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花图问答。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年级语文上第八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第八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来源:花图问答
第八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麻、症、疾”等23个生字,会写“愿、姿、势”38个生字,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50个词语,并能正确听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读懂并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能为别人着想的美德及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汲取他人的长处,并真心实意地赞扬同学。

4、通过朗读、抄写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等方法积累语言, 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5、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6、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并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

29、掌声

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 课 时:第一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乐于在教学中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体会与见解 2、教材分析

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群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事,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文章的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 3、学情分析

文中动人的事例、美好的感情都让学生很容易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受到美好感情的感染和熏陶,学会在生活中奉献自己的爱心,关爱他人、鼓励他人、互相合作,在实际生活中培养美好的情感。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评价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活动一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接受过别人的掌声吗?能否跟大家说说。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叫“掌声”。板书课题。 3、你对这个课题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活动一 1、自己读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朗读情况: (1)逐段指名朗读课文; (2)随机示词卡,指导读好生字词; (3)指导读好长句子(段2中句2,段4中句2)。 3、引导学生自己再读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做个记号。 (完成目标一) 活动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谁来读读? 2、谁来说说讲了什么意思? 3、谁来说说残疾的意思? 3、 齐读。 活动二:学习第二——四自然段 1、谁来读读? 2、谁来说说讲了什么意思? 3、谁来说说犹豫、骤然间的意思? 4、齐读。 活动三: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谁来读读? 2、谁来说说讲了什么意思? 3、谁来说说犹豫、骤然间、持久、经久不息的意思? 4、齐读。 活动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1、谁来读读? 2、谁来说说讲了什么意思? 3、谁来说说身处困境的意思? 4、齐读。 评价要点 通过导入,激起学生刨根问底的热情,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一个特写的问题情境。 环节一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环节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朗读时间。同时,在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评价目标一) 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第一自然段,说出残疾的意思。 环节三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第二——四自然段,说出犹豫、骤然间的意思。 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第五、六自然段,说出犹豫、骤然间、持久、经久不息的意思。 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第七自然段,说出身处困境的意思 环节四 总结课文 活动一 1、学到这儿,谁能说说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什么事,你知道了什么? 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解2、我们再读读课文吧。 答课题质疑。 3、针对刚才提出的问题,有没有找到答案? (评价目标二) (完成目标二) 活动一 1、出示:愿意、目光、调来、骤然间、持久、讲述、结束、舞蹈房、使、困境 2、过渡:读过了词语,读过了课文,接下来一齐看看课后的生字表 3、对田字格里的生字,仔细观察,找出每个字的注意点。 4、指导书写。(完成目标三) 环节五 生字学习 学习字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评价目标三) 课 时:第二课时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评价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60%学生能当堂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活动一 1、同学们,一首关于掌声的歌曲动听悦耳,就让我们踏着音乐的节拍继续走进关于掌声的故事,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感想。齐读课带学生走进课文,回顾课题。 文。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掌声它代表着欢迎,饱含着鼓励,还曾经改变了小英的生活。这不,事隔多年后,小英写来了一封信。(媒体出示来信)指名读。 活动一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回答并板书:忧郁、自卑(媒体出示画面) (2)同学们体会得真好,你们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这一点的呢?指名说。 (3)你能把小英的这种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评价。 把小英的忧郁、自卑,通过朗读表现在你的脸上,溶进你的声音里。齐读。 学生自由答:孤独、沉默、一声不响。学生个别答:一直。她也很想和同学们一块儿玩等。学生个别读,评价,齐读第一自然段。 环节一 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环节二 前后对照感受小英变化 活动二

1、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回答并板书:活泼、自信 (2)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指名说。

(3)这个省略号里会写些什么?指名回答。 2、真替小英的变化感到高兴呀!你们能把她的活泼开朗读出来吗?齐读。 3、(媒体展示画面)以前的小英忧郁自卑,现在的小英活泼自信,能从你们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女生读第1自然段、男生读第5自然段。)

4、小英的变化真大呀!是什么改变了她?所以,她最想说的是——(媒体展示来信)小组读。 (完成目标一)

活动一:

(一)掌声前。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4自然段,用——画出掌声响起前描写小英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细细地体会小英的内心。 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师巡视指导。 3、研读三句话。(媒体相机点击句)

4指名读第一段话。思考: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这一刹那,小英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男生齐读 5、指名读第二段话,注意体会带点的词语。

