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观后感 篇1
跟随着郎世宁回到了3前繁盛的大清帝国。我只能惊叹于她的美丽,却不能用语言来表达。
因为满人入关后不适应气候的炎热,历代皇帝不遗余力地大肆建造圆明园,几万人,辛勤劳动十几年,耗费国库的巨额财富,终于建成了这座万园之园。让我不禁想起了以前背过的张养浩一首诗“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在竣工那天,皇族人员和大臣们络绎不绝前来参观,惊叹不已。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大水法,十二个生肖铜像在中午十二点一齐喷水,很远都能听得见。还有无数汉白玉的柱子,囊括全国建筑园林形式,非常宏伟。奇珍异宝,珍贵字画,犹如阿房宫赋中描写的那样。
老师说圆明园一年四季都是有花的,其中要数菊花最多,所以圆明园又叫做菊花园。想象我置身其中,仿佛是花的海洋,轻轻一嗅,便是各种的花香,甚有种飘飘欲仙,腾云驾雾的感觉。
这座历时一个多世纪的皇家园林,见证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兴替。康熙、雍正,乾隆,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历史发生在这个园林,更给她带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可是,好景不长,闭关锁国的中国的大门终于被外国的洋枪洋炮打开。鸦*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外国人的铁骑踏破了我们的疆土,从大沽口一直打到圆明园。
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仿佛战争得了胜利便可以从事抢劫了……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毫无反抗能力的中国士兵的鲜血洒满了这片土壤,而皇帝却仍在宫殿中享受着他的锦衣玉食,看到这里,我不禁握紧了拳头。本是纪律严明的英法联军烧杀抢掠,大火连烧三天三夜,天边的晚霞都被大火烧得通红。美伦美幻的庭台楼阁在历史的倒影慢慢地倒下去。最后,圆明园伴随着中华封建王朝的没落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从对遗迹的电脑复原中,可以看到圆明园何其雄伟壮观、幽静深邃,如今面对那些湖水、断桥、残垣、荒草,那满目沧遗、断壁残垣想象不出它往日的荣耀与辉煌。
圆明园,饱含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强盛和迂腐软弱。我们能接受亚历山大灯塔、罗德岛巨像在地震中消失、能接受空中花园在历史上的虚无飘渺、能接受宙斯神像在大火中瓦解,我们最终也能接受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是一个帝国久久不绝于耳的哀思,警醒着中华民族,也警醒着其它民族。希望有那么一天,文明的前进不再需要鲜血与眼泪!
我知道这片大地曾经多令我骄傲,我也会体味到她的血和泪。因此我必须坚强、必须强大,这样我才可以用自己的臂膀保护她不被铁蹄践踏。
圆明园观后感 篇2
圆明园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汇集了中国各地名胜及西洋建筑。圆明园还是一座大型的皇家博物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清朝皇帝康熙曾六次下江南,让工匠画下各地名胜的图案,在圆明园中彷建,花了将近150年的时间才建成,它的面积和故宫一样大,它的水域相当于一个颐和园。
可是就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了北京,强行占领了圆明园,并在第二天任意掠夺和破坏,10月18日3500名侵略者纵火焚烧,这场持续了两天两夜的大火,将圆明园烧成一片废墟。英法联军实在是太可恶了,见着好东西就想掠为己有,文中还说道: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和毁掉,自己得不到的也不让别人得到,还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3000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你以为放火烧掉圆明园就可以隐瞒你的罪证了吗?
