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花图问答。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北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北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来源:花图问答
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北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基础与运用

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譬如(pì) 豢养(huàn) 遁词(dùn) 锲而不舍(qiè) ....B.脊梁(jì) 中伤(zhòng) 脂粉(zhī) 根深蒂固(tì) ....C.星宿(xiù) 机械(xiè) 步骤(zòu) 前仆后继(pū) ....D.汲取(xī) 虞候(hòu) 懦夫(nuò) 孜孜不倦(zī) ....2.(2分)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桑梓 墨守 走投无路 众判亲离 B.和谐 停滞 腐草为莹 行之有效 C.见教 流俗 持之以衡 辨伪去妄 D.诓骗 鲁钝 不言而喻 不攻自破

3.(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向日葵的颜色是太阳赋予的灿烂的金黄,明媚而不妖艳;它的头颅是追求托起的尊严,高贵而不________;它的身躯是信念挺起的________,纤细而不弱小。它不为月亮的皎洁清高而动摇,不为浩瀚天宇的熠熠星辉而迷乱,更不为太阳的遥不可及而放弃。它该知道它永远得不到太阳,但它不会因此而________,因为太阳是它追求的信念。

A.傲慢 肩膀 示弱 C.怠慢 脊梁 示弱

B.傲慢 脊梁 低头 D.怠慢 肩膀 低头

4.(2分)下面语段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①我们需要知道,自制力是一种优良品质。②当下,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受到的外部干扰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人们具备更强的自制力。③增强自制力,不仅可以改善工作效率和质量,还可以提升精神面貌、自我评价,从而使自己的身心更加健康,人生态度更加积极。④增强自制力,无论是对于当下的学业进步还是长远的人生发展,都大有裨益。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5.(3分)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完成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开头两句中的“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反衬出了诗人的悲苦、感伤。

B.“欲渡”两句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仕途的艰难,寓含无限悲慨,写出诗人内心的迷惘惆怅。 C.“闲来”两句运用典故,表现出诗人想要像姜尚、伊尹那样可以渴望过上闲适的隐居生活。 D.本诗中诗人的感情不断变化,最末两句表明诗人重新鼓起了勇气,坚定了信心。 6.(6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弘扬民族精神 贡献青春力量

温静

“我为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而骄傲,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而自豪!”

——*

①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对新时代青年来说,自当弘扬民族精神,执着追求,不断进取,用奋斗回答时代之问、青春之问。

②自强不息是对当今时代的不辜负。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驻村青年干部群体功不可没;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返乡创业青年大展拳脚;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青年创新团队大放异彩;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越来越多匠心青年脱颖而出……伟大时育着更多机会,搭建起更大舞台,提供了更多选择。时代造就了青年,而青年也在创造并推动这个时代。

③自强不息是对未来人生的不设限。时代楷模张桂梅校长创办的华坪女高,有一段震撼人心的誓词:“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这句话激励了许多家境贫寒的山区女孩,不认命、不服输,走出山区,看见更广阔的世界。自强不息,就是坚定自己的人生要由自己设定。从“我也就这样”的自我束缚到“我还能这样”的突破,不仅打破了一种观念,更开启了一种新的人生。

④自强不息是顺境中的不放松。许多青年都有这样的情况,就是在实现阶段性目标后斗志减退、思想松懈、惰性渐生。考上大学后只想着及格就好,进入职场后只想着差不多就可以。在最应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也就放弃了未来的无限可能。青年是最有朝气、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群体,应当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每一个机遇里收获成长,从每一次挑战中磨砺成熟,从而找到实现青春梦想和人生价值的正确打开方式。

⑤自强不息是逆境中的不放弃。李大钊曾以激昂的笔触描绘出青年的独特气质:“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当今,90后和00后以行动展示出青春的生机和力量。“新冠”疫情打乱了许多人的发展节奏:备战半年的资格考试临时取消;精心准备的求职面试突然更改方式;万事俱备、只待实施的工作方案始终无法启动……但他们并不气馁,以乘风破浪的姿态向目标前进。青春无悔,奋斗无价,越是迎难而上,就越能体验到拼搏的意义。

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中国青年要乘势而上,涵养自强不息的青春气质,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为铸就新

的历史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1)对本文作者要表达的观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值得自豪。

B.新时代的青年应当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执着追求,不断进取,努力奋斗。 C.自强不息是对当今时代的不辜负。

D.我们将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2)对本文第⑤段的论证,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指出逆境中的自强不息使青年人的独特气质,具有重要的人生意义。 B.采用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指出逆境中的自强不息使青年人的独特气质,具有重要的人生意义。 C.采用正反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表明当代青年人具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D.采用比喻论证和道理论证,表明当代青年人具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从国家发展和个人前途多角度阐述了自强不息精神的含义和价值。

B.本文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既回顾历史,又结合现实,使论述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 C.文中多用四字短语和排比句式,增强了议论的气势。

D.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其中第②至⑤段,是逐层深入递进式论述。 7.(7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醉翁之意不在酒 .B.野芳发而幽香 .C.伛偻提携 ..D.杂然而前陈者 .

