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单句组合在一起,常常用一些关联词来连接。 它们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 并列关系:指几个分句的意思并列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例:又…••又
既…••又 一边•…•一边 一面•…一面 有时•…有时……一会儿…••一会儿…… 例句:1、天安门既高大又庄严。
二. 递进关系:指后一个分句比前一个分句有进一层的意思。
例:不但•…而且 ... 不仅…•而且 .... 不仅•…也 ... 要•…还要 .. 不但•…还••…
不…•反而 ... 连 --- 也 ..... 甚至 ....
例句:1、我们不仅要学好本领,而且要锻炼好身体。
2、 滥用药物不但会损害心智,还会造成不可复原的脑部损坏。 3、 祖父尚且参加体育活动,何况我们青少年呢!
三. 选择关系:两个或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个意思,表示要在这几个意思中选择一个。 例:
是•…还是 不是…•就是 宁可 也不 或是…•或是 例句:1、你是改正错误争取做好学生,还是坚持错误不改呢?
2、 小明喜爱球类运动,每天清早,他不是打球,就是踢球去了。 3、 我宁可给老师责罚,也不说谎,隐瞒真相。
四•转折关系:指后一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 折,说出跟前一个分句完全相反或相对的意思。
例:•…可是 ...... 却 虽然•…•但是 尽管•…还是 ............. 然而 ...
例句:1、我虽然身体不好,但是我坚持锻炼。
2、 尽管天气严寒,可是伯父仍到海滩游泳。 3、 妈妈爱静,爸爸却爱动,两人性格截然不同。
五. 假设关系:指后一个分句是根据前一个分句推论出来的结果。
女口:如果…••就……即使•…也……要是•…•那么…… 例句:1、即使把它拎起来,它也不会醒。
2、 如果明天下雨,旅行就要取消了。
3、 要是你不听爸爸的劝告,那么定会闯祸。
六. 因果关系:指前一个分句表示原因,后一个分句表示结果。
女口:因为…•所以……既然…••就 .. 因此……之所以•…是因为……
例句:1、我既然说了,就不怕发表。
2、 由于弟弟粗心大意,因此做错了两道数学题。
3、 因为志文的腿摔坏了,所以需要用拐杖来走路。
七. 条件关系:指前一个分句表示条件,后一个分句表示在上述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女口:只有•…才……只要•…就……无论…••都……不管•…也…… 例句:1、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
2、 只要多读多写,语文水平就可提高。
3、 不管多少险阻,我也无惧前进。
八. .............................................. 承接关系:•…•一…••就 首先…•然后 ....................................... 便 ...... 于是 ...... 才 ...... 接著…
例句:1、哥哥拟好作文大纲,才打草稿。
2、我一做好功课,便到球场踢球
不但
小学语文总复习(句式转换) 一、 扩句和缩句
扩句是指把一个简单的句子加上用来表示修饰、限制、补充说明等词语,使原句在不改 变原意的基本上,更加准确、生动、鲜明。
例:春天盛开花朵。一(扩句)一生机勃勃的春天到处盛开鲜艳的花朵。
缩句是与扩句相反,把比较复杂的句子中修饰、限制、补充说明等的词语去掉,只保留 句子最基本的成分,使句子更让人容易理解。
例:五年级的同学兴高采烈地观看年级组足球比赛。 一(缩句)一同学观看比赛。 1、 小鸟唱歌。(扩句) 2、 老师批改作业。(扩句) 3、 战士们守卫边疆。(扩句) 4、 强烈的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广阔的田野。(缩句) 5、 一匹匹骏马在美丽的大草原上飞快地奔跑。(缩句) 6、 繁荣的香港是世界东方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缩句) 二、 把”字句变被”字句:
例:他关上门。一(把字句)一他把门关上了。一(被字句)一门被他关上了。 练习:把下面句子改成 把”字句、被”字句。 1、 一群蚂蚁吃了一条大青虫。 2、 解放军叔叔战胜了洪水。 3、 泪水湿润了他的眼睛。 三、 反问句、陈述句和双重否定句之间的转换:
陈述句是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它的后面用句号表示,语调一般是平的。反问句是用疑 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双重否定句是使用两个否定副词来表达肯定 含义的句子。反问的形式比陈述句语气更强,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双重否定句是不容质疑 的。
例: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四周围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四周围黑洞洞的,不会不容易碰壁。 陈述句与反问句相互变换: 1、 我们必须要明确目标,脚踏实地地学习。 2、 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 3、 我忘不了童年的一件件趣事。 4、 人难道可以没有一点精神吗? 5、 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 6、 浪费时间难道不就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 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相互转换: 1、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能忘怀呢? 2、 有几个省市的建设与兴安岭完全没有关系呢? 3、 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4、 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5、 玉澜堂庭院里的海棠花开得不会不旺。 6、 没有一个人不说大兴安岭的景色很美。 四、 第一人称直接叙述改为第三人称间接转述:
两者的句式不同,标点不同,表达的感情也有所不同,但意思是基本相同的。
例:小明对我说: 我星期天要去北京旅游。”小明对我说,他星期天要去北京旅游。 练习:直接叙述与间接转述相互变换。
1、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2、 小红说,她是少先队员,帮助别人是应该的。
3、 老师告诉刘强,他曾经也犯过错,但改正了。他叫刘强也和他一样知错就改。 4、 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 我被评为了校三好学生。” 5、 科利亚说:今天我不仅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人一天天地长 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6、 王小明对李芳说: 我要向你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7、 鲁迅对周骅说: 我小时候的鼻子和你一样,也是又高又挺的。 ” 五、其他类型的转换:
1、 例:家家每到这一天,门上挂菖蒲、艾草。 一(改)一每到这一天,家家门上挂菖 蒲、艾草。
⑴我第四次到西湖畔,领略了一个 绿”字。
