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课程及教师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英文) 总学时 旅游地理学 (Tourism Geography) 是/否含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21018587 学分 2 34 实验(实践)否 教学环节 学时 周学时 无 课程编号 2 课程性质 授课教室 授课时间 先修课程 要求 姓名 专业选修 周一:10:00-11:30 无 苏明明 职称 副教授 授课对象 环境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三年级本科生 任课 教师 办公时间及地点:环境学院212 信息 办公电话: 82502990 邮箱地址: 姓名: 助教 助教办公(答疑或辅导)时间: 信息 习题课地点、时间: 助教联系电话、邮箱地址: 平时考核 考核类型 占总考核 比例 占总考核 考核 ( 50 %) 比例 方式 期末考核占总考核比例 闭卷考试 ( 50 %) 课程作业 40 % 研讨交流 10 % 期中考试 0 % 注1:平时考核( %)=课程作业( %)+研讨交流( %)+期中考核( %); 2:平时考核应占总成绩的40-70%。
二、任课教师简介
苏明明,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 教育背景
2007.09-2010.06,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环境学院,地理与环境管理系,博士学位 2008.09-2010.01,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教学研究中心,获得大学教育资格证书 2006.09-2007.09,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环境学院,旅游政策与规划,硕士学位 1998.09-2002.07,中国清华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科技英语专业,学士学位 研究兴趣与研究领域
旅游与社区关系,社区参与和社区可持续生计,扶贫旅游 遗产旅游、生态旅游、保护地旅游发展
旅游影响评估(经济,环境及社会文化影响)、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旅游 旅游规划和旅游管理 主要教授课程
旅游资源管理研究方法(硕士研究生方法课,2学分) 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硕士研究生专业课,3学分) 旅游地理学(全校公共选修课,2学分) 专业英语(本科课程,2学分)
旅游:变化、影响与机遇(暑期学校全英文授课,2学分)
社会职务 2011.10-今, 英国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Anthropology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Tourism Management,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 Research,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等国际期刊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学部评审专家
获奖
2016年,国家旅游局优秀旅游学术成果奖,论文优秀奖,“多利益主体视角下的生态旅游评估研究—以中国兴凯湖国际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英文)”
2015年,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研优秀项目二等奖, “北京市社区家庭可持续消费意识调查及政策倡导”
2014年,国家旅游局优秀旅游学术成果奖,国家旅游局优秀旅游学术成果奖论文优秀奖,“国际地方关系和遗产治理研究-以中国长城世界遗产地为例(英文)” 2013-2014年度,中国人民大学校级优秀班主任
2013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第一届青年管理干部岗位技能竞赛,英语技能组一等奖
三、课程简介
课程梗概:
本课程系统介绍旅游产生的历史背景、掌握旅游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旅游发展的理论基础及发展理念,旅游影响分析等旅游地理学核心内容。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通过多个国内外旅游案例研究,探讨近年来国内外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分析和评价国内外旅游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教学目标:
本课程通过旅游地理学相关理论的介绍与实践案例的探讨,让学生掌握旅游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旅游影响分析框架、旅游发展的理论基础及发展理念核心内容,并可以对旅游发展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 课程特点:
课堂讨论和报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学生课堂参与和批判性思考。
四、学习要求与建议
在课堂中应积极提问、回答问题、参与研讨,学生在课堂互动研讨中的参与热情和参与深度,将作为研讨交流表现纳入平时成绩考核。讨论中的对错不重要,强调学生积极思考,勇于交流。
课堂不进行点名,学期中会不定时进行课堂练习和提问,作为课堂表现和出勤的考察。
课程总成绩由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构成,其中期末考试只占50%。请同学们重视课堂平时表现和课程作业(包括小组报告)的完成。
五、教学进度、内容和要求
第一周:2学时 旅游的概念
【课堂教学内容与要求】掌握旅游的概念及其内涵 【课外学习内容与要求】阅读相应文献 【实验(实践)学习内容与要求】无 第二周:2学时 旅游者
【课堂教学内容与要求】掌握旅游者的概念和基本分类 【课外学习内容与要求】阅读相应文献 【实验(实践)学习内容与要求】无 第三周:2学时 旅游者行为学研究
【课堂教学内容与要求】介绍旅游者行为学研究框架基本内容,运用该框架进行实证分析
【课外学习内容与要求】阅读相应文献 【实验(实践)学习内容与要求】无 第四周:2学时 旅游需求分析
【课堂教学内容与要求】介绍旅游需求的概念和测量方法,通过实证研究掌握旅游需求分析框架内容和应用
【课外学习内容与要求】阅读相应文献 【实验(实践)学习内容与要求】无 第五周:2学时 旅游供给分析
【课堂教学内容与要求】介绍旅游供给的概念和测量方法,通过实证研究掌握旅游供给分析框架内容和应用
【课外学习内容与要求】阅读相应文献 【实验(实践)学习内容与要求】无
第六周:2学时 旅游影响分析总论和旅游环境影响分析
【课堂教学内容与要求】了解旅游影响的成因、分类和重要性,了解旅游环境影响的成因、构成和分析方法
【课外学习内容与要求】阅读相应文献 【实验(实践)学习内容与要求】无 第七周:2学时 旅游社会文化影响分析
【课堂教学内容与要求】了解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成因、构成和分析方法 【课外学习内容与要求】阅读相应文献 【实验(实践)学习内容与要求】无 第八周:2学时 旅游经济影响分析
【课堂教学内容与要求】了解旅游环境经济的成因、构成和分析测算方法 【课外学习内容与要求】阅读相应文献 【实验(实践)学习内容与要求】无 第九周:2学时 旅游与利益主体分析
【课堂教学内容与要求】明晰旅游利益主体构成和各利益主体的职责和互动 【课外学习内容与要求】阅读相应文献和准备小组报告 【实验(实践)学习内容与要求】无 第十周:2学时 旅游与气候变化
【课堂教学内容与要求】基于实例分析了解旅游与气候变化的互相影响 【课外学习内容与要求】阅读相应文献和准备小组报告 【实验(实践)学习内容与要求】无 第十一周:2学时 生态旅游
【课堂教学内容与要求】了解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内涵及评价指标 【课外学习内容与要求】阅读相应文献和准备小组报告 【实验(实践)学习内容与要求】无 第十二周:2学时 生态旅游案例分析
【课堂教学内容与要求】运用案例分析加强对生态旅游概念的理解并分析生态旅游发展的现实问题
【课外学习内容与要求】阅读相应文献和准备小组报告
【实验(实践)学习内容与要求】无
第十三周:2学时 旅游地社区参与案例分析
【课堂教学内容与要求】运用案例分析介绍旅游与社区互动关系并分析旅游发展过程中社区参与的主要问题
【课外学习内容与要求】阅读相应文献和准备小组报告 【实验(实践)学习内容与要求】无 第十四周:2学时 遗产旅游案例分析
【课堂教学内容与要求】运用案例分析介绍遗产旅游的概念及其发展和特征,并分析遗产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
【课外学习内容与要求】阅读相应文献和准备小组报告 【实验(实践)学习内容与要求】无 第十五周:2学时 学生小组报告
【课堂教学内容与要求】分小组进行案例分析报告 【课外学习内容与要求】无 【实验(实践)学习内容与要求】无 第十六周:2学时 学生小组报告
【课堂教学内容与要求】分小组进行案例分析报告 【课外学习内容与要求】无 【实验(实践)学习内容与要求】无 第十七周:2学时 学生小组报告
【课堂教学内容与要求】分小组进行案例分析报告 【课外学习内容与要求】无 【实验(实践)学习内容与要求】无
六、推荐教材及阅读文献(包括按章节提供必读文献和参考文献)
教材:
旅游地理学(修订版)保继刚,楚义芳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参考教材: 相关文献资料
课程负责人(签字):
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负责人(签字): 学院(系)、部主管领导(签字): 学院(系)、部(盖章)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