意:意趣,情趣。 芳:花。

伛偻:这里指儿童。 陈:陈列,摆开。

(2)下列句子中,表现山间早晚景色变化的一项是 A.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B.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C.朝而往,暮而归。 D.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之所在,引出人和事,写山写水,写泉写路,形神兼备。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明“醉”是表象,“乐”是根本。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政治上不得意、精神萎靡不振的表现。 D.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骈偶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 二、默写

8.(6分)在横线上将下面古诗文的句子补充完整。

①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 ”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③溪云初起日沉阁, 。(许浑《咸阳城东楼》)

④借助典故表达思想感情,是古代文人在诗词创作中惯常使用的手法。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就以“ , ”两句写自己归来时物是人非、恍若隔世的悲痛怅惘之情。 三、文言文阅读

9.(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为鲁山令,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饥,日或不爨。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瓤而已。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大夫生六十年未尝求足,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尺之舍、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而餐。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新唐书》,有删改)

【注释】①事:侍奉,伺候。②酪:糊状的食品。③藉不茵席:坐卧不垫坐垫和席子。藉,这里是“坐卧”的意思。茵,垫子。④系:拘囚,关进牢狱。⑤格:打斗,击杀。⑥爨[cuàn]:烧火煮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自负母入京师 .

②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许之矣,不可负约。

(3)文中故事表现出元德秀哪些优秀品质? 四、现代文阅读

10.(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三角梅在开

①清晰记住三角梅的那个片段,是在康复科,在冬日某天的窗台上。

②室外净是积雪和秃枝,看到窗台上有株半米多高的火红的花树。形似老树的枝条上,没有叶子,只有花。花朵很密实,一朵紧挨着一朵,有的还挤成簇。单论一朵花,三角梅其实不漂亮。它的花朵,外面有三片酷似花瓣的薄纸样的火红色片片围着,资料上说那三片并非花瓣,但我觉得它们就是三角梅的花瓣。花朵细长,有点像丁香的花。三角梅盛开着,却没嗅到花香。家中养花,我更喜欢那种花朵儿鲜艳、肥润的。像三角梅这种,以前是见过的,只是花树较小,没太在意。

③康复科那棵三角梅,是徐哥家的。他把那盆花搬到科室的窗台上,让它晒晒太阳,更利于花枝的生长和花朵的绽放。由于被徐哥精心修剪定型过,他家的三角梅给人一种甚为惊艳的感觉。一盆花既像盆景,又有花开。花开的季节,还是在冬春万物沉寂的空当中,一盆三角梅就是冬天里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没有呛人的烟火味道,没有柴火的灰烬污染,没有短时间熄灭的风险,一团火焰被树枝托举着,如春天被定格了,甚是醒目。

④前年夏天,母亲从集市上买回家一盆三角梅,花朵是紫红色的。搬回家时,花儿正在开着。薄薄的紫红色,像花又像叶,但并非啥漂亮的花儿。我没太关注它,后来母亲嫌摆在院中占地方,就把它摆到过道的一个台阶上。整个夏秋天,它就被固定在那里。花盆里的土旱得硬邦邦时,才会被浇上一次水。那盆三角梅花开的时间不长,花瓣落后,枝条瘦弱细长如垂柳的新条,蔫蔫地耷拉着。

⑤看到徐哥的三角梅,我才想起自己家的那棵,赶紧回家从一堆随意堆放的花盆中找出来,搬到室内一处靠窗的位置。三角梅的枝条,像是严重营养不良导致的,细长的连几片枝叶都支撑不住,颤悠悠斜探着。那株三角梅在没有光照的过道里呆了大半年,纤弱的枝条老化,即使换到阳光充足水分充足的地方,也很难再长粗长壮。在室内养了一个冬天,在三角梅根部,又长出两根嫩绿的枝条。枝条茁壮,一直往高。

⑥冬去春来,我把三角梅搬回院落中。入夏后,枝条上开始鼓起花苞,一朵朵紫红色的三角梅花,开始在绿叶中探头探脑。直到从羞答答的状态中出来,变成一个个含蓄内敛又不失爽朗的姑娘。经过了一冬的追赶,三角梅的枝叶已经很繁茂了。我第一次亲眼目睹、感知和用心去关注三角梅花。花朵从春天开始,陆陆续续绽放凋落,又陆陆续续有新的三角梅花冒出。

⑦初见三角梅时,感觉它的“花”不漂亮。那些“花瓣”,太过于纤薄,有些皱巴,像小纸片做的。除了颜色之外,姿态也不美观,又无诱人花香,不是我喜欢的那种花卉。三角梅入过我的眼却没入过我的心。只能说,见到过而已。

⑧见过若干回后,在康复科窗台上,见到了那株令我惊艳的三角梅。那株三角梅,直接改变了我家那棵被搁置在特角旮旯里的三角梅的命运。把它请进室内,给它靠窗的位置,时常浇水施肥,耐心修剪扦插。众多扦插枝条中,有一枝竟然真的发芽扎根了,新枝长出十多厘米后,母亲把它移栽到新盆中。 ⑨一棵,又一棵,三角梅就这样有了新生!

