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花图问答。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民间“寿”文化

浅谈民间“寿”文化

来源:花图问答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寿”通常指人生命的年限,也有年岁大或寿 辰、生Et之意。自古以来,长寿是上至帝王将相,下 至平民百姓所共同的祈愿。在历史上有些帝王甚至 请方土为之炼丹制药,以求长生不老,万寿无疆。 《尚书・洪范》也把“寿”放在了“五福”之首:“五福:一 日寿,--El富,三日康宁,四日修好德,五日考终命”。 “寿”已成为中国传统幸福观之一,并且在民间逐渐 形成一种特有的“寿”文化。 一、“寿”文化首先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 一种精神寄托 千百年来,“寿”反映着人们对于自身生命的美 好向往和崇拜,就以山西晋中一带为例,从孩子一 出生,便进入了“寿”文化的氛围。有的父母希望孩 子好养活,给孩子以“寿”取名,如:福寿、寿生、寿昌 ……等等。在孩子满月时,长辈会送孩子镌刻有“长 命富贵”字样的银锁,用之避邪。一些父母在孩子满 月后给孩子做“百家衣”,即从一百户人家集来杂色 布,剪成一个个龟背图案,拼凑起来制作而成,期望 孩子穿上它能长命百岁。 在孩子过一周岁和三周岁生日时,外祖母为孩 子送来面蒸的生Et礼馍“九石榴一佛手”,“九”取意 “久”,“榴”取意“留”,“佛”取意“福”,“手”取意“寿”, 故民间有“九石榴一佛手,俺娃能活九十九”的说法。 在落后、贫穷的旧社会,人们缺乏科学知识,医疗条 件也相当差,许多孩子会因各种原因夭折,人们除 了祈求神灵的保佑以外,在民间逐渐形成各种镇邪 祈福的方法,但都是满足让孩子健康成长这一心理 要求,因而,这些习俗至今在农村广泛流传。当地人 们大多要为12岁的孩子在其生日那天举行“开锁” 仪式,以祝孩子进入生命的新阶段。此外,人们常把 岁数逢九时如9、19、29、39……等为明九年,岁数逢 口张素英 九的倍数t,-j ̄n l8、27、36、45……等为暗九年,当地 百姓认为岁数每逢“九”时,如跨人人生的一道槛,在 这一年春节时大都要穿红色衣裤,系红裤带,企望来 年生活红火,益寿增福。 人们在每岁诞生纪念日时的庆贺,实质上也是 在进行一种“寿礼”仪式。《庄子・盗跖》日:“人,上寿 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在古代生活和医疗条 件很差的情况下,人能平安到老年是很不易的,因而 到年老时的寿诞礼显得尤为重要。祝寿作为我国的 传统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庄子・天地》中即有:“请祝 圣人,使圣人寿。”《史记・项羽本记》中也有:“沛公奉 卮酒为寿”的记载。山西晋中一带,为老者祝寿也是 相沿久远的传统习俗。当老人到虚岁60岁时,晚辈 即可为其祝寿,当地也称“做寿”。祝寿日也可取老人 虚岁整数,即取周岁59、69、79……,当地有“做九不 做十”之说,且“九”与“久”同音,有希望老人健康长 寿之意。家境富裕或社会声望较高的人家,晚辈要 为其举行较隆重的祝寿仪式。首先设立“寿堂”。屋 内正面墙上悬挂如“萱草长春”、“松年鹤龄”等匾额, 或“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类的中堂,也有的布置 “寿屏”。当地多使用宝蓝色或红色帷幕,中间饰以金 色的“百福捧寿”图,即书写形体各异的一百个“福” 字环绕一个斗大的“寿”字。屋内张挂祖宗祖祗,仪式 开始后,全家人要先为祖先敬香,然后向“寿星”(这 天过生Et的老人被称为‘寿星’)拜寿。拜寿时只论辈 分长幼,不讲职位高低。子女们要献服饰等各种礼 品,亲朋来宾贺寿也多馈赠礼品、古玩、“寿联”、“寿 幛”等礼物。正午时分,主人设宴款待客人。这天的主 食是“长寿面”(当地也称“ 长寿糕”(当地 也称“油糕”),并且主人要 的“寿酒”,敬祝 老人“健康长久、高福高寿’ 盛的“寿筵”把祝 寿仪式推向高潮。 丈物世界 2006.2 6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普通人家受经济条件所限,仅在老人过生日时, 说是一种能使人长生不老的食品,同时它也是寿星 老人手中所托之物,成为象征长寿的物品之一。 佛手取其谐音“福寿”,用来表示吉祥长寿。