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
摘要:核心素养下教育教学工作亟待创新,大单元教学模式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文章对大单元教学的小学语文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大单元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策略。
关键词:大单元;单元教学;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引言
大单元教学是教育改革进程中衍生的新模式,从单元整体视角出发,对语文内容做出细致、全面的分析,降低知识难度,更好地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念。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对语文学科存在困惑,花费了很多的精力,但是却得不到理想的效果,逐渐降低了对语文的好感度。语文教师可以换一个思路,从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转变为大单元教学模式,将语文知识之间的联系更清晰地呈现给学生,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带领学生真正走进语文,获得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升。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渗透,语文教师获得更多新的启示,对大单元的理解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1大单元教学概念
小学语文课本上的一个单元,往往是某一题目下的若干课文,若这些课文没有一个整体的大任务来推动,无法形成一个围绕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估的整体活动,那么这就不是所谓的单元观念了。也就是说,大单元教学应当是一种以一定的核心素养为目的,并且有完整的教学内容、教学主题、教学活动的具体形式,以及课程的个性化实施。李卫东认为,大单元式教学是以语文课程的基本概念为统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单元式教学。孟亦萍认为,大单元教学是按照课程实施的层次目标,把一学期的学习内容分成几个不同的教学主题,教师按照语文的普遍规律,以主题为主线,对有关的学习内容进行开发与组合,实现连续性的单
元式教学。平常所熟知的教科书单元,自然会有一些主题、知识和技能的联系,但是它们的容量却是有限的。而大单元教学则希望能打破教科书单元的局限,使教师从“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跨单元、跨书册、跨媒介地整合课程资源,实现情境和任务、目标和资源、学习活动和评价的整个过程整合与重构。
2大单元教学的小学语文特点
首先,系统化。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目标和课程内容,都具有系统化的特点。这就要求小学教师要明确教育的目的、教学的本质及课程的目标。这样才能以更加全面的角度,思考大单元教学的目标。另外,大单元教学的学习目标是螺旋式上升的,这在部编版教材的编排中以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中都一一有所体现。与之对应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目标,也必然要与之相契合。教师对于大单元教学,应当系统性地进行掌握,不要孤立梳理知识体系,也不要孤立看待各个单元,更不要孤立看待单元中的篇章,应用瞻前顾后的原则,系统性对语文教材进行了解和分析。其次,协同探究。在大单元教学中,往往会在所创情境下提出相关的问题,不同的问题会带来不同的任务群。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就要进行协同合作,积极进行交流和探索,提取重要的信息,在共同的努力下完成任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核心素养如何做好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 3.1基于主题探索,构建单元目标
在完成单元主题的构建后,教师要以此为中心构建相应的教学体系,通过对单元主题的探索,教师基于相应的文本内容,思索其文本中所体现和倡导的语言技巧和审美精神,从而针对性地构建单元目标。在进行单元目标的设计时,教师应将单元宏观思想和微观语言能力进行联通,从而使单元目标更具可行性,通过对具体文学技巧的研究来深入感受思想感情的构建,透过思想感情的动人来进一步体味文字构建的水准,形成相互支撑的目标体系,从多个角度切入学生的语文素养培育,使得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3.2优化教学过程,渗透核心素养
随着国家对小学语文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应该在原有教学基础上,注重教学过程的优化,让小学生自觉、自愿地寻找单元类文章的前后关联。例如,在教学四年级课文《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本单元习题例文为《七月的天山》,几篇文章都是关于景物的描写,教师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单元整体学习的角度展开学习。在教学的最初阶段,教师要带领学生大致阅读本单元的几篇文章,在阅读以后,详细讲解每一篇文章,字词、段落、写作手法和文章主题都应该作为研究的重点。完成对本单元文章的全部讲解后,教师需要让学生在课上开展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针对本单元的学习,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都有各自的收获,学生在分享这些收获的过程中,积累了学习经验,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过程、方法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十分明显,这种影响要求教师在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教学要求,注重对教学过程的优化,突破原先教学模式的,将课前预习、课中讲解、课后分享渗透在每一单元的教学中。
3.3精简大单元课程内容,增加课外资料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应用大单元教学模式,精简单元教学的内容,并增加课外的资料,以充实学生课堂的复习内容。同时,引导学生自己找出大单元主题,并开展针对性的复习。之后,学生在教师总结的时候,便会回想起课堂的细节,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教师还可以适当添加课外教育资料,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拓展教学活动内涵,从而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例如,以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本单元共有三篇文章,分别是《慈母深情》《父爱之舟》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在整个单元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丰富的课外资料,内容是关于父爱和母爱的,以供学生阅读。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们以整个单元的视角,来探讨教学的主旨和思想。这样的目的,是充分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将整个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如果有学生通过文章的题目,便能明确这一单元的主题,也就证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个单元学习的基本方向。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父爱和母爱的表现形式,在学生自行理解的过程中进行正确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快速且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3.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依据学情开展教学反思
为了进一步促进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水平的提升,教师在结合核心素养对大单元教学活动进行设计时应当及时做好对于学生课堂表现的充分关注,从而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作为评估教学设计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其有利于帮助教师充分了解不同教学设计方法和环节在实施过程中的价值,继而推动后续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拓展。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时,通过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期间的表现并及时根据学生表现对于教学设计的落实效果进行分析和反思,教师可以进一步调整教学设计的内容与侧重点,从而依据学情积极转变大单元设计的内容和形式,其有利于确保设计工作的科学调整与变革,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优化具有良好的辅助价值。此外,通过及时进行相应的反思,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强化教学训练方法,其有效促进了教学工作水平的拓展。
结语
综上所述,大单元教学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符合“大语文”理念的要求,能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工作中,小学语文教师应秉承生本思想,有效实施大单元教学方法,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学实效性、有效性,推动语文教学工作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玉吉.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思考[J].小学生作文辅导,2021(6):87.
[2]应小波.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究[J].读与写,2022(33)82-8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