不好看、真实与不真实”,虽然这种评价看起 来不太内行,却道出了戏曲武打的真谛,武打招式的 好坏决定欣赏者对武打的认可程度,作为戏曲武打 演员应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招式不清,攻防 不明,打者不聚,散化无神”.所以戏曲武打演员应 遵循前辈总结下的审美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一)把子功的审美要求 京剧界称为“把子功”,俗称“打把子”.虽然戏曲 武打为了适用于舞台范围的表演而变得比较美观花 俏,但仍可看出很多把子有着当初原始武术的痕迹 存在其中,如“三十二刀”这套双刀破花枪的把子功 122 (武术界称为‘双刀进枪’)就较完善地保留着‘太极 刀’和‘八卦刀’的神韵. 武术中对于持器械有很准确的要求,如“单刀看 手,双刀看肘”、“棍扫一大片”、“枪扎一条线”等等演 练标准.当然戏曲武打的把子功中这些“砌末”的演 练也要符合这些演练技巧.如在“单对刀、双对刀”时 就要符合“单刀看手,双刀看肘”,不然武打动作就会 不协调.再如《夜奔》里林冲用枪时,也得符合“枪扎 一条线”的标准,如果演练成“枪打一大片”的话,舞 台人物就不真实了.更谈不上有审美享受了. (二)毯子功、档子的审美要求 “戏瞌武打的毯子功即人体在地毯上完成各种 翻、扑、跌、打、滚等动作”.【9]而这正是传统武术“地趟 功”的艺术化运用,戏曲武打中的“毯子功”与传统武 术的“地趟功”的动作基本吻合.戏曲院校的“毯子 功”训练基本以四门跟斗的训练为主要内容.“毯子 功”较之“筋斗功”应用要广泛些,它不仅在档子大开 打(人多场面大的情况)、小开打(双人或三至四人的 场面)等许多武戏中运用,文戏中也有其一席之地. 戏曲武打“档子”的要求就是:准确、严谨、繁 等;如 《三岔口》中对于“抹黑”这一情境的特殊要求,在武 打中要做到快、稳、准、狠、顿等,就是在摸到对方时, 下手要准、狠,也要严谨,不能随意下手.“如果是在 写实主义的指导下,《三岔口》戏剧化武打的产生是 不可想象的,试着想象一下:如果在影视剧中,《三岔 口》这段“抹黑”的武打如何拍摄?怎样解决和表现双 方的戏剧冲突?”㈣而“毯子功”的审美要求是“高”、 “难”、“美”、“新”.常用动作有抢背、扑虎、滚猫、下 桥、跌翻、乌龙绞柱等,这些“精、气、神、形”在戏曲武 打情境中的再现就随处可见,如武打戏武松斗杀西 门庆,武松用刀挑西门庆的“倒叉虎”后,狠劈两刀, 西门庆蹦起“摔锞子”武松颠刀,用尖刀插入西门庆 的心脏.对于恶人的惩治表现得淋漓尽致.可堪称一 绝.再如现代武打戏《红灯记》中的下高“三级翻”,即 是从三个不同的高度连续翻下,也称“三级跳”.就形 成了“高”、“难”、“美”、“新”的高度创作. (三)“打出手”的武打情节审美要求 “打出手”的武打场面主要是由“投、扔”的技术 技巧和踢打而回的技术技巧构成,对于扔枪者的要 求就是“高、飘、稳”;对于踢枪者要求则是“低、快、 准”.它非常强调轻松、流畅、严谨,最忌拖泥带水.如 武打戏《虹桥赠珠》的角色是神仙道化的人物,所以 它的武打中心就是“打出手”,其中凌波仙子把伽蓝 打下,接着与第一个神仙打“快枪”,接着续上第二个 第15卷第5期(2OLO) 李珍袁筱平:传统武术的“精、气、神、形”在戏曲武打情境中的再现 参考文献: 【1】凤肖玉.武术运动若干美学问题初探[AI.徐才.武术科 学探 ̄-[c1.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153. 神将,形成一对二的“三丁”阵势,再过渡到踢“过 桥”,再续形成“五梅花”等.使得凌波仙子的打出手 技艺得到充分的展示,同时也形象的塑造了这一神 仙形象,满足了戏曲情境的需要,这些戏曲情节的要 【2V,I占鲁,苏长来.武术套路是技击的艺 ̄4t2[j1.体育学 刊,2003,10(2). 求就成就了这样一番“精、气、神、形”的舞台再现! 当观众对演员的这种精彩表演击掌叫好时,那正是 被演员炉火纯青的技艺所感染,也就是演员对于 “精、气、神、形”的活化,这样才能对于观众给予美的 [3】梁勇.“聚气成力”——对武术运动中呼吸和发劲的探 讨【A].高谊.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c].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 版社.1999.239. [4117]吕锁森.中国戏曲武打概itS[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 享受和精神的净化. 社,2006.139,57,173. 六、结语 f5J刘梦德.谈悟空戏表演艺术[M1.上海:上海文艺出版 戏曲武打情节多种多样,这就决定了每个人物 社,1979.70. 的塑造要各不相同,怎样使每个戏曲人物活现在舞 [61110]胡小明.中国古典美学与武术[A】.徐才.武术科学探 台上,在漫长戏曲武打的发展演化过程中,戏曲武打 g-[c].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186. 充分吸收了传统武术中“精、气、神、形”的内涵,使武 [8]郑法祥口述,刘梦德记录整理.谈悟空戏表演艺术[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3. 打情境得到完美展现,同时也使每个人物形象都得 [9]袁彦荣,牛拴振.浅谈戏曲的毯子功[J].大舞台,1999, 到艺术再现. (3).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Fine,Gas,God,Form’’in the Context of the Reproduction of Martial Arts Drama LI Zhen YUA N Xiao-pi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I ̄ngnan Teachers College,Chengxian Gansu 742500) Abstract:The Opera martial arts and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the same strain,the growth in the drama long process of change,the tra— ditional martial arts have a profound impact,especially in the“Jing,Qi,Shen,Xing”,the drama of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martial arts absorbed essenee,and innovation,to conform to the special requirements of opera performing arts,martial arts context in the drama of the unity of body and spiht the perfect show. Key words:traditional martial arts;The Opera martial arts;affect;reproduce the form of opera 责任编辑:蒲向明 l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