圆明园观后感 篇3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百花争艳的万花阵,满庭芳化的九州清晏,精巧宏伟的观水法,宛若仙境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异域风情的海晏堂,千古颂扬的康乾盛世。这世间罕有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都不约而同的集中在一座名为圆明园的皇家园林中。
然而在这无限芳华的美景之下,却酝酿着一场罹难,一场属于圆明园的罹难,一场属于清王朝的灾难,一场属于中华民族的瘟疫。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理解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持续了两天两夜的大火,将圆明园烧成一片废墟。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
呜呼!夷人一炬,可怜焦土,奈何取之尽锱铢,夺之如泥沙,玉窑瓷石,烧杀抢掠,人面兽心,暴露无遗。奈何清廷无能,无力阻拦,使负栋之柱,轰轰然倒塌;架梁之椽,纷纷然坍落;钉头磷磷,瓦缝参差,直栏横槛,皆是面目全非,怆然悲泣。
唏嘘之余,我们又不难发现,从圆明园的被毁灭所折射出来的,清王朝的没落的根深蒂固的原因:
从康熙到雍正再到乾隆,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再被抛弃,伟大的四大发明只是被用于娱乐取笑,变成茶余饭后的谈资,科学技术被视为玩笑;从雍正时期的禁海令、迁海令,到乾隆的宣言:“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就像圆明园,她虽然气象万千,但却是一个封闭的状态,仍旧透射着天圆地方的禁锢思想;
其次当西方国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时,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王朝正在用黄金白银堆砌建筑华丽的圆明园,不妨说这是实用主义与享乐主义的对立,而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实用主义或许会更胜一筹。清王朝在经历康乾盛世之后,已经是盛极而衰,她必将迎来压死骆驼的最终一根稻草,一如英国使者马格尔尼所言:“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他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撑着,而他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它的体积和外表。可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圆明园,一座被誉为“世界园林之王”的皇家御园,它寓意圆满周全,明达明智,象征着皇家富贵,天家繁华,然而事实却无情的抛弃了这样完美的愿景,她迎来了自我的毁灭,迎来了清王朝的灾难,更是迎来了悠悠华夏的深重苦难……
圆明园观后感 篇4
圆明园被称为”中国第一园“,原是康熙皇帝(1662—1723在位)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一处花园,始建于17(康熙四十六年),当时规模较小。后经雍正(1723年—1735年)大规模拓建及乾隆初年增建,至1744年(乾隆九年)乾隆帝分景题诗成“圆明园四十景”。此后二三十年间,园内又相继有过多处增建和改建。前后经历五位皇帝、历时一百五十年建成。圆明园周长近十公里,占地五千二百余亩,共有园林风景群近50处、挂匾的殿堂亭阁约600座。圆明园内还收藏有极为丰富的图书典籍、珍贵文物、名画、中外各式精巧绝伦的艺术珍品等,被称为“东方博物馆”。一八六0年十月,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进行了一场骇人听闻的大抢劫。英军统帅额尔金遂为了惩罚清廷,下令放火烧园。英军第一军团一部于10月18日起在园中各处纵火,将这座中外罕见的艺术宝库焚毁。圆明园大火持续了两天,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火海。一九,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又遭浩劫,残存的十余处景区惨遭劫掠,一代名园成为一片废墟。 我从圆明园南门进入,里面花柳成行,景色宜人,春意尧然。然而,当想到这个曾经过侵略者践踏的名园时,心里又是一番沉重。园内不少工人在装修或者修剪树枝,忙忙碌碌。三五成群的游客来回穿梳。在进入圆明园的时候,给我的一个感觉圆明园就是象一个普通的公园。圆明园现在很少看到有亭台楼阁,即使有,也是现代建的,以前的已经不复存在了。看到园林工人在人工湖里面清理,游人缓缓而行,一片和平气氛,谁又能想到一百四七年前那个恐怖的日子,遍地大火,300多灵魂在哭喊。在圆明园让人感受最深的地方就是西洋楼遗址,每次从电视或者照片上面看到的圆明园代表景点就是在那里。尽管我以前已经看过这些图片,不过真的在实地的时候,还是有强热的震惊和极大的冲击感。西洋楼遗址占地不小,有好几处的建筑物都是残墙断壁,一堆废墟。从废墟里面还能够看到巨大的精美的断石,可以想象到以前的建筑是多么雄伟华丽。我抚摸这些石头,百感交集,从这里看到了中国国家过去的命运。老邓说了“落后就要挨打”,这个挨打让中国人痛了100多年,而那次的挨打也是一个刚刚开始。中国过去的100多年里,挨了多少次外人的打,什么英法联军、八国联军,还有小日本。中国多少东西给别人抢劫掠夺走了,数不胜数。多少中国人给外人杀了,无法统计。惨痛啊!
临出园时,我在断石上面坐了很久。看到很多国内的青年人在拍照片,尽管有些人嘻嘻哈哈的,但是我也看到很多和我一样心情沉重的面孔。有不少男青年不停地用相机不同角度地拍那些残墙断壁,尽管默不作声,可以明白大家的心境是一样的。有一个女孩子对她的同伴说,看到这些想哭。国家、统治者、人民、历史、现在和未来,这些不同的概念是分开还是统一的,是对立还是互相依存的,让人深思.
