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说创新能力,却不是说创造能力,那么创新和创造有什么区别呢?所谓的创新是在已有事物、模式、规则等基础上发现可以进一步完善、改进、提升的空间;而创造则是开创未知、空白、不存在的事物、模式及规则等。
无论创新还是创造都需要同一种精神:不满足现状,不安于现实的精神。
创造力创造力源自极度的追求完美感,细致入微的洞察,高昂的生活热情,以及最重要的一点:丰富饱满的想象力。当我们的工作生活遇到困境或者我们认为无法逾越的困难的时候,我们也许会在头脑中“幻想”:如果有什么什么,情况就不会这样了。这就是创造力的潜意识,然而大多数人不会这样想,只有极少数人会有联想,而将想法付诸行动的人就更少了。
创造力不是天生的,没有人生来就是发明者或天才。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生物遗传和成长环境的很多方面。然而,现实显示,后天的成长环境及自我开发决定了一个人的创造力。
我们无法选择成长环境,但我们能控制自己进行自我开发。我喜欢自我开发这个词,它代表着不服输的精神,强大的自信心,甚至自我涅磐强烈意愿!
自我开发第一步——观察力锻炼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
锻炼工具:眼睛、大脑
锻炼环境:任何地方
锻炼时间:不限时,任何时候
锻炼方法:无论你处于什么环境,无论你在做什么,你的眼睛都需要独立与其他器官。眼睛是获取最直观、最准确信息的唯一感知器官,或许你不同意这种说法,但是,如果眼睛看到的不是事实的话,那只能说明眼睛出了问题,或者说根本就没有真正用眼睛。
为什么我们对于看到的同一件事没有自己的看法、观点而是人云亦云?那是因为我们的眼睛没有起到作用,而是耳朵替代了眼睛,别人的看法左右了我们的思维。因此让眼睛独立于其他器官,是实现自我开发至关重要的一步。
举例做法:当你等车时注意观察你周围的人、车、路、天气、环境等元素,坐公车时,观察乘客、司机、车内的环境氛围、甚至车张贴广告的位置以及车外边的元素,把眼睛看到的告诉自己的大脑,得出自己的推断结论。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必须做到细致、自然,在不遗漏细节的情况下尽量保持自己的常态,不然你盯着别人打量,别人会骂你神经病的。
这一步中你大脑的存储区需要高效工作,因为大量的信息需要存储,而存储信息的质量会影响下一步的执行。
自我开发第二步——问题记录锻炼锻炼自己的想象能力
锻炼工具:手、笔、本子、大脑
锻炼环境:安静的地方
锻炼时间:空闲且没有人打扰的任何时间
锻炼方法:安静的环境下人更容易瞎想甚至幻觉。打开你大脑的存储区,完全的去会议记录的信息,一旦某条信息得出了结论或任何想法,迅速将其记录在本子上。
切记这一步的主角不是手也不是本子,而是大脑。思考,发散,推理,总结。这个环节你可以无限遐想,即使白日梦也是好的,想完了记录一下,以便随后查阅。
自我开发第三步——问题提出并解决锻炼身体力行
锻炼工具:整个身体(大脑为主)、记录的笔记
锻炼环境:随意
锻炼时间:随时(情况不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充裕的时间段)
锻炼方法:整理自己的笔记和想法,找出一个比较容易实现的结论。针对这个结论,自己解决困难或邀请其他人获得援助(物质或思维)。切记适度的主题讨论可以提升思维的活跃性,但无主题的过度争论会适得其反,所谓的头脑风暴就属前者。
如果你的结论比较小,你可以凭自己的力量去实现它,即使别人无法理解,至少这会改变你自己的生活。这是一种对自己认可和负责的心态,创意就这样产生,创造就在你身边。
如果你的结论过于超前,以目前的状况不可能解决,那就把具体的实现想法和最终解决结果记录下来。说不定多年以后这个问题解决了,你会验证自己的创造力确实存在过,并且拥有过预见能力!
想和做,往往前者比较容易,而后者存在更多的难度。因此身体力行很重要,想到就要马上行动!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要以为创造跟自己没有关系,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力。总是以局外人自居,抹杀自己的创造潜力是一种愚蠢且不负责任的行为,任何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创造力不是什么高高在上触不可及的东西,它就在你的身边,从这一刻起开始审视自己,留意身边的一切,maybe你会创造一个奇迹!
更多精彩原创请关注小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