(2)妇女们在端午节前一天就把浸泡过的糯米,用一张张手掌般宽的竹叶包起来。 2、 例:漓江的水真静啊!一(改)一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1) 六 一儿童节的节目真精彩啊! (2) 火烧云的变化真多啊! 3、 例: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改)一有了太阳,才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1) 不认真学习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
(2) 没有铁一般的纪律,就没有如此威武的革命军队。
4、 开狗洞的国家是狗国。 楚国开了个狗洞让我进去。 一(推)一楚国就是狗国。 (1) 上等人访问上等的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的国家。 我最不中用,是下等人。 (2) 老师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 我是六年级学生。
陈述句换成反问句”的顺口溜是:•…怎么会(能) •…呢?难道••…吗?有不”去一不”,
无 不”加不”,问号别忘末尾处。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
先去掉反问词,再进行否定(加一个否定词或者减一个否定词使句子变通顺) ,最后将 问号改为句好。 即:反问句变陈述句,去掉问号,有加强反问的语气词去掉,在变换后的陈 述句中适当的地方必须加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反问句意思一致。
比如:难道他承认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变换陈述句:他不承认人的正确思 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若变换为他承认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就与原反问句 的意思不一致了,答案就是错的,因为否定词 不”放的位置不当。
反问句改陈述句习题: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桔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积,还不是 因为水土不同吗?
3•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4. 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 5•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
6. 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7. 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8•学习如登山,需要有踏实苦干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登上高峰。这不是十分清楚的 道理吗?
9•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 痰的人呢?
10.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
先将原句进行否定(即改成个否定句),然后加上表反问的语气词(句子一定要通顺), 最后将句号改为问号。 即:同样,肯定句变反问句,在变换后的反问句中,必须在适当的地 方加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句意思一致。
比如:你应该去看他。”变为:难道你不应该去看他吗? ” 陈述句改成反问句习题:
1、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3•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4•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5. 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6. 犯了错误旦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不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 7•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8•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9•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10•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二、否定句变反冋句:
否定句变反问句,去掉句中否定词或在变换后的反问句中再放上一个否定词, 才与原句 意思相符。比如: 他不应该看她。”变为难道他应该去看她吗? ”或难道他不应该不去看她 吗? ”由此可见:反问句的问号,起了一个否定词的作用。反问句是对一个肯定内容或否定内 容的否定。
方法二:第一步 去 即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难道…吗?怎么…呢? ”第二步:改 即把 ? ”号改成。”号第三步:反 即把原句的意思反过来。第四步:查 即检查修改后的句子意 思应和 原来的是否一样。
四、陈述句变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是使用两个否定副词来表达肯定含义的句子。例如 \"不•…不\"、\"没有•…不\"、 \"非•…不\"等。双重否定句的肯定语气比一般肯定句强烈或委婉。例如:
他不敢不去。(强烈)
我不得不告诉你事情的原委。(强烈) 没有谁不惧怕他的威严。(强烈)
你若是想在这个世界留下值得让人怀念的事迹,那就非得有毅力不可。 他不会不同情我的。(委婉) 没有什么不可以。(委婉)
无道理。
在场的观众无不为他的精彩表演所打动。
他无非是想多捞点退休金罢了。 我虽然年轻,但未必不是你的对手。
双重否定句也就是一种语义大于肯定句的语句
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双重否定句) 可以改为
1我不能不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2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练习
1、 香港回归伟大的祖国,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2、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3、 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 4、 我对同学们的勇敢精神,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强烈)
书面语中还经常使用\"无不、无非、不无、未必不\"等双重否定词语来表示肯定。例如: 他的话不
5、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世界。 6、 这是伟大的奇观。 7、 你应该知道这件事。 8、 我们建成了希望小学。 一、 陈述句与反问句
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 反问句改陈述句: 1、 词语的变化。如果反问句是肯定意思,贝U去掉 难道…不…或 怎能…不…”如果反问 句是否定意思,则去掉 难道…'或 怎能…;再将原句中肯定意思改为否定意思。
