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茎
课标解读:
《植物的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植物的生活”中的第四课。本单元由《植物的身体》、《植物的根》、《植物的叶》、《植物的茎》、《花和果实》五个主题组成。《植物的茎》是“植物的生活”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的茎》这节课是在学习了植物的根、叶之后,引导学生借鉴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会利用“解暗箱”的方法对植物茎内的构造进行猜想和假设,再通过直接和间接科学实验,认识植物茎内的构造、功能,掌握从事物的表象探究其内部构造的方法。通过学习了解环割技术对农业生产的意义,激发学生运用科学技术改善生活的欲望。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植物的根、叶的作用之后,继续探究茎的作用。本课引导学生利用简单的工具及实验方法对茎的内部构造进行观察,并通过实验现象,想象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意识到科学要尊重证据。
学情分析:
本课主要讲茎的作用,因为学生对植物的茎比较熟悉,如果直接导入课题,说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植物的茎,来研究茎的作用,可能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创设一个超过学生现有知识能力的情景,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所以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的过程设计为“复习旧知识-启发思考
-进行猜想-设计实验-验证实验-表达交流”这个过程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进行相关猜想,确立研究主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进行主动探究,实现学生的主动思考。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横切和纵切的实验方法探究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在探究过程中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3.知道植物茎的内部的导管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外部的筛管有运输养分的作用。
4.了解环割技术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用横切和纵切的实验方法探究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2.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
活动准备:
1.提前剪取带叶的枝条,迅速放入滴过红墨水的水中,并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观察现象,做好观察记录。
2.准备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小刀、竹子、放大镜、切割板、瓷盘等。
3.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活动:
1.谈话: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的知识。谁来说说植物的叶有什么作用?
你知道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使用的水分是从哪里来的吗?
大家猜想一下,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到达叶子上的呢?学生交流。
看来大家较为认同水从根到达叶子上可能与茎有关,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物的茎。(板书:植物的茎)
【设计意图】本课以知识回顾为引领,进行分析,让学生获取了本节课的研究方向,同时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归纳分析,提出了新的问题,实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新授活动
活动一:探究水分的运输
谈话:师:刚才我们猜想水到达叶子上可能与茎有关,那植物的茎内可能有什么结构
呢?4人一小组快速交流讨论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进行充分的猜想与假设茎内的结构,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发学生思考。
同学们的猜想真不少,要想验证我们的猜想就要……好,首先我们来看看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哪些实验器材。(课件出示)
那你打算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呢?小组迅速讨论交流一下。
那你打算怎样切?
师小结【课件出示】:看来有两种方法切割茎,一种是在茎上横着切的,这叫——横切。横切后我们主要观察横切面,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茎内平面的情况。另一种方法是沿着茎纵向来切的,这叫——纵切。纵切后我们主要观察纵切面,纵切面接近于长方形,通过它我们可以清楚的观察到茎内部的结构特点。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孩子还处于向高年级的过渡期,需要教师给予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这里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自主设计研究方法,把自主权交给学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学生对生活中切割物体的方法学生都有接触过,用学生的已有生活常识来引出本课解剖茎的方法,在生教生,师提升总结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茎的解剖方法的印象。
看来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实验设计,那让我们一起实验去验证我们的猜想吧。实验前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问题吗?
师:好,实验操作中不要忘记填写实验记录单,听明白了吗?好,实验开始。
学生实验。
交流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得出的实验结论?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茎内确实有运输水分的管子,而且这种管道主要集中在茎的内侧。(板书:运输水分)
师:那茎内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什么样的?(板书:自下而上)
师小结:我们把植物茎内向上运输水分的这种管子叫做“导管”。(板书:导管)
【设计意图】这个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自主观察横切面、纵切面上的现象。引导学生先汇报看到什么,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导管所在位置及其布局,使学生意识到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运输水分的导管主要集中在茎的中间部位。
活动二:探究养料的运输
谈话:叶子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产生了大量的养分,这些养分也经过导管运输吗?(板书:运输养分)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谈话:那究竟谁说的正确呢?我们一起看看资料卡。
学生阅读资料卡
通过阅读资料卡你知道运输养料的管子叫什么吗?筛管内养分的运输方向是什么?(板书: 筛管 自上而下)
师小结:植物的叶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产生了植物体所需的大量的养分。我们将茎内这种自上而下运输养分的管道,称之为筛管。筛管主要集中在茎边缘的树皮里。
【设计意图】同样是光合作用,水分运输经过导管,那养分的运输也经过导管吗?通过知识回顾,让学生自主思考,意识到由于水、养分的运输方向不一样,可能不通过导管运输,引出对筛管的学习。
活动三:拓展探究
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筛管,那你能结合今天所学帮老师分析一下这其中的原理吗?在两棵小树间拴铁丝晾衣服,日子久了,在捡钢丝的树皮上方为什么会形成瘤状突起。(出示图片)
师小结:因为植物的营养是通过树皮内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的,如果破坏了树皮,叶子制造的养料向下运输的通道就被切断了,养料通不过去便积存在破坏的树皮处,形成瘤状物。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树瘤形成的原因,加深学生对筛管的知识理解,帮助学生建立认知结构。
那你知道大树被环割后,一段时间后切口的上部为什么会逐渐膨胀?(出示图片大树环割前、后对比图)
谈话:通过刚才的实验和交流,我们发现植物茎确实有运输水分的导管和运输养分的筛管,它们任何一个损伤,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是对上一个活动的加强训练,同时为接下来学习果实环割对农业生产的意义做有效铺垫。
但是我们的果农每年都会做这样一件事,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对果树进行环割。
谈话:按照今天所学,这样做对果树是有利还是有害,为什么?
那农民伯伯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师小结:大家说的都非常的好。看来对果树进行环割,对果树是不利的,但对水果的发育是有利的。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果树环割的原因,让学生产生关注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影响的意识,激发学生运用科学技术改善生活的欲望,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可以推动人类的进步,可以更好的为人类生活服务。
知识拓展:
通过这几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植物的茎有运输作用,那它还有别的用处吗?
教师小结:贮藏、支持、繁殖。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思维,了解茎的其他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回顾本节课学习目标,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出示课件】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植物茎的秘密,其实植物茎的奥秘是无穷大,对于植物茎的研究,我们才刚刚开始,希望大家课下继续研究。
板书:
植物的茎
导管 自下而上运输水分
筛管 自上而下运输养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