6、齐读大屏幕上的三段话,好好体会小英内心的那种自卑、痛苦和无奈。

活动二

(二)掌声时。

1、就在小英万般无奈之时,小英听到了什么?请快速默读第四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掌声的句子。、掌声一共响了几次? 2、指名读第一次掌声。 3、指名读第二次掌声。(媒体相机点击句子)

4.多么可爱的同学,多么美妙的掌声,就是这充满鼓励、满含夸奖的掌声(板书:鼓励、夸奖)使小英从一个忧郁孤独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阳光女孩,她被深深地感动了,有多少话要说,千言万语,万语千言全都融进了她的信中——(媒体出示来信)范读来信。

活动一 1、(媒体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2、让我们把它深深印在脑海里。再次朗读课文。

3、指名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你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吗?当时有什么感受?你曾把掌声送给谁?为什么?指名说。 4、(板画:心形)在生活中爱的方式还有很多种: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爱是一句友善的讲话;爱是雨中的一把小花伞,爱是夏日一

学生自由读第五自然段。个别读第五自然段第二句话。答出:开朗、自信。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使学生急于想知道为什么小英会有如此变化,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

(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通过教学两次掌声,在解答小英前后变化的原因的同时,让学生感受两次掌声的力量,领会掌声的内涵。

通过教学两次掌声,在解答小英前后变化的原因的同时,让学生感受两次掌声的力量,领会掌声的内涵。

环节四 总结升华品味文章主题。 再次体悟掌声内涵,升华主题。把最后一个自然段烂熟于心,作为学生的一个人生哲理,处事原则。(评价目标二)

缕清凉的风。让我们大家都奉献爱,珍惜爱吧!(媒体出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完成目标二) 附:板书设计

自卑 活泼 掌声

忧郁 开朗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 课 时:第一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观点,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读词,描述大意,欣赏意境,畅谈想象,练习诵读,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全员全程共同参与教学。 2、教材分析

这是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但都没有成功,而这次却获得了成功。教育家的实验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体现出小女孩品质的可贵和团结合作的重要。这篇文章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不仅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还给学生以启迪。 3、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处于衔接期,学生的求知欲强,他们已经有了近三年的学习经验,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但还应不断加强。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

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民族小学会有更深的感受。 目标

1、学会生字“功、激、索、获、锤、灌”等词。理解“不假思索、成功”的意思。

2、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评价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和合作交流,完成目标1。

2、在品读领悟环节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人物品质,完成目标2、3。 3、结合体会有机指导感情朗读,从而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环节一 破题导入读题质疑 教学活动 活动一 1.板书“成功” 2.学生讲成功的经历,并说说当时的感受。 3.揭题质疑 活动一 1.自由读文,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1) 2.认读词语反馈。(课文读完了,来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 3.概括文章内容。(我们成功地攻破了词语,课前提出的这三个问题都解决了吗?) 4.梳理文章。(完成目标一) 1.感悟成功 2.一问一答,重现实验前准备。 3.创设情境,理解“危险”。 5.反馈交流 6. 抓住“不假思索”。 7.总结原因,实验演示。 8.实验成功后实验成功后,教育家的感受怎样? 失败的实验演示。(那你们想看看以前的实验演示吗?(想)那就请坐正) 9.总结原因。分角色朗读。 活动一 1.说一说(2.30) 同学们,相信你们此时心中一定有话可说,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呢?(自由发言,注意将句子说完整,及时评价,补充。) 我想对教育家说 。 我想对小女孩说 。 评价要点 通过导入,激起学生刨根问底的热情,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一个特写的问题情境。 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朗读时间。同时,在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评价目标一) 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第一自然段,说出残疾的意思。 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第二——四自然段,说出犹豫、骤然间的意思。 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第七自然段,说出身处困境的意思 环节二 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环节三 重点品读对话 环节四 畅所欲言积累升华 (评价目标三) 我想对那两个小男孩说 。 2.你还知道哪些名言是写像本文中的小女孩的这种合作、奉献的品质的吗?(1.30) (完成目标二) 附:板书设计

准备:瓶子、系着绳子的小铅锤

一次成功的试验 经过: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原因:先人后己,团结协作

31、给予树

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 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课 时:共2课时,第2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2.教材分析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献出我们的爱”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写了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孩金吉娅把原本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小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3.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学生在以往的生活经验中,已经能感受到自己身边的“爱”,因而基本能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金吉娅的爱心和善良。但是体会文章的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对学生存在难度,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品味文章传递的情感。 学习目标

