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花图问答。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概述

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概述

来源:花图问答
应用技术 ●I 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概述 何启伟 (吴川市土木建筑工程公司 524500) [摘 要】本文通过笔者多年的建筑施工工作经验,对现代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方面进行了分析,高层建筑的旋工技术比较复杂,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占有重要 的地位,对国内与国外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方面的相关方法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TU208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3X(2010)20 0301—01 1关于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 1 1高层建筑混凝土的强度控制 (1)配合比的选定 工程开工前,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到法定 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待级配报告出来后,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实验室配 比),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但问题就在于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 故尚需进行试验试配调整和现场砂石实际含水率调整方能确定砼的配合比。 有资料统计显示,若因砂的含水率增多,砂率下降2%~3%,混凝土强度将下 降l5%~2O%,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5%~2O%,石子及砂土的级配影响为 5%~2O%:水灰比影响为多增l%,强度降低5%~10%,故应该采取相应 措施进行控制,严格执行初步配合比计算和基准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2)严格养护制度 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旋工周期,而且能 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在配合比、原材料、振 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其原因,多为抢工期、养 护时间严重不足。对浇筑量大的大体积混凝土应有养护方案,从养护开始至养 护结束应有人负责,从主观意识上要对养护有足够的认识。养护方案中应从人 员、水源、昼夜养护时间要求,覆盖等多方面进行考虑采取措旋,同时注意根 据规定不同水泥品种和砼的要求确定养护时间,对于大体积砼的养护应根据气 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不漏主要关键细节。另外也要加强养护 期的督查。 (3)加强混凝土强度评定 剔除试块制作的不规范现象。《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lJlO7)规 定,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 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试块的制作 应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不能弄虚作假,保证试块的真实性。 1.2高层建筑裂缝的控制 1、设汁措旅 (1)“放”的措施。设置永久性伸缩缝:外墙面适当位置留分隔缝等。 (2)“抗”的措施。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重视对构造钢 筋的配置:对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轻质墙体,增设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 柱,每层墙高的中部增设厚度120mm与墙等宽的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端增 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用钢 丝网(每边搭接不小于150mm)进行处理:特别注意梁底的砌筑要求:屋面保温 层与隔气层的合理设置等。 (3)“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合理设置后浇带,采取相应补偿收 缩混凝土技术,混凝土中多掺纤维素类等。 2、施工措施 “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在混凝土裂缝预防中,对新浇混凝土 的早期养护尤为重要。为使早期尽可能减少收缩,要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 避免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较大收缩的同时,受到内部约束而易开裂。大体 积混凝土,应着重在控制混凝土的升温,延缓混凝土的降温速率,减少混凝土的 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改善约束和完善构造设计等方面采取措施。 如选用中低水化热的水泥,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掺加减水剂粉煤灰等, 选择良好级配的粗细骨料,控制混凝土的出槽温度和浇筑温度,埋设散热孔、 通水排热,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同时在养护过程中对表面、中间、底 部温度进行跟踪监测(尤其在前3天)。对混凝土浇筑后的内部最高温度与气 温温差宜控制在25℃以内,否则因温差过大产生混凝土裂缝。 1 3高层建筑的施工测量控制 由于高层建筑的层数多,高度高,对施工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故在工程开工 前应制定好旆测方案,确定好测量仪器,根据施工方案建立好施工控制网:将高 层建筑控制轴线及时投影到建筑面层上,然后根据控制轴线作柱列线等细部放 样,以备绑扎钢筋,立模板和浇筑混凝土之用:高层建筑旌工测量一般采用外控 首层面层上作好平面控制,并选择四个较合适的位置作控制点或用中心 “十”字控制,在浇筑上升的各层楼面时,必须在相应的位置预留2O0inm× 200mm与首层层面控制点相对应的小方孔,保证能使激光束垂直向上穿过预留 孔。高层建筑施工测量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但必须经 过校对和复核,以确保准确无误。 2国内高层建筑的搪工技术 2.1高层建筑的建筑体系 高层建筑的建筑体系涉及结构材料、结构类型和施工工艺的选择问题, 既取决于不同建筑产品的功能要求和建筑层数的高低,也决定于物质技术基础 和施工条件。 2 2高层建筑的施工机具 高层建筑施工机具的选择必须满足工期机械费用低和综合经济效益好要 求,合理进行起重运输体系的组合 高层建筑要着重解决好垂直运输和吊装的 施工机械。塔式起重机既能垂直运输,又能水平运输,工作范围大,是高层毪 筑的关键施工设备。北京、上海、四川、广东等地已经定点批量生产,最 大起重量5t~lOt。最大幅度20m ̄40m,行走时最大起重高度40m ̄55m,有轨 道式、固定式、附着式和内爬式四种用法,解决了大量的高层建筑施工任 务。但还不能满足高层建筑发展的要求,因此近年进口了一批性能较好的塔 式起重机,最大幅度45m ̄70m,行走时最大起重高度60m ̄80m,无级调速。最 近国内一些厂家与国外合作,生产一些新的机型,并已开始国产化。为了解决 高空安全作业,要重视高层建筑脚手架和吊篮的选型和设计、制造、使用。 目前采用的有钢管扣件脚手架、门型脚手架、桥式脚手架、悬挑架和各种 吊篮等。今后还要发展一机多用的设备,例如能沿屋顶运行。兼有吊篮、屋 面吊及擦窗机的功能。 2.3高层建筑深基础施工 我国地区辽阔,地质差异很大,高层建筑的基础更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 径。如果地基土质较复杂,持力层较深,而地下室埋置深度并不大。则采用桩 基础是必要的。从我国少钢的国情出发,钢桩不宜多搞,宜侧重发展现浇和预 制的钢筋混凝土桩。预制桩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质量较有保证,鉴别承载力 方法明确,近年使用的预应力空心管桩有较大的承载力,预制桩对高地下水位 地区更为适用:但这种桩存在着耗钢量大、造价贵、施工噪声大和截桩困难等 问题。现浇桩近年有了较大的发展,机械钻孔桩、冲孔已经发展到直经lm左 右,人工挖孔桩直经大,荷载大,但应十分重视安全施工。现浇桩适应性强,噪 声小、造价低,可以作为发展重点,并努力实现机械化。当基础埋置特别深时, 在施工技术上困难大,并且不易保证施工的安全,宜采用沉井或沉箱法施工。 2.4高层建筑的装修设备 同一般多层建筑比较,高层建筑的装修标准较高,设备复杂。高层建筑的 外墙饰面较多层建筑要求与基层结合牢固,耐久性好,立面丰富多彩,施工操作 方便,宜着重发展以下一些做法:混凝土外墙无论预制或现浇都宜发展各种装 饰混凝土,使装修与结构合一,不再抹灰,并以各种有机或无机的高分子涂料饰 皿。一  结语 以上分析了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方面的相关问题,并通过国内外高层建筑 旌工技术的单独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在这方面也处于与世界同步的水平, 不过随着我国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会具有更强的影响力和 优势。 法和内控法相结合,当采用外控法投测轴线时,应每隔数层用内控法测一次。以 提高精度,减少竖向偏差的积累:当用内控法时,一般用激光铅垂仪法,必须在 科技博览I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