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花图问答。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古代人物故事文字版_著名的古代人物事迹

中国古代人物故事文字版_著名的古代人物事迹

来源:花图问答
中国古代⼈物故事⽂字版_著名的古代⼈物事迹

⽂化凝聚结晶,努⼒锤炼梦想,他们就是这样成功的。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国古代⼈物故事⽂字版,供⼤家参考。中国古代⼈物故事1词圣苏轼

苏轼(1037年1⽉8⽇—1101年8⽉24⽇),字⼦瞻,⼜字和仲,号东坡居⼠,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今属四川省眉⼭市)⼈,祖籍河北栾城,北宋着名⽂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佑⼆年(1057年),苏轼进⼠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侍读学⼠、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宗时追赠太师,谥号“⽂忠”。苏轼是宋代⽂学最⾼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书、画等⽅⾯取得了很⾼的成就。其诗题材⼴阔,清新豪健,善⽤夸张⽐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派,与⾟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其散⽂着述宏富,豪放⾃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家”之⼀。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于画,尤擅墨⽵、怪⽯、枯⽊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1084年(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要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常州⼀带⽔⽹交错,风景优美。他在常州居住,既⽆饥寒之忧,⼜可享美景之乐,⽽且远离了京城政治的纷争,能与家⼈、众多朋友朝⼣相处。于是苏东坡终于选择了常州作为⾃⼰的终⽼之地。

1085年,宋哲宗即位,⾼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司马光重新被启⽤为相,以王安⽯为⾸的新党被打压。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蓬莱)。四个⽉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升起居舍⼈,三个⽉后,升中书舍⼈,不久⼜升翰林学⼠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当苏轼看到新兴势⼒拼命压制王安⽯集团的⼈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现象进⾏了抨击,由此,他⼜引起了保守势⼒的极⼒反对,于是⼜遭诬告陷害。苏轼⾄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不能见谅于旧党,因⽽再度⾃求外调。

中国古代⼈物故事2道家圣⼈⽼⼦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李⽿)的哲学作品,⼜称《道德真经》、《⽼⼦》、《五千⾔》、《⽼⼦五千⽂》,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分家前的⼀部着作,为其时诸⼦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治国、⽤兵、养⽣之道,⽽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意深奥,包涵⼴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的名着之⼀,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字发布量最多的⽂化名着。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然之道,也是个体修⾏即修道的⽅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以及为⼈处世之⽅法。

⽼⼦的本意,是要教给⼈修道的⽅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境、超脱的⼈⽣,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中占了很⼤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道”⽣成了万物,⼜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同归,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质”、思虑的“精神”、理性的“规律”,⽽是造成这⼀切的⽆形⽆象、⾄虚⾄灵的宇宙本根。“物质”、“精神”、“规律”皆是“道”的派⽣物。“道”是先天⼀炁,混元⽆极,“道”是其⼤⽆外、其⼩⽆内、⾄简⾄易、⾄精⾄微、⾄⽞⾄妙的⾃然之始祖、万殊之⼤宗,是造成宇宙万物的源头根本。

中国古代⼈物故事3佛家圣⼈释加牟尼

释加牟尼,⽣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年。原为印度王⼦,佛教创始⼈,本姓乔答摩,名悉达多,通称释加牟尼。“⼀切诞⽣的东西,都有死亡的⼀天,为了解脱⾃⼰,务必不懈努⼒”。这是释加牟尼临终说的。

释加牟尼印度王⼦,佛教创始⼈,本姓乔答摩,名悉达多,通称释加牟尼。意为释加族的圣⼈,其弟⼦亦尊称他为佛佗,意为觉悟者,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钣王的⼉⼦,属刹帝利种姓。相传29岁时感到⼈⽣皆苦,⼜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族⽣活,出家修道,经六年苦⾏,终在菩提树下“成道”,并在⿅野苑开始传教。

他的后半⽣⼀直在印度的北部和中部地区传教,信徒甚众,⼋⼗岁时,在传教途中死于拘⼫那城附近的婆罗树下,据传此番话是他临终前对他弟⼦们说的。

释加牟尼⽣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年。

公元前485年2⽉15⽇,释迦牟尼给⼏个弟⼦讲道来到⼀条河边,然后就到河⾥洗了个澡。洗完澡后,弟⼦们在⼏棵婆罗树之间架起了⼀张绳庆,释迦牟尼侧⾝⽽卧,枕着右⼿,对弟⼦们说,我⽼了,马上就要死了,我死之后你们不要因为失去导师⽽⾃暴⾃弃,⽽要⼤⼒弘扬佛法,拯救世⼈。说完,他就逝世了。以后,⼈们为了怀念他对弟⼦的苦⼼教导,就在寺庙⾥塑造了释迦牟尼的卧像,并把释迦牟尼诞⽣的那天(农历4⽉8⽇)称做“浴佛节”,把他修道的那天(农历12⽉8⽇)称为“腊⼋节”。释迦牟尼的遗体⽕化以后,⾻灰结成许多五光⼗⾊的颗粒,佛教把这种颗粒叫做“舍利”。后来,有8个国王分取舍利,把它珍藏在特地建造起来的⾼塔中供奉,以表⽰对释迦牟尼的景仰。这种塔⽤⾦、银、玛瑙、珍珠等7种宝物装饰,⼈称“宝塔”。在北京西⼭灵光寺的“佛⽛塔”⾥,据说就藏着释迦牟尼的⼀颗⽛齿。

