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移动互联网主力用户是在30岁以下以下的年轻用户,占比达到了总用户数的75%左右,是绝对的主力军。似乎所有的产品都是为他们而生的,针对中老年的产品少之又少,很少有人会针对中老年用户去做一些贴近他们需求的产品。我的父母都是年过六旬的老人,生活中我发现他们的有太多太多的需求没法被满足,情感、社交、健康,这是他们最迫切的三个需求,我的父亲经常会约很多朋友来家里做客聊天,一起喝茶,其实作为子女来说大部分应该都是很反感的,每次都是很多人,说话声音吵的脑袋直疼,但是我仔细想想,当我父亲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他只是一个人在玩手机,可以玩一整天不起身,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就是他们对于情感交流,对于社交的渴望。以前看过美国有一个网站叫做stitch,是一个专门做老年人婚恋社交的网站,我觉得切入点非常不错,这个网站的创始人曾说“实际上,很多老人并不是想找人再结婚,而是需要有个同龄人聊聊天,或者看看电影什么的。他们的孤独感比我们社交生活丰富的年轻人大得多”,事实确实是这样的,老年人,更多的是需要情感上的寄托,而这种东西有时候往往是子女给不了的,我希望如果未来有针对老年人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话,一定要先建立在情感上,情感是必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让中老年人找到共鸣。
一、概况
1.中老年群体概述
中老年一般是指人类生命历程中青年之后的阶段,包括中年和老年。由于全世界的年龄呈普遍增高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的划分,提出新的标准,将44岁以下的人群称为青年人,45到59岁的人群称为中年人,60到74岁的人群称为年轻的老年人,75以上的才称为老年人。把90岁以上的人群称为长寿老人。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而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
在中国第一部老龄产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中明确指出,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初期,而中国式的老龄化问题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有其独特之处。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中国老龄化的主要特征是增速快、规模大、未富先老。
2.中国中老年用户分布结构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16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3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
近几年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的养老负担也日益加重,下面来看下具体的数据:
由上图可知,从2012年到2016年,老年人口从1.94亿增长到了近2.31亿 ,而老年人所占总人口的比重也从14.3%增长到了16.7%,增长速度不可谓不快。
按常住人口统计,2010年,中国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天津、深圳6个城市的人口超过千万。截至2014年底,上述6个城市户籍人口总量中60岁以上人口比例分别为22.6%、28.8%、19.4%、16.7%,21.2%和6%。只有深圳的户籍老年人口比例低于10%,北京和上海更是超过了22%。
从图中数据不难看出,中国所用时间最多,只用了18年,与法国的115年相比,我们国家进入老龄化的速度可谓是坐了火箭。在前些年我国享受了巨大的人口红利后,超重的养老负担随之而来。
这两年,国家实施了二孩政策,以应对将来老龄化的威胁。
从人口结构上看,15-64岁人口占了绝大部分,且变化不大,在2015年时还略微下降,0-14岁人口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上升幅度较小,但是,65岁以上老人数量不但是逐年增加,且每年以超过400万的速度在增长,由此可看出,中国的老龄化是在不断加重。
二、互联网行为分析
1.微信帝国带来的中老年互联网时代
当大家正在为中老年群体的互联网习惯发愁的时候,微信无疑是为中老年群体创造了一个打开中老年群体的入口。
从微信发布的《2016年微信年度年度报告》显示,微信每天都有7亿多用户登录,同比2015年这个数据有35%的提高。微信平台上每日音视频成功通话超过1亿次,比2015年增加了180%。
l95后每天要发出81条信息,典型用户(即80后、90后)每天发送74条信息,老年人每天发送44条信息,老年用户发送的语音信息占比最高。
l95后人均成功通话时长为65分钟,典型用户65分钟,老年用户却已达到82分钟
l朋友圈原创内容发表占比95后占比73%,典型用户占比65%,老年用户占比32%
l从下图可看出,老年用户群体比普通用户群体多了几百步,这也说明中老年群体更爱走动或运动。
2.中老年表情包
“中老年表情包”大体上是指那些图案方正、颜色艳丽、视效绚丽夸张,内容以祝福等喜庆元素为主题的表情包图片。此类表情包主要用于简单直白的纯取代文字表达的祝福为主,而非年轻网民群体使用的逗乐、贱萌,因而携带了使用该表情包群体的独特审美特征。一般意义上的中老年群体多为出生于上世纪40-60年代的群体,宏大整齐的审美风格成为其自身热衷的风格。伴随着信息时代社会发展速率呈爆炸式,一般意义上的中老年群体内心的不适与不安均造成该群体产生了“怀旧”心理,因而再次促使一般意义上的中老年群体在表情包使用选择上依旧以过去的价值判断进行属于他们自己的表意习惯和心理情绪的传递。
以下请欣赏中老年群体喜欢的表情包:
其中,papi酱出的一款表情包就成了中老年群体的挚爱。
3.中老年群体关注的内容
据2016年微信后台的统计,中老年人每日发送微信消息次数达44次。与此同时,他们也正在成为微信朋友圈谣言的转发大户。在过去的半年里,中老年人朋友圈被这些内容充斥着诸如“转基因有毒”、“食物相生相克”、“日本核辐射海鲜致癌”之类的消息。这些谣言虽经多次被辟谣,但一些中老年人不相信,仍旧是它们的拥趸,频繁转发,仿佛生活里处处充满着危机。
老年人为什么特别容易信任他人
在大多数情况下,信任他人都是积极正面的品质。如果无法信任别人,就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有效的与他人合作,从这个意义上看,信任十分必要。中老年人愿意信任的心理构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成分。它帮助面临中年危机的人更好的接纳社会,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关爱周围的人,对自己的下属和朋友给予更多的帮助。而最重要的一点是,父母子女之间因为信任能够分享爱的感受,构成了健康亲子关系的基础。
然而,一旦涉及道德判断和财产管理,愿意信任的作用则恰恰相反。最新的心理学研究也发现,老年人的高信任度使他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对道听途说的信息并不鉴别真假,这和我们的日常见闻不谋而合。
三、中老年群体消费分析
就目前的调查显示,大多中老年群体创业企业都遇到了变现难的问题,那么中老年群体的钱都花在了哪里?
