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考前模拟卷-004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下列各组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结构类型都具备的一组是( )(1分)
A:口 甘 莫 菽 B:犬 下 益 伐 C:又 及 取 行 D:目 耳 嵩 嶺
2、下列各组字,含有会意字的一组是( )(1分) A:門 高 从 B:大 刃 血 C:月 哀 向 D:眉 夜 朱
3、下列各组字中,义符相同的一组是( )(1分) A:溪、谿 B:游、遊 C:猶、猷 D:腾、勝
4、现在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的时代是( )(1分) A:夏代 B:商代 C:周代 D:新石器时代
5、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用本字的一句是( )(1分) A: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 B:齊人追亡逐北,所過城邑皆畔燕而歸。 C: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52
D: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
6、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用通假字的是( )(1分) A: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B:項王曰:“壯士! 赐之卮酒。” C:癸酉,師陳於鞌。 D: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
7、下列各组字,属于变换构字成分而形成异体字的一组是( )(1分) A:張——脹 B:雕——彫 C:猿——猨 D:雜——襍
8、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分化字关系的一句是( )(1分)A:執其干戚,習其俯(俛)仰。 B:管(館)人布幕於寝門外。 C:有求則卑辭,無欲則嬌(驕)嫚。 D:行李之往來,共(供)其乏困。
9、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分化关系的一句是( )(1分)A:為酒甚美,縣(懸)帜甚高,然而不售,酒酸。 B:今子長八尺,迺(乃)為人僕御。 C:趣(取)舍無定謂之無常。
D: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又)五日而後反。
10、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意义解释正确的一句是( )(1分) A:河内凶,則移其民於河東。(凶恶) B: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专一) C:男有分,女有歸。(返回) D:稱解狐,其雠也。(赞扬)
1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用引申义的一句是( )(1分)
53
A:案灌夫項,令謝。夫愈怒,不肯謝。 B:彼有遺秉,此有滯穗。 C:以志吾過,且旌善人。 D: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1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用引申义的是( )(1分) A:律謂武曰:“副有罪,當相坐。”
B:見靈輒餓,問其病。曰: “不食三日矣。” C: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 D:棄甲曳兵而走。
13、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属于同义连用的一句是( )(1分) A: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 B:荆人尚猶循表而導之。
C: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 D: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14、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用通假字的一句是( )(1分) A:天下之民皆引領望之矣。 B:從許子之道,則市賈不貳。
C: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 D: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
15、下列句子含有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 )(1分) A: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B: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 C:刑仁講讓,示民有常。
D: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爲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
16、下列句中,数詞表示約数的一句是( )(1分) A: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 B: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 C:棗栗千石者三之。 54
D:夫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
17、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其”属于指示代词的一句是( )(1分) A:百姓皆聞其賢,未知其死也。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C: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 D: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
18、“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句中“與”的词性是( )(1分) A:动词 B:语气词 C:连词 D:介词
19、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的一句是( )(1分) A:豕人立而啼。 B:故不能推車而及。 C:夫戰,勇氣也。 D:父母唯其疾之憂。
20、下列句子中,属于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1分) A:許子奚爲不自織? B:沛公安在? C:且焉置土石?
D:臣實不才,又誰敢怨?
