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施工资源优化配置与工程成本管理关系
陆 强 蔡 强 张 坤
(河海大学商学院,南京,211100)
摘 要: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每个企业都在想方设法提高自身在行业中的竞争力,而加强工程成本管理是最为行之有效地方法之一,本文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论证了资源的配置与工程成本的关系,提出了一条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减少成本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资源优化 资源配置 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05—0021—02 一、引言
资源是为完成计划任务所需的人力、材料、机械设备和资金的统称。在工程成本中,资源的使用成本占总成本的80%以上,工程建设的过程,同时也是资源耗费,形成资产的过程。因此,有效而合理的资源配置对于工程成本的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施工资源的类型及特性 1.1施工资源的分类
资源按照内容来分,可以分为人力资源、物资设备资源、资金和技术资源。人是施工的
主体,人力资源是工程施工的第一资源。施工人力资源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配置和生产队伍的组建;物资设备是工程施工的物质基础,物资设备又可以非为物资材料和机械设备;资金是工程建设的基本保证,一定量的流动资金是施工得以正常开展的基本条件;技术是工程达到预定施工目标的有力手段。
资源按照存在形态来分又可以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如人力资源、机械设备等。无形资源如时间、技术等。
1.2资源的特性
资源除了具有价值的特性外,还有以下主要性质: (1)有限性。施工资源的耗用总是存在一定的约束,任何资源都不是无的。
因此,资源的优化配置即是在这些约束条件下尽可能得达到预定工程目标而使成本最小。
(2)柔性。也称替代性。有些资源不是绝对的,如机械设备虽然可以大大提升施工效率,但有时也可用劳动力来替代。因此,资源在优化配置时一定要考虑以上因素。
二、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工程成本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资源的合理配置不仅可以给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带来很大的方便,而且可以给施工单位带来较好的利益。
2.1均衡的资源配置能创造直接效益
物资的耗费和机械设备的使用费占工程总成本的60%以上,合理配置资源,避免资源需用量曲线出现较多的波峰,合理使用,均衡消耗能有效地减少机械设备的进出场费,甚至降低机械台班费,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均衡生产也能大大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一是避免了工人无事可做而产生的窝工现象,二是能尽量减少工人加班次数,从而节约成本;三是有利于优化从事直接生产的工人和辅助用工数量关系,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总工时。
2.2合理的资源配置能带来工期效益
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合理地分配资源消耗,是工程按时完工的有力保证。对于一个建筑项目来说,工期即意味着效益。
21
2.2.1 合理的资源配置能有效缩短工期
工期的安排往往以时标网络图为基础,由于资源供应的,使得某些工程不可能在该时段同时进行,其中某些工作必须推迟开始,一旦超出该工作时差所允许的范围,将可能导致整个计划工期的延长。因此,如果通过对网络计划中资源需求曲线的合理调度,可以在不拖延工期或者拖延最少的情况下,满足该时段资源有限的要求,从而使工期缩短或者工期拖延最少。
2.2.2工期效益的影响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工期变化对经济社会效益产生的影响。按目前我国生产性基本建设规模估计,如果在建生产性项目的建设工期缩短一年,则国民经济可增加收益50多亿元,同时还可消化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对于非盈利性项目而言,提早一天投入使用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以三峡工程为例,三峡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KWh,年发电量847亿KWh,如果按期完工,则可以达到预期的投资效益;如果整个电站提前一天发电,按照目前上网电价每度0.25元计算,发电1分钟的效益是2290元,1小时的效益是13.74万元,一天的效益是329.76万元。由此可见,如果一个工程能够按期完工甚至提前完工,将给工程的利益相关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业主也充分意识到这点,现在工程承包合同中也更多采用固定总价加提前完工奖金的承包方式。
(2)工期变化对成本的影响。大型工程施工建设一般要持续数年,工期的缩短,一能减少资源的消耗,如减少在建工程因为风吹、日晒、雨淋等原因造成的自然损耗,降低机械设备的损耗等;二是能降低工程直接费用,如工人的工资与福利以及一系列间接费用等;三是能节约投资成本,有利于提前还清贷款成本,减少工程贷款的利息支出。
2.3优化资源配置能提升管理水平
如何合理得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创造更多的价值且付出更少的成本,对承包商的内部管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有利于承包商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制约机制,提高整合全过程施工管理的能力。
2.4 其他效益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建筑市场,信誉可以说是企业最大的无形资产。如果建筑公司能够按期完工,能提高自身的信誉,从而获得更多的建设合同,占领更多市场份额。除此之外,良好的资源结构也是工程质量的可靠保之一。
三、做好资源优化配置
3.1企业在进行资源调配,降低施工成本时,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1)充分考虑资源约束条件,施工工艺的相互关系,不能违反客观规律
(2)要全过程管理意识。事前要制定先进可行的施工
东方企业文化·经营管理 2011年5月
