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微观经济学(武康平)
一、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中文课程名称 英文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1 E-mail: 任课教师2 E-mail: 70510113 开课(院)系 经济管理学院 开课学期 授课语言 每年春季学期 高级微观经济学 Advanced Microeconomics 汉语 98318 62788142 852-2859-1036 武康平 职称 教授 工作证号 联系电话 wukp@em.tsinghua.edu.cn 白重恩 baic@hku.hk 职称 教授 工作证号 联系电话 自学 课内总学时数及其分配 讲课 48学时 讨论 实验 其他 学分数 3 考核方式 45学时 4学时 开卷考试 二、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以严谨方式建立高级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体系,内容包括: (1) 从对经济学的深层含义分析入手,反思经济学基本问题,回顾发展历程,分析研究动态,阐明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帮助学生预测和把握未来发展方向。 (2) 通过对经济活动主体、市场结构、经济行为与商品空间的深入剖析,实现高级与中级微观经济学之间的有效衔接。尤其是建立一般商品空间理论,以反映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学研究的新动向,让学生站在个更高的起点上学习。 (3) 建立消费选择的完整理论体系,特别是要建立确定性条件下的效用公理体系,揭示消费者需求的逻辑事实,使需求理论得以严格化、深刻化和公理化。 (4) 以个人需求为基础来建立总需求理论,为宏观经济分析奠定微观基础。 (5) 全面论述不确定条件下的个人选择问题,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预期效用理论、主观概率理论、风险规避度量理论、资产需求理论。 (6) 建立完整的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单一产品的生产理论和多种产品的生产理论。 (7) 运用博弈论方法严格论述一般均衡与社会福利问题,建立令人满意的一般经济均衡理论体系,把诺贝尔经济学奖成果——Arrow-Debreu一般均衡模型的思想和理论完整地讲述给学生。 通过以上这些内容的学习,将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研究经济学铺垫基石,并将把读者引向当代微观经济学前沿。 三、预备知识1.要求的经济学基础: 或先修课程要求 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公共财政学 2.要求的数学知识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实变函数、概率论、泛函分析初步知识 四、教学目的与要求 培养学员以严谨方式分析经济理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员的经济学思维方式,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前沿理论和现代方法体系,为今后深入研究经济学铺垫基石。通过本课程教学,希望加深读者对经济学理论精髓的理解,把读者引向当代经济学研究的前沿,并能灵活运用经济学原理深入、系统地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学员应该具备中级微观经济学和中级宏观经济学的知识水平,对货币银行学、公共财政学等相关经济学课程的内容与知识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已经掌握一定的现代数学方法,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实变函数、概率论、泛函分析初步知识。 本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进一步提高学员发现、分析和解决经济理论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微观经济学研究动态、基于偏好的需求与基于选择的需求、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理论、资产需求与资产组合选择理论、生产函数与生产集合理论、市场机制的作用原理、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般均衡与社会福利。 五、教材或讲正式教材:高级微观经济学,武康平 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 义 六、参考书目 1.A. Mas-Colell, M. D. Whinston & J. R. Green, Microeconomic Theory, O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2.K. J. Arrow & M. D. Intriligator, Handbook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 Volume I,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1981 3. K. J. Arrow & M. D. Intriligator, Handbook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 Volume II,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1982 4. K. J. Arrow & M. D. Intriligator, Handbook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 Volume III,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1986 3.史树中,数学与经济,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4.潘吉勋,张顺明,经济均衡的数学原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7
七、教学日历(授课内容详细至二级标题,实验课、讨论课写出题目或主题) 周次 教学内容(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讨论、考试等)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经济学的含义 第二节 经济分析方 第三节 微观经济学的高级阶段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工具 第一节 经济人 第二节 市场结构 第三节 商品空间(上) 备注 第1周 第2周 第3周 第4周 第5周 第6周 第7周 第8周 第9周 第10周 第11周 第12周 第13周 第14周 第15周 第16周 考试周
第四节 商品空间(下) 第五节 价格体系 第三章 理性消费者 第一节 可行的消费 第二节 消费者偏好 第三节 效用函数 第四节 效用最大化 第五节 支出最小化 第六节 消费者均衡 第七节 效用理论应用实例 第四章 需求理论 第一节 集值映射 第二节 需求的连续性 第三节 需求的可微性 第四节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第五节 基于选择的需求 第六节 总需求 课堂讨论:消费理论的微观基础 期中考试:布置大作业(由课后完成,一周内交上) 第五章 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 第一节 不确定性选择事例 第二节 预期效用 第三节 主观概率(介绍) 第四节 两个悖论 第五节 风险大小的测定 第六节 风险的防范 第七节 风险规避度量 第八节 资产需求理论 第六章 理性生产者 第一节 生产函数 第二节 等产量曲线分析 第三节 齐次生产函数 第四节 收益分析 第五节 利润最大化 第六节 成本理论 第七节 条件要素需求 第八节 要素需求与产品供给 第九节 多种产品的生产 第七章 一般均衡与社会福利 第一节 经济系统的一般均衡 第二节 经济系统博弈 第三节 均衡的福利含义 第四节 社会福利函数 第五节 核心配置 课堂讨论:经济学的逻辑思辨 期末考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