猫、 蝶连用取其谐音“耄耋”,《礼记・曲礼上》:“八十、九 为之蒸寿桃礼馍,以示庆贺。神话传说中在西王母 祝寿时,曾在瑶池设蟠桃宴招待群仙,因而后世民 间祝寿也要用寿桃。寿桃的个数按老人年龄计,每 岁一个,另多两个意为天赐地予。 十日耄。”《盐铁论・孝养》:“七十日耄。”亦泛指年老。 人们以猫蝶借喻高龄、高寿。 当人的生命结束时,“寿”文化也依然伴随。人年 老时在家自然死亡,称为“寿终正寝”,给死者穿上 “寿衣”,安放入棺,棺木也被称为“寿术”或“寿材”, 另外,一些寺庙名中也常含“寿”字,如山西灵石 县“资寿寺”,祁县“延寿寺”都以祈求圣佛赐福保佑 上面画上变形体的寿字。 由此可见,这些几乎每个人都要度过的民俗礼 仪,其目的都在于祈求长命、长寿。作为民俗文化一 部分的“寿”文化,成为人对自身生命全过程的精神 追求。 二、“寿”文化是民俗信仰习俗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 一些具有信仰色彩的民间思维观念经过长期不 断的传承变异,形成了受人们信奉的习俗,“寿”这一 传统幸福观自然也成为民俗信仰习俗中的一部分。 “寿星”是当地民俗信仰中的一尊长寿神。据 《史记・封禅书》司马贞索隐:“寿星,盖南极老人星 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也。”旧俗以此 星为司长寿之神,并把他画成老人模样,白须,持 杖,头部长而隆起,常伴以鹿鹤、仙桃。在当地,有老 人的家里在墙上常贴有寿星年画。在富贵人家,寿 星也作为建筑和家具装饰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如在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可以看到,门楼上有“福禄寿三 星”、“寿星骑鹿”等木雕形象,家中陈设有根雕“寿星 手杖”、瓷雕粉彩“福禄寿三星”等家庭摆设物品,这 些都表明寿星在当地人们精神世界中的重要地位。 民间用于象征“寿”的吉祥物也很丰富,主要包 括:龟、鹤、猫、蝶、松、柏、菊花、仙桃、佛手等。 人们常以龟、鹤喻寿。龟这种动物极为长寿,先 民们从哲学思维的角度赋予龟以神性和灵性。任叻 《述异记》记载:“龟一千年生毛,寿五千岁谓之神龟, 寿一万年日灵龟。”给孩子做龟状的衣服、鞋帽,以 期望孩子能平安长寿,以“龟寿鹤龄”向高龄老人贺 寿。《淮南子-说林训》中有:“鹤寿千岁,以极其游。” 的说法。用“松年鹤龄”之辞祝老人长寿,“鹤发童颜” 用来形容老人的 西归”。 松、柏因其匹 物。菊 花开在秋高气爽 赏菊的 习俗,人们常以 仙桃传 64支辘世器ww 2oo&2 庶民长寿得名。 再如,过端午节时,多数地方仍保留着儿童用五 色丝线系脖颈、缠足腕的习俗。古代民间有这样的 传说,五月五日以五彩丝带系臂可以避灾、避邪、益 寿,故名“长命缕”或“长寿线”。 三、“寿”文化由“俗”到“雅”的充分体现 “寿”首先体现在民居文化中。位于山西太谷县 北口村的三多堂,其整个院落的建筑群呈“寿”字布 局。“三多”意为多福、多寿、多子。封建社会在营造住 宅方面等级森严,富贵之家尽显其阔绰,只有在建筑 内部装饰方面下功夫,当地多采用砖、木、石等雕刻 工艺。山西民居中瓦屋顶檐端勾头的圆形头上和滴 水的如意形头上雕刻猫和蝶的形象作为装饰。为求 家居平安、富贵吉祥,房屋脊饰、铺首大多运用龟背 图案,或以龟背图和“猫蝶戏菊”图作为砖雕照壁。认 为它们能祛除邪气,给主人带来富贵长寿的吉祥之 气。 “寿”字被认为是最具吉祥意义的汉字之一,其 基本意义为年岁久长。《诗・小雅・天保》日:“如山如 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 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 尔或承。”人们把各种各样的“寿”字镌刻于建筑、门 窗、家具、器皿之上,普通的“寿”字大大超出它本身 的实用范围。智慧的古代艺术家把“寿”字更加形象 化、艺术化,常作为雕刻、剪纸、戏剧、绘画等民间艺 术的重要题材。 在山西祁县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各种以“寿” 为题材的艺术品随处可见,“寿”文化的艺术性得到 充分的体现。形式各异的寿字镶嵌于桌椅、门窗、花 栏等物品,造型独特的寿瓶、寿盘等精美瓷器熠熠生 辉。院中过厅红木隔扇上精雕有“五福捧寿”,檐下装 板上有金色的高浮雕“八仙庆寿”,堆金彩绘“福寿如 意”。