1.通过自由读、开火车读,回顾复习,准确认读12个生字。

2. 通过创设情境读、自由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

3.能简单表达自己学文后的感受,发现“给予的快乐”。 评价任务

目标一:通过开火车读、个别读,能准确读出本课生字新词。

目标二:通过范读、自由读,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语言及心理的变化。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一步步发现金吉娅身上蕴藏着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目标三:通过自读,讨论交流,在品词品句中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能联系自身实际发现“给予的快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活动一 环节一 回顾生字。出示生词,开火车读、个别读。 复习导入 (完成学习目标一) 活动一 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 环节二 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评价目标二) 2. 个别读、分组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目标二) 活动一 环节三 默读课文,体会金吉娅沉默不语的原因 品读课文 1.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交流反馈。 体会语句 2. (学习目标二) 标二) 感受当时金吉娅的心情。(评价目能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能用心(评价目标一) 能准确读出本课生字新词。 评价要点 活动二 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品质 金吉娅既担心哥哥姐姐会失望,又担心妈妈会生气,那她为什么还要花钱给小女孩买洋娃娃呢?让我们再走进课文去字里行间体会下金吉娅的心思。 1.自由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交流反馈,体会小女孩的一无所有 3.体会小女孩的强烈愿望。 (学习目标二、三) 活动三 角色体验,指导朗读 做哥哥/姐姐的你打算怎么做?你来拥抱下你善良的妹妹,读读这段话。 (学习目标二、三) 活动一 1、感谢金吉娅和他的家人让我们对“给予”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在在你的心中,“给予”还是什么呢? 1.能说出学文后感受,语言流畅。 环节四 2、深情齐读小诗《给予是什么》 升华“给小结:让我们把这棵给予树中在我们的心里,用善予”的意义 良和仁爱做泥土。用同情和体贴做阳光让它茁壮成长吧! (学习目标三) (评价目标三) 给予的快乐。 2.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能结合重点语句感受家人的心情变化。 (评价目标二) 用自己的话说说金吉娅此时的感受。 (评价目标二) 附:板书设计:

金吉娅 给予树 陌生女孩

32、好汉查理

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 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课 时:1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2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写的是自称好汉的调皮孩子查理,在帮助一个残疾女孩的同时,也得到女孩的理解和尊重,在两个人的互相友好、互相帮助中,查理也改变了自身弱点的故事。查理是一个爱搞恶作剧的孩子,没有人喜欢他。但他的本质并不坏,只是缺少理解和尊重。但别有意味的是,引导查理的是一个残疾小女孩杰西,她对查理没有成见,向他伸出了友爱之手。而查理非常珍视这份友谊,在陪伴杰西的同时,他再也不搞恶作剧,成为了一个好孩子。课文中,查理和杰西两个人物形象真实。查理既调度又善良,喜欢帮助人,举止言行很有\"好汉\"的做派;作为残疾人的杰西心态非常健康,她没有自艾自怨,真诚又热情、对生活充满希望,在她的理解、尊重中,查理改正了缺点。 3、学情分析

课文的故事情节简单,与学生的生活很接近,可以先引导学生根据连接语中的要求,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多想象,在阅读中见文生义,见义生情,借助生活经历中类似的感情经验去感受,读出感情。 学习目标

1、积累本课中“彬彬有礼、恋恋不舍、羡慕”等词语,读通读顺课文。 2、根据阅读提示,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

3、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读好人物的对话,并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4、积累语言,练习写话,培养阅读能力。

评价任务

目标一:积累本课中“彬彬有礼、恋恋不舍、羡慕”等词语,读通读顺课文。 目标二:根据阅读提示,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

目标三: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读好人物的对话,并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目标四:积累语言,练习写话,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活动一 1、读题:“好汉查理” 质疑。 1、质疑课题,在说“好汉”的过2、在你心目中,你认为怎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好汉环节一 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表意见:如行侠仗情境导入 义、济助危难等) 目标一) 3、读略读提示,找出学习本课的要求。(完成学习目标一) 活动一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懂课文,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的新词“出环节二 初读课文 感知大意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读生字词(看课件) (2)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习目标二) 鞘、彬彬有礼、恋恋不舍、羡慕”等词语。2、简述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评价目标二) 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评价程中明确好汉的定义。2、知道学评价要点 活动一

引: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查理有前后都有什么变化。先来看看一开始,查理是不是好汉。 1、“好汉”查理

