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花图问答。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电视新闻节目中“说”新闻的发展趋势

浅析电视新闻节目中“说”新闻的发展趋势

来源:花图问答
第10卷第8期 2019年04月

Vol.10 No.8April 2019

浅析电视新闻节目中“说”新闻的发展趋势

王立根

(太原广播电视台,山西 太原 030024)

摘 要: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人们获取信息渠道众多,新闻节目作为重要渠道之一。为了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新闻节目主持人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说”新闻主要是新闻主持人基于新闻事件,结合个人生活感悟,融合一些美学理念并借助灵活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形式将新闻内容完美地表述出来。本文在阐述“说”新闻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说”新闻的优势与误区、“说”新闻与“播”新闻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最后剖析了“说”新闻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闻节目;“说”新闻;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同时信息

海量,绝大部分得益于新闻节目的发展和传播手段的变革。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信息的要求日渐提高,作为新闻节目来说,要吸引更多的关注,做到可持续发展,就得注重节目创新。除了节目内容的创新之外,主持人的创新也至关重要,特别是伴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节目的播报方式也变得丰富起来。尤其是近些年来,“说”新闻的出现,其作为一种新型播报方式有着独有的风趣,以更接地气的优势迅速在各大电视新闻节目中推广应用。接下来,笔者就紧紧围绕着“说”新闻,详细分析其内涵等与之相关的内容并探讨“说”新闻的发展趋势。

一、“说”新闻的含义“说”新闻,是指新闻播报形式之一。本质追求是对新闻的解读,为方便和吸引受众的收听、收视,为优化传播效果需要一定的信息加工,如插入背景、勾连消息及适当点评;语言外部特征是亲切平易、口语化、重

交流,多用于社会新闻、民生新闻、地域新闻。[1]

通俗点来说是指现代新闻节目消息,通过主持人以个人语言转述出来。“说”新闻的出现主要得益于现代观众信息需求与要求的日渐提高,观众对于某一档电视新闻节目不仅仅是关注节目质量和所播发的新闻,节目样态和主持人的风格甚至是主持人的形象都成为是否能留住观众的要素之一。因此,为了满足现代观众各方面的信息要求,迎合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节目工作者基于新闻节目现有的播讲方式创作出了一种全新的播讲方式——“说”新闻。

“说”新闻建立在新闻节目中主持人规范播音,其主要风格是风趣幽默,同时能够形象具体地播讲新

闻内容,并且不失严谨,给予受众一种满足的感觉。[1]

和艺术风格,同时也是新闻节目主持人在融合个人生活感悟,再借助自身特有表达方式,将新闻内容转述出

来。[2]

需强调的是,新闻节目主持人要想在“说”新闻中融合个人生活感悟,首先需要全面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同时认识到新闻事件发生的本质原因,方可借助自身特有的表达方式完整地表达新闻事件的全部内容。同时,为了保证“说”新闻的内容让观众听懂,

听明白,[3]

新闻节目主持人在“说”新闻的过程中可以借助通俗的语言,同时在语速方面保持平稳,表述流畅,保证基本的断句正确。除此之外,“说”新闻具有口语化、新闻内容针对性强、人性化等特点。观众在听取这类新闻之后,可以把新闻内容完整地表述出来。

文章编号:1674-8883(2019)08-0083-02二、“说”新闻的自身优势与误区

(一)“说”新闻的优势

“说”新闻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并在众多新闻节目中推广应用,主要得益于“说”新闻自身独有的优势和魅力。总结起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说”新闻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一直以来,新闻节目的播报方式主要以宣传为主,具有浓厚的宣传色彩。长此以往,一本正经的播报方式反而会让不少观众反感,造成观众不再关注新闻节目。同时,现代生活与工作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快节奏。新闻节目如果失去新鲜感,加上节目样态陈旧,节目制作方式死板,就会丧失大量的观众。正因如此,为了创新新闻播报方式,“说”新闻应运而生,主持人不再四平八稳地坐在主播台前一板一眼地念稿子,而是以“说”的方式,用带有情感色彩的对话为观众进行新闻播报,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二是“说”新闻中,相比“播”新闻,新闻节目主持人以口语化语言为主,通过生动、具体的表达方式,让观众了解新闻内容。而且在“说”新闻中,在语言色彩、表达力度等方面,新闻节目主持人表现更加自然,具备浓厚的口语化色彩,并且在幕后完成,播讲状态不做要求,同时语调与语速均可以结合观众需求实