⑩再遇上的三角梅,紫红的、纯白的、浅黄的,那些“花朵”,由小而大,由蕾而花,由淡绿而鲜亮,终成一树赞叹,在某处美美地开着。

(1)结合全文内容,概括三角梅的特点。 (2)从修辞方法入手,赏析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

入夏后,枝条上开始鼓起花苞,一朵朵紫红色的三角梅花,开始在绿叶中探头探脑。直到从羞答答的状态中出来,变成一个个含蓄内敛又不失爽朗的姑娘。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我”初见三角梅,便被它的美惊艳到了,从此爱上,不能自拔。 B.徐哥的那一盆,唤起了我们对三角梅的喜爱,于是我家也买了一盆。

C.第④段以“我”家的三角梅与徐哥的作对比,为“我”对它精心养护、迎来绽放做了铺垫。 D.第⑩段写三角梅的生长旺盛,开出美丽花朵,是对上文的总结,也与标题相呼应。 E.本文对三角梅各时期的姿态极尽描写,同时也将叙述、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有机结合。 (4)结合全文,分析“三角梅在开”作为题目的精当之处。 五、综合读写

11.(2分)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学家规 树新风”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你们班为本次活动办了一期黑板报,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关于家规的三则材料,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每条不超过10个字)

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公以《无逸》告诫后辈子孙不要因贪图享乐而荒废政务;春秋时期,孔子以“不学礼,无以立”训诫儿子。这两个事例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家规文化的源头。

材料二 古代家规虽然来自不同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追求,但内容都以家庭伦理为主体,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养德,如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强调“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陆九韶在《陆氏家制》中主张“人之爱子,当教之以孝悌忠信”。

材料三“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规,除对家族的繁衍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外,还是社会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为社会提供家庭教育的范本和楷模。 12.(2分)学校开展“中国好家庭”评选活动,下面两条家规深受师生好评,你更喜欢哪一条?请谈谈你的理解并

说明理由。

①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朱子家训》

②一生之成败,皆关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曾国藩家书》

13.(4分)鲁智深的姓、字、法号中巧妙地隐含着他的性格特征﹣﹣“鲁且达而又智深”,请在“鲁”“达”“智深”中任选一个,结合你所知道的相关情节简析他的性格特征。 六、作文

14.(40分)作文。

春天是耕种的时节,播一粒种子,就是播撒希望。

在成长过程中,你也在内心里埋下过这样的“种子”吧——某段经历,某个场景,某一本书,某句话语……就那样留存下来,在心里种下了,在后来的日子里,慢慢生长……也许是善良、勇敢、坚强的品质,也许是对知识的渴求、对外边世界的向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抑或就是对某一种活动、技能的喜好与追求……种下了,未必很快就有收获;但怀有种子的心,是充实的,坚强的,美好的。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记录一个关于“种子”的故事。 要求:

(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 (2)有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4)不少于600字;

(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北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与运用

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譬如(pì) 豢养(huàn) 遁词(dùn) 锲而不舍(qiè) ....B.脊梁(jì) 中伤(zhòng) 脂粉(zhī) 根深蒂固(tì) ....C.星宿(xiù) 机械(xiè) 步骤(zòu) 前仆后继(pū) ....D.汲取(xī) 虞候(hòu) 懦夫(nuò) 孜孜不倦(zī) ....

【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仔细辨析。 【解答】A.正确。

B.有误,“脊梁”的“脊”应读作“jǐ”,“根深蒂固”的“蒂”应读作“dì”。 C.有误,“步骤”的“骤”应读作“zhòu”。 D.有误,“汲取”的“汲”应读作“jí”。 故选:A。

2.(2分)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桑梓 墨守 走投无路 众判亲离 B.和谐 停滞 腐草为莹 行之有效 C.见教 流俗 持之以衡 辨伪去妄 D.诓骗 鲁钝 不言而喻 不攻自破

【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仔细辨析。

【解答】A.有误,“众判亲离”的“判”应为“叛”。 B.有误,“腐草为莹”的“莹”应为“萤”。 C.有误,“持之以衡”的“衡”应为“恒”。 D.正确。 故选:D。

3.(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向日葵的颜色是太阳赋予的灿烂的金黄,明媚而不妖艳;它的头颅是追求托起的尊严,高贵而不________;它的身躯是信念挺起的________,纤细而不弱小。它不为月亮的皎洁清高而动摇,不为浩瀚天宇的熠熠星辉而迷乱,更不为太阳的遥不可及而放弃。它该知道它永远得不到太阳,但它不会因此而________,因为太阳是它追求

