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末代皇帝:他和囚徒的区别只是少了一副镣铐

来源:花图问答


电影《末代皇帝》海报

他是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他亦是个可怜的囚徒,从三岁到五十九岁,从紫禁城到伪皇宫到俄国监狱再到抚顺劳改所,生在大厦将倾的乱世,他无力摆脱命运的枷锁,只好在别人的钳制下忍辱偷生。

(一)

去伪皇宫的时候,正是初春,在长春这样的北国之地,依旧寒意琮琮,因而没能看到小园中樱花盛放的景象,不免有些遗憾。

伪皇宫的建制规模不大,看上去像是两层楼的四合院,站在天井中,顺着一棵高瘦的树望上去,一片被框住的蓝天上流云浮动,鸟儿偶尔俯冲下来,在接近两层楼高的树枝上稍作停留,便扇动翅膀一刻不停的飞走了,只剩啾啾的鸟鸣还回荡在空落落的天井中。

回忆拉回到电影《末代皇帝》昏暗的光影里,1934年,大概也是这个时候,溥仪在日本天皇的支持下来到这里,开始了他复辟满清帝国的幻梦。

从天津出发前,他的妻子婉容、弟弟溥杰都曾苦苦劝他,而他又何曾不知,这是日本在利用他,然而他还是倔犟的抬了抬下巴,“日本利用他,难道他就不会利用日本吗?”他想要那至尊之位,他渴望爱新觉罗的荣光回来啊!从三岁起,就扎根在他血脉里的高贵,怎么会那么容易抛弃呢?

然而,让他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所监狱。

影片里的慈禧太后

(二)

紫禁城,一所豪华的宫殿,亦是溥仪的第一所监狱。

他进宫的两天里,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归西,三岁的他,在父亲醇亲王载沣的扶持下登上皇位,从此,他便一个人孤零零的住进这座陌生的大房子里。

说起来其实这里人也不少,有公鸭嗓子的太监,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唯唯诺诺的围在他身边;有前朝的遗属——一大群老老少少的太妃们,只顾抚琴弄月,画舫游春,本着旧式礼仪潦度残生……

人虽多,却仅有阿嬷一人真心疼他。而这个人,也在溥仪八岁那年被偷偷送出了宫。小小的身影追着轿子跑啊,紫禁城高大的红墙,长满荒草的庭院,再到紧闭着的朱漆大门,他到底没能见阿嬷最后一面。英国来的老师廷士顿问他:“她是你的奶娘?”小溥仪落寞的回答:“不,她是我的蝴蝶!”

是的,蝴蝶飞走了,他不得不小心翼翼的收起了自己幼稚的心思,装作是个大人。只有他贴身的小袋子里,偷偷藏起的那只老鼠,昭显出他还仅仅是个孩童。

电影末代皇帝 溥仪和婉容

(三)

伪皇宫一层靠着木制楼梯的拐角处有一间装饰十分华丽的屋子,导游告诉我们这是婉容的冷宫。我有些不解,那里面明明装饰的很漂亮,欧式的大床,雕花的梳妆镜,印花的落地窗帘……分明没有丝毫“冷”意。导游笑笑,回答了我们的疑惑:“因为那个时候溥仪和婉容已经没有夫妻之实了。”

是了,有什么比两颗心的疏远更令人感到寒冷的呢?

电影的一幕幕再次穿过我的眼帘,来到伪满的婉容在女特务川岛芳子的教唆下吸起了大烟,沾染了烟瘾的她,再没有了当年的那般活泼浪漫,再没有了闹着要与溥仪一起去英国念牛津大学的那股心气,而代之以奢靡与腐化。

热闹的舞会角落里,她恹恹地问他,语调里带了不易察觉的哽咽:“你为什么不再和我上床了?”溥仪没有看她,恨恨的丢下一句:“你已经是个大烟鬼!我恨大烟鬼!”

那根弦儿断了,断的猝不及防,明明以为很牢靠的爱情啊,明明在他13岁她17岁的洞房花烛夜就萌生的爱情啊,彻底的断了。婉容不知道溥仪对于鸦片的痛恨,那是深深扎在他心头的刺啊!鸦片导致多少国人颓靡,导致多少白银外流,导致多少八旗骁勇丧失战斗力,它间接导致了清王朝破亡啊!

他爱的枕边人为什么有一天也会遭此荼毒?他怎能不恨。

伪满皇宫内苑

(四)

母亲去世的消息传进紫禁城厚厚的宫墙里来的时候,溥仪表现的异常淡定,他轻巧的跨上老师送给他的自行车,留下一句:“我去看看她。”便一路风一般的直奔宫门。

自行车真快啊,绕过保和殿,太和殿,还有长长的甬道,他距离宫门越来越近,近的甚至可以看见宫门外来往穿梭的人群了,他的眼睛亮起来,那是自由的感觉啊!他想要出去,迫切的想去见见母亲的遗容,即使他没见过她几面。

突然两边的侍卫行动起来,朱红的大门在缓缓的合上,一点点地没有了光亮,那点小小的希望终于“噗”的破灭了。这些愚人,他们怎么会让他出去呢?