圆明园观后感 篇5
今天,我看了《圆明园》,观完,我思绪万千。
电影讲了圆明园的历史。从康熙初年,到雍正、乾隆的巅峰,最后到圆明园的灰烬。想当年,圆明园风光无限,有代表东海的福海,还有许多景物,是模仿中国各地名胜建的。
如西湖雷峰夕阳、苏州园林、海宁安澜阁等。
圆明园还有许多稀世珍宝。它们个个保存完好,唯妙唯肖。
可是后来,英法联军这个使人恨之入骨的强盗入侵圆明园。他们杀人放火无关紧要。他们把这座园林艺术宝库,中国历史博物馆,康熙皇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的作品,在熊熊烈火中化为灰烬。
看到这儿,我的心中百感交集。气愤、失望等情结在我的心中翻滚。英法联军直是一群恶魔和恶狼!
他们得意扬扬的样子使我非常气愤。他们凭什么入侵中国?这些惨无人道的家伙,就知道抢劫,杀人连千刀万剐他们都不解恨!
咸丰皇帝胆小到把中国领土交给英法联军。唉!这就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中“吧?
我们不应该忘记我们的国耻,洗去中国历史上的污点!
圆明园观后感 篇6
大家还记得吗?那个繁华的北京城,曾经有个世界奇迹——圆明园。它经过智慧、汗水结晶啊!却被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放的大火给毁于一旦。
我恨他们,中国十三亿老百姓都恨他们。是这两个强盗,把这个世界奇迹摧残了。现在,那昔日的世界奇迹,只剩下残垣断壁,再也不能恢复它那往日的辉煌了!
在批评别人同时,我们必须也得自责。当时,如果清政府强大了,还会有人来欺负我们吗?我听说,身为一国之君的咸丰皇帝,知道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就立刻带着慈禧等逃往避暑山庄;清军竟然给“外国客人”跪着夹道“欢迎”;更可恨的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儿子龚半伦,给人生地不熟的“外国客人” “做向导”,帮助他们找到圆明园。难道不能说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吗?
有句话叫:落后就要挨打。清政府如果不落后,能挨打吗?所以,我们现在就好好学习,未雨绸缪。长大后保卫祖国,研制出高科技武器。不能重蹈清政府的覆辙呀!
圆明园观后感 篇7
“中国,请自己站起来!”——这是我看完电影《圆明园》之后最大的感受。伴随着影片苍凉而悲壮的配乐,我与讲述者郎世宁一起重温了大清王朝的历史,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圆明园的瑰丽与梦幻。然而,这部影片的拍摄目的绝不仅仅是向观众介绍圆明园这个世间奇迹的短暂一生,其真正的用意想必是要通过圆明园的命运来折射清王朝的命运,并引导人们去思考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在我看来,影片中谈到的以下几点是值得注意和认真思考的:
从这些分析中可以看出,导致科学技术落后的真正原因是思想观念的落后。
如果说上面的推论还 不够准确的话,不妨再将历史往后推几十年到乾隆时期。乾隆,这个从小天资聪颖,深受康熙宠爱的一国之君,非但不像他的爷爷一样沉迷于科学,反而是排斥科学,认为科学是“玩物丧志”,这从他将“西洋水法”喷泉的机械抽水装置换作人工提水一例可见。于是,我不禁悲叹,时代的进步并未带来思想的进步,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以乾隆为代表的帝国中坚力量对待新事物的态度较之康熙年间完全相反,思想观念更为落后。
若进一步深究,这种观念的落后并不是无来由的,闭关锁国是一个直接原因。而又是什么导致了闭关锁国呢?——是自负!乾隆的自负、上下朝臣的自负、平民百姓的自负、一个国家的自负!
灿烂悠久的华夏文明在此之前就已经为世界创造了无数的财富,尤其是盛唐时期,中国成为了世界的中心。一系列辉煌的成就令长期占据中原的汉人以为自己就是这个国家永久的王,骄傲感的滋生蔓延为后来清军入主中原留下了隐患。果然,后来满人的铁骑踏平了中原大地,华夏民族的统治权再一次易主。想象一下,当满人顺利地攻克汉人执掌中原时,内心会是怎样一种心情?他们打败的可是号称“世界之王”的汉族军队啊!在这样的背景下,便不难理解清王朝的自负到底起源于何时,也就不难体会其自负的程度到底有多深了吧?