的信念。

A.傲慢 肩膀 示弱 C.怠慢 脊梁 示弱

B.傲慢 脊梁 低头 D.怠慢 肩膀 低头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解答】傲慢:意思是看不起人,对人怠慢没有礼貌。释义意思是看不起人,对人怠慢没有礼貌。 怠慢:冷淡待人;表示招待不周的客套话。 根据语境,应选择“傲慢”;

肩膀:人的胳膊或动物前肢和躯干相连的部分。

脊梁:是指全身骨骼的主干,比喻在国家、民族或团队中起中坚作用的人。 根据语境,应选择“脊梁”;

示弱:表示自己软弱,不敢同对方较量。 低头:垂下头,比喻屈服。 根据语境,应选择“低头”。 故选:B。

4.(2分)下面语段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①我们需要知道,自制力是一种优良品质。②当下,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受到的外部干扰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人们具备更强的自制力。③增强自制力,不仅可以改善工作效率和质量,还可以提升精神面貌、自我评价,从而使自己的身心更加健康,人生态度更加积极。④增强自制力,无论是对于当下的学业进步还是长远的人生发展,都大有裨益。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先通读所给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通过压缩句子,分析主要成分之间的搭配情况,来找出病因。 【解答】ABD.正确;

C.有误,搭配不当,可将句中的“改善”与“提升”互换位置。 故选:C。

5.(3分)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完成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开头两句中的“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反衬出了诗人的悲苦、感伤。

B.“欲渡”两句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仕途的艰难,寓含无限悲慨,写出诗人内心的迷惘惆怅。 C.“闲来”两句运用典故,表现出诗人想要像姜尚、伊尹那样可以渴望过上闲适的隐居生活。 D.本诗中诗人的感情不断变化,最末两句表明诗人重新鼓起了勇气,坚定了信心。

【分析】《行路难》这首诗歌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解答】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意境、思想感情等多个方面能力。 ABD.正确;

C.有误,“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渴望重新得到重用而不是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向往。 故选:C。

6.(6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弘扬民族精神 贡献青春力量

温静

“我为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而骄傲,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而自豪!”

——*

①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对新时代青年来说,自当弘扬民族精神,执着追求,不断进取,用奋斗回答时代之问、青春之问。

②自强不息是对当今时代的不辜负。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驻村青年干部群体功不可没;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返乡创业青年大展拳脚;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青年创新团队大放异彩;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越来越多匠心青年脱颖而出……伟大时育着更多机会,搭建起更大舞台,提供了更多选择。时代造就了青年,而青年也在创造并推动这个时代。

③自强不息是对未来人生的不设限。时代楷模张桂梅校长创办的华坪女高,有一段震撼人心的誓词:“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这句话激励了许多家境贫寒的山区女孩,不认命、不服输,

走出山区,看见更广阔的世界。自强不息,就是坚定自己的人生要由自己设定。从“我也就这样”的自我束缚到“我还能这样”的突破,不仅打破了一种观念,更开启了一种新的人生。

④自强不息是顺境中的不放松。许多青年都有这样的情况,就是在实现阶段性目标后斗志减退、思想松懈、惰性渐生。考上大学后只想着及格就好,进入职场后只想着差不多就可以。在最应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也就放弃了未来的无限可能。青年是最有朝气、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群体,应当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每一个机遇里收获成长,从每一次挑战中磨砺成熟,从而找到实现青春梦想和人生价值的正确打开方式。

⑤自强不息是逆境中的不放弃。李大钊曾以激昂的笔触描绘出青年的独特气质:“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当今,90后和00后以行动展示出青春的生机和力量。“新冠”疫情打乱了许多人的发展节奏:备战半年的资格考试临时取消;精心准备的求职面试突然更改方式;万事俱备、只待实施的工作方案始终无法启动……但他们并不气馁,以乘风破浪的姿态向目标前进。青春无悔,奋斗无价,越是迎难而上,就越能体验到拼搏的意义。

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中国青年要乘势而上,涵养自强不息的青春气质,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为铸就新的历史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1)对本文作者要表达的观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值得自豪。

B.新时代的青年应当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执着追求,不断进取,努力奋斗。 C.自强不息是对当今时代的不辜负。

D.我们将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2)对本文第⑤段的论证,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A.采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指出逆境中的自强不息使青年人的独特气质,具有重要的人生意义。 B.采用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指出逆境中的自强不息使青年人的独特气质,具有重要的人生意义。 C.采用正反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表明当代青年人具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D.采用比喻论证和道理论证,表明当代青年人具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本文从国家发展和个人前途多角度阐述了自强不息精神的含义和价值。