八岁的他眼里噙着泪,伸手把布袋里自己心爱的小老鼠抓了出来,狠狠往前一掷,小生命贴在朱门上,刹那间血肉模糊,就像自己死过一次。他狂喊着:“开门,让我出去!开开门……”侍卫们跪倒在地,无动于衷。

他哭着爬上屋顶,冲着宫墙外嚎啕大哭,他要出去,他想要出去啊!为什么不让他出去?他不是无所不能的皇帝嘛,干嘛关着他?他从屋顶这边蹒跚到那边,终于脚下一滑,险些掉了下去。

溥仪在抚顺劳改所

(五)

伪皇宫一层的东南角有一间和室,据说是溥仪招待日本贵宾的地方,再往前走,便是议事厅。楼道里比较昏暗,或许是因为日已西斜的缘故,我径直向前走着,却忽然觉得有些古怪,似乎前面人影幢幢,再仔细看时才发现,原来是蜡像。溥仪和日本军官的蜡像,正指着地图在说些什么。

溥仪的确是与日本交好的,因为当神州大地上响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时候,满清贵族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没有容身之处了,而这个时候,伸来橄榄枝的却是与溥仪年纪相仿的日本天皇。说他卖国也好,说他求荣也罢,总之,他权衡利弊之后,慨然接了这绿意盎然的橄榄枝。

那次日本之行回来之后,婉容告诉他,她怀孕了,怀的是别人的孩子,他气血上头,有些眩晕,但是当着日本人的面儿,他撒慌说皇后怀了自己的孩子,以期能以此事拖住日本接手伪满政权的计划,为自己换来一线生机,然而婉容的那点事儿怎能逃过日本人的眼?他的想法落空了。

从此后,他只剩下盖章的权力。

婉容生下的男婴被日本人注射杀死,婉容也被谎称需要送去暖和的地方静养,正在开会的他在窗口看到婉容,拨开众人夺路而出,狂奔下二楼,追着那辆黑色汽车,就像他当年试图追上阿嬷的轿子,大门打开又缓缓的闭上,侍卫们并排站好,他揪掉眼睛,只无力的说了句:“开开门……”

(六)

说起来抚顺是爱新觉罗的隆兴之地,然而讽刺的是,这儿也成了溥仪的最后一所监狱。

日本战败那天,原本打算逃往日本的溥仪,在长春被苏联红军带回了俄国,五年牢狱之后他被遣送回国,进入了战犯劳改所。

彼时的他,已将近不惑,然而却不会系鞋带,不会准备刷牙粉、洗脸水,一应事物都得由弟弟溥杰代劳。刚到这里时,他避开众人,把自己反锁进一间空房子里,割破手腕,妄图一死了之,这一辈子,他经历了太多太多,对于人世已经没有什么好留恋的了,然而他被所长救了回来。

劳改所里,作为战犯的他需要坦白曾经做过的错事,他懵懂的抬起双眸,问:“要我坦白什么?”对啊,要他坦白什么呢?是不该生在皇家,还是不该当这个皇帝?可是这些都是他无法选择的呀!

“说说你为什么要去建伪满政权?为什么能签的下那么多的卖国条款?”所长悠悠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他不说话,长久的沉默。有些事情一旦做错了,恐怕就没有挽回的机会了吧!就比如,自己事实上是自愿前去伪满的。

影片剧照

(七)

《末代皇帝》影片里巧妙的运用了三次关门的场景,第一次是溥仪紧闭上身后的门,准备自杀;第二次是溥仪想去吊唁母亲被阻;最后一次是溥仪追婉容的汽车被拦。这三次关门虽然地点不同,原因不同,却共同表现了希望的破灭,人生的无奈。另外,第一次关门突出了想要解脱,第二次突出愤怒和不解,第三次则突出的是了然后的悲凉。用门这一物象,着实可以表达出许多无法言语的东西,这是影片艺术水平的高明之处。

影片另一个惹眼之处在于它的魔幻现实风格,比如开头处,阴暗如鬼府的大殿中,垂死的慈禧太后半卧在装了轱辘的大榻上,周围皆是扮作神妃仙子满脸死气的宫人们,小小的溥仪站在她面前仰望这个满面褶皱的妇人,根本不知道接下来他要担负的是整个国家。这种如闹剧一般的诡异氛围,为全片奠定了悲哀的基调。

比如结尾处,溥仪再次回到已是旅游景点的故宫,登上皇帝的御座,为了向小男孩证明他曾经住过这里,他从御座后面摸出了当年一位大臣送给他的蝈蝈匣子,递给了小男孩,小男孩打开盖子,里面真的有一只蝈蝈爬出来,当他惊诧的回身看溥仪时,那个驼着背的老园丁早已不见了。不仅巧妙的回扣了影片开篇,还委婉的道出溥仪去世了,一举两得,还颇具梦幻效果。

如果你知道这部影片拍摄于1987年,距离溥仪逝世仅过去20年,距离文革刚刚过去十年,那么我想,不论哪位观影者都会肃然起敬的。不是因为年代的久远,而是因为时代的敏感,能够有这样的艺术大片实属不易。

(八)

离开伪皇宫的时候,日头已经西沉了下去,最后一缕余晖远远的洒将进来,使得这一近百年的建筑灰蒙蒙的墙壁上显出一丝生机,我留恋的看看这里,转身,一刻不停的跨出门去。

注: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号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他是第二代醇亲王的儿子,光绪帝的侄子。他多才多艺,精通英语、法语,会日语、钢琴、羽毛球、演唱外文歌曲,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