二、填空题(共6题,共6分)
21、夫如是,故遠人不服,________;既來之,則安之。(1分)
22、數罟不入洿池,________。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1分)
23、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________。(1分)
55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________,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1分)
25、獻玉者曰:“________,故敢獻之。”。(1分)
26、北冥有魚,其名曰鯤。________;化而為鳥,其名為鵬。(1分)
三、文字题(共14题,共42分)
27、解释划线词的词义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鮮:(1分)
28、解释划线词的词义。其夫爲相御,擁大盖,策驷馬。策:(1分)
29、解释划线词的词义。上士聞道,勤而行之。勤:(1分)
30、解释划线词的词义。旬日之間,浸大也,三年之後,如車輪焉。浸:(1分)
31、解释划线字的意义。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濟:(1分)
32、说明加点字的词性和作用。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為:(1分)
33、说明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和语法作用。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焉:(1分)
34、说明加下划线的词的词性和作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爲後我?”爲:(1分)
35、说明加下划线的字的词性和作用。雖九死其猶未悔。雖:(1分)
36、说明加下划线的词的词性和作用。歸以語其弟,曰:“楚其亡乎?”以:(1分)
37、分析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结构類型,说明其本义,并指出每组句子中哪一句用的是本义。(6分) 56
(1)A.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B.凡榖田,绿豆、小豆底爲上。 (2)A.願無伐善。無施勞。 B.十年春,齊師伐我。 (3)A.有車鄰鄰,有馬白顛。
B.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
38、解释下列句中“防”的意义,并归纳“防”的词义引申脉络。(6分) (1) 視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
(2) 吾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
(3) 夫民心之慍也,若防大川焉,潰而所犯必大矣。 (4) 以防止水。
39、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和意义,并据以说明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不同。(8分)
(1)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2)戰於長勺,公將鼓之。 (3)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
(4)工師得大木,則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則王怒。
40、用现代标点符号标点下面的文言短文,请将下面的文言短文抄写在答题卡上作答。(12分)
景 公 有 愛 女 請 嫁 于 晏 子 公 迺 往 燕 晏 子 之 家 飲 酒 酣 公 見 其 妻 曰 此 子 之 内 子 邪 晏 子 對 曰 然 是 也 公 曰 嘻 亦 老 且 惡 矣 寡 人 有 女 少 且 姣 請 以 满 夫 子 之 宫 晏 子 違 席 而 對 曰 乃 此 則 老 且 惡 婴 與 之 居 故 矣 故 及 其 少 而 姣 也 且 人 固 以 壯 託 乎 老 姣 託 乎 惡 彼 嘗 託 而 嬰 受 之 矣 君 雖 有 赐 可 以 使 嬰 倍 其 託 乎 再 拜 而 辭 (注: 晏子,名嬰。)
四、综合题(共2题,共32分)
41、把下段文章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
左師觸龍言願見太后。太后盛氣而胥之。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故願望見
57
太后。”太后曰:“老婦恃輦而行。”曰:“日食飲得無衰乎?”曰:“恃鬻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於身也。”太后日:“老婦不能。”太后之色少解。左師公日:“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願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宫。没死以聞。”太后曰:“敬諾。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託之。”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曰,“甚於婦人。”太后笑曰:“婦人異甚。”對曰:“老臣竊以爲媼之愛燕后賢於長安君。”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
(1)太后盛氣而胥之。(2分)
(2)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2分)
(3)日食飲得無衰乎(2分)
(4)太后之色少解(2分)
(5)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2分)
(6)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2分)
42、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20分)
懷王問于賈君日:“人之謂知道者爲‘先生’,何也?”對曰:“此博号也。大者在人主,中者在卿大夫,下者在布衣之士。乃其正名,非爲‘先生’也,爲‘先醒’也。”……賢主者學問不倦,好道不厭,慧然先達于道理矣。故未治也,知所以治;未亂也,知所以亂; 未安也,知所以安;未危也,知所以危。故昭然先寤乎所以存亡矣,故曰“先醒”,譬犹俱醉而獨先發也……
昔楚莊王與晉人戰,大克。歸過申侯之邑,申侯進飯,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請罪。王喟然嘆曰:“非子之罪也。吾聞之曰:‘其君賢君也,而又有師者,王; 其君中君也,而有師者,霸; 其君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者,亡。今我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也。吾聞之,世不绝賢。天下有賢,而我獨不得,若吾生者,何以食爲?”故莊王戰服大國,義從諸侯,思得賢佐,日中忘飯,可謂明君矣。此之謂先寤所以存亡,此先醒者也。 58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
人之謂知道者爲‘先生’,何也?知道:(1分)
(2)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
賢主者學問不倦,好道不厭,慧然先達于道理矣。學問:(1分)
(3)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
賢主者學問不倦,好道不厭,慧然先達于道理矣。厭:(1分)
(4)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 故昭然先寤乎所以存亡矣。昭然:(1分)
(5)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 故昭然先寤乎所以存亡矣。寤:(1分)
(6)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 其君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者。莫:(1分)
(7)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加下划线词的词性与用法。(3分) 此之謂先寤所以存亡. 译文: 之:
(8)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加下划线词的词性与用法。(3分) 戰服大國,義從諸侯 译文: 服:
(9)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4分) 为什么说“先生”是个“博号”?