所谓的“天朝上国”,当自己拥有着世界上最多财富的时候,却不知道怎样很好地利用它,而是将其用于享乐,用于修筑那奢华的、人间仙境般的圆明园;当自己还 如一头老牛,到处夸耀自
己耕地的本领时,西方国家却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正如一辆疾驰的列车在飞速行驶。古老的农业帝国呵,永远不会主动地去看看世界吗?当英国的使者造访时,你再一次以固有的傲慢与自负对其进行羞辱;当西方世界的洋槍洋炮送到你眼前时,你却将其当作玩物收藏……终于有一天,当坚船利炮敲开了你紧缩的城门,你已手无缚鸡之力,退无可退。
正如马格尔尼勋爵所言,“中国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表面浮华的背后却隐藏着倾覆的危机。
圆明园观后感 篇8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我有很多感想,也让我感到无比愤怒。
圆明园的毁灭对我们中国和对世界有很大的影响。英法联军毁灭了圆明园,他们把值钱的东西统统搬走。如果搬不走的,就任意破坏,现在圆明园只剩下几根残柱了。
他们真是太可恶了。在我们中国的领土上任意破坏,按时因为我们中国人不团结。现在,我们已经团结起来了,我们要记住我们中国人原来的`腐败,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我一定会记住英法联军和我们战斗时对我们的伤害。
读了这篇文章,我想起来一件事。记得有一次,我买了一本很好看的漫画书,我看了一点儿就被别人抢走了。我当时很生气,就去找她还给我,可是她却对我说:“我不还了,又怎么样?”听了这句话,我的希望被打碎了。我原本想拿回我自己的东西,可是现在不行了,我没想到世界上竟有这样横蛮的人。不过,比起英法联军来,她其实算不了什么。
我觉得自己的东西就应该把它拿回来,就像香港那次拍卖会一样。虽然我们买回来了自己的东西,但是并没有把属于我们自己的所有的东西拿回来。因为我们中国当时太不团结了。
圆明园的毁灭让我感到无比的愤怒。我们中国人就应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圆明园观后感 篇9
圆明园遗址,是中国古代一座美丽的皇家园林,也是历史上一座重要的文化遗址。我有幸参观了这座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遗址,被它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悲凉。
踏入圆明园遗址,我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回到了300多年前的那个年代。园中一栋栋宫殿、亭台楼阁、假山石块、波光粼粼的湖水,仿佛一个精心布置的巨大花园。远处是高大的玉石大殿,它曾经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之一,给人一种庄严宏伟的感觉。接着,我沿着曲折的小道前行,来到了仿佛未完工的大理石船上。这艘船造型独特,居然可以插入地面,仿佛一只浮在水中的大船,让人不禁想象这个曾经属于皇帝的园林是多么的富丽堂皇。
在古老的后宫遗址上,我感受到了凄美的悲伤,身临其境地见证了那个黑暗时期带给这座园林的伤痛。尽管历经几个世纪的岁月,这里依然有许多人前来缅怀历史的伤痛,寄托了无尽的思念之情。我默默地行走在遗址之间,脑海中闪过无数历史的画面,感受到了深深的敬意。
参观圆明园,我不禁感叹人类历史的沧桑。曾经这里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宫廷花园,见证了我国古代的辉煌时刻。但是,在那场可怕的战争中,无数文物和文化珍宝化为灰烬,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保护和挖掘文化遗产,守护破碎的记忆。
参观圆明园遗址,不仅仅是一次瞻仰历史的机会,更是一次思考和反思的过程。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当前的和平,保护好我们手中的文化遗产。走在这片残骸的土地上,我时时刻刻感受到历史的责任和使命感,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让我们的后代继续感受到这份浩然正气。
在参观圆明园遗址后,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我们作为现代人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继续秉承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圆明园的精神,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圆明园遗址无疑是一个文化遗产,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传承。我相信,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被它所吸引,被它所震撼,让人时时刻刻都牢记历史,热爱祖国。希望未来,我们的后代能够继承先辈的遗志,将这片遗址发扬光大,让圆明园的故事永远流传下去。
圆明园观后感 篇10
这一个月内,只要一有空,我就把《中国历史故事》拿出来专心致志的读,它记载了从大禹治水到以后的历史故事。其中,令我深受感触的是《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海淀以北,它建于康熙初年,又经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的扩建,里面有无数珍宝、奇花异草、名人字画、古玩更是数不胜数。
但是清咸丰十年八月二十四日,也就是八元1860年10月6日,英国和法国联军闯进了圆明园,把能拿走的文物都拿走,拿不走的当场毁掉。还有里面的一大片竹林,一瞬间就变成了垃圾堆。
侵略军在几天内写下了无数重大的罪行。看到了这篇文章,我悲愤欲绝,他们是一帮强盗,不过话说回来,那是因为我们国家太弱小了,才会有那么多的人来趁火打劫。
回看那时,再看看现在,我国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后来又是神舟六号,神舟七号,发射成功。就连以前想也不敢想的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也成功举办了。现在中国又有了比其他国家更先进的医疗技术,化学技术。医生用医疗技术治好了病人,科学家又用化学技术制作了化学武器,让中国领先一步。
祖国迎来了建国60周年的大生日,在这生日宴会上,我要对祖国说:“祝愿祖国繁荣富强,生日快乐!”