时调整。[4]

这样一来可让观众感觉到节目主持人的亲和力,拉近了观众与新闻节目的心理距离,让观众更加认可新闻节目主持人,最终实现有效接收信息的目的。有的观众甚至为了看某位主持人而成为某档新闻节目的忠实“粉丝”。

三是“说”新闻能得到观众的广泛认可是因为在新闻节目主持人创新表达方式的基础上,融合了新闻节目主持人个人的思想与见解。具体来说,新闻节目主持人在播讲内容时以个人独到的思维解析新闻内容,借助通俗的语言让观众掌握更多深层次的新闻内

容。[5]例如,在安徽台《超级新闻场》中,新闻节目主持人主要是通过“说”新闻的方式向观众解读网络平台、报纸等上的各类新闻事件,并且在解读新闻事件的同时节目主持人时不时就当中某个细节内容说出自己的内心感悟,让观众在接收新闻信息的同时可结合主持人的感悟,掌握深层次的内容,引起观众的共鸣,达到最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二)“说”新闻的误区

部分新闻节目主持人由于自身缺乏认识,也就是对“说”新闻的内涵尚未形成深层次的认识就错误地

83

“说”新闻完全体现了一个新闻节目主持人独有的魅力“说”新闻凭借这些特点迅速在新闻界发展壮大。

广电视角

认为“说”新闻的核心在于加快语速,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这种播讲方式会直接导致语言表述不清,从而造成观众无法听懂、听清节目内容,不仅无法吸引观众注意力,还会直接影响观众对节目的认可度,最终造成观众流失。同时,部分新闻节目主持人过分夸大口语的作用,错误地认为“说”新闻中的口语化就是全过

[6]

程口语化表述新闻内容。更有部分节目主持人为了突出个人的独特性不惜在“说”新闻的过程中使用调侃性词汇,造成新闻节目的客观性和严肃性丧失,导致观众对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基于这一认识,新闻节目主持人需要牢记“说”新闻中在彰显个性的同时需保证不丧失新闻节目的严肃性,同时需要运用简明易懂的语句,严格遵守新闻内容播讲具体规范与要求,这样方可保证“说”新闻的质量。所以,把新闻“说”出来比“播”出来其实更难,更考验主持人以及整个编辑部的功底。

三、“说”新闻发展趋势20世纪70年代之后,我国为了彻底改善新闻现状,防止新闻界再次出现念新闻现象,要求新闻内容播讲中需注重语调的变化,同时要避免出现机械念稿现象。在此环境下,新闻界开始了“说”新闻的探索,并提出了创新新闻节目播讲方式的概念。但是一开始虽然有部分电视台尝试“说”新闻的播报方式,但当时的新闻界对“说”新闻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是让主持人有意识地脱离新闻稿件,将“说”新闻变成类似人们生活中的聊天的形式。这种播讲方式虽在状态方面有所放松,但是在语言运用上出现了严重的口语化问题,造成用一句话可以表达清楚的新闻内容通常需要借助三句甚至更多的短句才能表达清楚。这样一来势必耗费大量时间,影响了播讲内容质量与信息量,无法满足观众在规定的节目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的需求。同时,新闻节目播讲承载了宣传国家政策的职能。这种口语化播讲方式显然缺乏严肃性,并不适应国家政策的发布要求。尤其是国家重要会议报告的播报更是不宜使用这种方式。还有一种是新闻稿件在内容、形式等方面未作改变,只是改变了播讲的音调,这样容易让观众在听觉方面感到不适。