(10)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为什么贾君把“先生”解释为“先醒”?(4分)
59
古代汉语-考前模拟卷答案-004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主考点】象形 【副考点1】指事 【副考点2】会意 答案:A
解析:A项口是象形字,甘是指事字,莫是会意字, 菽是形声字。
2、【考点】会意 答案:A
解析:会意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字来构成新字造字方法。A项“从”,由两个“人”构成,表示一人在前,一人在后紧紧相随。故“从”是会意字。
3、【主考点】形声字的类型 【副考点1】形声字义符的表义特点
【副考点2】义符和声符在形声字中的位置分布 答案:C
解析:A项溪的义符是氵,谿的义符是谷,义符不同;B项游的义符是氵,遊的义符是辵,义符不同;C项猶的义符是犬,猷的义符也是犬,所以义符相同;D项腾的义符是马,勝的义符是力,义符不同。
4、【考点】殷商甲骨文 答案:B
解析:殷商甲骨文已经是成系统的文字。
5、【考点】纯表意字与词义的探求 答案:C
解析:“豆”的本义是高脚盘子,是盛放肉类等的食器。C项中用的是“豆”的本字本义。 60
6、【考点】通假字的声音关系 答案:D
解析:彫——凋。《论语・子罕》:“岁寒然后之松柏之后彫也。”“彫”从“彡”,“周”声,本义是“纹饰”,这里是“凋”的借字,意思是“凋谢”“凋零”。“彫”和“凋”同属端母幽部,二者属双声叠韵关系。
7、【考点】构件不同 答案:C
解析:猿——猨是一组异体字,这两个字造字方法相同、构件不同。猿和猨同为形声,所取声符不同,它们属于变换构字成分而形成的异体字。
8、【考点】分化字的定义 答案:D
解析:D项“共”本义是供给,后来本字用来表示“一共。共有”,就为本义造了一个新字“供”。
9、【主考点】分化本义 【副考点】宋人有酤酒者 答案:A
解析:分化本义:有些字被常用的假借义或引申义占用后,会另造一个新字来承担它的本义。为酒甚美,县(悬)帜甚高,然而不售,酒酸:县,本义是悬挂,后来加形旁“心”造“悬”字,分化本义。而本字假借作县长的县。
10、【考点】博学 答案:B
解析:A项凶是丰年、收成不好。C项归是出嫁,这里是夫家。D项称是推荐。
11、【考点】介子推不言禄 答案:C
解析:“过”的本义是走过、经过,引申出“过错、过失”。“以志吾過,且旌善人。”这里“过”用的就是引申义,意思是过失、错误。
12、【主考点】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61
【副考点】苏武牧羊 答案:A
解析:所谓引申义,是指在多义词的数个义项中从本义引申派生出来的意义。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坐”本义是坐下,引申为“连坐”,古代法律规定一个人犯罪,他的亲属或和他有关系的人一同受罚。
13、【考点】连用 答案:B
解析:B项“尚”和“犹”都是副词,在“仍然”的义项上同义。
14、【主考点】北冥有鱼 【副考点】通假字的定义 答案:D
解析:文字承担着与它的字形相一致的本义,也承担着由本义引申出的引申义,这些都是文字的职能。文字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因声音相同相近而被借用的情况,也就是说,有时不写本字而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我们把借来记录同音词的字叫通假字,简称借字。D项“辩”是“辨”的借字,分辨。
15、【考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答案:D
解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形容词用作动词后,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具有“认为(宾语)……” 的含义。“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爲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羞小节“,意思是“以小节操的失误为羞。”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16、【考点】约数和虚数 答案:A
解析:连用两个相邻或相近的基数表示约数。如,“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17、【考点】第二节 指示代词 答案:B 62
解析:指示代词,是指用于指称或区别人或事物的代词,主要分近指和远指两类,有“是、之、此、斯、兹、彼、夫、其”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其,这里是指示代词,表示远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那”。
18、【考点】邪(耶) 答案:B
解析:在疑问语气词中,“与(欤)”、“邪(耶)”的语法作用及疑问语气的轻重大致相似。这两个词古音相近,只是在先秦古书里出现的场合略有不同。“与(欤)”、“邪(耶)”的疑问语气,较之“乎”要轻得多,它们更多的是表示一种探询的语气。例如“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这句话中“与”是句末语气词。
19、【考点】第一节 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答案:B
解析:B项为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意思是“因胳膊受伤不能推车而被韩厥赶上”。A项中“人”意为“像人一样”,是有名词作状语的句子;C项为判断句;D项是宾语前置句。
20、【考点】在疑问句中,如果宾语是疑问代词,一般都位于动词或介词前 答案:A