柱础门墩上有阴纹石刻“麻姑庆寿”、“福寿喜 (下转69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cd和sb等9个金属元素的含量,见图六。由图可 离子的分析》,《文物季刊)1997第3期。 见,Na、Se和co的变化趋势类似于上述的无机离子 6.屈建军、张明泉《敦煌莫高窟岩体盐风化过程的初 的变化趋势;而Sb、Ag和As的受采样位置影响的 步研究》,《地理科学)1996年第2期。 7.汪东云、张赞勋、付林森、姚金石、谢本立《大足北 山典型石窟风化产物化学特征及其破坏作用》,《地下空 变化不明显;Fe、K和Cd则从公路到石窟门前是有 下降的趋势,可能受公路上行车造成的扬尘的影响 较大。 五、小 结 间11994年第2期。 8.屈建军、凌裕泉、张伟民、王旭东《敦煌莫高窟大气 降尘的初步研究》,《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1年第3 期。 十里河工程的建设对增加云冈石窟景区的观赏 9.付林森、汪东云、姚金石、谢本立《北山石窟风化 性、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下游的污染物输入具有 产物可溶盐形成的水文地球化学机理》,《工程勘察)1996 重要意义,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工程建设和水库蓄水 年第2期,37—42页。 10.屈建军、张伟民、王远萍、戴枫年《敦煌莫高窟岩 中应充分注意地下水水位对文物保护带来的可能 影响,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地下水水位,做到未雨绸 体风蚀机理及其防护对策的研究》,《中国沙漠)1994年第 缨。 主要参考文献: 2期。 l1.汪东云、张赞勋、付林森、姚金石、谢本立《宝顶山 石窟岩体风化破坏的作用因素分析》,《工程地质学报》 1994年第2期。 1.黄继忠、史变青、解廷藩《云冈石窟大气总悬浮微 粒金属元素富集特征及污染源初探》,《东南文化)1999年 第2期。 2.尚剑宝、上官学兵《.山西大同云冈石窟防水保护 12.吉林省博物馆学会编译《博物馆技术》,吉林大学 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 方案探讨》,《山西建筑)Vo1.29(6):75 76页。 3.黄继忠、张俊芳《应用电法勘探调查云冈石窟岩 体裂隙》,《文物季刊)1998第3期。 4.黄继忠、史变青、解廷藩等《云冈石窟大气粉尘中 (谭科艳、徐清、曹晓娟,国家地质试验测试中 金属离子的分析》,《雁北师院学报》v0J14f2)。21 24页。 5.黄继忠、解廷藩、张莉《云冈石窟大气粉尘中无机 心生物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室;黄继忠,山西省云冈石 窟文物保护研究所;黄继国,吉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工 程学院;程建京,山西省大同市水务局;陈明,北京化 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栏目主持/赵曙光 (上接64页) 走向艺术创造的极致。 “寿”文化可以说是一种渗透于人们生命文化、 习俗文化、信仰文化、民居文化、民间艺术而产生的 历史沉淀。“寿”在人们的心中已成为吉祥、美好的化 牛”、“群仙祝寿”、“延年益寿”、“灵仙祝寿”、“富贵长 寿”、“鹿鹤同春”、“鹤立松间”、“龟背翰锦”等吉祥图 案,在“福德祠”、“省分箴”等大型砖雕照壁中也包含 有各种喻寿事物。它们雕则造型逼真,刻则线条流 畅,各具特色,异彩纷呈。其中以大院大门对面的 “百寿图”尤为典型,整座砖雕照壁的中间书有100 个篆体“寿”字,古朴端庄,形态各异,一寿变百寿。 “百寿图”采用了我国传统造字的“六书”之法,有的 为象形字,有的为会意字,有的采自动物类,如“龟背 寿”字,有的采用植物类,如“槐叶寿”字等,形体协 调,浑然天成,反映了人们祈求长寿的心理状态。这 些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以艺术审美的形式巧妙 身,成为人们对生命过程进行祝愿的一种文化符号, 而且“寿”文化还将随着时代的变化有更丰富、深邃 的内涵。 (作者工作单位:山西祁县民俗博物馆) 栏目主持/米武军 地表达出主人的德行志趣和文化品位,使“寿”文化 丈枷世界 2006.2 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