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1.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 D ) A.今年的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
B. 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 C. 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2.一国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国外取得的收 入( B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3.社会保险税增加对下列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 C ) A.国内生产净值 B. 国民收入 C. 个人收入 D. 个人可支配收入
4.假定甲乙两国产出不变,如果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 影响( A )
A.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三者都有可能 5.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 可以得到( A ) A.国内生产净值 B. 国民收入 C. 个人收入 D. 个人可支配收入
6.煤炭具有多种用途,作为最终产品的是( A ) A. 家庭用于做饭 B. 餐馆用于做饭
C. 供热公司用于供应暖气 D.化工厂用作化工原料 7.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 D ) A.将人们取得的收入加总
B. 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加总 C. 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 D. 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价值加总 8.如果国外要素净支付是负值,意味着( A )
A. GDP大于GNP B. GDP小于GNP C. GDP等于GNP D. 以上情况都不是
9.两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是( A ) A. i =S B. i + G = S + T
C. i + G + X = S + T + m D. AD = AS 第十三章 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C )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2.当消费函数为c=a+by(a>0,03.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这将导致均衡收入 GDP增加 ( D )
A. 20亿元 B. 60亿元
C. 180亿元 D. 200亿元
4.消费者储蓄倾向上升,而消费支出减少,则( A )
A. 储蓄上升,但GDP下降 B. 储蓄保持不变,GDP下降 C. 储蓄和GDP都下降 D. 储蓄下降,GDP不变 5.消费曲线位于45º线的上方表明,储蓄是( C ) A. 正数 B. 0 C. 负数 D. 三者都不是
6.在边际储蓄倾向等于20%时,边际消费倾向等于( B ) A.20% B. 80% C. 30% D. 60% 7、当总需求增加时,国民收入将( C ) A. 减少 B. 不变 C. 增加 D. 三者都不是
8、假定边际储蓄倾向等于20%,则增加100万美元的投资,可使国民收入 增加( B )
A、200万美元 B、500万美元 C、800万美元 D. 1000万美元 9、假定边际消费倾向等于60%,政府同时增加20万美元的支出和税收,将 使国民收入( A )
A、增加20万美元 B、保持不变 C、增加12万美元 D. 增加30万美元
10.如果政府增加个人所得税的量与政府支出相等,其影响可能是( B ) A. 总支出的净下降 B. 总支出的净增加 C. 总支出不变 D. 平衡预算乘数扩大
11.假设边际储蓄倾向为0.2,投资增加60亿美元,可预期均衡GDP增加 ( D )
A.75亿美元 B. 120亿美元 C. 180亿美元 D. 300亿美元
12.消费者储蓄增加而消费支出减少,则( A )
A. 储蓄上升,但GDP下降 B. 储蓄保持不变,GDP下降 C. 储蓄和GDP下降 D. 储蓄下降,GDP不变 第十四章
1.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使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 量,则必须( C )
A. 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 B. LM曲线与IS曲线一样平缓 C. 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D. 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陡峭 2.货币供给的变动如果对均衡收入有更大的影响,可能是因为( A ) A. 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更敏感 B. 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C. 支出乘数较小 D. 货币需求对利率更敏感
3.假设边际税率为0.2,这时政府购买增加100亿美元,IS曲线向右移动200 亿美元,那么,边际消费倾向应为( C ) A. 0.275 B. 0.5 C. 0.625 D. 0.9
4.在货币总量不变条件下,当物价上升,货币投机需求减少,利率上升,从 而抑制投资需求和居民信贷需求,导致产出的下降,这种效应被称为( B ) A. 净出口效应 B. 利率效应 C. 实际余额效应 D. 财富效应 5.下列哪些情况下( D ),LM曲线向右移动
A. 名义利率下降 B. 总产量增加 C. 货币需求增加 D. 货币供给增加
6.如果LM曲线保持不变而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则均衡利率和国民收入如 何变化( b)
A. 下降、增加 B. 上升、增加 C. 下降、减少 D. 上升、减少 7.对利率变动反应最敏感的是下列哪一项( C ) A. 货币的交易需求 B. 货币的谨慎需求 C. 货币是投机需求 D. 三种需求相同
8.处于流动偏好陷阱中时,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B )
A. 货币需求无限小,货币政策无效 B. 货币需求无限大,货币政 策无效 C. 货币需求无限小,货币政策有效 D. 货币需求无限大,货币政 策有效 9.假设银行利率为6%,在下列几项投资中,投资者应该选择( C ) A. 投资的平均资本收益率最高的是2% B. 投资的平均资本收益率最高的是5% C. 投资的平均资本收益率最高的是8% D. 无法确定
10.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状况有四个区域,在Ⅰ区域( A ) A. i<s有超额产品供给,L<M有超额货币供给 B. i<s有超额产品供给,L>M有超额货币需求 C.i>s有超额产品需求,L>M有超额货币需求 D. i>s有超额产品需求,L<M有超额货币供给 第十五章
1.货币供给增加使LM右移Δm·1/ k,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的移动量, 则必须是( C )
A.LM陡峭,IS也陡峭; B.LM和IS一样平缓; C.LM陡峭而IS平缓; D.LM平缓而IS陡峭。 2.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C ) A.LM陡峭而IS平缓; 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平缓而IS垂直; D.LM和IS一样平缓。
3.政府支出增加使IS右移kg·ΔG(kg是政府支出乘数),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 近于IS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A )