1.孝心经济伪命题?
为了验证中老年群体的消费方向,我去淘宝搜了一下关键词“中老年”,却有了新的发现。
该关键词搜索出来的数据有100页共4400条数据,最低销量也超过了100,最高的则达到了46303。从评论可看出,大多购买者都是中老年群体的子女,且比例甚至超过了90%。接下来,我又去搜索了“按摩椅”“泡脚桶”等可能会给中老年群体购买的产品,都出现了子女评论的身影。看来孝心经济不是个伪命题,只是子女对购买的产品属性还没有扩大。
2.广场舞带来了新的消费趋势
下图为我再百度指数中搜索“中老年”得到的相关数据,从下图看出,5月中旬百度搜索量较大的是中老年女夏装、新款,其次是中老年广场舞,80%以上的上榜关键词都跟中老年女装有关,那么中老年群体的服务销售量又怎样呢?
淘宝在2015年底发布了《2015年中国互联网消费报告》,数据显示中老年人对手机购物的接受度超乎你的想象。以舞蹈类消费为例,中老年人在移动端的占比爆发式增长,从2011年几乎为零,到2015年前三季度超过三成。这也意味着移动电商尽管才刚刚开始渗透到中老年用户,但渗透的速度及潜力超乎想象。
3.红包
在微信2016年发布的《2016微信数据报告》中最后一张展示的是用户群体的红包发放情况,从下图中可以看出中老年群体月均发放数量竟达到了380元。支付宝的数据也显示,2016年春节期间“咻”红包有 1 亿用户参与,其中 4% 在 50 岁以上。针对交通、食品、鞭炮、家庭财产等春节保险售出 1000 万份,1.2% 为 50 岁以上用户。
4.旅游
①频率比年轻人还高中国老年人每年平均出行4次
老年人已经成为中国旅游市场重要的“一极”。旅游已经成为银发族退休生活中最大的消遣方式。
②老年游人均消费4000元不再一味追求便宜
中国老年游客已经不是一味追求低价。根据携程跟团游、自由行等产品的预订情况,住得好一点、餐标高一点、行程舒缓一点,服务周到一点但同时又具有更高性价比的4钻产品成为老年市场首选,占比40%以上。据了解,携程对四钻产品的标准规定是入住4星以上酒店,用车空座率不小于10%。选择5钻产品的比例也达到33%。
③老年旅游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④更多老年人使用手机预订旅游产品
除了刷个微信,还可以报个团。老年人旅游的“潮”还体现在预订方式上。虽然通过社区、门店等线下途径报名旅游的老年人基数依然庞大。但使用旅游网站和手机移动客户端的老年人正在成倍增长。一些老年人甚至直接跳过了PC端成为移动端用户,原因是智能手机的操作比电脑更为简便、容易上手。2016年上半年,老年人通过携程APP预订旅游产品占比达到40%,超过PC端和线下。
⑤抱团出游老年游社交属性强
这些老年人是谁?从数据看,女性比男性更加愿意走出家门,通过携程预订老年游产品的人中,55%是女性,45%是男性。61-70岁是老年游的黄金年龄段,出行的频次也更高,可以达到5次以上。不过,随着国人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注重运动养生,一些高龄老人也有条件一尝“看世界”的夙愿。携程旅游目前服务过的最高龄的老人,年龄达到90岁。
老年人最希望和谁一起出游?数据显示:越“年轻”的老年人更喜欢和朋友一起抱团出游。还有银发族和老伴一起“二次蜜月”。而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更希望和子女一起出行。“有家人照顾出门更放心”。
⑥跟团游是首选潮人玩定制
省心省力,服务周全的跟团游是老年人出行的首选,占比超6成。没有年龄限制,无需过多奔波,老年人选择邮轮出行的比例也高于整体市场水平,占到15%。此外,定制旅游成为近年来老年群体出游的新选择。
今年在携程定制平台提交需求单的老年人增加了5倍。今年就有来自北京的6位老人,定制了南美多国30天的超长行程,一次连游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玻利维亚多国,成为比年轻人还潮的玩家。
⑦出境国内游各占一半7旬老人花百万环游世界
