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外派赤几马拉博的生活 第三章 开箱检查?尴尬了

来源:花图问答
马拉博的高速.jpg

2014年12月18日,我和16个建筑工人从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意为“新鲜的花朵”)转机,经过五个多小时的飞行,穿越大西洋的一片海域,终于达到了赤道几内亚的首都马拉博。

下了飞机,走出航站楼,迎接我的是铺天盖地的热浪。来自冬天的我,穿着沉甸甸的毛衣,围着枚红色的围巾,下身是黑色的厚厚打底裤,脚蹬短靴,在一群身着T恤短裤的人群中显得尤其扎眼。此刻,我觉得自己遗世而独立。

出机舱门的时候,我们每人都拿到了一张入境卡。刚下二楼,很多黑人争先恐后地要帮我们填卡,我装作听不懂的样子,摆摆手拒绝了。临出发前,总公司的同事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要让赤几当地人填入境卡,太贵!等到了马拉博,会有翻译接机,专门处理这些事情。所以,有了前辈的忠告,我才不会上当。马拉博机场十分破旧,其规模最多相当于中国三四线城市的水平,而且旅客稀少,很快地,我们一行人就办好了入境手续。

这时,迎面走来一个秀气文弱的少年,架着一副黑框眼镜:

“你好,我是负责接机的翻译,跟我走吧,去取行李。”

说着他就一把接过了我背上的书包。

我有些惊讶地打量他,“哦哦,你好!”看着那个又大又笨重的书包被他斜跨在肩上,我有些心疼这瘦弱的小身板能不能扛得住。

“还是我来吧,这个太重了!哎呀,不好意思,东西太多了!”

他倔强地回绝了。我不死心地又问了句,接机的人都来了吗,在哪里啊。少年有些不耐烦,说他就是啊,然后催促我赶紧去取托运的行李。

我吐了吐舌头,问少年哪里有厕所,我已经感应到了裙子、短袖们对我深深地呼唤,实在是太热了。少年看了我一眼:

“回去再换吧,我们住的地方离机场很近的,只有十多分钟的车程。”

我忍住翻白眼的冲动,默默地吐槽,好傲娇的少年哦!我把毛衣袖子捋到胳膊肘,回去换就回去换!

工人们和我都不是一个项目的,他们都被各自的翻译接走了,我们微笑着挥手告别,祝福彼此都能在非洲过的平安、顺利。

提取了行李,就是出关了。这时,我突然看到一个海关工作人员要打开我的行李箱,这是什么意思?开箱检查?我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刚要开口制止,接机少年阻止了我。他告诉我,这里的规矩就是这样,每件行李都要被打开检查,行李安检机就是个摆设而已,检查之后海关会找出各种借口索要小费。

听完他的话我就震惊了,原来马拉博的海关这么直接,这么简单粗暴吗。不过最令我尴尬的是,我亲爱的妈妈在打包行李时,把所有的卫生巾都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了箱子最上层。

接下来的一幕,我永生难忘。只见一个黑人检查员迅速拉开了箱子,映入眼帘的是满满的一层姨妈巾,各种款式和大小,花花绿绿,琳琅满目。他愣了几秒钟,接机少年也愣住了,最怕空气突然的安静。过了一会儿,周围貌似有窃笑声,我尴尬地别过脸去。黑人检查员也不细看了,迅速地关上箱子,开始索要小费。接机少年很淡定,仿佛对此早已司空见惯,他拿出手机,找出号码,接通电话,我们很快就被放了行。

走出机场,我好奇地问少年为何这帮人这么轻易地就放过了我们。少年告诉我,每个月公司都要向机场海关的领导交小费,如果遇到公司物资被拦截或者海关人员恶意索要小费的情况,此领导就会出面帮忙。听君一席话,我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真是大开眼界了,还能这么玩,厉害了我的马拉博。

回去的路上,我边和少年攀谈,边欣赏沿路的风景。马路两边都是美丽的热带植物,有绽放地肆意又张扬的红蝉,笔直的棕榈树、椰子树,大片大片的野生香蕉林,硕果累累的木瓜树,还有各种我叫不上名字的奇花异草,处处透露着非洲的原始和野性美。我禁不住连连感叹,谁说非洲都是穷山恶水,这里风景就很优美,物产就很富饶啊。

到了驻地,推开院子的大铁门,我看到一条长长的水泥路,路两边是一排排的水泥平房,左边是管理人员的宿舍,右边是办公室、图书室、诊所和娱乐室。继续往前走,是大食堂和工人宿舍。幸好真的不是临时搭建的铁皮瓦房,人事部诚不欺我也,我暗暗地松了口气。宿舍是标间,配备有空调、电视、冰箱、洗衣机和厕所,布置简洁,又方便舒适。唯一的缺点就是床单和毛毯的颜色太丑了。

我边走边和陪我参观的同事感叹,不错不错,这里比我预期的要好多了。同事笑了起来,他说,如果你早来一个月,绝对不会这么想。当时,员工宿舍还没有建好,大家住的都是集装箱,十几个人挤在大通铺上,晚上出去上一趟厕所,回来就被蚊子叮了满身的包。而且,那个时候还是雨季,豆大的雨点砸在集装箱上,噼里啪啦,比过年热闹多了,根本没办法入睡。当时院子里的水泥路还没有铺好,下完雨,到处都是泥水,大家穿上胶鞋,蹚过长长的泥水地,去临时搭建的小餐厅吃饭。小餐厅是露天的,时不时还有蜥蜴啊、蛇啊等小动物造访。