公元1世纪时,佛教传播到中国汉族地区,以后再从中国传播到朝鲜和⽇本。今天,全世界有两亿多⼈还在信奉着佛教。中国古代⼈物故事4复圣颜渊

颜渊(前521—前481)名回,字⼦渊。春秋末期鲁国⼈。⽣于鲁昭公⼆⼗⼀年(公元前521年,周景王⼆⼗四年),卒于鲁哀公⼗四年(公元前481年,周敬王三⼗九年)。

在孔门弟⼦中,颜回最称⾼⾜,其品德与学业均翘居群⾸,是孔⼦多次赞许的弟⼦。在《论语》中有六处孔⼦赞扬颜渊的句⼦。这在孔门和《论语》中也只有颜回⼀⼈了。颜渊死时,孔⼦是悲恸欲绝。

颜渊勤奋好学,不为⽣活艰苦所困。“贤哉,回也!⼀箪⾷,⼀瓢饮,在陋巷。⼈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尽管颜渊没有着述传世,但他以其习⾏与品德,为后世儒者树⽴了⼀个光辉的典范。

颜渊问仁。⼦⽈,“克⼰复礼为⼈。⼀⽇克⼰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由⼈乎哉?”颜渊⽈,“请问其⽬?”⼦⽈,“⾮礼勿视,⾮礼勿听,⾮礼勿⾔,⾮礼勿动。”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颜渊问孔⼦究竟什么是仁。孔⼦说,“克制⾃⼰,使⾔语⾏动都符合礼,这就是仁。有朝⼀⽇⼈⼈都能克制⾃⼰,使⾔⾏都合于礼,那么天下就回归仁道了。(由此看来)实践仁道要先从⾃⼰做起,难道还要靠别⼈吗?”颜渊说,“请问实⾏仁道的具体纲⽬。”孔⼦说,“不合乎礼的东西不看,不合乎礼的声⾳不听,不合乎礼的话不说,不合乎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迟钝,请让我照着您说的这些话去做吧!”

中国古代⼈物故事5棋圣黄龙⼠

黄龙⼠(1651-不详),名虬,⼜名霞,字⽉天,号龙⼠,以号⾏,江苏泰州姜堰⼈,⽣于顺治年代。清代围棋国⼿,和范西屏、施襄夏并称“清代三⼤棋圣”,康熙朝中期围棋霸主,棋风不拘⼀格,留下⼗局名局“⾎泪篇”,着《弈括》。“⾎泪篇”为黄龙⼠授徐星友三⼦的⼗局棋局,为古代让⼦棋的名局。

黄龙⼠对局实践对围棋发展的最⼤贡献,在于他转变了围棋的风格。在他之前,棋风局⾯狭窄凝重。黄龙⼠使棋风⼤变,在其之后,局⾯开阔,轻灵多变,思路深远。

对黄龙⼠的棋风特⾊,后⼈评价甚多。徐星友这样概括黄龙⼠的棋:“寄纤农于滔泊之中,寓神俊于形骸之外,所谓形⼈⽽我⽆形,庶⼏空诸所有,故能⽆所不有也。”“⼀⽓清通,⽣枝⽣叶,不事别求,其枯滞⽆聊境界,使敌不得不受。脱然⾼蹈,不染⼀尘,臻上乘灵妙之境。”总的来说,黄龙⼟对局时考虑全⾯,判断准确,⼒争主动,变化多端,不以攻杀为主要取胜⼿段。

黄龙⼠的棋着有《弈括》和《黄龙⼠全图》。此外,邓元惠还将黄龙⼠的七⼗盘对局集成《黄龙⼠先⽣棋谱》⼀本,黄龙⼠对局中的精华⼤都收在其中了。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黄龙⼠为《黄龙⼠全图》写的《⾃序》。这是黄龙⼠⾃⼰丰富经验的宝贵总结,较全⾯地论证了围棋的战略战术,见解独到精辟,发⼈深省。如他谈到布局和全盘战略时说:“辟疆启字,廓焉⽆外,傍险作都、扼要作塞,此起⼿之概。”谈到攻守和战术原则时说:“壤址相借,锋刃连接。战则⽺师独前,⽆坚不暇;守则⼀夫当关,七雄⾃废。此边腹攻守之⼤势。”谈到对形势判断时说:“地均则得势者强,⼒竞则⽤智者胜,着鞭羡祖⽣之先,⼊关耻沛公之后,此图失之要。”谈到策略时说:“实实虚虚之同,正正奇奇之妙,此惟审于弃取之宜,明于彼此缓急之情。”这些都是黄龙⼠从对局实战中总结出来的真知的见,也显⽰出黄龙⼠⾃⼰的棋风。

⽇本棋界钦佩他的⾼超棋艺。黄龙⼠对局轻灵多变,思路浑元,局⾯开阔,⽓魄雄⼤。他所着《弈括》⼀书中有篇⾃序,是他实战经验的总结,见解精辟,发⼈深思,其中这样写道:“辟疆启宇,廓焉⽆外,傍险作都,扼要作塞,此起⼿之概。”这是说起⼿布局,要占⼤场要点,“作都”,“作塞”,使棋有根据和攻守要塞;要从局部设想到全局,从起点考虑到今后的发展。除《弈括》外,黄龙⼠还着有《黄龙⼠全图》、《⾃拟谱⼗局》、《四⼤盘弈谱》等,成为中华民族传统⽂化的珍贵财富。后⼈称黄龙⼠为“棋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