方案,做好周全的施工资源计划;事中要严格按照计划实施和控制;事后要及时总结、分析、补充,以达到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益的目的。
(3)要考虑到资源的柔性,尽量节约或合理替代耗竭性和稀缺资源,挖掘资源的最大
潜能。
(4)资源的供给时态与资源的需求时态相一致。 (5)所供资源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成本最低。 3.2具体落实到管理中,要从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资金方面入手,遵循以上原则进行资源优化配置。
3.2.1劳动力的配置要注意一下几点:
(1)注意劳动力的工作面。在进行劳动力资源协调时要注意保证每个劳动力的最小工作面,使劳动力之间不互相干扰,保证劳动力的效率。
(2)技术等级的搭配。在工程进行过程中,需要不同种类的劳动力来参与施工。因此,应当给每个工种配备与劳动强度相适应的劳动力数量,既不能过多配置高等级的劳动力,会增加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也不能过多使用低等级的劳动力,从而导致项目的进度与施工质量得不到1保证。
(3)尽量控制正在使用的劳动力和劳动力组织频繁的调动。频繁的调动不仅会增加劳动力适应工作的时间,降低效率,同时也不能保证良好的施工质量。
3.2.2材料优化配置主要是解决材料的选择和库存量的问题:
(1)运用价值工程的原理进行材料的选择。在满足相应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等功能要求的基础上,选择成本低,效益大的材料有助于发挥价值工程的效益。
(2)确定理想的库存。确定材料的库存量要在满足持续供应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订购费用、运输费用、价格折扣、库存费用等因素,确定较优订货量。
3.2.3施工机械设备的配置要考虑一下因素:
(1)施工机械的选择不但要根据施工工艺的特点、施工规模的大小、工作时间的长短等因素,尽可能降低施工单价。
(2)考虑施工机械的通用性。通用施工机械可以用一种机械满足不同的任务要求,扩大机械的使用范围,提高机械的利用率,方便维修和管理,也能使机械的调配更加灵活。
(3)科学的组织生产,合理配置和有效调度施工机械设备,充分发挥其效能,使各种设备相得益彰,不窝工,不浪费,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程度。
3.2.4资金管理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按照财务预算,合理使用资金。资金的使用必须有严格的预算控制,否则很容易造成流动资金短缺等问题。
(2)加强资金的动态管理。一个项目的施工过程,就是资金在各个环节、各道工序流转并力争增殖的工程,所以要加强每个环节中的资金的动态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控制企业的借款额度,运用多种借款形式,提高资金周转率。一是要加大对应收账款的清欠力度,提高工程款的回收力度,二是要控制应付账款,保证工程所需的后备资金,对能延后的款项,尽量在不影响和不违背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现金浮游量,保证资金的正常营运,三是积极调整贷款规模,降低财务费用支出。
四、工程实例研究
在中水十一局建设的淮安立交地涵工程中,由于其结构复杂,薄壁结构,工期要求紧,施工难度大,质量要求高等特点,中水十一局通过合理调配施工资源,从而降低施工成本,将淮安工程建成了精品工程。中水十一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1)用“三七土”在开挖区铺筑道路,缓解了开挖的压力,大大降低了成本;
(2)内部招标选择了5家队伍的 14 部反铲和 80 部自卸汽车进场施工,不但盘活了购置资金、降低了开挖成本,而且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
(3)组织了一支专门铺筑和维护施工道路的队伍,既加快了筑路速度,又减少了推土机台班;
(4)雨雪天气通过采用雨前彩布条覆盖和雨后清理积水的办法,促进了开挖进度,同时又在土方填筑和混凝土施工中重复利用彩布条,降低施工费用;
(5)采取反铲接力的方式,提高了机械使用率和开挖量,省去了二次修路及其他无形费用的支出;
(6)对弃料场实行分片包干管理,制定奖惩措施,提高开挖效率;
(7)科学地控制了土方平衡,开展了多个工作面的土方回填施工,使挖土既成为回填量,又成为开挖量,一举两得,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8)通过适时调配资源, 充分利用深井降水,保障了工程建设的供电与供水,增加了调配的灵活性,产生了巨大的效率;
(9)每个土建处配备了一辆农用三轮车主要用于扣件、管子、马道板、模板、小型工器具及部分钢筋的运输,从而解决了机械协调的压力,也使各处能灵活使用机械,提高了机械的效率;
(10)根据各个工程部位的需用量和各个仓库的积压量,他们采取一定的措施,及时协调,提高了周转材料的使用率。
在中水十一局局领导的统一布置下,根据淮安工程的特点,技术人员合理组织与调配了现场的有限资源,提前和按时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节点目标,达到了质量要求,而且在成本管理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五、结语
在建筑市场越来越趋于微利的情况下,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减少浪费,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来降低工程成本,从而为企业赢得较大的利润空间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曹吉鸣,林知炎.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10
[2] 贺全龙,侯学良.工程项目资源的总体优化与配置[J].建筑技术,2007,38(6):4-466
[3] 马远毅.非财务手段降低工程成本的途径 [J].中国工程咨询,2004(8):46-47
[4] 李朝晖.从淮安立交地涵工程看资源调配与施工成本的关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6):274-275
[5] 廖翼华,蔡岱峰.当代建筑成本控制的资源优化配置[J].科技传播,2010:14-25
[6] 李冰利.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工期与资源配置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8
[7] 李朝晖.从淮安立交地涵工程看资源调配与施工成本的关系[J].建筑技术,2007,17(6):274-275
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