A.LM平缓而IS陡峭; 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和IS一样平缓; D.LM陡峭而IS平缓。 4.下列哪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B ) 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5.“挤出效应”发生于( C )
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C.政府支出增加,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6.假定货币需求不变,紧缩性货币政策将导致( C )
A. 利率和货币存量都下降 B. 利率下降,货币存量增加 C. 利率上升,货币存量下降 D. 利率和货币存量都上升 7.在LM曲线既定时,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 A ) A. 上移 B. 下移 C. 不变 D. 无联系 8.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 ) A. 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 缓和了经济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 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 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9.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 入增加时( A )。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10.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 则会使LM( C )。
A.右移10亿美元 B.右移k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10亿美元除以k D.右移k除以10亿美元
11.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的区域中, 则表示( A )。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第十六章
1.如果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可以( C )
A. 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债券,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使利率上升 B. 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债券,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使利率下跌 C. 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债券,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使利率下跌 D. 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债券,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使利率上升 2.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D ) A. 吸收的存款太多 B. 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 C. 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 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3.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由三个基本心理规律起作用的结果,以下哪 一个不属于三大心理规律( B )
A.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B.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C. 流动偏好规律 D.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4.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B )
A.经济增长理论 B. 均衡价格决定理论 C.经济周期理论 D.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5.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当人们预期利率上升时,下列哪种情况最有 可能发生( C )
A. 减少耐用品的购买 B. 增加在银行的储蓄存款
C. 卖出手中持有的债券 D. 从银行取出存款购买更多的证券
6.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C ) A.政府转移支; 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 D.出口
7.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B ) A.政府支出增加 B.政府税收增加 C.政府税收减少 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8.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B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9.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A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10.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试图( C )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的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第十七章
1.经济不可能一直处于超过长期总供给之上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水平,其原因 在于投入品的价格会( B )
A. 会下降,从而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B. 会上升,从而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方移动 C. 会上升,从而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 D. 会下降,从而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下方移动
2.技术进步会引起( A )
A. 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 B. 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想左方移动 C.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D. 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3.如果要素的价格不变,企业的生产低于物质限制水平,则总需求增加会引 起( A )
A. 物价水平上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上升 B. 物价水平上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少 C. 物价水平下降,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上升 D. 物价水平下降,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少
