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牙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牙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例文1
君子“成入”亦“成己”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相信管仲与叔牙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管仲辅佐齐公成为一代主,孔子曰“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然而在管仲的身后,还有一位同样令人敬重的人物,他举荐管仲,终成大业,因而名留青史。他便是鲍叔牙。
或许很多人无法理解报牙鲍叔的千古流芳,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其身侧运筹帷幄之人并非鲍叔牙,鲍叔牙至将自已的位置让与管仲,甘居其下,这样的“无甚功绩”的鲍叔牙,却能为史书大书特书。这是争强好胜的现代社会和时下持有浮心态的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甚至质疑的。
但我觉得,鲍叔牙之所以能够“成己”,正在于他能够“成人”。
鲍叔牙的过人之处,首先在他善于知人。
知人之要务,在于放下成见。 鲍叔牙与管仲管曾经同为商贾、出生入死,每每被管仲占便宜,叔牙总是一笑而过,后两人分二主,本应成王败寇,叔牙却力排众议,举荐管仲。叔牙能够剥开偏见、傲慢等缠绕在外界的丝茧,洞察出那位能力卓萦的管仲。
鲍叔牙的过入之处,更在于他能任人。
雨果说“世界上最宽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的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的是人的心”。公子小白践祚,鲍叔牙本可身居“一人之下,万入之上”的高位,但他审度自身,急流勇退,让贤甘居管仲之下。其襟怀之宽广,处事之谦卑,广为人所称
颂。鲍叔牙的退让并非力不从心的自卑,并非沽名钓誉的姿态,并非求取庇荫的谄媚,而是为了大局着想,知己知彼的大智慧。
鲍叔牙的过人之处,在于他能够“成入之美”。
鲍叔牙成就了管仲,让管仲尽情施展抱与オ华,而不是“虽有千里马”却“骈死于枥中”。鲍叔牙更是成就了齐桓公,让他成就霸业,国泰民安;鲍叔牙更是拯救了水深火热
之中的人民,齐恒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推广教化使民免于披发左衽,这是叔牙为度百姓所谋求的永福。
“我们飞的越高,在那些不能飞的入眼里就越小。”鲍叔牙的气度并非寻常人能比,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更是少能为所理解。我们时常看到的是们竞争时的咄咄逼人、急功近利的浮躁,却少能欣赏到像叔牙般“能者居之,我愿退而佐之”的“成人之美”的气度。其实能叔牙式的成人美”又何不在成就自己呢?
君子成人之美,是千帆阅尽后的从容,君子成入之美,是朝日赤子所怀抱的坦诚,君子成人之美,给予他人夏花之绚烂,留予自已样值得歌的秋叶之静美。
例文2
宽容成就伟大
各位同学:
大家好!
对于齐桓公成就霸业的故事,有人说主要得益于鲍叔的知人善用,有人说那是因为齐桓公得到了管仲的大力辅佐。不过,我认为,齐桓公之所以能够成就一代霸业,主要还是因为他的宽容之心。试想,如果不是齐桓公不计管仲之前嫌, 他会重用管仲吗?他不重用管仲,能够成就其伟大霸业吗?
因此,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主要内容就是,为何宽容可以成就伟大?
有了宽容之心,我们才能一心一意构筑伟大理想。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要想干成一件我们满意的大事,是往前看好,还是往后看好呢?往前看与往后看的区别在于,我们如何对待历史,如何对待过往?如果我们总是纠结于历史的恩怨,纠结于过往的是非,那我们还怎么去构筑我们的伟大梦想呢?因此,我们要胸怀伟大梦想,首先就要宽容对待历史,宽容告别过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一心一意去构筑我们的伟大梦想。
有了宽容之心,我们才能够聚精会神去实现伟大事业。刚刚我说了,有了宽容之心,我们才能一心一意去构筑我们的伟大梦想。这是我们成就伟大事业的前提和基础。有了这个前提,我们才能够聚精会神去抓好当前的主要工作。试问,“三起三落”的同志,如果不是宽容对待个体的历史遭遇,哪有心思去谋划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更何谈聚精会神推动中国从阶级斗争到改革开放的巨大转型?从齐桓公到,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大凡历史上的伟大政治家,都懂得宽容本身的价值,都懂得宽容对于成就伟大事业的重要性?
