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工程科技 2006年第1期 31 咬合桩围护结构基坑开挖变形性状的 离心模型试验分析 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何泽刚 【摘要】本文通过土工离心模型试验,研究压缩性高、孔隙比大、强度低等特点的全新世冲淤沉积层地 层中使用全套管咬合桩围护结构的技术可行性,基坑开挖时围护结构的位移、周围地层的变 形、基坑隆起等,综合评定基坑的稳定性。 【关键词】土工离心试验咬合桩围护结构基坑 1前言 南京某地铁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并将全套管钻孑L灌注桩(钢筋混凝土桩咬合素?昆凝土桩)作 为其围护结构。套管钻孑L咬合灌注桩在国内作为一种新型围护结构,其设计方法还只处于摸索阶 段,只能借用排桩或者连续墙的设计思路结合工程经验进行设计。所以,目前只能通过少量的实际 工程实测数据进行反馈分析研究。对一种新型围护结构的研究,一般采用三种方法进行分析:模型 试验、现场原位测试、数值计算。对模型试验而言,由于在岩土工程中,土自重引起的应力通常占支 配地位,土的力学特性随应力水平而变化,常规小比尺模型由于其自重产生的应力远低于原型,因 而不能再现原型的特性。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模型的自重,使之与原型等效,将模型置 于特制的离心机中,使1/n缩尺的模型在离心加速度的空间进行试验。由于惯性力与重力等效,高 加速度不会改变工程材料的性质,从而使模型与原型的应力应变相等、变形相似、破坏机理相同,能 再现原型特性,这方法就称为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本文通过离心模型试验分析咬合桩新型围护结 构基坑开挖的变形性状:围护结构的变形、基坑外侧地表沉降、坑底隆起等,进而对咬合桩围护方案 技术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 2工程地质概况 2.1工程概况 南京某地铁车站为全地下二级车站,整个车站建筑物由主体、出入121及风道三部分组成。车站 主体为两端设端头厅的侧式站台车站,车站中部为地下单层双跨箱形框架结构,两端头厅为双层双 跨(或多跨)箱形框架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本站同时为两条地铁线的换乘车站,换乘节点与本站 同时施工,并预留与远期地铁线车站的连接条件,车站主体全长约240m,基坑开挖深度为13.Om (换乘节点区基坑开挖深度19m,其中换乘节点区段长约为23m)。采用全套管钻孑L咬合灌注桩(钢 筋混凝土桩咬合素混凝土桩)作为施工期间的基坑支护,素混凝土桩采用C25超缓凝混凝土,钢筋 混凝土采用C30水下灌注混凝土,咬合桩同时又是永久结构的一部分,桩与主体结构内衬墙之间 设柔性隔水层,咬合桩桩径为1.Om,咬合量为20cm;支撑采用'b609mm钢管,水平间距为3m(见图 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2 咬合桩围护结构基坑开挖变形性状的离心模型试验分析 2.2工程地质条件 本地铁车站所穿越的地层在 清代还是长江的漫滩,大部分区域 还处在水域之中,属全新世地层, 具有压缩性高、孔隙比大、强度低 等特点,埋深18m左右的砂层中, 具有承压水层,该承压水与长江联 通。根据勘察单位提供的工程勘 察报告,南京地铁沿线在勘察深度 范围内地层层次较多,土层厚度的 变化较大,局部含有透镜体。所穿 图1基坑横断面图及咬合桩平面布置 越土层的具体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 表1 试验一土体特性 序号 层号 土名 厚度 含水量 重度 孔隙比 塑性指数 液性指数 粘聚力C 内摩擦角中 压缩模量 ~2 (m) (%) (kN/m3) Ip IL (kPa) (。) (MPa) 1 ①~1 填土 1.10 2 ②~2 粉质粘土 ii.94 40.9 17.7 1.175 14.6 1.42 10.9 19.8 3.O3 3 ②~4,:13 中砂 1.9 22l8 19.4 0.717 10.5 33.4 l8.49 4 ②~5(I2—3 粉细砂 6.9 27.9 18-8 0.831 7.88 32.7 15.25 5 ②~6dI一2 粉细砂 >2O 26.5 19.O 0.812 7.68 32.6 15.5O 3试验原理及设备 3.1试验原理 本文试验采用等效能比进行方案设计(即土体采用原型材料),设离心模型的加速度为重力加 速度的N倍,则: cL= Lm= ;cp=嚣=1;ce= em=l; =舞=1;cc=C印m=1;cE= =1 (1) 式中 c_模型与原型的比值; m——模型: 卜_原型: 』 卜电流集流环 …一、、、……、……、l、\、 I.一几何尺寸; r密度; .