4.物价水平上升但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少,其原因可能是( B ) A. 预期未来的利润率上升 B. 原材料价格上升 C. 总财富减少 D. 资本存量增加
5.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之一是( B )
A. 随着价格水平下降,家庭的实际财富下降,他们将增加消费 B. 随着价格水平上升,家庭的实际财富下降,他们将减少消费 C. 随着价格水平下降,家庭的实际财富上升,他们将减少消费 D. 随着价格水平上升,家庭的实际财富上升,他们将增加消费 6.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原因是( A ) A. 政府支出的增加 B. 政府支出的减少
C. 私人投资的减少 D. 消费减少
第十八章
1.一般地说,通货膨胀会使( A )
A. 债权人受损,债务人受益 B. 债权人受益,债务人受损 C. 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受益 D. 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受损 2.以下( D )情况不能同时发生。 A. 结构性失业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B. 失业和通货膨胀
C. 摩擦性失业和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D. 需求不足失业和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3.抑制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应该( A ) A. 降低工资 B. 减税
C. 控制货币供给量 D. 解除垄断组织 4.某人由于工作转换而失去工作,属于( C ) A. 摩擦性失业 D.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永久性失业
5.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C ) A. 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 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C. 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D. 增加政府支出
6.有A和B两个部门,如果前者的生产增长率和工资增长率都是3.5%,后者 生产增长率为0.5%,而工资增长率为3.5%,这时全社会的工资增长率高于生 产增长率而引起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属于( C ) A.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C. 结构性通货膨胀 D.货币供给过多的通货膨胀 7.周期性失业是指( B )
A. 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B. 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 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D. 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8、要消除通货膨胀缺口,政府应当( C )
A. 增加公共工程支出 B. 增加福利支出 C. 增加税收 D. 增加政府购买支 9、技术的进步造成部分人不适应新的工作要求,由此产生的失业是( B ) A. 自愿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需求不足的失业 D. 周期性失业 10、如果通货膨胀没有被预料到,则通货膨胀的受益者是( A )
A. 债务人 B. 债权人 C. 退休金领取者 D. 固定收入的工薪阶层 第二十章
1.假设没有预期到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石油价格,这种不利的供给冲击将引起下 列哪一种情况( B )
A. 物价水平上升,实际GDP增加 B. 物价水平上升,实际GDP减少 C. 物价水平下降,实际GDP增加 D. 物价水平下降,实际GDP增加 2.当经济达到繁荣时,会因( A )而转入衰退
A. 加速系数下降 B. 边际消费倾向提高 C. 失业存在 D. 充分就业 3、下面哪一种说法表达了加速原理( C ) A.消费支出随着投资支出增长率的变化而变化
出 B.国民收入随着投资支出的变化而变化 C.投资支出随着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而变化 D. 投资支出随着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变化二变化
二、多选题(每题 2 分)
第十二章 1. 国内生产净值扣除那些项目就得到国民收入( BC ) A. 资本折旧 B. 间接税 C. 企业转移支付 D. 公司所得税 E. 公司未分配利润
2. 国民收入中减去那些项目,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可以得出个 人收入( BCD )
A.间接税 B. 公司所得税 C. 公司未分配利润 D. 社会保险税 E. 个人所得税
3.三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可以用下列那些公式表示( BC ) A. I = S B. I + G = S + T C. I = S +(T – G) D. I + G + X = S + T +M E. I = S +(T – G)+(M – X) 4.国民收入是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总量指标,生产要素的报酬形式主要指 ( BCDE )
A. 税收 B. 工资 C. 利息 D. 租金 E. 利润 5.下列那些项目不计入GDP( ABCE )
A. 政府转移支付 B. 购买一辆老式汽车 C. 购买普通股票 D. 购买新建住房 E. 购买一块地产 第十三章 1.经济学上所指的投资包括( ADE )
A. 固定资产投资 B. 购买债券和股票 C. 购买黄金 D. 存货投资 E. 住宅投资
2. 哪一对变量对国民收入具有同样大的乘数作用( BC ) A、政府支出和政府减税 B、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 C、政府减税和政府转移支付 D. 政府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 E. 以上都是
3. 影响投资的主要因素是( ABD )
A.实际利率水平 B. 预期收益率水平 C. 储蓄率水平 D. 投资风险 E.以上都是
第十四章 1. IS曲线的斜率的大小,取决于( AB )
A. 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d B.边际消费倾向 β
C.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h D.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k E.以上都是
2.LM曲线的斜率的大小,取决于( CD )
A. 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d B.边际消费倾向 β
C.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h D.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k E.以上都是
3.下列哪些因素引起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 BCDE )
A. 实际利率的变动 B. 预期利润率的变动 C. 税收政策的变动 D. 厂商风险意识的改变 E. 银行信贷的变化
4.下面不属于IS—LM模型假定条件的是( ABDE ) A. 投资是个外生变量 B. 总供给不变 C. 价格水平不变 D. 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E. 政府收支不变
