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填空题
1.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3. 刘勰的《文心雕龙》建立起完整的中国文学理论体系。
4. 隶书是__秦国文字__(书体)俗体的简便写法。
5. 李白的诗作《游洞庭》:南湖秋水夜无烟,______耐可乘流直上天___。且就洞庭赊月色,______将船买酒白云边________。
6. 体现了______象形____的造字方法。
7. 《诗经》记录了从_____西周初年____到_____春秋中叶____时期的诗歌,一共____311___篇。
8. “四书”之名由_____朱熹____(人名)所立,指的是_____《论语》______、_____《孟子》______、______《大学》_____、_____《中庸》______这四部经典。
9.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____大人_____,畏____圣人之言________。
10. ____《尚书》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商周记言体史书。
11. 史记的写作宗旨是:“究天人之际,________通古今之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_________”。
12. 古代每月第一日又叫____朔_____,最末一日又叫____晦_____,每月第十五日又叫____望_____。
13. 《红楼梦》尚未完成,红学就出现了。____脂砚斋_____所作的评语,就是在《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中所作的。
14. 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纯”是对_____陶渊明_______的诗作的评价。
15. 刘勰的______《文心雕龙》________建立起完整的中国文学理论体系。
16. _____谢灵运____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池塘生春草,____园柳变鸣禽_”是他的名句。
17. 钟嵘《诗品》中“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是对竹林七贤之一的_____阮籍____的评价。
18. 根据中国汉语方言的特点和历史渊源,可以把汉语方言分为七个片区,分别是____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_______。
19. 新月派诗人主张作诗应该体现出__音乐____美、____建筑____美、___绘画_____美;列举两个新月派代表诗人:__闻一多_______、____徐志摩_____。
20. 使用了____会意_____的造字方法。
21. “蛇”采用了___象形______的造字方法。
22. 张若虚的诗作______《春江花月夜》________突出体现了唐诗的兴象玲珑之美。
23. 李白的诗作《山中问答》:问余何事栖碧山,_________笑而不答心自闲_____。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24. 中国武侠小说的源头有二,一是《史记》中的___刺客_列传,二是魏晋六朝时期的___“杂记体”_______小说。
25. 提倡以诗为词,主张“(词)为诗之苗裔”的宋朝词作家是___苏轼_____。
26. 《诗经》是一部歌词集,共 311 篇,分为三部分,分别是 风 、 雅 、 颂 。
27. 汉字大多包含两种符号:分别是 、 ,所以对应西方的表音文字,我们说汉字是一种 意音 性质的文字。
28. 汉字发展的两个阶段: 古文字 、 今文字 。
29. 从历史发展来看汉字的五种主要字体分是: 甲骨文体 大篆体和小篆体 隶书体 草书体(包括行草、章草、狂草等) 楷书体 。
30. 《说文解字》 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别声读的专书,作者是 _东汉___时代的____许慎_____ ,首创 部首 编字法,是求本义、辨通假的重要依据,因而要学习文言言语必备的工具书。
31. 现在可见到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汉文字是 甲骨文 ,它主要是 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的文字。
32. 《论语》记录了 孔子及其弟子 的言行,由 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纂录而成。
33. 普通话是以 北京语音 为标准音,以 北方话 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
34. 有些音节没有声母,声母位置的空位叫做“ 零声母 ”。
35. 汉藏语系是仅次于 印欧 语系的第二大语种。
36. 《周礼》中所谓“六艺”指的是礼、___乐__、射、__御__、书、数。
37. 通常所说的“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指__《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_______、
38.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_____有杀身以成仁._________。(论语·卫灵公)
39.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三十而立_____、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___六十而耳顺______、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40. 李白的《行路难》属于____乐府_____诗(诗体),《独坐敬亭山》属于____五言绝句_____诗(诗体)。
41.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___司马迁__著,是我国第一部__纪传___体通史。__本纪___记帝王,___表__排列帝王候国间大事,___书__专述社会方面,__世家___记载贵族之家,__列传___是不同阶层人物传记。
42. 普通话有__22___个声母。
43. 普通话的调类分别是_阴平、阳平、上声、去声____。
44. 中国第一首完整山水诗是___曹操__创作的__《观沧海》___,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是___曹丕__创作的___《燕歌行》__。
45. __陶渊明___开创了中国文学田园诗题材。
46. 2017年的干支纪年是 丁 酉 年。(2016是丙申)
47. 《切韵》的作者是 隋朝 (朝代)的 陆法言 (姓名)。
48. 按照干支纪年,2017年春节之后是____丁酉____年。
49. 中国第一位白话诗人是____胡适____,他创作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
集___《尝试集》_____。
50. ___郭沫若_____(人名)创作的___《女神》_____是中国现代新诗奠基之作。
51. 在汉字发展的历史中,____形声字____(字体)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52. 草书出自的___隶书_____草率写法
53. 今天见到的最早的楷书是___钟繇_____写的____小楷____。
54. 汉字进入___楷书_____(书体)阶段以后,字形还在不断简化,但是字体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了。
55. 列举两个叠韵词:__萧萧______、____苒苒____。