解析:疑问代词充当介词并与前置的情况:介词宾语常见于介词“为”“以”与\"的用例,介词“于(於)”的宾语不前置。本题的”許子奚爲不自織?”“奚”是疑问代词,作介词“为”的宾语而前置。
二、填空题(共6题,共6分) 21、【考点】季氏将伐颛臾 答案:則修文德以來之
解析: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22、【考点】寡人之于国也 答案:鱼鳖不可胜食也
解析: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 。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63
23、【考点】虽有佳肴 答案:然後能自反也
解析: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
24、【考点】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答案: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解析: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选自《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25、【考点】宋人献玉
答案: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實也
解析: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實也,故敢獻之。”。(选自《宋人献玉》)
26、【考点】北冥有鱼
答案: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解析: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三、文字题(共14题,共42分) 27、【考点】子产论为政 答案:鮮:少。
28、【考点】晏子为齐相 答案:策:赶着
29、【考点】上士闻道 答案:勤:努力
30、【考点】纪昌学射 答案:浸:渐渐。
31、【考点】潮州韩文公庙碑 答案:濟:振救。 64
32、【考点】季氏将伐颛臾
答案:為: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语气。
33、【考点】寡人之于国也 答案:焉: 兼词。作补语。
34、【考点】介绍动作行为的原因或目的 答案:爲:介词,引进原因
35、【考点】虽然
答案:雖:连词,表示假设性的让步,虽然。
36、【主考点】斗且廷见令尹子常
【副考点】连接动词和动词,表示前后两个动作行为是一前一后的承接关系 答案:以:连词;连接前后两个动作,表示承接,“来”。
37、【考点】只有本字本义才是形义统一的
答案:(1)“豆”是象形字,本义是高脚盘子。A句用的是本义。 (2)“伐”是会意字,本义是“杀伐”。B句用的是本义。 (3)“颠”是形声字,本义是“头顶”。A句用的是本义。
38、【考点】连锁式引申 答案:(1)规范、标准 (2) 禁阻、防止 (3) 堵塞 (4) 堤坝
“防”由本义到引申义的引申脉络是:堤坝一堵塞一禁阻、防止一规范、标准
39、【考点】第三节 实词的活用与兼类 答案:(1)鼓:名词,一种乐器 (2)鼓:动词,击鼓
(3)小:形容词,“大”的反义词 (4)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小
65
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不同在于:
词的活用是临时的用法,活用后的用法不是词的固有语法属性;兼类则是一个词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词类的语法功能,并且这些语法功能已经是固定的,不是临时的。例如:(3)中的“小”是固有的用法。(4)中的“小”是词类活用。 (1)中的“鼓”是名词,(2)中的“鼓”是动词,属于词的兼类。
40、【考点】第二节 古书的标点
答案:景公有愛女,請嫁于晏子。公迺往燕晏子之家,飲酒酣,公見其妻曰:“此子之内子邪?”晏子對曰:“然,是也。”公曰:”嘻!亦老且惡矣。寡人有女,少且姣,請以满夫子之宫。”晏子違席而對曰:“乃此則老且惡,婴與之居故矣,故及其少而姣也。且人固以壯託乎老,姣託乎惡。彼嘗託而嬰受之矣,君雖有赐,可以使嬰倍其託乎?”再拜而辭。
四、综合题(共2题,共32分) 41、(1)【考点】触龙说赵太后 答案:太后怒气冲冲地等着触龙。
(2)【考点】触龙说赵太后
答案:我的脚有毛病,确实不能快跑。
(3)【考点】触龙说赵太后 答案:每天的饮食该不会減少吧?
(4)【考点】触龙说赵太后 答案:太后的脸色略微和緩了一些。
(5)【考点】触龙说赵太后
答案:我的儿子舒祺,最小,不成材。
(6)【考点】触龙说赵太后
答案:您错了,比不上爱长安君那样厉害。
42、(1)【主考点】动词 66
【副考点】名词
答案:知道:懂得道理、规律
(2)【考点】动词 答案:學問:学习求教
(3)【考点】动词 答案:厭:满足
(4)【考点】形容词词尾 答案:昭然:清楚明白的样子
(5)【考点】动词 答案:寤:醒悟
(6)【考点】第五节 无定代词 答案:莫:没有什么人
(7)【考点】宾语借助代词的复指而前置
答案:译文: 这就叫作比别人先明白存亡的道理。 之: 代词,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8)【主考点】使动关系
【副考点】宾语借助代词的复指而前置
答案:译文: 打仗能使大国顺服,信义能使诸侯归从。 服: 动词,使动用法。
(9)【考点】名词
答案:先生是个宽泛的称号,可以称呼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最高者可以是君主, 居中者可以是卿大夫,最下者可以是布衣之士。
(10)【考点】名词
答案:因为“先生”能够先于他人清醒地认识到天下安危存亡的道理。
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