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央珍吉
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7年第07期
摘 要:在目前这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校不能仅仅以知识传授作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同时要教给学生求知的本领。因此,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早已经无法满足这个时代对教学的教学要求。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现状,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本文从“学案导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学案的使用原则和教学的实际应用几个方面,结合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探讨“学案导学”构建初中地理课堂模式的可行性。
关键词:初中地理;导学案
在信息化发达的今天,既有上课的生动性,又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是我们地理老师常常思考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经过探讨,并总结出了“学案导学法”,它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下面就地理学案的使用、实施等环节进行阐述。 1温故导新
地理教材有着严密的逻辑系统,从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不仅使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学生易于接受,而且由于引导学生从已知着手去探求未知既减少了难度,也容易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旧课的复习可以采用表述、指图、板绘、填表等不同的形式。例如:在学习“季风环流”一节内容时,提出以下问题:用简图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简述海洋和陆地的比热容在冬夏季有何差异?以旧知识做铺垫,为学习完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奠定基础。温故复习过程中尽量不要采用提問式,要充分利用小组成员互检方式,以保证每位同学的积极参与。
在教学导入环节,设计要自然,要切合主题,要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例如在讲授《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一节时,表格展示北京到太原和北京到济南的高速公路工程投资招标价格,在两者价格相同的情况下,提问:如果你作为承包商张先生,你会选择哪一段?通过实际生活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设问导读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相关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问题的创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基于“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基本能力,寻找思考线索和解疑路径,最终获得问题的突破和成功的乐趣。例如在《大气的运动》一节中关于“热力环流”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在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教材、研究图象的基础上,设计以下小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子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质疑:①大气产生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②请结合简图完成冷热不均导致的两地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③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④近地面气温、气压与垂直方向上气流运动方向及天气之间有什么对应关系?这种设计避免了一下子将一个大而无边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无所适从。
其次要分层设置问题,在系列问题的设置中,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知识的难度差异,使学生在尝试解疑中各有所获,为合作学习提供时机。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针对C层学生设计最基础的问题,让其结合地图识记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对于B层的学生,在C层学生目标的基础上,设计问题使其理解自转、公转地理意义是如何形成的,例如:结合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公转示意图,分析理解不同半球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对于A层的学生,在前两级的目标基础上面,引入光照图的判读,使其能熟练运用本节知识来分析判断各种类型的光照图。
第三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经历,联系实际设置真实生活问题,吸引学生的眼光,激发思考的兴趣。例如学习“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可结合现实生活中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为最大限度地获得太阳光热,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保持多少度夹角,这个夹角需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吗?南、北方的开发商在相同土地面积上建居民楼时,谁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这些源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紧密结合,能够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自学检测、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习题检测是在学生依案自学基础上,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完成之后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高中地理学案中习题的设计一般分为自学检测、巩固练习、拓展延伸三个层次,自学检测主要针对“学习目标”设计,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使“学习目标”中的要求一一落实;巩固练习在自学检测的基础上,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基本技能运用;拓展延伸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能力要求较高,可以编辑一些针对本节知识和技能的历年高考题,让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尝试解答。例如在讲解工业区位这节时,自学检测环节中通过设计卫星制造、水果罐头生产、有色金属冶炼、普通服装加工等各类工厂让学生试着分析属于什么区位类型;巩固练习环节设计直角坐标图、柱状图、三角坐标图、风玫瑰图等不同图形,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进一步理解掌握工业区位的选择;拓展延伸环节则引入世界或中国相关区域,联系实际分析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 4合作探究、精讲释疑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完全放手给学生自主解决,教师只需呈现标准答案,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对学生进行精讲释疑。教师在精讲过程中,语言、内容要精,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精讲应具有启发性,要总结相关规律,使学生对知识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对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以保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导学案”的核心是“导和学”,关键是教师,根本在课堂。运用“导学案”这一模式,教师只有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正确处理好导和学的矛盾,才能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真正做好学生登堂入室引路人的角色,实现教和学的双赢。当然,作为个体的地理教师,没有而且也没有必要完全按照导学案理论说的那些条条框框去施行,我们只要领会其精髓,能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让学生在我们的地理课堂中能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就很不错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