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人生三境界:第一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层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三个境界循序渐进,返璞归真,不得不佩服静安先生的感悟与独到见解!在所谓的运营中,相比较活动,产品运营,内容运营往往作为入手级较为容易,这也是现在吸引大量的蜂拥出现的根源,随便在网上一搜,新媒体运营,软文编辑…相信充斥眼前都是所谓的热词?
那么内容运营里面,又是我们平常最为纠结的呢,无疑不是写作与编辑。特别是动不动10W+的文章,让老板拿来作为标杆来参考。经常听到的话语就是,来来来,看看那个谁,人家为啥能写出这流传很广的好文,好好学习下,每每这时候,都有一种伪文人的高傲,我去,就这满屏鸡汤,听起来头头是道,仔细回味却是狗屁无用论!最为典型的是市面上曾风靡一时的《菜根谭》,写作的人本事官场失意之人,作为一个失败的为官之人,却偏偏拿出一副牛气哄哄的样子,隔靴搔痒得写着为官为人的处事之道,这种情况下,突然想起了伟大领袖毛爷爷得真理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类似这种满纸至理名言,初听感觉大彻大悟,仿佛明白人生大事一般,一般而言不屑去看的。
那么,到底如何取写作一片职场合适的软文呢?首先需要将这个观念深深放在心底,就是我不是文人,也不是诗人,纵是你有一副如诗如画的蓝图,对不起,企业不买单,当然你转行专业写作另类别论!在企业中,只需时刻记得"文案就是坐在电脑前的销售",这里的销售不论是实体产品,还是企业声誉或者品牌,总之,职场文案是一谈"效论"的。效论顾名思义就是首先写的东西有效率,其次有论点有凭有据,凭空捏造终究一场空?
扯了这多,那么到底去写文案或者一份材料呢!前些年有本书《金字塔原理》被奉为咨询界必读经典,在自己首份工作中,作为出入职场的菜鸟。至今依然记得各位前辈如何在PPT,给甲方的文案中,将这玩意用的炉火纯青,每每看后感觉都是一篇经典学习之作。
这本经典现在回想起来,自己感觉本质就是"拆解整合",手段就是"总分总,总分,分总"。听起来感觉是不是特别想小时候刚写作文的时候,老师在黑板上不断强调的前后衔接,起承转合。先说总的怎么样,然后一段一段来搞,最后归纳升华一下,绝对算得上上乘之作。
在实际情况中怎么用么,简单举个例子说一下,(只为说明写作思想,不纠结具体写作手法。老话讲的好,有道无术终有术,有书无道止于术)
就像之前写的《如何写一篇老板满意看客很爽的产品文案》那样,拿一个产品文案做说明。
总
这里插一句,《金字塔原理》关于序言的描写手法是值得大家去学习的,包括背景、冲突、问题、方案四部分,随机组合都能整出一篇看的过去的文章。
如果要讲一个产品,在总的这部分,往往需要扣上一个大背景,大场景,或痛点集合等等。比如我要写物流订单拆分功能,拿到手之后除了想用户,给谁看之外,搞清楚这些我需要考虑拿一个怎样的开头来吸引眼球,因为我主要推的是订单的好处,为此我一般倾向采用"恐惧式"的"排比式"开头,在总得部分需要告诉看的人,你现在就这个状态,你现在每天频于应付这些,当然其中也需用到夸张,比喻的手段,这里不具体做列举。说完现状冲突之后,最后点出订单拆分!
分
已经点出订单拆分,接下来我需要做的就是,将功能拆分,之前也讲过,你可以从产品功能点,用户利益点,形势所趋等几点,层层说起。常规而言,在分解的时候习惯用"放大坏处",传递一种不用终将淘汰掉的感觉,当然具体的文字还需要长期积累。
总
拆解完之后呢,最后就是归纳升华。说的俗一点就是高大上,伟光正!用时髦的网络用词来讲就是"正能量",把产品信息结合在当前流行中,不落俗套。
比如今天坐在公交车上随便编辑的文字,最后点上一句"不要在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感觉起来就是一个奋斗者努力拼搏的画面。
写作这东西,说简单也简单,希望将自己的皮毛解分享给大家,共勉进步!正所谓爱之,欲生;憎者,欲死。喜欢的看客我们共同聊聊,不喜欢的,欢迎批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