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及新闻工作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在新闻事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才产生的。
◆ 《报刊的四种理论》——1956年,美国新闻学专家施拉姆等人,发表了《报刊的四种理论》,书中把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及其相应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由于这种概述具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但书中在指出前苏联等国社会主义新闻实践中,还有作者的阶级编见和有意曲解。此书的出版和在世界的流行,标志着新闻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新闻学从此又一次扩展视野,走出传统新闻学的原有境地,进入大众传播学的发展阶段。 ◆ 二级传播理论——就是指从媒介到舆论领袖到受众再从受众到媒介的过程。它是著名的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的平生杰出贡献之一。因为在此之前,人们认为媒介对受众的影响仅限于魔弹论,而完全忽略了舆论领袖对受众的传导,也无视受众对媒介的反馈体制。 ◆ 口头传播——也可称为有声语言传播、口语传播,是传播学专业术语。口头传播是指传播者(说话人)通过口腔发声并运用特定的语词和语法结构及各种辅助手段向受传者(听话人)进行的一种信息交流。
◆ 信号传播——又叫信号新闻,是通过传受双方事前约定的信号快速地传递某种信息(新闻)。这些信号包括烽烟、信号架、敲锣、打鼓等传递方式。 ◆ 符号传播——就是通过图画或者某种实物的暗示传递信息。 ◆ 文字传播——就是采用文字作为手段,传递信息。
1
◆ 小道消息——指非经正式途径传播的消息。往往传闻失实,并不可靠。
◆ 新闻的倾向性——指新闻报道者在报道或评述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 ◆ 新闻的定义——在我国,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定义,是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提出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 新闻价值——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
◆ 新闻敏感——西方称之为“新闻鼻”。指新闻工作者发现和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
◆ 单向传播——指信息传递方向仅仅是从传播者(新闻机构)传向受众。 ◆ 双向传播——指信息传递方向既有传播者传向受众,也有受众传向传播者。 ◆ 传者——又称传播者,指传播过程中新闻信息的发送者。在现代,主要指大众传播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如报社、杂志社、电台、电视台、通讯社及其记者和编辑。 ◆ 新闻受众——又称受传者。作为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信息接受者,对报纸而言指的是读者,对播而言指的是听众,对电视而言指的是观众。
◆ 邸报——萌芽状态的邸报出现在唐代。邸报由当时的地方政权——藩镇派驻首都的邸吏主办并发行。到了宋代,邸报已采用活字印刷技术。邸报的主要内容是政治信息。这种稳定发行的出版物,已经不是官方文件的原样宣示,它所提供的已不是官司样文章,而是
2
有关政治军事最新变动的情报和信息。但由于受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分工程度的限制,新闻生产还没有专业化和职业化,邸报只是面向政府官司员而不是面向整个社会,还具有文件与情报的一定性质和功能,还没有走完新闻从混一信息状态彻底分化出来的进程。
◆ “手抄新闻”——是指手工抄发或抄售的消息报道。它产生于15世纪的意大利港口城市威尼斯,是资产阶级报纸的雏形状态。在中世纪末叶,由于新航路的发现,欧洲的航海业发展起来。威尼斯成了当时最大的贸易港口。当地的商人、银行家等为了做生意,需要了解船期和各地行情以及一些社会情况。这时一些有经济头脑的人就专门替他们打听这些情况,然后写在纸上以书信形式寄给需要的人,收取一些费用。后来,需要的人多了,他们就把同一内容抄很多份分寄。这就是所说的“手抄新闻”。
◆ 新闻书——16世纪末,西欧等地开始出现了不定期的印刷品,报道某些重要事件。与记事性小册子相比,新闻性明显增强。多为书本形式,被称为新闻书。
◆ 报团——指的是在两个以上城市,拥有两种以上日报的报业公司。报团的出现,表明新闻事业走向垄断的趋势,是20世纪新闻事业最重要的发展。19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美国斯克里普斯报团是世界上第一个报团。
◆ 新闻事业——所谓新闻事业,就是通过新闻手段及时、真实、公开地反映社会和自然界变动的一种社会事业,它是报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工作人员及其传播活动的总称。或者说:新闻事业是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舆论机构及其活动的总称。 ◆ 新闻媒介产品的双重性——作为具有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生产者,新闻媒介从属于上
3
层建筑范畴,又属于信息(娱乐)产业。
◆ 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指新闻事业对人类、对社会所能发挥的作用,即新闻事业满足社会需要的效能。包括:报道新闻、引导舆论、传播知识、提供娱乐和刊播广告五种功能。
◆ 舆论——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 舆论领袖——又叫意见领袖。就是指那些在人群能得到广泛响应的受众,他们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加载在其他受众的脑海中,从而起到领袖的作用。
◆ 新闻的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五个W——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谁who)、事情(what)、原因(why)都经得起核对。
◆ 我国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就是把党性原则的总要求和新闻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起来,形成了党的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也就是,在新闻活动中充分体现政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和组织原则。
◆ “人民报刊”思想——1843年1月,在《〈莱比锡总汇报〉在普鲁士邦境内的查禁》中,马克思使用了“人民报刊”这个概念。他指出:“报刊只是而且只应该是‘人民(确实按人民的方式思想的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公开的表达者,诚然这种表达往往是充满激情的、夸大的和失当的’。”
4
◆ 舆论导向——指的是新闻宣传中占主导地位的舆论倾向。舆论导向直接影响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动,因此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万万不可掉以轻心的原则性问题。 ◆ 新闻事业的多样化——就是指围绕主旋律而产生的多种形式和多种风格,多渠道地传播各种不同的信息,多方面地反映群众的生活。
◆ 舆论监督——指公众借助新闻媒介的传播优势,以公开的方式对国家事务、社会现实、国家公务员以及一切社会成员的行为所实施的检查、评定和督促。 舆论监督所体现的是一种公众意志,所以它所实施的社会监督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 新闻媒介的经营管理——就是研究管理新闻事业的规律以及新闻媒介从事经营和管理活动的规律及方法。它包含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个方面。
◆ 媒介——指使事物之间发生关系的介质或工具。媒介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凡是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关系的物质都是广义的媒介。狭义的媒介,通常指所有面向广大传播对象的信息传播形式,包括电影、电视、广播、报刊、通俗文学和音乐。
◆ 传播媒介——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用以负载、扩大、延伸、传递特定符号的物质实体。
◆ 新闻媒介——是新闻传播媒介的简称,主要指称报纸、广播、电视、网络这些用于传播新闻的大众传播媒介。
5
◆ 新闻媒体——新闻传播媒体的简称,主要指称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站、通讯社等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组织机构。
◆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 职业道德的涵义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职业道德是一种职业规范,受社会普遍的认可。 (2)职业道德是长期以来自然形成的。 (3)职业道德没有确定形式,通常体现为观念、习惯、信念等。 (4)职业道德 依靠文化、内心信念和习惯,通过员工的自律实现。 (5)职业道德大多没有实质的约束力和强制力。 (6)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对员工义务的要求。
◆ 新闻职业道德——也叫新闻伦理或新闻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和处理新闻机构内外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或准则。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