2、 标点的变化。一定要将问号改为句号。 3、 语气的变化,一定要去掉疑问词。 看,海边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看,海边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这是伟大的奇观。 二、 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
小红军对陈庚说: 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小红军对陈庚说,他还要等他的同伴呢。 一是改变标点,把冒号和引号改为逗号; 二是改变人称代词,把人称代词 我(们)”改为 他(她、它)”他(她、它)们”第 二人称 你(们)”一般改为人名;
三是可以改动少量文字,有些句子中个别的文字须作改动,但不改变句子意思。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 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 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他就照他的主意办吧。 三、 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
我必须去图书馆看书。 我不得不去图书馆看书。 一个句子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强调绝对的事实,语气更坚定有力, 但句意不变。方法是加两个否定词: 不•…•不”或非…••不可”等。否定+否定二肯定” 学好一门手艺要花气力。
学好一门手艺不能不花气力。
陈述句变感叹句,一般加 多么” 太” 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 啊” 呀”等, 将句号改为感叹号就可以了。
女口:这次考试我没考好。(陈述句) 这次考试我考得太差了!(感叹句) 再如:这朵花很美。(陈述句) 这朵花真美啊!(感叹句) 陈述句变反问句,加上 怎么” 难道” 什么”等,句末尾加上 吗” 呢”句尾句号变为问 号。 女口:他是一个好人。
这是把一个肯定的陈述句变为反问句,所以要加上一个否定词,来表示否定的意思。 为反问句就是:
他难道不是一个好人吗?
同样这句话如果要变为感叹句,直接加上感叹词即可。
他真是一个好人啊!(感叹句)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8种: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 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 的事物,
变
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 .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运用拟人,可使事 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3 .设问: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 不是的。
4 .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
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后一句使用了 缩小”的夸 张。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5. 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用肯定的形式 表示否定。(2 )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6.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7 .借代:用借体代本体。
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 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8. 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
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 句子。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二、 缩句。
1、 星期六,我和妈妈一起到商场买东西。 。 2、 我们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宝贵的时间。 。 3、 司令员经常检查前线战士们的战备情况。 。 4、 英勇的战士们击落了敌人的两架飞机。 。 5、 英姿勃勃的卫兵认真地检查过往人员的通行凶证。 。 6、 成片的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 7、 姐姐高兴得又蹦又跳。。
8、 洪亮的钟声在空中经久不息地回荡。 。 9、 我激动地流下了晶莹的泪珠。 。
10、 同学们的目光全都注视着讲台后面的黑板。 。 11、 我的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 。
12、 英雄的五壮士胜利完成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 13、 工人和技术人员终于建成了横跨黄浦江的南浦大桥。 。 14、 小明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三毛从军记》。。 15、 和煦的阳光暖暖地照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 16、 小松树已经长成这片古老的森林中最高的一棵大树了。 。 三、 把直接叙述改成间接叙述。
1、 老师对我说:学校让你明天参加小学生座谈会。”。
2、 一位大学教授激动地说: 我终于看到伟大的黄河了。 ”。 3、 妈妈对我说: 今天晚上,你和爸爸先吃晚饭,不用等我。 ”
4、 王强骄傲地对我说: 我的成绩比你好。”。 5、 小明无可奈何地对老师说: 这道题我做不出。”。 6、 我倒了一杯茶给爷爷,爷爷夸我说: 8、 小红被大家选为大队长,她走上台说:
你真是个好孩子。”。 谢谢大家对我的信任
7、 小男孩愁眉苦脸地问我: 你能带我去找妈妈吗? ”
9、 小芳对小红说: 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吧! ” 10、 营业员把铅笔盒递给小明说: 这只适合你用。”。 11、 李小红问我: 你觉得我的舞蹈跳得怎么样? ” 12、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 四、 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 全国人民支持申办奥运会。 2、 学习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3、 我们不会允许台湾离开祖国的怀抱。 4、 我们不能忘记李老师的亲切教诲。
5、 谁都是经历了创业的艰辛,才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五、 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 天空越来越灰,水越来越臭,这难道没有我们人类的责任吗? 2、 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怎么能挑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呢? 3、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吗? 4、 听了战斗英雄赵五的故事,谁能不被他感动呢? 5、 这张画难道算得上艺术品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