老年人国内游、出境游比例基本持平,分别为52%、48%。不满足于国内游,更多有钱有闲的老年人选择出境游。通过携程预订跟团游、自由行、邮轮等产品的老年人中,选择国内游的人数达到52%,而出境游增速更快,还有70岁的游客花百万报名参加携程环游世界80天产品,并顺利走完全程。据福布斯报道,中国老年人拥有充裕的养老金,也许还仍在从事少量的房地产和股票交易。但与大多数有钱的中年游客不同,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行程不用那么匆忙,旅行时间可长达数周,而且也不用纠结他人的看法。
⑧“金十银九”老年人偏爱春秋错峰游
携程旅游2015年9月-2016年8月的数据显示,老年人更倾向于在春秋季出行。开学后的9月、长假结束后的10月中下旬等成为老年人错峰游高峰。
四、总结
1.中老年群体心理总结
从最近的调研和中老年群体的接触深入交流,我做了以下总结:
健康方面
希望青春再现:喜欢回忆过去青春风采并采取有效措施,让自己尽可能的年轻一些,是不少女性中老年人的心态。
自尊方面
许多中老年人喜欢独立自主,不喜欢他人干预自己的思想、经济、婚姻爱情及生活习惯。
喜欢有人关照,喜欢别人说自己年轻,喜欢表现自己,喜欢别人恭维,喜欢别人称赞过去的荣誉。
情感方面
喜欢有人呵护,喜欢有人陪伴,希望老伴年轻健康,喜欢接近年轻漂亮的异性,喜欢对自己好的人,希望子女幸福,留念过去喜欢的东西,喜欢别人同情、理解,中老年妇女喜欢嫉妒异性。
乐趣方面
喜欢热闹,喜欢娱乐,喜欢忆旧,喜欢旅游。
社交方面
喜欢家族聚会,喜欢亲友聚会,喜欢老人聚会,茶馆、书馆、小戏院、街头巷尾等地方,都是老年人聚会、交流思想、排除寂寞的好地方。
2.中老年人消费心理总结
从物美价廉到高消费
大多数中老年群体都会选择质优价廉、便宜实惠的购买,但在旅游、保健品方面已不再追求便宜,开始往高消费水品提升。除此之外他们还喜欢购买一些质优物美的高科技产品。
攀比心理、从众心理
在中老年群体之间还存在着严重的攀比、从众心理,如一个社区或者一个村子之间总能看到相似的物品,广场舞团队的衣服越来越整齐,一个广场的舞蹈音乐也开始相近。
不用打字
他们那个年龄段的人,你别指望他们会用键盘,拼音他们都认不全(我爹就是),而微信只要按住说话,松手发送,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聊天。
不花钱
家里有wifi,单位有wifi,随时随地聊,长途1分钟还2毛呢,能省则省。
爱秀
中老年群体特别爱秀登山旅游海边度假的照片,有孙子的秀孙子,没孙子的秀聚会。
资讯获取渠道更简便
各种公众号鸡汤、正能量文章,利用中老年群体的达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排解寂寞、接触儿女
他们经常会在一些朋友群里聊天,大家都发语音,且微信支持自动播放,方便经常干活中老年群体。再者便是童过维信更易与子女接触,并能在朋友圈发现儿女的动态,微信无疑成了最容易与子女沟通交流的渠道。
养老e周刊黎阿姨文章《请回答2017:6900万老人+移动互联网,你能抓住机会吗?》写到:基于良好的社交土壤,衍生出的广场舞社群(各类广场舞App转化至属地化微信社群)、内容社群(北京大妈有话说等),是已可见的受资本关注及认可的“微信+养老”形态。
但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在提供优质线上内容后建立强粘性后,在移动支付习惯尚未养成的时候,让老人们心甘情愿的持续买点儿什么?
50岁+的老人对App的认知使用仍停留在BAT系社交+工具上,新的App就很难获得大的增量,再考虑到社交和交易,老人都还离不开线下行为的熟悉和信任,那么微信短期内应该是难以跨越的封锁线。我们认为未来的“白发”活跃用户,将可能成为腾讯系收割的目标,最终都会从App沉淀到微信中。
所以,从上诉可得,微信仍然是打开中老年群体社交和消费变现的入口,基于微信做中老年群体的营销是应手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