有了宽容之心,我们才能够汇聚天下英才。伟大梦想也好,伟大事业也罢,我们都需要聚集天下大量优秀的人才。没有大量优秀人才的汇集,我们要想实现这些伟大的目标几乎不可能。而人才得与失,关键就在领导者是否具备宽容之心,是否能够做到以德服人,以宽容之心感人。所有的人都会犯错,所有的员工也都难免失误,领导者如何对待这些错误与失误?是过分苛责,还是宽容以待?恐怕领导者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员工对待组织和领导的认同与否。
有了宽容之心,我们才能够真正营造积极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同学们,我们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我们都能够感受到父母亲宽容与否和家庭氛围的差异之间的关联。我很感恩我父母双亲的宽容,正是他们的宽容,让我们的大家庭变得更加温馨,更加和睦,更加团结。哪怕母亲今天受了哪个儿子哪个媳妇的委屈,过两天还不是照样去给儿子、媳妇带孩子,帮忙料理家里家外。这就是向善。这就是传统中国的伟大母爱。正是母亲的向善,感
染着我们大家都要努力向善,而且还要始终积极向上。
总之,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不跟他人过分计较,不执拗于过往的是非恩怨,不算计于个人的利益得失,不纠结于曾经的不爽不满情绪;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哪怕他人曾经对待自己是多么不友善,何其不恰当。如果我们具备这种美德,那就可以真正做到以德服人,以宽厚之心感动他人。进而为我们事业的发展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
亲爱的同学们,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过去对我们不是很友善,我们曾经遇到困难时,他也并没有积极帮助我们,那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呢?如果我们伸出温暖的援助之手,难道他不会感激于我们的宽容之心吗?毕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宽容成就伟大,这就是我从齐桓公成就一代霸业的典故中得出来的最重要的结论。希望我亲爱的同学们都能够像齐桓公这样常常饱有宽容之心,用我们的宽容之心去构筑我们的伟大梦想,进而成就我们的伟大事业!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例文3
剑鞘之清辉
——班级读书会发言稿
作者: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二(6)班 李瑞欣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拭去历史的风尘,《论语》的简约精妙,以及《史记》的纵深博大都使我们手不释卷,本次读书会我们将围绕管鲍二人共同辅助齐桓公,终成一代霸业的故事展开思想碰撞,而我也有一点小小的火花,希望同大家交流。
文人挥剑起舞,清风拢于两袖,武将抽剑劈刺,血色沾染双眸,酒气消散,山河终静,那剑便铛的一响,已入鞘中,只余残残清辉,森森杀气。书已阅过,愿用剑鞘作比,与大家谈一谈让我感触最深的人物:鲍叔。
锻造剑鞘,须不没剑刃之材,使稀世名剑不负荣光。
鲍叔对齐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鲍叔有此等慧眼去荐管仲于国之大才,而舍私人之纠纷。剑鞘忍受了剑刃的磕碰,却依旧宽容,而鲍叔相比于举贤任能之常人等更为可贵的一点便是能与矛盾之中发现对方,甚至说发现共鸣,发现超越,这便需要一双慧眼,一颗真心,一胸气度,一腔忠义,而这才使管仲大展才华。此之谓剑鞘之相知。
修缮剑鞘,须契合剑刃之芒,使锋利稀铁不易挫伤。
不知有没有同学认为,鲍叔如此无私的推荐与退让是否会使自身的抱负无法实现?最初我也曾有疑虑,但联系作家陈彦的小说《主角》后,似乎便有了些许明了,“大角儿是需要一分憨痴和笨拙的”,而这份看似不争不抢的退让之后,更有着达者大融的动人情怀。
鲍叔知道,只有自己甘居其下,才能换得管仲的真心作为,不再束手束脚有才难施展;而朝堂的平衡,才会不因权力斗争而大伤元气,不使窥伺王位更迭的他国虎视眈眈。而这不正是鲍叔的所愿吗,以退为进,看似不是朝廷的主角,却已演好了了个人人生的大戏。剑刃之利处,必有剑鞘之凹陷,但正因如此才得二者契 合,利刃灵活完好,使用时挥洒自如。此为剑鞘之相容。
抽去剑鞘,须静待人事时机,使游刃有余,恢恢然于世。
抽去剑鞘若时机得当,便既不会约束剑刃的游走,又不会损伤剑鞘。司马迁曾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可以说其不只知人,亦更知时,知世。无论是以前管仲因老母在家临阵脱逃,还是此次因刺杀小白监禁在狱,鲍叔都未因其落魄而嫌恶,反而次次于恰当时机告慰举荐,因他知道,在这乱世之中,落魄不过是暂时,那不是池中之物,必有一鸣惊人之时,而其盛之时,便是自己适当退出之日。此为剑鞘之待时。
同学们,历史是未来最好的伴侣,也是我们一生的精神宝藏。齐桓公是那执剑之人,管仲是那大杀四方之利刃,而鲍叔便是引于黑暗的剑鞘,却自有其启示。愿你我通过读书有那相知之慧眼,去发现他人之贤能;有那相容之情怀,做自己不因嫉妒他人而动摇的主角;有那待时之智慧,去感受天地人心,使自身恢然于世。看今朝,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祖国发展日益精进,若你我能于读书之中铸一把剑鞘于灵台,清明之辉便会莹莹于天地间,永不黑暗。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结束了。
(来源于河南教育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