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物的学习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最为紧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为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人才。 关键词:生态环境 生态意识 可持续发展
一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近年来,生物高考试题以现实问题立意,成为高考命题的又一特点。这其中,有不少题目的情境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以求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鉴于此,要学好生物学,就应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多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呼吸作用”时,可联系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家庭制作甜酒:先将大米煮熟,装入缸中,待米饭冷却至35℃左右,往米饭中加入适量的酒药(酒药实际上是酵母菌和曲霉菌种),拌匀,然后在米饭中间挖一个洞,加盖并在30℃的条件下保温24小时。(1)加酒药前为什么先要使米饭冷却?而后为什么还要保温?(从酶的活性考虑)(2)为什么酿甜酒时要用酵母菌和曲霉菌种?(从酶的专一性考虑)(3)在缸的米饭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什么?(从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所需条件考虑)(4)酿制甜酒时,为什么总是先来“水”,后来“酒”?(从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考虑)又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时,可联系生活中的实例:鸳鸯湖由于生活污水排入导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及周边居民中毒的现象。据水样分析表明:①居民中毒是由于蓝藻中
的某种有毒物质引起的;②在不同时间段(早晨和下午)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的ph值及含氧量均不同。(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从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考虑)导致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呢?(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角度考虑)(2)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于不同时间段(早晨和下午)抽取水样分析,为什么其ph值、含氧量均不同?(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角度考虑)(3)蓝藻中的某种有毒物质是如何经过食物链传递给居民的?(从食物链、营养级的角度考虑)通过以上联系,不仅培养了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而且还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进一步夯实基础。 二 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生态意识
广州地处珠江流域的源头,被南、北盘江包围。而南、北盘江汇合为红水河则是珠江的干流。结合现在全国退耕还林、还草的浩大呼声,上课时我给同学们讲到“2002年,国家给了我县5000多万元作为退耕还林、还草的专项用款。按理说,这个地区是一个木材盛产区,森林覆盖率很高,完全可以大量砍伐木材,以此来发展经济,我们还有必要大力植树种草吗?”这时,激起了同学们思考和热烈讨论。有的同学认为:“现在这个地区的经济状况比较落后,我们应该大量砍伐木材,从而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的同学则认为:“虽然这个地区经济状况差,但我们绝不能以破坏生态来求得经济的发展。如果我们只图目前暂时的利益而大量砍伐森林资源,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付出巨大的代价,珠江流域将会遭
受灾难。这样的事实在1998年的长江洪灾中已得到验证。”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举出同学们最熟悉的事例,从而激起同学们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这是培养学生生态意识的又一素材。 三 学习过程中,灌输生态理念
由于生物学本身的学科特点,可以说,它是培养学生生态意识的最好的途径。因为,不管是初中生物教材还是高中生物教材,在许多地方都涉及到了生态知识。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生态学属于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所以,利用生物学的学科知识,向中学生灌输生态理念,是培养青年一代生态意识的可行之道。
生活习惯是人们在日程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不自觉的行为动作。中学生的许多生活习惯具有不稳定性,容易改变。根据中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纠正他们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是培养中学生生态意识的贴切素材。如在校园中,学生吃了早餐后常把塑料袋扔在地上。在他们看来,不就是一个塑料袋吗?这时,我们老师应给学生讲清道理,爱护环境是每一个人的事情,试想,如果每名同学都扔一个塑料袋,那么我们的校园会成什么样?如果全世界的每个人都这样,那整个世界又会怎么样?几年前的“白色污染”不就已向我们发出了警告。在校园中,还常会遇到学生随地吐痰、践踏草坪、折断树枝、毁坏花草等破坏生态环境的不良行为。老师应及时纠正其不良习惯,向其传授生态知识,灌输生态理念,让其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养成“爱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
青年一代学生在不久将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者和社会发展的中流力量,而今天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在不久又会受到自然的反馈。所以,只有从小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生态理念,让他们认识到“关心人类、了解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子子孙孙还能看到这片绿洲和丰富多彩的生物资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理念,是每个教师的工作职责。因为只有全人类都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的可持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