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
文学常识
序: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重点字词
古今异义
臭:古义:气味 今义:难闻的气味
博士:古义:官名,国子监的老师 今义:一种学位名称
再:古义:两次 今义:一次又一次
汤:古义:热水 今义:食物煮熟后的汁水。
穷冬烈风(穷:深;今常指贫乏财物或尽、完,达到极点)
②词性活用
手自笔录(手──动手,名词用作动词。笔──用笔,名词作状语)
腰白玉之环(挂在腰间,名词用作动词。)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每天 名词作状语)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每年 名词作状语)
通假字
四支僵劲(“支”通“肢”)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
同义词连用
④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都是借的意思)
叩问:问
三、重点句子翻译
1、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没有办法买书来读,(于是)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归还。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完后,跑着去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3、以是人多以书假( jiǎ )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家都愿意借书给我,我才有机会广泛的阅读很多书。
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qū)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交游,向他们请教。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5、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jiàng)辞色。
那位前辈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态度一直极为严肃。
6、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我站在他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恭恭敬敬地求教;
7、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还能够有所收获。
8、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
9、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
冒着严冬凛冽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皮肤冻裂了(我)还不知道。
10、至舍(shè),四支僵劲(jìng,多音字)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
我到了住所,四肢都冻僵了不能动弹,侍女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替我)盖上,很久很久(我)才暖和过来。
1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sì),无鲜肥滋味之享。
寄居旅店,主人每天给准备两顿饭,从没有鱼和肉这样的东西可以享受。
12、同舍(shè)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yī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è)然若神人;
跟我同住在旅舍的同学们都穿着华丽的衣服,头上戴着用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着白玉环,左边带着佩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人,就像神仙一样;
13、:余则缊(yùn)袍敝(bì)衣处(chǔ)其间,略无慕艳意。
可是我却穿着旧棉袄、破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也没有他们羡慕的意思。
1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别人。
15、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四、理解
1、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答: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能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这是宋濂起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3、本文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艰苦的学习过程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4、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 度。
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的态
5、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 借书之苦;求教之难。
6、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
7、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
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 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8、 余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一言,身为当代的中学生你如何看待这种从师尊师的方式?
这是中国旧式教育中最普遍的现象。这里包含着尊师重教的积极因素,但也显得过于迂腐,学生完全可以与老师平等交流,各述己见,甚至可以展开激烈的讨论,因为没有圣人,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9、最能表现作者幼年时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10、 作者写自己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作者以自己的刻苦求学而功成名就的事实,来献身说法,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刻苦自勉。揭示了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的道理。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11、 通过本文的阅读,你如何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有影响,但不是绝对的。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12、 学习了本文后,你在学习上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为学者,必须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耐于艰难困苦的品格。
不畏艰难险阻,才能获得成功。
13、请写出关于苦读、勤学的名言诗句及事例各两则。
名言诗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业精于勤荒于嬉。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闻鸡起舞(东晋、祖逖)悬梁刺股(孙敬、苏秦)囊萤映雪、凿壁偷光
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
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 晋朝,车胤(yìn)囊萤读书。
14、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写自己緼袍敝衣,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对比 反衬自得其乐。说明精神上的富足,能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15、本文中哪些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
1、幼时求学的艰难。2、成年求师的叩问之难。3、求学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16、统领全文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
文章开头的“ 嗜学 ”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
17、作者勤奋学习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
1、余幼时即嗜学。2、益慕圣贤之道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