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花图问答。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留侯论

留侯论

来源:花图问答
“论说”专题:《留侯论》讲学稿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特殊句式。 2.理解作者“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观点及其独到新颖之处。 3.分析文章以“忍”字贯串全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说理思路。 4.体会苏轼史论汪洋恣肆、雄辩有力的特色。 课前预习: 1.注音 圯上( ) 鼎镬( ) 鲜腆( ) 不称其志气( ) .....2.解释加点词语 ⑴卒然临之而不惊 .⑵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⑶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⑷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 ....⑸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⑹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⑺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⑻轻用其锋 .⑼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⑽非子房其谁全之 ..⑾不称其志气 .⑿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⒀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 .⒁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 .⒂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 .3.翻译句子 ⑴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⑵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⑶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 1 - 为子房欤! 学习过程: 补充设计 一.导入 二.赏析课文 ㈠初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疏通课文。 1.质疑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句。 2.疏通课文,齐读课文。 ㈡理解评析课文 1.读完文章,我们发现《留侯论》没有全面评论他的生平和功业,你能说出文中写了留侯的哪些经历吗? 补充史实: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彊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语在淮阴事中。(韩信已破齐,使人言曰:“齐边楚,权轻,不为假王,恐不能安齐。”汉王欲攻之。留侯曰:“不如因而立之,- 2 -

使自为守。”乃遣张良操印绶立韩信为齐王。) 2.纵观这几件事,我们看到了张良精神成长的过程,由此苏轼创造性概括了张良取得成功的主观方面的根本原因——“能忍”的过人之节。你能简要说说文章是怎样以“忍”字贯串全篇的? 3.张良是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在军事、政治等方面都具有卓越的才能,本文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评论这个人物。文中哪些句子能表现作者的独到见解? 4.文章在评论张良时写到荆轲、聂政、郑伯、勾践、秦皇、高祖等历史人物,分别有什么作用? 5.说说下面这段话的含义和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三.解读题目,学习史论写法 ⑴提问:本文题目是否可以换成“忍论”或“论忍”? ⑵提问:如果以“忍论”或“论忍”为题,最好怎么处理张良的事例? - 3 -

四.适当迁移,进行思维训练 1.苏轼的观点,是针对前人对张良成功的荒谬说法而树立的,自有其合理之处,可是一旦离开了这种针对性,去泛泛而谈“忍小忿而就大谋”,无疑在事理上是有漏洞的,因为当忍则忍,不当忍则不能忍。 讨论:是不是一切情况下都要“忍”? 2.《留侯论》为苏轼著名的翻案文章,内容创新是其特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有一些“想当然”的共识,但我们不见得同意的事情?比如植物会“向光”生长,有没有可能是因为植物“怕光”,故两边生长速率不一,造成植物有不同的生长情况。又如“沉默是金”、“谦受益、满招损”是否为必然的结论? 五.课后反思 - 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