在我国提到“说新闻”,就不能不提一个人——陈鲁豫。陈鲁豫表示,《凤凰早班车》当时选择用“说”新闻的播报方式是因为早间新闻节目追求时效性,来

(上接第74页)只有彻底将滇剧和现代文化相结合,滇

不及编稿,没想到倒成了一种新的新闻播报方式。《凤

凰早班车》改变了观众对于新闻播音的刻板印象,主持人极具亲和力的风格和伴随性的语言态度使“说新闻”引起了观众很大的兴趣。《凤凰早班车》节目主持人在播讲时不仅采用了一些犀利的言辞,还为观众创设了愉悦的氛围,让观众对“说”新闻的兴趣进一步增强,并且在主持人亲和力极强的播讲方式中,观众更加认可“说”新闻这种播讲方式。同一时期,新闻节目主持人纷纷开始了对“说”新闻形式的模仿。截至目前,“说”新闻已经广泛地被应用到了新闻界。甚至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在框架、播报风格方面也进行了有效的调整,同时结合观众需求丰富了播报的内容,除了时政新闻之外,在每天的节目编排中安排了很大比例的民生新闻。基于这种变化,节目主持人可以结合稿件,发挥个人能力,有效创新稿件播报方式,或者按照“说”新闻的方式也是可以的。这种播讲方式让《新闻联播》更具亲和力,具备“说”新闻的特征。

四、结语

“说”新闻作为新闻播报众多方式中的一种满足了广大观众的心理需求。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说”新闻的表现方式将更加丰富。但是不论以何种方式创新,新闻播讲方式都要严格遵守新闻播讲原则,只有这样方可实现“说”新闻的发展目标。参考文献:

[1] 汪洋.浅论“说新闻”节目的类型与特征[J].乐山

师范学院学报,2015,30(05):101-105.[2] 孙阳阳.新闻节目主持中的“播”、“说”建议[J].

传播力研究,2018,2(18):144.[3] 郭晴.新闻播音中说与播的话语趋势分析[J].新闻

研究导刊,2018,9(10):66-67.[4] 周曦.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播”与“说”[J].传

播力研究,2018,2(07):50.[5] 张强.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播”与“说”[J].西

部广播电视,2017(22):33-34.[6] 郑敏.浅析地方台电视“说新闻”节目主持的特点和

要求[J].电视指南,2017(14):155-156.作者简介:王立根(1983—),男,山东人,中级职称(新闻编辑),从事新闻采编一线工作。

以及文化价值,不断融合时代元素,使人们有机会了解中

使滇剧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剧才能被人们熟知,才能真正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华传统戏剧艺术的真正内涵,

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因此滇剧的发展迎来了春天,并且,在云南省新剧目的表演中,参考文献:

高燕.国外保护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验与发现了一些失传已久的曲目以及新编的曲目。剧作家[1]

启示[J].艺术百家,2016(05):60-64.在剧中融合了现代元素,同时还具有滇剧的文化内涵,

杨姗姗,钟学进.广西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能够为编剧所用,进行新的创作,能使观众在观看滇剧[2]

游开发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体会到现代生活的背

(04):10-16.景。其次,要加大力度保护和培养滇剧人才,培育年轻

邹世毅.传统戏剧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观众,培养滇剧接班人,增强滇剧的表演力,使非物质[3]

护[J].艺海,2015(02):9-12.文化遗产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大众眼前。

[4] 胡荣梅.云南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之四、结语

戏曲是一个极具开放性的体系,因此,必须坚持改编路——以滇剧为视点[J].民族音乐,2013(04):69-72.的真实性,要想向观众展示滇剧的独特魅力,就要把滇

剧艺术真正和人民生活相结合。滇剧的发展离不开时作者简介:李丹(1977—),女,湖南沅江人,本科,编辑职称,代的变迁,保护滇剧艺术时,要保留其自身的艺术魅力研究方向: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8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