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花图问答。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幼儿园小班美术《我给蝴蝶穿花衣》案例反思

幼儿园小班美术《我给蝴蝶穿花衣》案例反思

来源:花图问答


小班美术《我给蝴蝶穿花衣》案例反思

小班美术《我给蝴蝶穿花衣》案例反思

案例背景:

小班下学期了,我们班的孩子上美术活动还经常有小朋友喊:“老师,我不会画。”针对这个情况,我分

析了下其中原因:一是可能小朋友们对画画的兴趣还没有充分的调动起来;二是可能教材的内容对于他们

来说太难了,需要进行调整。于是我跟鲁老师商量了下,决定在美术区角里投放一些半成品的画,可供幼

儿添画与涂色,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也比较容易调动幼儿的作画积极性。

案例描述:

今天美术角里来了好几个小朋友,我看到平时的“乖乖牌”姚罗忆也在,她找了花的图案拿了红色的蜡笔

在给花儿涂色。可是颜色图得有点散乱,不够均匀。于是我在边上提醒道:“涂色要朝一个方向涂,不要

有白色的空出来,涂得均匀一点。”姚罗忆停下来看着我,于是我便抓着她的小手在纸上手把手的教她涂

色,旁边的潘佳欢也凑过来看。一朵花儿涂好后我就让姚罗忆自己涂另一朵,然后去玩色区看了下。过了

一会儿我又来美术角看他们的活动情况,发现姚罗忆这次比刚才有进步了,空白的地方明显少了。再看向

旁边的潘佳欢,她的蝴蝶涂得东一块西一块的,看上去非常糟糕,我就忍不住拿过画笔,边说边画:“颜

色要涂匀,不能留白!”正当我为自己改过的作品而自豪时,一个怯怯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老师,别

帮我,我能行!”我有点脸红了,孩子们也有自己的想法,也许他们并不需要老师过分的帮助。

案例分析:

我常认为孩子们都会喜欢老师的指导,并且能在我的指导中明白了,领悟了。可细细想来,他们的话又提

醒了我,这是我的作品,这是我的想法,你为什么要破坏我的作品呢?当我为孩子的作品添上那自认为精

彩的一笔时,孩子就觉得,那已经不是他完成的作品,不完全属于他了。

案例反思: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是发生在我一个人身上,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屡见不鲜,老师为了让幼儿的作品

更趋完美,总在不经意间,从自己的审美出发,为孩子的作品添一点,改一点。目的也是让展示的作品更

好,但从幼儿的发展目标来看,结果却是大相径庭。《纲要》明确指出,在艺术活动中,提供自由表现的

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

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

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所以,我们在此类活动中这些行为是不可取的,我

们的这一细小的动作,也许会改变一个孩子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和兴趣。从《纲要》中可以看出,对于组

织活动的要求是为他们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并用鼓励表扬等方法来激发他们的情感

和想象,还要肯定他

们,接纳他们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现方式。这些看似简单,做起来就有一定难度,所以要求我们首先要管

住自己的手,多用指导性的语言,让他们在理解、领会的基础上去创造和想象。如果经常去帮他们添上一

笔或者画上一笔,就会渐渐地滋长了孩子的依赖性,孩子的这种惰性会抹杀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对于一

些的确需要帮助的孩子,我觉得应该是更多的鼓励,对他的细微进步都予以肯定,让他的自信多于自卑,

让他在成功的体验中克服对老师的依赖。

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是幼儿园教育的目标,老师在美术活动中的组织和指导是达

到教育目标的一条重要途径,让我们关注每个孩子的感受,真正把培养的目标落到实处。让每个孩子脸上

都绽放自信的笑容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