(1)一开始,查理是不是好汉,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2)交流,并谈谈感受

A.查理是个调皮的孩子,爱搞恶作剧,没有人喜欢他。(理解“恶作剧”)

环节三

B.他从窗户爬进房间,羡慕地望着那把刀。(如果

1、在质疑及默读中找到查理前后的变化,知道起初查理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好汉,但后来却是真好汉。(评价目标二)

读中感悟,是好汉,应该怎么做呢?) 寻找变化

活动二

2、好汉查理

(1) 从文中哪些地方又感受到查理是个好汉?默读课文,划划句子,并和同学谈谈感受。 A.“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B.“谢谢!”查理显得彬彬有礼。 C.“当然可以。” 在小组中谈谈自己的感受。 D.查理虽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整整一个暑假,

(评价目标二) 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

E.“不行,罗伯特先生,我不能随便要您的东西。” F.“杰西,我会做个好汉。” (2)交流感受

查理并不是一个坏孩子,他变得诚实、守信、有爱心了。

(学习目标二)

活动一 引:文章开头说查理是个调皮的孩子,爱搞恶作剧,不知不觉中他又变得讲礼貌,守信用,有爱心的孩子了,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查理有了如此大的变化呢?你觉得查理的变化跟哪些人有关呢? 1、杰西与查理的对话。 (1)找出对话读一读 A.“你想把它拿走吗?”(想象杰西的表情与语气,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如果你看到这样的情况脱口而出是什么话?而杰西却这样温和说明了

1、深入理解文本,从多角度去探寻查理变化的原因。 2、通过情景创设、对话朗读、角色互换、师生合作朗读等形式品读,体会是信任理解等原因使查理产生了变化。

环节四 探寻根源为何变化

什么?) B.“你可以拿下来看看。好汉查理,我叫杰西。”(师边读边动作演示,此时的杰西把查理当成了什么?使查理一下子感觉到被人怎么样的感觉?) (2)练习对话:同桌对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小结:杰西热情乐观,虽然残废了,但对生活充满希望,尊重、理解、信任查理,她的友谊像雨露阳光,是查理改正缺点的主要原因。 (学习目标三) 活动二 2、罗伯特先生的话 (1)出示句子:“查理,你带给杰西的礼物是快乐,现在我把刀作为礼物送给你。” A.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B.罗伯特先生送给他的仅仅是一把刀吗? 小结:查理给了杰西快乐,自己也快乐,因为快乐是相互的,同样,理解和信任也是相互的。 3、查理的内心世界 (1)查理第一次听到有人这么夸他,心里一定想了很多,写下来。 (2)我们一直谈论着查理的变化是由于杰西与罗伯特先生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但是最主要的还是靠自己,所以在与杰西告别时,查理说(看课件朗读) (学习目标三) 1、总结:说说“关爱”。 2、拓展阅读:给予可以带来快乐,尊重信任也能带来幸福,本单元的课文深深地打动着我们。其实只要每个人心中充满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去读读《爱的教育》,继续这一周的关爱之旅。 (完成目标四) 3、通过写写查理的心理感受,加深情感体验,并训练语言。 (评价目标三) 通过情景创设、对话朗读、角色互换、师生合作朗读等形式品读,体会是信任理解等原因使查理产生了变化。通过写写查理的心理感受,加深情感体验,并训练语言。(评价目标三) 环节五 畅所欲言 拓展延伸 1.能说出学文后感受,语言流畅。 2.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评价目标四) 附:板书设计

32*好汉查理 帮助杰西

查理 成为好汉

不再调皮、恶作剧

语文园地八

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 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课 时:1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新的课程标准将语文的特点定位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所谓人文,指的是人类各种文化现象。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不是不讲人文性,而是将人文性的范围限定的过于狭窄。人类文化是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训练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指口头语言,\"文\"指书面语言),是语文课程的专责。《语文园地》教材内容的安排正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2教材分析

为了更好地体现整合,加强\"口语交际\"和\"习作\本册教材把\"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板块提前。《语文园地八》共有五个板块,分别是:\"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内容安排得既丰富又有趣。

1、\"口语交际'夸夸我的同学'\既结合专题内容又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让学生交际得起来,是学生生活中经常会谈到的话题。