圆明园观后感 篇11
上个月,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圆明园的毁灭》,为了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课文,老师让我们进入了多媒体教室观看了《火烧圆明园》的电影。
圆明园是17建成的,雍正皇帝第一个进入圆明园,结果住了几天,一住就不想走了。从雍正开始,许多皇帝都是在圆明园出生的,而且,在圆明园里住的时间,比故宫里待的时间还长。圆明园经过了150年的改造,最终,才呈现出此规模。它的造价,没有一个人能够说得清楚。据说,有一次,一个地方的修建的花费不够了,雍正一挥手就调了几百万银元过去,几百万银元,相当于现在几个亿哪!这还仅仅是一个角落,可见圆明园的造价之高。
1860年,英法联军开始侵占中国,对中国大肆进攻。当时是咸丰皇帝在位,成天吸鸦片,关闭国门,将西方科学技术理解为玩物丧志。到后面科学技术越来越落后,但是不愁吃穿,日子就这样过着。不知不觉间,我国的科学技术与外国越来越悬殊,当英法联军侵入时,士兵们仍然在用矛、枪、戟、盾与持有洋枪洋炮的英法联军打仗。最后节节败退,直到英法联军追到圆明园。
与此同时,慈禧太后和很多大臣早已逃之夭夭,到了避暑山庄,留下了一座只有老百姓的空城。
英法联军在城里到处杀人放火,干出了种.种灭绝人性的暴行!到了圆明园,英法联军一看,有这么多好东西!赶快去拿!他们的借口竟然是官员大臣不让他们进去偷东西!
圆明园可抢的东西实在太多。据一个英军目击者称,在整个法军营帐内满堆着很多装潢异常华丽的各色钟表,在士兵的帐篷周围,到处都是绸缎和刺绣品。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国二等带兵官,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
英法侵略者究竟抢走了圆明园多少宝物,由于园内的陈设什物及其帐目都一并被抢毁一空,所以已永远无法说清。以下资料或许可藉以管中窥豹。清室史料表明,圆明园内当时仅陈列和库存的欧洲各式大小钟表即达441件,劫后幸存的只有一件大钟。事后查缴被土匪抢走和侵略军“委弃道途”的一部分失散物件即达1197件,这充其量只不过是园内物件的千分之一二。据当时《泰晤士报》一则通讯称:“据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实际上,被英法侵略军抢走和破坏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实属无价之宝。这摧残人类文化的滔天大罪,实在令人发指!