第十五章
1.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的程度取决于( ABCDE ) A. 支出乘数的大小,即边际消费倾向 B. 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 C.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D. 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E. 以上因素都是
第十六章
1.现代财政制度具有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这种功能主要是通过( ABC ) 来发挥的
A.累进所得税制度 B. 失业救济制度 C.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D.发行公债制度 E. 以上制度都是 2.货币创造乘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BD )
A. 法定准备率的高低 B. 超额准备率的高低 C. 再贴现率的高低 D. 现金—存款比率的高低 E.以上因素都是 3.政府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有( ABE )
A. 提高或降低税率 B. 扩大或缩小公共工程的规模 C. 扩大或缩小公债的发行规模 D. 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 E. 增加或减少政府转移支付
4.政府支出在多大程度上挤占私人投资,取决于下列哪些因素(ABCD ) A.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 B. 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化的敏感度 C. 支出乘数的大小 D. 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 E. 边际消费倾向
5.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主要有(ABDE )
A.基础货币供给 B. 法定准备率 C. 再贴现率 D. 市场利率 E. 现金—存款比率 6.内在稳定器的功能有( AD ) A. 减少周期性的波动 B. 稳定收入
C. 保持经济充分就业 D. 减少衰退的负面影响 E. 以上都是
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引起收入增加、利率上升的原因可能是( AC ) A. 政府购买增加 B. 政府税收增加 C. 私人投资增加 D. 货币供给增加 E. 以上都是
第十八章 1.通货膨胀发生时,将不利于哪些人群( ABD )
A. 货币收入的工薪者 B. 金融证券的持有者 C. 不动产的所有者 D. 债权人 E. 债务人
2.引起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是( ABD ) A. 货币工资的增长率超过了生产率的增长率
B. 能源价格的大幅度上升 C. 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 D. 垄断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谋取过高利润 E. 以上因素都是
3.宏观经济学一般运用哪些指数衡量通货膨胀( ABE ) A. 消费价格指数 B. 生产价格指数 C. 股票价格指数 D. 外汇价格指数 E. GDP折算数 4.结构性失业( BE )
A.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矛盾而造成的失业 B. 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
C. 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D. 在性质上是过渡的或短期的,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 E. 在性质上是长期性的,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 5.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指下列哪些情况( ABCE ) A. 利润所得者收入增加,工资收入者收入下降
B. 名义收入普遍上升,政府税收增加,公众实际收入降低 C. 实际收入普遍降低 D. 刺激需求,增加产出 E. 对债务人有利,对债权人不利
6.自然失业率( AC )
A. 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 B. 经济社会在不正常的情况下的失业率 C. 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 D. 劳动市场处于供求不稳定状态下的失业率 E. 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失业率 第二十章
1.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一个国家比较富裕是因为( AE )
A. 储蓄率或投资率较高 B. 边际消费倾向较高 C. 人口增长率较高 D. 储蓄率或投资率较低 E. 人口增长率较低
2.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 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 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其中,经济增长的内涵为( ACE ) A. 实际GDP及人均实际GDP增长 B. 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 C. 总产出增长率提高人均实际GDP增长 D. 收入分配公平 E.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增长 第二十一章
1.消费者跨期消费预算约束公式为C1+C2/(1+r)=Y1+Y2/(1+r),当 r>0 时,表明( AC )
A. 未来收入的价值低于现期收入的价值 B. 未来收入的价值高于现期收入的价值 C. 未来消费的成本低于现期消费的成本
D. 未来消费的成本高于现期消费的成本 E. 以上说法都吧正确
2.消费者跨期消费的最优决策行为表现满足的条件是( AC ) A. 最优消费决策必须是消费者最偏好的两期消费组合
B. 最优消费决策必须是消费者最偏好的两期消费中的某一期消费 C. 最优消费决策必须位于给定的预算约束线上 D. 最优消费决策必须为与给定的预算约束线内 E. 最优消费决策必须位于给定的预算约束线外 3.在跨期消费最优决策点上,( ACDE ) A.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向切 B.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相交
C.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约束线的斜率 D. 无差异曲线的边际替代率等于预算约束线的斜率 E. MRS = -(1+r)
4.实际利率上升对跨期消费的影响可以分解为( AD ) A. 收入效应 B. 利率效应 C. 实际余额效应 D. 替代效应 E. 财富效应
5.在现实中大多数企业同时具有的基本职能是( AD ) A. 生产职能 B.分配职能 C.服务职能 D.投资职能 E. 以上职能都是
6.对住房投资理论的分析包括两部分内容:( AD ) A. 存量均衡,现有住房存量决定住房相对价格 B. 流量均衡,新住房投资价格住房相对价格 C. 存量供给,住房相对价格决定住房存量的供给 D. 流量供给,住房相对价格决定新住房投资的流量
E. 存量与流量的均衡,现有住房存量与新住房投资之间的均衡 7.货币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AD )
A. 货币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B. 货币是充当计价单位的资产 C. 货币是最容易贬值的资产 D. 持有货币需承担机会成本 E. 持有货币需承担实际成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