\ 臂. 力 ¨ + 建 ・ : r孔隙比; 卜内摩擦角; …、 箱 篮lI 詈量宣曩 粘聚力; 拖动系统 L 二}_液压滑环 E——压缩模量。 3.2试验设备 图2离心模型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如图2所示,该离心机为L._ 3O型土工离心试验机,容量为20g_-t,在模型箱重为lOOkg时最大加速度为200×g,模型箱的平面 尺寸为41.5cm×40cm,并配有一套完整的数据采集、高速摄影、闭路电视监控设施。离心机安装 在三层的地下室内,地下室一层为操作控制室,二层为模型室和主机室,三层为动力室。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工程科技 2006年第1期 33 4模拟工况及模型设计 4.1模拟工况 试验工况为车站基坑标准段基坑断面:车站部分基坑采用直径1000mm的全套管咬合桩围护 结构,桩长21.0m,分为A型桩和B型桩,其中A型桩设置有钢筋笼,B型桩为素混凝土桩,混凝土 设计强度为C25,基坑的开挖和支护形式采用图1所示形式,室内模拟时建议采用一次性开挖支护 完成的方式,其中支撑的设计参数为:使用'b609mm的钢管(Q235级钢、壁厚14mm),支撑横向间 距为3.0m,竖向采用三道支撑,支撑距离围檩顶面的距离分别为2.5m,6.5m及9.7m。车站部分 基底未进行加固,但有抗拔桩,抗拔桩为直径800mm的钻孔灌注桩,考虑到其作用主要是对车站基 坑起抗浮作用,故试验时可以不作考虑。 4.2模型设计 4.2.1模型率的选取 根据试验设计的目的,基坑的实际尺寸,并结合卜30土工离心机的工作条件,试验工况一拟 模拟基坑断面,试验工况二拟模拟全断面,在确定试验模拟范围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基坑 侧横向土体的影响范围,须保证基坑一侧有产生水平位移的足够土体;②考虑模型箱的净空尺寸 一和离心机运转条件。据以上因素,试验的模型率取为N=100。 4.2.2模型设计 由于受到模型箱尺寸的限制,且考虑到基 坑和应力场的对称性,同时为观测槽坑施工对 坑周地面的影响范围,试验只模拟车站基坑半 断面开挖。土体为取自现场的原状土体(见表 1),经重塑后在模型箱内分层固结形成;围护结 构材料与原型一样,只是缩小为原型的1/1o0; 咬合桩直径为10mm,长210mm,钢筋选细铁 丝,咬合量为2mm;用外径5mm、壁厚lmm的 紫铜管作支撑,两端装有可调节伸缩的螺丝,以 便施加预应力。 图3试验图片 5试验结果及分析 由于试验模型比尺为100,模型位移量测的 微小误差反映到原型中将放大100倍,为了提 高位移量测的精度,在试验前对原有高速摄影 系统进行了改进。采用数码相机和外部控制设 备在离心机高速运转过程中拍摄不同加速度下 模型箱的照片,将试验高精度数码相片输入计 算机,采用图形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大大提高了 试验数据处理的精度。 在试验过程中,同步拍摄离心机加速度为5 图4地表沉降曲线 说明:g为重力加速度。 ×g、20×g、60×g、100×g时模型的数码照片, 将照片输入计算机,分析土层和结构的变形情 况,试验照片如图3所示;试验结果曲线见图4~图6。 由图4可知,地表最大沉降值约60.8cm,发生的位置离开基坑的距离为基坑开挖深度0.6倍 左右,沿离开基坑方向地表沉降曲线基本成抛物线。在图4中坑底平面土体垂向位移图中0点值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4 咬合桩围护结构基坑开挖变形性状的离心模型试验分析 为模型箱最边侧,距离最大值为另一侧,此平面土体沉 降值从0到20m范围内呈递增趋势,而从20m到25m 迅速减小到接近0值,从25m到38m是在基坑开挖范 围内,图中25m ̄33m位移曲线也呈抛物线性状,33m 处在0值附近,而从33m到38m开始有隆起。如图5 所示,围护结构侧向位移基本变化趋势随开挖深度增 加而增加,最大值14.5cm,且从图中可知开挖最后一 层土层时引起的变形值最大。可得出:基坑开挖引起 桩外侧土体下沉,围护结构也有少许沉降;随着基坑土 体开挖深度的加大,基坑内外土面高差不断加大而形 成的加载量不断增大,基坑外侧土体产生向基坑内移 动的趋势,促使基坑底土体的塑性隆起,通过对离心试 验资料的整理,发现在基坑开挖到13m时,基坑所产 生的隆起量不大,最大值仅为5cm左右。 图5围护结构侧向位移曲线 6结语 说明:g为重力加速度。 通过离心模型试验对车站基坑的咬合桩围护结构方 底平咖0 5 『o 『 21)土体 方向鼎杜( l5 距嘎^ 案进行的模拟发现: (1)方案能保证车站基坑开挖期间的稳定; r i // \ t、 、 .|r § f I’' |/ 、 一、 7广 、 | l-. j 一2O +4 +6(I|一 ._ROg.-4 lfH H4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