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倩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一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
1860年10月18日和19日,为了销毁罪证,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院内放火。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妄行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放火的主使者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正直人们却为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圆明园观后感 篇12
星期五的时候,我们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非常生气与惋惜。
从前的圆明园金碧辉煌、玲珑剔透;有仿照各地名胜建立的'景物,也有西洋景观,都非常华丽。园中还保藏着非常绚丽的历史文物。但这一切全部都被贪欲、野蛮、可恶的英法联军毁灭了。放火连烧了三天,成了一片灰烬。
读到&;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者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随意破坏,毁掉。;我仿佛看到了侵略者的野蛮、贪欲、无耻、可恶,我国的这一珍宝,就这样被毁灭了。
我曾在一部电视片上看到:国家二级文物——红山女神像,被一群不务正业的人想尽方法藏起来,要把它卖掉,卖个大价钱,经过了几番周折,被警方给找了回来。偷盗、倒卖国家文物的人太可恶了,把国家二级文物卖出去多可耻,我甚至想把她们杀掉。
从前的圆明园被侵略者洗劫一空,我更是生气与惋惜,侵略者太可耻了。
圆明园观后感 篇13
落后就要挨打
有人向北京市**提议把圆明园遗址再建成圆明园,**没同意;也有人想在那建大楼,**也没同意;更有人想在那建公寓,并交很高的税率,**照样没同意!**的做法无疑是要保护遗址,留给下一代做警世钟用,时时刻刻告诉全中国人民勿忘国耻,积极向上,科技强国!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但是一切都在改变,美好的事物总不常在.1857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联合出兵侵略中国.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它悲惨的命运随之开始了!
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张牙舞爪的侵略者马上开始疯狂的掠夺.经过多天的抢劫后,英法联军开始会议,英国专员大胆提出:“只有烧毁圆明园,才能让中国皇帝产生最大的震动。
”更可恨的是,他们的首相巴麦尊不仅同意,还想让北京皇宫也遭受到同样的待遇.对于巴麦尊的说法,所有人都非常同意.过了12天,3000多名侵略者在园中放火,中国人民一百五十多年的心血,就这样毁于一旦了.
这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他们共同"分享"了圆明园这座东方宝库,还认为自己取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他们烧了圆明园后,又威胁清**,如果不屈服就把皇宫也焚毁.腐败无能的清**只好签了约.
随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入侵北京,放火烧毁旧颐和园,致使其余13座皇宫建筑再次遭到掠夺和焚烧。悲剧又发生了!
看到这不免让我想起了在香港的拍卖会。那些侵略者把从圆明园抢夺来的宝物拿来拍卖——那就是圆明园里十二生肖喷水池中的牛头、猴头和虎头。那是我们的东西。我们应该把它拿回去。现在我们得从别人手里买。都是英法联军的愤怒行为造成的。
他们这帮可恶的强盗,不仅在我们的领土上为所欲为,而且还做出不吃的行为。这座令人愉快的宫殿被侵略者摧毁了。我们那悠久的文化历史,那璀璨的文明就化成了灰烬!
哎,多年前的事弄到现在还理直气壮,强词夺理,真没法说。不过话又说回来,泱泱大国就这样上演本不属于它的悲剧,就这样惨遭不幸,也太有失体面了把!但是这也是历史的必然,曾经有多少个鲜活的例子在一次次的验证“落后就要挨打”这句古老的经典话语。
西方列强在自满虚伪势力的同时,积极探索科学技术,谋划国家发展。渐渐地,当他们强大的时候,我们就会落后。因此才有后来的清**丧权辱国,懦弱无能。客观地说,这是历史的必然,世界的发展会带来国家的发展。当我们远远落后的时候,会有一些因素来推动它,但这样的因素往往是悲剧性的。如果我们想走下去,恐怕就得敞开心扉,多与外界沟通,多思考,避免挨家挨户的观点。
圆明园,记载着一个帝国的辉煌和衰败。而这部影片记载着一个民族的荣耀和屈辱。一百多年前,我们的国家经历了太多的屈辱,太懦弱了!
直到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呼“全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们才算真正的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才算彻底仰起头来!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逐渐强大起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今,全世界的人都不敢再瞧不起我们了,但尽管我们取得了成就,我们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因此对我们而言更应该时时刻刻树立忧患意识,牢牢记住圆明园这个莫大的耻辱,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同时呢,要有宽广的胸怀,把自己的完全拿出去,和别人多多交换思想和感受,更充分的发挥资源本身的潜在力量,避免门户之见,好好学习先进的技术,为将来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这样才会真正成为成为新时代合格的**人。显然,只要我们坚强,就不会被别人欺负。但当我们强大的时候,我们不会先欺负其他国家,因为我们都知道战争的残酷和痛苦。人类讨厌战争!
让圆明园遗址给我们一个全中国人民的警示,让世世代代仰望感受吧!
愿我们的国家明天更美好,更加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