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总结)
一、化学研究的对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其中还包括物质的制备和用途。 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概念 伴随现象 区分依据 实例 联系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形状、大小、状态等发生变化 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过程中伴随着蜡烛的熔化等物理变化。 说明: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而不能以发光、放热等现象作为判断的依据,如灯泡发光虽然有发光、放热等现象,但由于没有生成新物质,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概念 性质内容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可燃性、助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定性、酸碱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动性等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 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石蜡能熔化,陶瓷易破碎,汽油易挥发。 纸张能燃烧,钢铁会生锈,水能发生电解,氧气具有氧化性。 通过化学变化观察和确定 确定 区分依据 实例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变化是物质的运动形式,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质的描述中一般有“会”、“具有”、“能”、“可以”或“易”等词语。如:汽油挥发是指汽油的物理变化,汽油易挥发是指汽油的物理性质;汽油燃烧是指汽油的化学变化,汽油能燃烧是指汽油的化学性质。在变化语句中加“会”、“具有”、“能”、“可以”或“易”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而物质的变化又表现出物质的性质。如;煤具有可燃性决定了煤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燃烧;而煤在燃烧的过程中又表现出了煤具有可燃性。
三、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
仪器 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a、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1/3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 b、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以防无意间用力捏夹时使试管脱落)。要防止烧损和腐蚀。 a、实验中使用的玻璃棒必须洁净,用过的玻璃棒必须及时擦洗干净后才能与另一种物质接触,以免污染试剂。 b、使用玻璃棒搅拌液体时,应右手持棒,转动手腕,使玻璃棒在容器内绕圈转动,速度不可太快,且不要使玻璃棒和容器撞击,以防将容器打破或损坏玻璃棒。 c、若用玻璃棒帮助转移液体时,应将盛放液体的容器口贴紧玻璃棒,棒的下端靠在接收容器的内壁上,使液体沿玻璃棒缓缓流下。 a、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b、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好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c、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 d、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e、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以免失火)。 f、应用外焰加热(外焰温度最高)。 g、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h、用完后,立即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而不易点燃)。 i、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试管 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 c、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收集少量气体。 试管夹 玻璃棒 用于夹持试管。 a、用于搅拌(加速溶解或使溶液受热均匀); b、用于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c、蘸取少量固体或液体。 化学实验加热时常用的热源。 酒精灯 .
胶头用于吸取或滴加少滴管 量液体。 a、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玻璃管,拇指和食指捏住胶头。 b、捏紧胶头,赶出滴管中的空气,然后把滴管伸入细口瓶中,松开手指,吸入试剂。对于滴瓶中的胶头滴管,一定要拿出来排空气,不能把空气吹入试剂瓶中,以免污染试剂。 c、滴加液体时滴管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不要接触容器内壁,以免沾污染试剂或污染滴管。 d、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上,防止污染滴管或腐蚀实验台。 e、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 a、铁夹和十字夹缺口位置要向上,以便于操作和保证安全。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b、重物要固定在铁架台底座大面一侧,使重心落在底座内。 c、夹持玻璃仪器不能太紧,防止破裂。 a、只能给液体加热,不能给固体加热(区别于试管)。 b、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a、与胶头滴管配合使用。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稳,倒入液体到接近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 b、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c、不能加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 a、不能加热。 b、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 c、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 滴瓶 用于盛放液体药品。 铁架台 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烧杯 用于溶解或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量筒 用于度量液体体积。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集气瓶 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 用作物质在气体中燃烧的反应器。 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要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如
.
需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固体药品的取用
(1)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斜二送三直立)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试管底部,避免药品沾在试管口或试管壁上;
(2)取用块状固体药品或金属颗粒:(一横二放三慢竖) 将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药品放在容器口,慢慢地将容器竖立起来,使药品缓缓地滑落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4、液体药品的取用
(1)液体的倾倒:从细口瓶倒液体时,先把瓶塞取下,倒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试管稍倾斜,瓶上的标签向着手心,以免药品腐蚀标签,同时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 (2)液体的量取: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量筒。读数时,量筒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出液体的体积。
(3)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使用胶头滴管,不可横放或倒持,防止药品腐蚀胶头;滴加液体时,不可将胶头滴管伸入容器内,更不能接触容器壁,防止药品污染。
5、给物质加热
(1)给物质加热时,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时应先预热(即先将试管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利用外焰对准试管内被加热物质加热。
(2)给试管中液体加热:使试管倾斜,跟桌面大约成45°角,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加热时液体喷出;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6、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是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五、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
在实验探究中,一要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二要关注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燃烧时是否熔化等;三要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如发光、放热、有气体生成等。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请将你对蜡烛燃烧的观察与下列描述进行比较。
点燃前: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普通蜡烛为圆柱形固体,乳白色,手感滑腻,有轻微气味,质地较柔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燃烧时:点燃的蜡烛可以持续燃烧,蜡烛缓慢变短。燃着的蜡烛顶部受热熔化而形成一个凹槽,熔化后的液态石蜡贮于凹槽中,如果吹动蜡烛或受热不均匀,贮于凹槽中的液体会沿烛体流下,遇冷逐渐凝固附着在烛体上。蜡烛的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与空气充分接触,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时,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取下烧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熄灭后:蜡烛刚熄灭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