B.本文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既回顾历史,又结合现实,使论述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 C.文中多用四字短语和排比句式,增强了议论的气势。

D.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其中第②至⑤段,是逐层深入递进式论述。

【分析】文章首先由*总的话引出了中心论点“新时代青年应当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铸就新的历史伟业贡献青春力量”,然后分别从对当今时代的不辜负、对未来人生的不设限、顺境中的不放松、逆境中的不放弃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最后用“中国青年要乘势而上,涵养自强不息的青春气质,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为铸就新的历史伟业贡献青春力量”深化论点,总结全文。

【解答】(1)本题考查对作者要表达的观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我们将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不是作者的观点,而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与现状。

(2)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作用的分析。“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当”此句为道理论证,引用李大钊的名言阐释;“‘新冠’疫情打乱了许多人的发展节奏:备战半年的资格考试临时取消;精心准备的求职面试突然更改方式;万事俱备、只待实施的工作方案始终无法启动……但他们并不气馁,以乘风破浪的姿态向目标前进”此处为举例论证,这些论证方法都指出了逆境中的自强不息使青年人的独特气质,具有重要的人生意义。 故选:A。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写作特色的把握。 ABC.正确;

D.有误,第②至⑤段,是并列分层式论述。 故选:D。 答案: (1)D (2)A (3)D

7.(7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醉翁之意不在酒 .B.野芳发而幽香 .C.伛偻提携 ..D.杂然而前陈者 .

意:意趣,情趣。 芳:花。

伛偻:这里指儿童。 陈:陈列,摆开。

(2)下列句子中,表现山间早晚景色变化的一项是 A A.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B.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C.朝而往,暮而归。 D.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之所在,引出人和事,写山写水,写泉写路,形神兼备。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明“醉”是表象,“乐”是根本。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政治上不得意、精神萎靡不振的表现。 D.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骈偶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 【分析】【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

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BD.正确;

C.有误,伛偻:指老人。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把握。

A.“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是山间早晚景色变化的一项; B.“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是山间春夏景色; C.“朝而往,暮而归”是写人们早出晚归;

D.“夕阳在山,人影散乱”是写傍晚人们回来的情景。 故选:A。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理解能力。 ABD.正确;

C.有误,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所以作者思想并非“精神萎靡不振”。 故选:C。 答案: (1)C (2)A (3)C 二、默写

8.(6分)在横线上将下面古诗文的句子补充完整。

①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③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

④借助典故表达思想感情,是古代文人在诗词创作中惯常使用的手法。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就以“ 怀旧空吟闻笛赋 , 到乡翻似烂柯人 ”两句写自己归来时物是人非、恍若隔世的悲痛怅惘之情。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千里共婵娟(注意“婵娟”的书写) ③山雨欲来风满楼

④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注意“赋”“柯”的书写) 三、文言文阅读

9.(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为鲁山令,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饥,日或不爨。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瓤而已。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大夫生六十年未尝求足,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尺之舍、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而餐。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新唐书》,有删改)

【注释】①事:侍奉,伺候。②酪:糊状的食品。③藉不茵席:坐卧不垫坐垫和席子。藉,这里是“坐卧”的意思。茵,垫子。④系:拘囚,关进牢狱。⑤格:打斗,击杀。⑥爨[cuàn]:烧火煮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自负母入京师 背 .

②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同“诫”,告诫 .(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许之矣,不可负约。

(3)文中故事表现出元德秀哪些优秀品质? 【分析】参考译文:

元德秀,字紫芝,是河南人。他小时候就死了父亲,对母亲十分孝顺。参加进士考试,不忍心离开母亲左右,就亲自背着母亲进了京城。中进士后,母亲去世,他在母亲的坟墓旁边建一间茅棚守护,饭食中没有盐和乳酪,睡觉时没有草席垫在身下。

在他担任鲁山县令时,有个盗贼被关押在牢里,正碰上当地老虎作恶,盗贼请求打虎赎罪(元德秀答应了他)。有个官吏对他说:“那是他的诡计,将来他逃走了,你不是要受到牵累吗?”元德秀说:“我已经答应了他,不能背弃约定。如果受牵累,我一个人承担罪责,不牵连到其他人。”第二天,盗贼带着老虎的尸体回来了,全县的人都为此而感叹。

元德秀得到的俸禄,全都用来供给那些孤儿弃儿吃饭穿衣。碰上荒年,有时整天不做饭,只是悠然地弹着

琴来自娱自乐。天宝十三年,元德秀去世。死时,家里只有枕头、鞋子、食器和舀水的瓢之类的东西。族弟元结哭得极度悲哀,有人说:“你哭得过于悲哀,符合礼节吗?”元结说:“你只知道礼节过分,却不知是情感真挚。他活着的六十年中不曾谋求富足,未曾有十亩大的土地、十来岁的僮仆,也未曾用完整的布做衣服穿,用多种调料做饭吃。我哀悼他,是用来告诫那些荒淫贪佞之徒和纨绔子弟呀!”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就亲自背着母亲进了京城。负,背。