56. 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韵书是隋代陆法言所撰的_____《切韵》___。
57. 列举两个偏正结构的词组__壮丽的山河__、__很可能__。
58. 列举两个动补结构的词组___压抑不住__、_驰名天下__。
59. 格律诗写作时讲究平仄格式,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适当违反,违反平仄格式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一三五不论,___二四六分明_____”。
60. ____香港____(地名)是新派武侠小说发源地,第一部新派武侠小说是__梁羽生______(人名)著的《龙虎斗京华》
61. 司马迁在《史记》中概括了游侠精神:“其言必信,___其行必果_____,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生死矣,而不矜其能,__羞伐其德______。”
62. 南宋人刘克庄说“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是对____辛弃疾____(人名)的词作的评价。
63. 宋词发展到_____柳永___(人名)的创作中,体制才得到完备。
二.名词解释
1、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比:类比,比喻。(这里有两种说法,分别是类比和比喻。而在“比兴”中,“比”为“比喻”之意。)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如今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2、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以天干和地支组成共60个干支纪年(详见上文序列表中的表格)(或见下文五行、属相),以此往复,60年为一个轮回。干支纪年一个周期的第一年为“甲子”(如黄巾起义口号为“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第二年为“乙丑”,依此类推,60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60是10、12的最小公倍数,所以每60年为
一周期)。如1644年大概为甲申年,60年后的1704年同为甲申年,300年后的1944年仍为甲申年。注意以上只是大概对应,因公历和干支历是不同的历法,年份起点不同。
3、反切
反切是古人在“直音”、“读若”之后创制的一种注音方法,又称“反”、“切”、“翻”、“反语”等。反切的基本规则是用两个汉字相拼给一个字注音,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4、六书
六书,首见于《周礼》,清代以后一般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普遍采取的是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 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六书是后来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然而,有了六书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该系统为依据。
5、现代汉语普通话
普通话(Mandarin)是中国大陆使用的现代标准汉语的称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流汉语语音(官方用语),各国都有自己的普通话以利广泛交流,中国的普通话即中国官方推行的修正型首都雅音。
6、平仄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
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7、正始之音
正始之音,成语,作主语、宾语。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三国时期曹魏废帝齐王曹芳的年号,公元240年—249年四月)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出处 《晋书·卫玠传》:“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此子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
8、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被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等.
9、方言岛
历史上操相同或相近方言的一部分人迁入操另一种方言的人的地盘,他们所带来的方言在本地方言的包围下,就如大海上的岛屿,即是通常所说的“方言岛”。现存的汉语方言岛基本上都是在明、清两代形成的。方言岛表现出方言的复杂性。方言岛的形成一般有军事移民、政治移民、经济移民等。
10、《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为许慎。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学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
《说文解字》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原书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现已失传,传至今日的大多是宋朝版本,或是清朝的段玉裁注释本。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说文解字》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1、红学
红学,即研究《红楼梦》的学问,横跨文学、哲学、史学、经济学、心理学、中医药学等多个学科。清代学者运用题咏、评点、索隐等传统方法研究《红楼梦》,被称为旧红学。五四运动前后,王国维、胡适、俞平伯等人引进西方现代学术范式研究《红楼梦》,红学作为一门严肃学问堂而皇之步入学术之林,被称为新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并称20世纪三大显学。20世纪末21世纪初,红学发生分化,主流红学遭遇瓶颈,民间红学奇谈怪论迭出,红学整体的学术品质和社会声誉均呈下滑之势,同时又给人很多想象空间。
12、平水韵
“平水韵”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其书今佚)。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错用。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193韵。北宋陈彭年编纂的《大宋重
修广韵》(《广韵》)在《切韵》的基础上又细分为206韵。但《切韵》、《广韵》的分韵都过于琐细,后来有了“同用”的规定,允许人们把临近的韵合起来用。到了南宋原籍山西平水(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就把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同期山西平水官员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为106韵,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平水韵。今人所说的《平水韵》实际多指清朝的《佩文诗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