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
(初稿)
《纲要》课程自2014年下学期开始,实施“3+1”的教学模式。即由原来的一学期改为半学期,由每周2学时改为每周4学时。其中,3学时为课堂教学时间,1学时用于各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总课时32学时。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这一要求,结合《纲要》课程本身的教学要求以及当今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性需求,初步设计了该课程实践教学的几种组织形式。
一、经典阅读
由于《纲要》教材的内容丰富, 规定的理论教学学时又非常有限, 对于课堂内没有重点讲授的以及需要学生在课外额外花时间精细消化理解的内容, 开列指定阅读书目, 撰写心得报告的方式进行。这些书目是与某个专题相关的原始资料或者史学研究的精品专著, 是任课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和研究中筛选的对理解相关历史专题非常重要的著作。通过精读某几本著作, 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阅读史学著作、分析历史规律的能力。
为学生选读的书单如《西学东渐记》,《顾惟君回忆录》,《毛泽东传》,《邓小平传》,《西行漫记》,《历史选择了毛泽东》,《美国十字军在中国》,《苏联军事顾问的日记》,《清代学术概论》,《孙中山文选》,《独秀文存》,《周恩来外交文选》,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鸦片战争》, 杨天石《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 丛进《曲折发展的岁月》, 王年一《大动乱的年
代》,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 李德《中国纪事》, 弗拉基米洛夫《延安日记》等。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选择阅读书目单中的一本书,记录读书的过程和心得,在学期结束前每位学生上交一份2000字以上的读书报告。
二、主题探究
《纲要》涉及到众多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重大理论问题和认识问题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资本-帝国主义侵略有功论?殖民化是不是等于现代化?革命还是改良?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误会还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共产党是不是“卢布党”、“早产儿”?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改革是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等等问题,可以布置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基本要求:以团队合作学习探究为主。团队应该在教学班级内部组建,每组人数以8-10人为宜。参加团队合作学习的同学除了上交一份小组2000字以上的学习报告以外,每个人还必须附上个人的探究学习、讨论发言过程。
三、参观考察
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就近选取一些与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的历史遗迹和名人故居,如金华太平天国侍王府、义乌细菌战受害者纪念馆、台湾抗日义勇军旧址;金华附近有陈望道故居、吴晗故居等,还是红十三军、金肖支队等活动区域。这些地方都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教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历史遗迹进行教学。
基本要求:学生利用短学期或周末进行参观考察活动。要求学生事先认真搜集资料, 熟悉基本的历史情况, 确定参访时重点关注的主题, 做到有的放矢地参访学习。并且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参观体会, 结合相关章节的知识写出2000字以上的社会实践报告,作为平时实践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
四、社会调查
结合《纲要》课程内容和实践教学需要,确定一些富有现实意义、切实可行的参考选题,主要是收集整理地方历史故事,调研当地的历史遗迹,采访历史事件的当事人等,如走访抗战老兵、细菌战幸存者、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等历史事件的亲历者。
基本要求:参加调查的形式可以分为个人和团队,团队原则上在教学班级内部组建,每组人数以3-10人为宜。参加团队调研的同学除了上交一份小组2000字以上的调研报告以外,每个人还必须附上个人访谈记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