②句意:是用来告诫那些荒淫贪佞之徒和纨绔子弟呀!戒,同“诫”,告诫。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许,答应;负,背弃。句意:(我)已经答应了他,不能背弃约定。

(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理解。从“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可以概括出元德秀身上的“卓行”:孝顺老人;从“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可以概括出元德秀身上的“卓行”:诚信务实;从“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可以概括出元德秀身上的“卓行”:赈贫济乏;从“岁饥,日或不爨,陶然弹琴以自娱”可以概括出元德秀身上的“卓行”:安贫乐道。 答案: (1)①背 ②同“诫”,告诫。

(2)(我)已经答应了他,不能背弃约定。(2分)

(3)孝敬母亲(敬老爱老)、讲诚信(信任他人)、廉洁爱民。 四、现代文阅读

10.(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三角梅在开

①清晰记住三角梅的那个片段,是在康复科,在冬日某天的窗台上。

②室外净是积雪和秃枝,看到窗台上有株半米多高的火红的花树。形似老树的枝条上,没有叶子,只有花。花朵很密实,一朵紧挨着一朵,有的还挤成簇。单论一朵花,三角梅其实不漂亮。它的花朵,外面有三片酷似花瓣的薄纸样的火红色片片围着,资料上说那三片并非花瓣,但我觉得它们就是三角梅的花瓣。花朵细长,有点像丁香的花。三角梅盛开着,却没嗅到花香。家中养花,我更喜欢那种花朵儿鲜艳、肥润的。像三角梅这种,以前是见过的,只是花树较小,没太在意。

③康复科那棵三角梅,是徐哥家的。他把那盆花搬到科室的窗台上,让它晒晒太阳,更利于花枝的生长和花朵的绽放。由于被徐哥精心修剪定型过,他家的三角梅给人一种甚为惊艳的感觉。一盆花既像盆景,又有花开。花开的季节,还是在冬春万物沉寂的空当中,一盆三角梅就是冬天里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没有呛人的烟火味道,没

有柴火的灰烬污染,没有短时间熄灭的风险,一团火焰被树枝托举着,如春天被定格了,甚是醒目。

④前年夏天,母亲从集市上买回家一盆三角梅,花朵是紫红色的。搬回家时,花儿正在开着。薄薄的紫红色,像花又像叶,但并非啥漂亮的花儿。我没太关注它,后来母亲嫌摆在院中占地方,就把它摆到过道的一个台阶上。整个夏秋天,它就被固定在那里。花盆里的土旱得硬邦邦时,才会被浇上一次水。那盆三角梅花开的时间不长,花瓣落后,枝条瘦弱细长如垂柳的新条,蔫蔫地耷拉着。

⑤看到徐哥的三角梅,我才想起自己家的那棵,赶紧回家从一堆随意堆放的花盆中找出来,搬到室内一处靠窗的位置。三角梅的枝条,像是严重营养不良导致的,细长的连几片枝叶都支撑不住,颤悠悠斜探着。那株三角梅在没有光照的过道里呆了大半年,纤弱的枝条老化,即使换到阳光充足水分充足的地方,也很难再长粗长壮。在室内养了一个冬天,在三角梅根部,又长出两根嫩绿的枝条。枝条茁壮,一直往高。

⑥冬去春来,我把三角梅搬回院落中。入夏后,枝条上开始鼓起花苞,一朵朵紫红色的三角梅花,开始在绿叶中探头探脑。直到从羞答答的状态中出来,变成一个个含蓄内敛又不失爽朗的姑娘。经过了一冬的追赶,三角梅的枝叶已经很繁茂了。我第一次亲眼目睹、感知和用心去关注三角梅花。花朵从春天开始,陆陆续续绽放凋落,又陆陆续续有新的三角梅花冒出。

⑦初见三角梅时,感觉它的“花”不漂亮。那些“花瓣”,太过于纤薄,有些皱巴,像小纸片做的。除了颜色之外,姿态也不美观,又无诱人花香,不是我喜欢的那种花卉。三角梅入过我的眼却没入过我的心。只能说,见到过而已。

⑧见过若干回后,在康复科窗台上,见到了那株令我惊艳的三角梅。那株三角梅,直接改变了我家那棵被搁置在特角旮旯里的三角梅的命运。把它请进室内,给它靠窗的位置,时常浇水施肥,耐心修剪扦插。众多扦插枝条中,有一枝竟然真的发芽扎根了,新枝长出十多厘米后,母亲把它移栽到新盆中。 ⑨一棵,又一棵,三角梅就这样有了新生!