2、本次习作是一次自由作文,目的是在学期末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自由的表达机会。作文的内容不限,人、事、景、物、想象世界等都可以写,体裁也不限,散文、诗歌、童话等也可以。本次习作要求完成习作后要修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作为本学期的最后一次习作,我们还要整理一学期的习作,比如做个目录、画个封面、写一点习作感受,给自己的作文本起个个性化的名字。 3.\"我的发现\让学生了解ABB的构词形式。

4.\"日积月累\安排了《三字经》和成语,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这部分内容教师不必讲解。学生能理解就理解,不能理解也没有关系。重在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文化。

5、\"趣味语文\"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猜字谜\"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语文。 3、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习作的起始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培养学生习作的自信心。不能一

开始就使学生感到作文很难,作文很神秘,而要使学生感到作文不难,对作文有浓厚的兴趣,而且拿起笔来就觉得有很多内容可以写。使学生无拘无束的自由表达,是本次习作教材所追求的一个目标。这次自由习作,不提任何范围,学生可以写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可以写自己喜欢的景和物,可以写自己的快乐和烦恼,你最想告诉别人什么,你就写什么。

学习目标

1、能发现ABB式词语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感受重叠的表达效果。积累ABB式词语和成语。 2、读背《三字经》节选,大致了解意思。 3、猜字谜,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4、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5、通过自由表达,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 评价任务

目标一:积累ABB式词语和成语。 目标二:熟练背诵《三字经》节选,大致了解意思。 目标三:喜欢猜字谜,并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目标四: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目标五:习作能力得到锻炼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活动一 一、谈话引题。 1、教师结合本堂课上两位学生的实际由衷地进行夸奖,让被夸奖的同学谈谈感受。 2、教师小结。人和人之间需要互相欣赏。夸奖别人就是给别人送去温暖的阳光。因此,我们要学会夸奖别人。 二、讨论。 1、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例子讨论:应该如何夸奖别人。 2、引导学生认识到,夸奖别人首先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要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 三、分组交流。 四、全班交流。。 (完成目标四)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口语交际: 夸夸我的同学 学生交流自己受到的最难忘的一次夸奖以及当时的感受。(评价目标四) 活动一

一、谈话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交流一下这一学期来自己的习作写了些什么?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态度、习作成绩充分肯定、表扬。

环节二 习作指导 小组交流

学生,把自己想要告诉别人的内容具体说一说,要把内容说清楚。 引导其他学生讨论:哪些地方说清楚了,是怎么说清楚的;哪些地方还没说清楚,应该怎样说清楚?

活动二

二、交流拓展

A、最近,你有哪些很想和别人说说的?人、事、景或物都可以,不受任何。 B、范例引路。

1、教师概述习作内容。 2、优秀习作赏析,激励学生以后把习作写得更好。

3、建议学生把这学期的习作整理一下,也可以再修改,誊抄一下,保存起来。(完成目标五) 活动一

1、出示“我的发现”中的列出的词语。 2、互相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通过读体会这样重叠的表达效果。 4、拓展积累。

A、你还能举出这样的词语来吗? B、请学生从大家举出的ABB式词语,选择自己喜欢的抄下来。

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指导。 怎样理解这几个句子的意思?

A、学生用查字典词典、与同学讨论等方法理解句子。 B、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一下,教师也可稍做指点。 有条件的,再找《三字经》读一读,以后背给大家听。 (学习目标一、二)

活动二

1、仔细看看谜面,你能

引导学生认真读读,再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这些词语都是ABB式。这种形容词的重叠式,一般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某种感情色彩。 学生照样子写词语并交流

借助拼音,反复练习,把韵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试读。 (学习目标一、二)

学生自选内容进行习作。选取部分习作朗读交流,互相议议优点和不足,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然后誊抄。(评价目标五)

环节三 全班交流 师生互动

学生认真读读,再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这些词语都是ABB式。这种形容词的重叠式,一般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某种感情色彩。学生照样子写词语并交流 (评价目标一)

1、借助拼音,反复练习,把韵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试读。 请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 (评价目标二)

活动三 1、自读“读读记记”中请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 的词语,读准带拼音的1、自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读准带拼音的字的字音。 字的字音。 2、同座互相检查是否能读正确。大致说说词语的意思。 2、同座互相检查是否能3、分类记忆这些词语。 读正确。大致说说词语(完成目标二) 的意思。 3、分类记忆这些词语。 (评价目标二) 活动四 猜出谜底是什么字吗?(是“口”字)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3、请同学们在搜集的字谜中,选一个让大家猜猜。(完成目标三)

答出谜底 (评价目标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