⑩再遇上的三角梅,紫红的、纯白的、浅黄的,那些“花朵”,由小而大,由蕾而花,由淡绿而鲜亮,终成一树赞叹,在某处美美地开着。

(1)结合全文内容,概括三角梅的特点。 (2)从修辞方法入手,赏析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

入夏后,枝条上开始鼓起花苞,一朵朵紫红色的三角梅花,开始在绿叶中探头探脑。直到从羞答答的状态中出来,变成一个个含蓄内敛又不失爽朗的姑娘。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B

A.“我”初见三角梅,便被它的美惊艳到了,从此爱上,不能自拔。 B.徐哥的那一盆,唤起了我们对三角梅的喜爱,于是我家也买了一盆。

C.第④段以“我”家的三角梅与徐哥的作对比,为“我”对它精心养护、迎来绽放做了铺垫。 D.第⑩段写三角梅的生长旺盛,开出美丽花朵,是对上文的总结,也与标题相呼应。 E.本文对三角梅各时期的姿态极尽描写,同时也将叙述、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有机结合。 (4)结合全文,分析“三角梅在开”作为题目的精当之处。

【分析】本文通过写“我”看到徐哥家盛开的三角梅,受到触动,开始对自己家的三角梅精心养护,使它灿烂绽放的事,赞美了生命力的顽强。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花朵很密实,一朵紧挨着一朵,有的还挤成簇”“花朵细长,有点像丁香的花”“三角梅盛开着,却没嗅到花香”“像三角梅这种,以前是见过的,只是花树较小,没太在意”“一盆三角梅就是冬天里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得出特点:花朵密实,细长,不漂亮,火红色,姿态不美观,无诱人花香。结合“经过了一冬的追赶,三角梅的枝叶已经很繁茂了。我第一次亲眼目睹、感知和用心去关注三角梅花。花朵从春天开始。陆陆续续绽放凋落,又陆陆续续有新的三角梅花冒出”“再遇上的三角梅,紫红的、纯白的、浅黄的,那些'花朵’,由小而大,由蕾而花,由淡绿而鲜亮,终成一树赞叹,在某处美美地开着“得出特点:生命力顽强,让人惊艳。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枝条上开始鼓起花苞,一朵朵紫红色的三角梅花,开始在绿叶中探头探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三角梅花人的动作与情态,“变成一个个含蓄内敛又不失爽朗的姑娘”把三角梅花比作姑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三角梅花入夏之后渐渐鼓起花苞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有误,第四段写“我”初见三角梅是前年夏天母亲买回三角梅时,“我”没太关注它。 B.有误,第五段写“我”不是买了一盆,而是把家“我”那棵找出来,摆在靠窗的位置。 CD.正确 故选:AB

(4)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吸引读者,是文章的线索,写出了三角梅一直在开放的状态,和结尾相照应;同时,暗示主题,三角梅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美美地开放着,在开的不仅是实写的三角梅的花朵,更是生命的象征,饱含作者的赞美之情。 答案:

(1)三角梅花朵密实,呈火红色,三片“花瓣”,花朵细长,姿态并不美观,也没有花香,生长旺盛(生命力顽强)。

(2)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三角梅以人的动作神态及性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三角梅入夏之后,渐渐鼓起花苞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3)AB

(4)“三角梅在开”是文章的线索,标题与文中多处内容照应,直至结尾;同时,标题也暗示了主题,三角梅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美美开放,在开放的不仅仅是三角梅的花朵,也是生命的象征,饱含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五、综合读写

11.(2分)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学家规 树新风”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你们班为本次活动办了一期黑板报,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关于家规的三则材料,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每条不超过10个字)

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公以《无逸》告诫后辈子孙不要因贪图享乐而荒废政务;春秋时期,孔子以“不学礼,无以立”训诫儿子。这两个事例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家规文化的源头。

材料二 古代家规虽然来自不同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追求,但内容都以家庭伦理为主体,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养德,如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强调“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陆九韶在《陆氏家制》中主张“人之爱子,当教之以孝悌忠信”。

材料三“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规,除对家族的繁衍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外,还是社会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为社会提供家庭教育的范本和楷模。 【分析】本题考查内容概括。通读材料,抓住关键句和关键词,取主舍次进行概括即可。根据材料一“西周时期”“这两个事例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家规文化的源头”可以概括为:我国家规历史悠久。根据材料二“古代家规虽然来自不同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追求,但内容都以家庭伦理为主体,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养德”可以概括为:古代家规内容相近。根据材料三“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规,除对家族的繁衍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外,还是社会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为社会提供家庭教育的范本和楷模”可以概括为:古代家规影响深远。 【解答】答案: 示例:

材料一:我国家规历史悠久。(或:我国家规起源早。) 材料二:古代家规内容相近。(或:古代家规重视伦理道德。) 材料三:古代家规影响深远。(或:古代家规有积极影响。)

12.(2分)学校开展“中国好家庭”评选活动,下面两条家规深受师生好评,你更喜欢哪一条?请谈谈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①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朱子家训》

②一生之成败,皆关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曾国藩家书》 【分析】本题考查句意理解与评析。学生需理解句意,根据要求分析作答。 【解答】答案:

示例:①句的意思是:在没下雨时就应做好准备,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去挖井。理由:它告诫我们做事应早做准备,避免被动。

②句的意思是:人一生的成败与所交的朋友是否贤德(贤能)有关,所以不能不谨慎。理由:它告诫我们对朋友要甄别筛选,谨慎交往。

13.(4分)鲁智深的姓、字、法号中巧妙地隐含着他的性格特征﹣﹣“鲁且达而又智深”,请在“鲁”“达”“智深”中任选一个,结合你所知道的相关情节简析他的性格特征。

【分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对名著情节的考查,或给出一个人物,要求写出与其相关的情节;或给出一段人物缺失的情节,要求学生指明情节中的人物;或直接给出一个情节,要求学生指明出自哪部名著,并对其中的人物或主旨进行分析。根据平时积累,依据题目要求作答即可。 【解答】答案:

示例一:“鲁”,鲁提辖听到金氏父女哭声后乱扔碟盏,表现其“粗鲁急躁”的性格. 示例二:“达”,鲁提辖倾尽钱财帮助金氏父女,表现其“豁达大度”的性格.

示例三:“智深”,鲁提辖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却说郑屠诈死,然后迅速离开(鲁提辖在金氏父女走远后才离开客店),表现其“智慧深思(粗中有细)”的性格。 六、作文

14.(40分)作文。

春天是耕种的时节,播一粒种子,就是播撒希望。

在成长过程中,你也在内心里埋下过这样的“种子”吧——某段经历,某个场景,某一本书,某句话语……就那样留存下来,在心里种下了,在后来的日子里,慢慢生长……也许是善良、勇敢、坚强的品质,也许是对知识的渴求、对外边世界的向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抑或就是对某一种活动、技能的喜好与追求……种下了,未必很快就有收获;但怀有种子的心,是充实的,坚强的,美好的。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记录一个关于“种子”的故事。 要求:

(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 (2)有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4)不少于600字;

(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分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首先审题,题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种子”的故事,可以写一篇纪实作文或想象作文。确定好自己的主题和写作方向,就可以按照记叙文的思路,先列好提纲,再表达。可以采用总分总结构,开头先引出这一事物或场景,中间详细论述,注意该部分不要写成流水账,要围绕这一事物或场景的主要特征来写,并与“种子精神”扣题,结尾要呼应题目并作对“种子精神”作总结。注意中心思想的突出,最好能够前后呼应,突出自己的情感。 【解答】

一粒好的种子

袁隆平院士说“人就像一粒种子”。只要是一粒健康的种子,只要那宝贵的胚芽还在,一到时机成熟,它就会在阳光下探出头来,绽放勃勃的生机。所以,袁隆平又说,“要做一粒好种子。”

戈壁滩上有两粒种子。“天啊!”一粒种子惊呼道,“太阳这么毒,天气这么热,没有一点水,我们可怎么活啊?”最后它在抱怨中死了,另一粒种子默默地把根向地下扎去,用力汲取着每一点水分。它自言自语,“我应该是一棵树,我的责任就是为大地添一分绿色”。最后它长成了一棵胡杨,身躯也越来越壮,越来越经得起风沙。几百年后,这里出现了一片胡杨林。

其实,抱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上帝给每个人的都不会太多,只要用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会改变整个世界。道路崎岖坎坷并不是冲向目标的最大障碍,一个人面对困境的心态才是成败的关键。只要心中的灯火不

曾熄灭,即使前方是万丈深渊,或是龙潭虎穴,脚步一样会坚定不移,前途也依然是一片光明。要想做一粒迎接春天的种子,就要禁得起一切挑战!

也许你正为怀才不遇而沮丧,也许你正被市场经济的浪潮所冲击,也许你正因自身的缺陷而自卑。不要倒下,站起来!作家契诃夫说过:“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境由心生﹣﹣问题本身都不是问题,如何对待它才是最大的问题!要想做一粒迎接春天的种子,就要经得起命运的考验!

有志者,事竟成,百万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在敌众我寡的严峻情势下,在生死攸关的千钧一发之际,项羽破釜沉舟,拼死一战,大获全胜,名垂千古;在成为亡国之君被俘后,在饱尝羞辱历尽煎熬归国时,勾践卧薪尝胆,警钟长鸣,报仇雪耻,流芳百世。正所谓“竹密岂阻流水过,山高无碍彩云飞”。再剽悍的烈马也有能征服它的勇士,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要想做一粒迎接春天的种子,就要禁得起对手的挑战!

自然中,阳光不少,风雨不多,根扎深了,树木自然绿;人生中,快乐不小,痛苦不大,心态平了,道路自然直。

一粒种子的春天已经降临,你的春天在那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